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空间之丑颜农女 >

第699部分

空间之丑颜农女-第699部分

小说: 空间之丑颜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家吗?”
    其实有自己的小家,也省的被束缚,但站在青璃大伯和大伯娘的角度,还是挺失落的。在村里的规矩都是和长子一起住。
    “分家是说家里的钱财分开,我们还是一起住,但是以后吃饭可能不在一起,单独起灶。”
    大伯家的院子很大,两兄弟感情好,分家是为了以后在钱财上少些争执而已,其余的还要一起孝顺爷奶,爹娘,住在一处,有什么事情也好照应一下。
    “堂姐要去京都学礼仪,不如去天风书院。”
    青璃想了想,给出这个建议。天风书院原来可是她的地盘,现在也有赵羊羊照应着,应该不会被欺负。主要也是开阔一下眼界,结交一些不错的小姐妹,将来嫁到京都,人际交往很重要。
    若是单独请个嬷嬷来,整日憋在府上,很是无趣,那样不如把人带到北地教学。
    “四婶也是这个意思。信里还问你什么时候回京都。”
    青璃和四婶陈氏的感情不一般,她在京都的时间比陪着娘刘氏的时间还多,可以说算是在四婶的膝下长大,从小子禄出生,有一半的时间都跟着她一起,现在青璃不在京都,四婶念得紧。
    “婆婆在平阳,总得陪着她一起啊。”
    而且北地战事刚有了小成绩,一切粮草等还需要打点,新粮种今年有了丰收,耶律楚阳已经派下两个官员,就能明年继续试验,百姓们眼睛也在盯着。
    “小妹,文夫人对你还不错吧,你得好好哄着才行。”
    莫子华教了青璃一套,要点就是要嘴甜,会哄人开心,平日多陪着婆婆等等,这些都是二堂嫂慢慢总结出来的经验。聊着聊着,又提到了家里的妞妞,莫子华脸上的笑意怎么都止不住。
    青璃抽抽嘴角,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她抓紧时间问了一下爹娘。小弟子喜应该也在家,今年两家还是在一起过年,她很怕爹娘会孤单。
    “三婶开始的时候不习惯,我娘每天都过去陪着,劝了又劝。”
    青璃嫁人之后,刘氏常常一个人发呆,有时候翻箱倒柜,从柜子里找到青璃小时候穿的衣裳,这么多年一直留着,舍不得扔,还有十多年前的襁褓,想着想着就掉了眼泪。
    族中事忙,莫如湖一直不知道。某天中途回家取印鉴,这才发现刘氏黯然神伤。刘氏总是想,她这个当娘亲的就不称职,青璃小小的年纪,因为她疏忽,让青璃受太多的委屈,后来又被掳到京都。
    等再次回来,她想着母女二人能多在一起几年,谁知道皇上非要插一脚,提前赐婚。她只好默默地承受,青璃在家,她不敢表现出来,怕她忧心,青璃跟着担忧。
    这么小就做了人家的媳妇,哪有在家里自在,毕竟不是亲生的。刘氏一想的多,就会变得忧郁。
    想到娘亲,青璃差点流下眼泪,她想到出嫁那天,娘亲跟着马车一直跑,一直哭,可怜天下父母心,还要劝自己嫁人之后以婆家为重。
    “初二回不去,娘肯定还要担忧。”
    青璃无奈地叹口气,过年都不能和婆婆在一起,今年的光景不好,非要赶上这么大的雪灾,她只得细细地说了一些自己的情况,包括生活上的琐碎,希望二堂哥回去能转告娘刘氏,她过的很好。
    “小妹,你放心吧,你这么聪明,在哪都可以适应。”
    这点也是莫子华佩服的地方,无论是莫家村,镇上,凤阳,京都或者是北地,青璃都很会照顾自己,现在身边又多了一个疼她的少将军,小日子和美着。
    少将军那个人,严肃,冷硬,不苟言笑,但是莫子华仔细观察,每次提到青璃,对方都会缓和了面色,冷硬的气场也慢慢地消弭于无形。
    兄妹二人聊了一个时辰,莫子华看了看天色,今夜之前要出溧水到泗水城去,青璃麻利地在灶间下了一碗鸡汤肉丝面,让他吃饱了之后赶路。
    从这里到泗水城,骑马很快,到时候在泗水城停留一夜,去平阳,可以在自己的新宅住上一晚,再有一天也就能到凤阳莫家村,绝对会赶在过年之前回去。
    送走二堂哥走的时候,青璃给他带了一包点心干果,挂在马头上不沉,万一路上饿了,也能垫垫肚子,她非常喜欢吃大伯娘炸的丸子,让莫子华不要忘记她说的那些话,一定要转告给家人。
    ------题外话------
    小莲感冒中,暂时没二更了,大家也要注意,谨防身边的传染源啊,吼吼!谢谢送票票的真爱们,鞠躬致谢。

  ☆、第067章 吃酒

北风席卷着大地,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也就是北地民间的小年。
    虽是受到雪灾的困扰,依然挡不住溧水城百姓们对过小年的热情,这一天是一年中很重要的一个日子,祭灶。祭灶结束,便正式地开始迎接过年的准备。
    古语有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顾名思义,祭灶是男人的事。今年也是青璃嫁人之后的第一个年头,她和淳于谙夫妻二人格外重视。
    往年在京都,官家人家都是不会祭灶的,他们认为这都是民间的习俗,只有府里的下人们才会热衷于此,今年不同,淳于谙早早地准备好了灶王爷的画像,贴在灶间。又买了一些糖果,清水,料豆等,作为供奉,后者用来供奉灶王爷的坐骑。
    糖果是用那种灶糖,咀嚼起来,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这样让他没有办法乱说话,在溧水城这边,还有专门的人家供奉酒糟,寓意是让灶王爷醉得不能说话。而灶王爷受到百姓们的礼遇,懂得吃人的嘴软,自然会说好听的了。
    溧水城里的灶糖和凤阳平阳不太一样,这里毕竟原来是大秦管辖地,习俗等也稍微显得不同。让青璃说,溧水城的百姓们常年做生意,很懂得创新,灶糖抽成了糖棍的模样,里面空心,外面贴合了芝麻,咬上一口,不但不粘牙,反倒脆生生的,和着芝麻,嘴里一股甜香气。
    祭灶之后,时间还早,今日在城西有最后的集市,然后到是正月十五之前,基本没有铺子会开张,大家都要忙着过年。前段时间雪灾,有很多百姓来不及采买过年的食材,今日是一个好机会。
    异族人突然没了动静,因为天气原因,两军无法交战,淳于谙决定,城北大军的士兵们今日休假,除了巡逻人手之外,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也去采买一些吃食。
    一大早,青璃就闹着淳于谙去集市逛,家里一些东西都有准备,还缺几幅喜庆的春联,淳于谙的意思要自己书写,所以夫妻二人要去买红纸等物。
    若单单是买红纸,周围的杂货铺子都有,青璃主要想感受一下那种过年气氛,看到百姓们喜气洋洋,老人小娃脸上挂着微笑,那种发自内心淳朴的欢笑,总是感染她,让她心情不自觉地变好。
    集市很大,大营里的士兵们连续铲了几天的雪,才铲除一片开阔的空地。出门之前,淳于谙把青璃从上到下裹得严实,围巾遮住半边脸,这才带着她骑马出门。
    一路上,有不少百姓,有人是正要去集市的路上,也有人去得早,买到自己想也要的,乐滋滋地,见到熟人互相拜年问好,说着吉利话。
    青璃靠在淳于谙的怀里,左顾右盼,两边的铺子,几乎家家都挂上了大红福字和红灯笼,门口站着一身喜气的伙计,对着外面的行人招揽生意,有些铺子还特地贴上了红纸,上面写着一些优惠活动,比平时要合算不少。
    前面街角一家杂货店,也是青璃常常来买东西的地方,掌柜的正在指挥着两个伙计换桃符,抬手在比划着什么,伙计精神抖擞,不住点头。
    淳于谙故意放慢骑马行进的速度,路上人多,大过年的,也不好冲撞了,其次是自家娘子走马观花,看得正起劲,时不时地拉着他还要闲话几句。
    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拐角,进了拐角就到了集市口。今儿来往的人真多,淳于谙下马,把马匹交给外面专门看马的老伯,又给了几个铜板。
    “夫君,人怎么这么多,不会是整个溧水城的百姓都集中在这里了吧?”
    青璃指着前方黑压压,闹哄哄的人群,目瞪口呆。早预料到,采买的百姓会很多,但是这也太夸张了,人挤人,带小娃的大人怕小娃挤丢了,把他们抱在怀里,或让小娃骑在脖子上。
    “恩。”
    淳于谙抽抽嘴角,自家娘子想要看热闹,那不是正好,人多才热闹,若是零星几个人,也没有她所说的过年气氛。
    “我们在右边进去,从左边出来。”
    一共有两排买东西的,百姓们自觉地选好了路线,淳于谙把青璃拥在怀里,跟着人流的方向行进。外面的路稍微要窄一些,等到进了集市里,变得开阔起来。
    “鸭蛋啊,过年吃一个出油的咸鸭蛋,保准明年富得流油咧!”
    “糖块花生啊,过年的零嘴,一样都不能少,便宜卖喽!”
    两旁,每个摊子口都聚集着百姓,还有卖东西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青璃和淳于谙靠在最边上,人多,大家都忙着四下里寻找自己想要的物事,也没空看他们这两个违和的人。
    “夫君,前面的小娃,一直在看我。”
    青璃在一个卖糖画的中年汉子那里驻足,她非常喜欢这样的民间手艺,这种东西,在现代也算是一门绝学,只有在一些老景区才能看到,很多手艺已经失传了。
    汉子人高马大,但是手艺不赖,在一块光滑的木板上,用糖作画一气呵成,很多小娃都闹着让大人买。有些小娃还会玩那个转盘,抽到什么动物就是什么,也增加了趣味性。
    青璃和小娃们挤在一处,聚精会神地看着作画,中年汉子正在画一只老虎,虎头部分栩栩如生,真真是猛虎下山,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把老虎的威风展示得淋漓尽致。
    感觉到有人在盯着自己,青璃抬起头,发现正是前面一个骑在大人身上的小娃,小娃也就四五岁,粉嫩的,没有看作画,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青璃看。
    “恩,怎么?”
    淳于谙一直跟在身后保护自家娘子,生怕百姓们人挤人,冲撞了。青璃这么一说,他转了一个方向,也看到了那个小娃。
    “没什么,就是觉得奇怪。”
    说不上哪里奇怪,一个四五岁的小娃,不看吸引人的糖画,不停地看她,根本就说不通,难道她现在的造型比画还好看?小娃那么小,根本还不懂得美丑。
    对方太小,青璃摇摇头,和淳于谙继续向前走,很快,她发现了不对。背着孩子的那个男子獐头鼠目,眼睛乱瞟,一看就是宵小之徒,而此男子四处寻找目标,找到穿着打扮不错的,就会蹭过去,指挥上面的小娃下手。
    淳于谙显然看到了这一幕,但是这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也懒得管闲事。青璃摇摇头,只是无奈地叹口气,夫妻二人正在继续采买,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小娃偷到钱袋之后,用力一抛,钱袋正好朝着不远处青璃的方向砸来。一切只在电光石火之间,淳于谙大手一挥,稳稳地接住钱袋,他身上立刻出现冰寒之气,眉头轻微皱起,不明白对方的意图。
    下面的宵小男子发现之后,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对着上面的小娃掐了一把,然后飞快地带着人钻到人群中想要逃跑,彼时,丢钱袋的人已经发现,正在破口大骂。
    “妈的,大过年的,那个丧尽天良的偷了老娘的钱袋?诅咒他家成绝户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