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空间之丑颜农女 >

第632部分

空间之丑颜农女-第632部分

小说: 空间之丑颜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直接过来这边,没去爹娘那边看看?”
    闲聊了一会儿,青璃一拍脑袋,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如果淳于谙从关外回来直接过来看她,会不会让婆婆文氏多心,儿子回来都不看自己一眼,这一点上说不过去。
    “我去过了,二弟三弟陪着娘画着绣样。”
    淳于谙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他以为青璃受了什么委屈,这个时候作为她夫君,若是第一时间过来安慰,只能激化矛盾,他去前院看娘亲文氏,结果文氏正乐呵着,对他爱答不理,让他赶紧到后宅,所以他才想多了。
    淳于越和淳于恭兄弟就是有本事,哄得文氏最近合不拢嘴,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也就没有时间悲伤春秋,兄弟二人一点点地渗透,他们说离不开娘亲,只要文氏在北地,二人才能安心去战场上厮杀,建功立业,还提到以后娶媳妇的事情,文氏心里更多了一丝希望。
    “我把二弟三弟从新兵营带出来的。”
    为了怕引起误会,青璃拉着淳于谙的手,主动坦白道,“后天爹娘就离开这边,下次见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二弟三弟才下山不久,还是留下来陪陪爹娘,训练不急于一时。”
    淳于谙是一个严肃的人,不代表心中没有亲情,他觉得或许二弟,三弟在爹娘身边也好,让他们开心开心,不像他,天生就是个锯嘴的葫芦,想说一句好听的,愣是说不出来。
    对于两个弟弟,淳于谙没有过多要求,若是说以后要帮衬自己,做一名将领,那么他只能狠下心,让二人在战场上历练,这也是为了他们好,现在吃苦,确保以后上了战场上不吃亏,做一名优秀的将领,首先必须做合格的士兵。
    如果说兄弟二人志不在此也没什么,淳于家不需要军功上位,门第足够高,若是再出点将才,有功高盖主的嫌疑。
    夫妻两个人有很多话说,一直到下晌,二人这才起身,一路携手,来到文氏院子的花厅,这会文氏和淳于越,淳于恭母子三人正坐在沙发上,说得热闹,文氏不停地捂着嘴大笑。
    淳于谙站在原地,有多久没见到娘这个样子了?其实他知道,这个家里,最委屈的就是娘亲,一直留在京都操持府上,常年和爹爹分离,他又是个指望不上的,二弟三弟在山上习武,实际娘已经很久没这么开怀,笑得如此自然了。
    “小璃,你来了!”
    文氏假装无视淳于谙,她怎么就生出这么呆头鹅的儿子来,早上急匆匆地从关外回来,进门的第一件事是和她赔不是。文氏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一听才知道,自家儿子怕新媳妇青璃年纪小,做出什么她看不过去的地方。
    文氏当时一头雾水,这都哪跟哪?她就是那等恶婆婆?仔细一问才知晓,都是方侍卫,好的不说说坏的,什么婆媳是天敌,她把青璃当宝贝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得这么个媳妇,她高兴着呢。
    “娘,您和二弟三弟花了绣样?不如我给您绣怎么样?”
    青璃绣技一流,主要是用绣花控制过精神力,所以手比较快,空间又有双面绣的方法,就是京都皇宫的针线上人也未必有她这两下子。
    “那敢情好,这是越儿,恭儿想出来的样子。”
    说起这个,文氏兴致勃勃,想不到两兄弟作画这么好,她叹息着,若是不打仗,将来可以走科举,那样多好。
    “哇,不错啊!”
    这是一件天青色的衣裙,领口的盘扣,用茉莉花形状的络子,下面裙口和袖口用手工的花瓣缝制上,栩栩如生,有绣样,有手工的花朵流苏,素淡种夹杂着繁复,样式新颖,也难怪文氏惊喜。
    “是呢,这两个小子啊,将来做不成将军,就管理家里的成衣铺子去,一准儿火爆。”
    文氏亲热地招呼青璃坐下,那边淳于谙被冷落,他面色不变,拉着一把椅子,坐在一旁。
    “大哥,你回来了!”
    “就是,关外的战事吃紧吗?最近天热的很呢。”
    两兄弟心里一直视大哥淳于谙为榜样,见到淳于谙很高兴,立刻站起身围拢过去,打听关外情况,若不是得知娘身子很不好,他们怀着满腔热血,想早早去战场杀敌。
    兄弟三人谈战事,这边文氏拉着青璃进了内厅,好在丫鬟婆子眼睛尖,冰水融化了之后,快速地添上冰块,内室里凉爽,很舒适。
    “小璃,那件事没有和你大伯娘说起吧?”
    文氏指的是莫如湖和刘氏被大秦之人绑架的事,现在想起来惊心动魄,她心里跟着捏一把汗。
    “不知道,爹娘没有说起。”
    有第一次失误,绝对不会给敌人第二次机会,不然她的怒火,可不是大秦能够承受的,现在她到处托人收购硝石,试图增加手中火药的库存,必要时给大秦猛烈一击,让他们摔一个跟头之后就爬不起来。
    “娘,爹去沐阳,您就留在北地陪着我吧。”
    青璃故意没有提文氏的身体状态,拉着她的胳膊撒娇,她一个新媳妇,怕做不好,现在管理北地的府邸,人少,地方小,以后是要接管京都护国将军府的,想要从文氏这边学点本事。
    “你这个精明的鬼丫头啊,我不走,就把马车让给你爹吧,那个倔老头,也禁不住折腾了!”
    文氏温和地笑笑,在青璃的手上拍了拍,婆媳二人亲昵如母女,商议给淳于老将军带点什么到沐阳。
    “你四叔最喜欢吃风干鸭子,不过这天路上怕是不好带。”
    现在是夏天,从北地到沐阳一路炎热,带吃食路上保存不妥当,怕是要坏的,只能带一些很干燥的鱼干,不过沐阳里海边很近,也不怕吃不到海鱼,不用远远地从这边带。
    “娘,爹说喜欢吃海参,就是哪个黑乎乎带刺的。”
    淳于老将军识货,偏是喜欢吃海参做的拌菜,说吃起来劲道,有嚼劲,早上可以做个凉菜吃,也能炒大葱,配个面条,吃法简单而且多样。
    青璃巴不得有人喜欢,空间里太多了,她放到加速库房去做成了干海参,好存放,想吃的时候泡发一下就好,长期食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除去这些之外,加上几坛子好酒,一些滋补的药材。青璃也想给自家三哥捎带几根女子的玉簪,这次过年三哥回来的时候,提过自己有心上人的事,是一个将领的女儿,可是三哥莫子松大大咧咧,定是想不到这些。
    “但愿沐阳那边早日稳定,这样你爹能回到京都坐镇,你四叔四婶也不用两地分着了。”
    四婶家的二儿子,四叔莫如海到现在还没看过,时间过的快,一晃就是几年,可不要出现四叔回来之后,小堂弟不认识他的情况。
    南边沐阳何时稳定,一切都看白若尘和水零黎如何做,那边现在没传来什么消息,可能失去并不算很顺利,那些滑头们,都想观望北地战事,万一大周敌不过大秦,他们马上变得趾高气扬,不受掌控。
    淳于谙这次回来,不单单是为了见青璃一面,还有商谈杀虫粉的药材,青璃这边要配药,也要耽搁几天,为了士兵们能少遭罪,空间里得紧锣密鼓地进行。
    “你不留下用晚膳?你爹还没回来呢!”
    见淳于谙站起身要走,文氏终于忍不住,打破了刚才的冷脸,本来她也不是真的生气。关外的战事有那么紧张,回到家里用膳的时间都没有?
    “娘,方侍卫还在等我,最近天热,士兵们状态不好。”
    淳于谙难得说了一个长句子,算是做了解释。大秦宇文鲲是狡猾之人,得了空子立刻钻,最近要时刻提放。
    文氏无奈地点点头,一家人都在平阳,算是团聚,怎么吃个团圆饭就这么难呢?到现在也没有聚全的时候,总是缺人。但是文氏还想坚持一下,六月初五,淳于谙必须回来。
    “尽量。”
    淳于谙面无表情,点点头算是回答。青璃送他出门,夫妻二人在院子里走,总想再说点什么。二人同在平阳,明显分离的时候更多一些。
    “爹没有什么爱好,就是喜欢喝酒,以前在平阳打仗,养成的习惯。”
    淳于谙算是对青璃做了一个提点,把家里每个人的喜好都说了一遍,这点让青璃很惊讶,有些是她通过观察得知的,有些她根本没察觉到,看这魔头平日冷冰冰的,竟然这么细心。
    婆婆文氏最喜欢的花不是牡丹,是茉莉。只是茉莉难免显得小家子气,为了迎合自己护国将军夫人的身份,这才爱上了牡丹,也就是说,喜欢牡丹多少有点强迫的意味在其中,而喜欢茉莉花,发自内心。
    淳于越淳于恭兄弟无肉不欢,在山上受饮食清淡,常年没油水,兄弟二人喜欢吃肉,并且喜欢吃味道重一些的食物,北地吃食更符合口味。
    “那你知道,我爹娘喜欢吃什么吗?”
    文氏,淳于老将军和淳于兄弟的喜好他都知道,那莫如湖,刘氏的呢?毕竟相处的时间短,青璃就是随便问问。
    “爹喜欢书画,想写一本游记,娘嘛,喜欢吃水煮鱼。”
    淳于谙也知道一些,但是不全面,对于青璃的喜好,他了解得最清楚,自家小丫头本质善良,习惯给人留下一条生路,但是总有那么不开眼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犯底线,例如季盼,这种人通常没有好结果。
    “那是当然,我肯定不能让她这么轻易就死了。”
    青璃打着一把油纸伞,站到了树下,有时候,死是一种解脱,还是让季盼活着吧,把该遭受的折磨都遭受一遍,不过那种人不见棺材不,说不定现在又起什么坏心呢。
    淳于谙在这个炎热的午后离开,青璃一个人顺着小路返回,文氏不可以离开平阳,她要想尽一切办法,只为了不让淳于谙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题外话------
    火车上码字晕车,呜呜呜,然后今天尽力了,只这么多,么么哒

  ☆、第029章 鸡瘟

一转眼就到了六月初五,高温天气一直持续,天气酷热,在阳光下一会儿,立刻一脑门子的汗,平阳已经有因为高温致死的百姓,在烈日下做工,突然抽搐,口吐白沫而亡。
    白日里,大街小巷除去巡逻的士兵,几乎是空无一人,现在赶工的东家想找人做工,要花比以前高几倍的价格,不过还是出现缺人的现象,什么都没有命重要,最怕的就是有命赚银子,没有命来花。
    短短十几日,庄稼的土地干涸的出现了大大的裂缝,地里的稻麦因为严重缺水,植株矮小,发黄,照这样下去,不仅仅是减产,可能会颗粒无收。
    无论是庄户人家还是市井百姓,每日里愁眉苦脸,对未来的日子担忧。若是粮食减产,关外又打仗,年底的粮价飞涨,比以前高出几倍来,他们承受不起。
    也不知道谁在制造流言,几天之内,各大粮食铺子被百姓们攻占,众人听风就是雨,打着油纸伞,顶着烈日排队买粮,而平阳的粮价再一次不受控制地飙升了起来。
    局势根本控制不住,这样抢粮的行为动摇了民心,军心,城北大营的将士们也怕后方供给不上,少夫人是有手段,可要养活北地三十万大军,准备这些人的口粮,还是一件艰巨的事。
    士兵们明面上不说,私底下商量,以前能吃五个馒头才饱的,现在一顿饭减少到两个馒头,众人行动一致,很快被后勤的士兵发现端倪,最近粮食的消耗比以前缩水一半多,他们开始以为天热,士兵们苦夏,结果一次偶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