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枭雄赋 >

第162部分

枭雄赋-第162部分

小说: 枭雄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云恍然大悟,觉得有些奇怪,问道:“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嘻嘻,因为我来这里之前,问过爷爷了。”许子衿灿然一笑,为比他多知道而开心。

“哦。”萧云轻声应了句,又一次抬头看着那五个大金子,在阴雨天气下,依然很晃眼。

“别哦了,我们进去吧。”

说着,许子衿提醒了一句,挽起他的手向学校里面走去。

细雨仍下个不停,雨水来势汹汹,落地飞溅,两人的裤腿因此被打湿了不少。

青石板路上的积水深一滩浅一滩,映照出两人紧紧相拥的身影。

麻烦总是会在一定的时间段来临,当两人来到刻木观小学门口时,被学校门卫拦了下来。

“你们干嘛的?”门卫从藤椅起身,带着警惕的眼神,审视着眼前的一男一女。

萧云没有出声回答,这个时候少说多看绝对是条上上策,他望了那门卫一眼,发现他皱纹深深,两鬓斑白,年纪应该很大了,不下七十,倒是跟这刻木观的陈年旧迹多少有点相吻合。萧云侧脸望着许子衿,询问她该怎么办。

这丫头倒是神情自若,莞尔一笑,跟门卫老人打了个招呼:“老王头,最近身体怎样?”

门卫老人微微诧异,戴上挂在脖子的老花镜,凑近一些仔细端详了她十几秒,这才反应过来。

“看清楚了吧?”许子衿撅着小嘴。

老王头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乐呵呵道:“原来是你啊,许丫头。”

“哼,我还以为您老不记得我了呢。”许子衿皱了皱鼻子。

“怎么会?谁都可以忘,只有咱许丫头不能忘!”老王头笑得更灿烂了,显然他和许子衿很熟络,与她之间的对话也是相当自然,谁也不觉得唐突,可当他在说话的时候,不经意地望了一眼她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萧云,稀疏的白色眉毛竟然微微皱了一下,只是因为动作太过细微,萧云和许子衿谁都没有发现。

闲聊几句后,两人便轻松入校了。

离开门口好一段距离后,萧云仍是锁着双眉,清亮眸子满是不解,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依旧悠闲地坐在藤椅上看着细雨纷飞的门卫老人,好奇问道:“丫头,你跟那门卫老人怎么这么熟?你离开这里这么久了,他居然还能认识你,这老人的记忆力太惊人了,看来呆会儿我得好好跟他聊聊,这门卫老头有点意思。”

许子衿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没好气道:“我离开这里之后,就不能再回来吗?”

“没事回来这儿干嘛?缅怀童年生活?”萧云漆黑的眸子闪过一丝好笑。

“你管我。”许子衿扬了扬秀气的下巴,然后当先往前走去。

“奇怪,你没事老回来小学干嘛?”萧云一边念叨着,一边回头看引起他兴趣的老王头。

等他转回身来,却见到许子衿不管不顾地一个人往前走去,赶紧擎着黑伞追上去。

“哎,丫头,等会儿我,雨会淋着你的!”萧云在后面喊道。

“哼,淋湿就淋湿,不用你管!”许子衿也不回头,步伐迈得更快了些。

“淋湿事小,‘淋病’事大呀!”

“……”

******

(门徒们,光棍节快乐。)

第三十章 刻木观,俞知堂,盗耳环

冷清庙宇,写照历史。

由于周末的缘故,刻木观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安静得只闻雨过瓦砾而滴落青石的声音。

在这样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里,便更容易感受、触摸历史,想到生命的承载和扬弃。其实,古老的建筑本来就是有生命的,它往往在宁静中写照着鲜活的历史,点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沉浸在思考和想像之中。

萧云撑着黑伞,又哼起了很久未哼过的那首不知名的小调,苍凉如西风古道,拥起许子衿往刻木观小学深处走去,穿过一条长长的青石板铺成的校道,两旁的古树郁郁葱葱,在雨中愈发显得肃穆,然后就见到一座偌大的花岗石拱门,拱门正上方刻着楷书“棂星门”三个光彩夺目的贴金大字,为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手书。

拱门两旁有一副隶书木刻对联,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的两句名言,上联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下联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拱门的左侧墙上写有《二十四孝》中“丁兰刻木”故事的文言文,右侧墙上写有“丁兰刻木”故事的白话文,这也是这间小学的名字由来。

“丫头,这棂星门是什么意思?”萧云在拱门前停下,轻声问道。

许子衿抬头打量着那三个贴金大字,轻声道:“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所谓‘主得士之庆’,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后汉书》载:‘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这个棂星门原来是没有的,后来这古庙要改为学校了,才建的。学校方面希望每一个学生走过这个棂星门,都能成为文星下凡的圣人。”

“原来如此。”萧云恍然大悟,想了想,又问道,“陶老那两句话谁写的?俞知堂?”

“不是,是张河殇老爷爷写的。”许子衿给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名字。

“张河殇?”萧云皱了皱眉头。

“就是张宝他爷爷,宁州四将军之一,不过已经去世好多年了。那时候爷爷不在,俞老就是和另外三位将军联合保住了刻木观,然后张爷爷就为学校提了这副对联。”许子衿微笑道,掏出一张纸巾,轻轻地为他拭去脸上的雨水,在她心目中,如果有事情是他不得而知而需要询问她的,那是无比自豪的,足够她开心一天了。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萧云凝视着那副对联,轻声叹道。

“为什么这样说?”许子衿眸子满是好奇,没有停下手中擦拭的动作。

“张河殇这副对联的隶书宽博浑厚,轻盈灵动,颇有书法大家的风范。”萧云眉毛轻轻上扬,带着一丝崇敬,“但跟他儿子比起来,缺少了一种潜伏隐藏而起的霸气,我曾经见过张至清的狂草,那字已经是超脱俗尘的极品了。”

“张至清?”许子衿皱了皱眉,将几根散在脸庞的青丝捋到耳后,不小心触碰到了耳环,又再次晃荡而起,“我听你说过,狂草是最难练就的,因为那需要一种不沾世俗的意境。而张至清被外界喻为最有前途的政治人物,高等学历、黄金年龄、政绩斐然、基层历练,再加上张家原本就雄厚的政治资源,进政治局是早晚的事。一个如此风云的政坛人物,能写出超脱俗尘的极品狂草来?”

“也许他达到了古人说的‘大隐隐于朝’的那种境界了吧。”萧云突然想见见这个人。

“哼,我才不信,古往今来,有谁能达到那个高度?”许子衿撇撇嘴,模样甚是趣致。

“你真不信?”萧云问道。

“真不信。”她态度很坚决。

“我也不信。”萧云耸耸肩,微笑道。

“你不想达到那种境界么?”许子衿有些讶异他的回答。

“不想。”萧云轻声道。

“为什么?”许子衿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水满杯溢,月满盈亏。”萧云轻轻说了一句,道理并不复杂,领悟透彻却难以上青天。

“哦。”她呆滞半刻,才应了一声。

“我们继续往前走吧。”萧云轻声道,指了指教室方向。

“嗯。”她点点头,眼神却有些闪烁,不知道想起了什么鲜为人知的心腹事。

两人继续前行,一把黑伞,将漫天丝雨阻挡于外。

《古庙》里有两句:七月悬犬舌,一滴湿梵文。漫寻前朝事,苔知院落深。

刻木观是一处长方形、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起伏参差,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雄伟,院院不同,格局迥异,无论是飞檐彩拱的庙宇,桧柏掩映的殿庑,还是如岗如阜的雕像,蚀迹斑斑的碑碣,都无言地叙述着历史的沧桑。

萧云应接不暇地饱览着,心里无比羡慕那些能够在这里博览群书念诗学字的孩子们。

瞅瞅他们的学习环境便知一二,所有的教室依然保留着古庙的原样,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高大威严,只是将里面的摆设彻底改造了一番,配上必备的教学用品,从而摇身一变,成了课室,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果从小就受到历史厚重感的熏陶,这个小孩想不文质彬彬都难,方仲永的悲剧与刻木观绝缘。

在这儿,每个年级都在一个独立的厅堂上课,而厅堂与厅堂间都隔着一个小庭院。

院内古柏苍苍,翳天蔽日,虽历经沧桑,依然枝干挺拔,与刻木观的风雨轨迹不谋而合。

几乎所有宁州人都知道一个公开的秘密,刻木观小学说白了,就是一所贵族学校,能在此上学的小孩都是大有来头的,家里不是亿万家财,就是高干子弟,所以素质都会比普通小学的学生要高出许多。这些小孩并不像一些小说或者影视作品描述的那样,动不动就飞扬跋扈,动不动就不可一世,从这些背景极深的家庭出来的,城府肯定会比平常人家的孩子要深。

因此,在刻木观的老师眼中,这些孩子无一不是品学兼优、知书达礼的栋梁之才。

细雨绵绵,青石漉漉。

“刻木观一共分为六个厅堂,分别为六个年级,左边三个厅堂,为一、二、三年级,右边三个厅堂,为四、五、六三个年级,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广场,原来是庙里和尚上早课的地方,现在被改为升国旗做体操的操场了。”许子衿一边行走一边介绍着,如数家珍。

萧云一路微笑沉默,仔细聆听,始终如一地为她撑着那把黑伞。

两人走得并不快,更像是来寻佛觅音的,穿过一个庭院后,来到了二年级的厅堂。

许子衿停下脚步,像一个职业导游一般,讲解道:“这个堂叫大雅堂,是二年级的所在。一年级的所在地呢,就是我们刚才经过的那个厅堂,叫土风堂,往前走就是三年级的厅堂,叫歌颂堂。这是按照诗经的乐调‘风、雅、颂’命名的。”

“那高年级那三个厅堂呢?”萧云问道,觉得这厅堂的名字颇为寓意深长。

“急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待会儿再慢慢给你讲。”许子衿轻声道,微微瞪了他一眼,然后环顾了一下四周,向大雅堂的右边走去,说道,“我们走捷径,穿过中间的亚圣殿操场,去到高年级那边,就不走歌颂堂了。”

“好。”萧云紧跟一步。

许子衿见他这么听话,不知怎的心情十分愉悦,自然而然地挽起他的手臂,继续道:“那边的三个厅堂是高年级的厅堂,名字自然不能像低年级那么浅显易懂了。四年级的所在叫致严堂,是取《孝经》中‘祭则致其严’之意。而五年级的所在呢,就叫养气堂,取《孟子》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

“这么讲究?”萧云有些吃惊,没想到这间小学苛刻到近乎每个细节都要斟酌。

“当然,刻木观可不是一般的学校,从这里走出去的书记市长大有人在,更别提处级局级干部那些了。”许子衿一脸自豪,毕竟这里是她的母校,也能沾些光,笑着道,“最后的一个厅堂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在那里读过一年,它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

“这个厅堂叫什么?”萧云迈的步子不大,有些慵懒之意,许子衿恰好可以赶上。

“萤雪堂,好听吧?”许子衿嫣然一笑。

“取得是‘囊萤映雪’之意?”萧云皱眉望向前方,想远远一睹其真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