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天龙不败 >

第209部分

天龙不败-第209部分

小说: 天龙不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层深紫之色。
紫色由浅而深,慢慢转成深黑,再过一会,黑色自指而掌,更自掌沿手臂上升。
游坦之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处之泰然,嘴角边甚至还微微露出笑容,让人看了顿觉说不出的诡异。
阿紫双目凝视在蜈蚣身上,全神贯注,毫不怠忽。
终于那蜈蚣放松了游坦之的手指,伏在瓮底不动了。
阿紫又对游坦之说:“你轻轻将蜈蚣放入小木鼎中,小心些,可别弄伤了它。”
游坦之依言用木筷轻夹蜈蚣,放入锦凳上的小木鼎中,那蜈蚣竟毫不动弹。
阿紫盖上鼎盖,过得片刻,木鼎的孔中有一滴滴黑血滴了下来。
阿紫脸现喜色,忙伸掌将血液接住,盘膝运功,将血液都吸入掌内。
东方不败心道:“这是那只鸡和游坦之的血液,却到了阿紫的体内,原来她是在练蜈蚣毒掌。”
其实阿紫练的不是毒掌,而是“不老长春功”与“化功**”,前者能以毒质长葆青春,后者则是消人内力的邪术。
阿紫曾偷听到师父述说练功之法,不过师父说得简略,她所知不详,练法是否有效,也只能练一步算一步而已。
过了好一会,木鼎再无黑血滴下,阿紫揭起鼎盖,见蜈蚣已然僵毙。
阿紫双掌一搓,瞧自己手掌时,但见两只手掌如白玉无瑕,更无半点血污,知道从师父那里偷听来的练功之法确是如此,心下甚喜,捧起木鼎,将死蜈蚣倒在地下,对游坦之吩咐道:“把它拿到院中扔掉,时候不早了,你也快回房休息吧!”
游坦之闻言,立马应道:“是,姑娘也请早些歇息!”说完拾起地上的死蜈蚣,匆匆出屋,唯留下趴在房顶上的东方不败在那里纳闷不已:“咦?奇哉怪也,那小子被剧毒的蜈蚣咬了,怎地还这般生龙活虎,浑没有一丝中毒的迹象?”
东方不败一边思考着,一边回到自己的卧房。
躺到床上后,又作了一阵思量,东方不败便洞悉其中的奥妙了。
原来那天游坦之被毒中之王“赤焰乌金蟒”给结结实实地咬了一口,恰逢东方不败和独孤求败赶到;二人斩蛇相救,却令毒蟒将自身体内毒质的精华在临死前全都注入游坦之的体内;独孤求败喂游坦之吃了那枚“甲子金丹”,令他暴涨六十年的精纯功力;这一毒物精华,一内力精华,几乎同时进入到游坦之的四肢百骸,又受东方不败与独孤求败的引导,辅以后来东方不败为他开出的“驱毒”药方,已经融为一体,让他拥有超越六十载普通真气的“毒王内力”,既可杀敌,亦可抗毒,怪不得他被那只硕大的蜈蚣咬噬之后仍然平安无事。
想明此节,东方不败暗自为游坦之庆幸道:“唉,所谓‘因祸得福’,不过如此吧!哈哈哈!”而后合眼便睡,渐渐进入梦乡。
随后几天,东方不败日日夜夜都到阿紫的住处探听情况。
果真如刘丹心所说,阿紫每天一大清早就带了游坦之出府,到得荒僻之处,便以神木王鼎诱捕毒虫,以鸡血养过,再吮吸游坦之身上血液,然后用以练功。
第二天吸游坦之血的是一只青色蜘蛛,第三次则是一只大蝎子,第四次是条红色的毒蛇。
游坦之每次被吸过血之后,体内“毒王内力”便即发挥作用,自行化解虫毒。
阿紫当年在星宿海偷看师父练此神功,他每次练完功后,自己都能见到有一具尸首躺在屋中,均是本门弟子奉师命去掳掠来的附近乡民。
料来游坦之中毒后必死无疑,但见他居然不死,阿紫不禁暗暗称异,随后便认定他是专门为自己练功而生,天天捉来毒虫依法施为。
如此不断捕虫练功,三个月下来,阿紫的“不老长春功”和“化功**”已经略有小成,同时东方不败也班师回朝。
见阿紫练功如此起劲,东方不败微微一笑,心想:“终于有样东西吸引走了这小姑娘绝大部分的注意力,让她不再来纠缠于我,这真是好得很哪!看来我可以放心大胆、舒舒坦坦地出使大宋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章 纳美复鏖兵(十)出使

第三百一十章 纳美复鏖兵(十)出使》, book )
原本在出使之前,东方不败还是想要安顿阿紫一番的,但见她现下练功练得起劲,倒省了自己不少功夫。
至于那游坦之么,他的资质虽然不佳,可是他体内的真气也不能白白浪费了啊!
东方不败打算先让他陪阿紫练练功,等自己此番从宋国回到辽上京,再收他为徒,传他一身精妙招式,让他好生利用凭借独孤求败来之不易的金丹所得到的内力,也算是告慰他亡伯父、亡父、亡母的在天之灵了。
打定主意之后,出使的吉日已到。
这天清晨,耶律洪基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为东方不败的使团送行。
此次出使,因为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兼当今天子的义弟领衔,盛况自是空前,随行的文官武将足足有百十来号人,而且尽皆辽国的精锐,还捎带了不少龙脑、鹤顶、玳瑁、犀角、象牙、檀香、锦绮、纱罗、金银宝器等物,作为给大宋君臣的见面礼。
一行人别过耶律洪基和朝中大臣后,便即起行,出临潢府往西,过仪坤州,沿西京道,至西京大同府,转而南行,经雁门关,进入宋国境内。
过那雁门关时,东方不败心中感慨万千:“唉。上次出关之时,我还是大宋的一名通缉犯,想不到才过了短短一年。我便以大辽使臣的身份重新入关。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果然不假啊!”
瞧见道旁山崖上一片石壁,兀自残留有斑斑血迹,东方不败猛地想起萧峰当日在此发疯似的拍击,自己那“一定要为萧峰找出带头大哥”的誓言也依稀浮现在心头。
言念及此,东方不败拍了拍身边的行囊,自言自语道:“看来这次讨账的使命完成之后。我还不能立即回上京啦!”
到了大宋的地界上,自然有宋国礼部的官员负责接待来访使节。
那些礼部小吏早早地便立在边境之上,一见使团行至。便即上前迎接,领入关内驿馆安顿。
第二日一早,他们又骑马带路,引一众辽人进入大宋东京开封府。
当时给外国使臣带路有那么一个规矩。为了防止来使暗中记下通往自己国都的路线。回国后提供给军队绘制军事地图,礼部的人尽把他们带着在小路上走,绝不上大道。
而且礼部官员还会领着他们东转一下,西转一下,七弯八绕的,把别国使臣给搞得个晕头转向,直至无法回忆起到开封到底应该怎样走。
如此这般,到达宋国都城的路程远了两倍都还不止。东方不败所率领的庞大使团跟着那几个大宋礼部的官员把汴京周遭州府的小路几乎都走了个遍,终于才到达目的地。
是日正午。骑在马上的东方不败来到汴梁城下,那城门外已经立着不少宋国的官员,显是来迎接她和她的属下的。
行至近前,东方不败堪堪下马,就有一个大胡子官员迎了上来,对她行了一礼,说道:“在下大宋国礼部尚书苏轼,拜见东方大元帅。”
东方不败一听,心中暗自一惊:“喔,你就是名满天下的苏东坡苏大才子啊!原来此时你还在宋国朝廷里担任礼部尚书……唉,只是过不了不久,你就要被那赵煦小儿贬去做定州知府了,可惜,可惜。”
脸上不动声色,只是按照外交仪节还了一礼道:“小可大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东方不败,见过苏尚书。”
又寒暄了几句之后,苏轼就亲自引路,将辽国使团成员安置在宾馆之中,请他们歇息数日,而后宋皇自会接见。
临别之际,苏轼招来一个礼部的小吏,对东方不败说道:“元帅大人,这孩子名叫黄裳,年纪虽轻,但十分能干,你有什么吩咐,尽管找他,他定不会令你失望。”
“什么?黄裳?难道就是编写武学奇书《九阴真经》的黄裳?”听了苏轼方才的那番话,东方不败心下纳罕不已,赶紧朝来人打量过去,只见他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生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一副地道的读书人模样,倒是跟史书上对黄裳的描述十分相近。
相传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皇帝委派刻书之人,就叫做黄裳。
他生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杀他的头,因此便一卷一卷地细心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他居然就精通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
他本一白面读书人,却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名武功高强之士。
那黄裳刻完了经书,练成了一身武功,还被皇帝加官进爵。直到有一年徽宗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叫作“明教”的教派,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
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
徽宗皇帝只信道教,当他得知明教在宋国境内兴旺发达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
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林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朝廷的官兵大败。
黄裳原本乃是一介文人,书生意气浓得紧,他虽然只在朝中担任文官,但见官府的士兵为明教所败,心下不忿,竟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法王、使者等明教高层人物。
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一古脑儿地全出来了,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
一动上手,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但他寡不敌众,也受了伤,拼命逃走了。
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黄裳逃到了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他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于是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然后去杀了他们报仇。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对每一个敌人所使过的招数,他都想通了破解的法子。他十分高兴,料想这些敌人就算再一拥而上,他独个儿也对付得了。于是出得山来,去报仇雪恨。(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 血溅皇廷(一)群儒

第三百一十一章 血溅皇廷(一)群儒》)
不料那些敌人一个个都不见了,原来他独自躲在深山之中钻研武功,日思夜想的就只是武功,别的甚么也不想,不知不觉竟已过了四十多年,他的仇人全都老死了。
他数十年积在心底的深仇大恨,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想:“原来我也老了,可也没几年好活啦。”
他花了这几十年心血,想出了包含普天下各家各派功夫的武学,过得几年,也会大限临头,这番心血岂不是就此湮没?于是他将所想到的法门写成了上下两卷《九阴真经》,将经书藏于一处极秘密的所在,数十年来从未有人见到。
后来不知怎地,此书忽在世间出现,天下学武之人自然个个都想得到,大家你抢我夺,一塌糊涂,为了争夺这部经文而丧命的英雄好汉,前前后后就有一百多人。
凡是到了手的,都想依着经中所载修习武功,但练不到一年半载,总是给人发觉,追踪而来劫夺。抢来抢去,也不知死了多少人。得了书的千方百计躲避,但追夺的人有这么许许多多,总是放不过他。那阴谋诡计,硬抢软骗的花招,也不知为这部经书使了多少。
《九阴真经》中所载的武功,奇幻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