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天龙不败 >

第273部分

天龙不败-第273部分

小说: 天龙不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半晌,一齐缓缓摇头。
直到天色已暗,二人才回到单家庄中。
眼见庄内已是高朋满座,众人一阵寒暄过后,全冠清朗声道:“大伙儿不用多礼了。否则咱们这么拜来拜去,拜到明天也拜不完。忙活了一整天,想必大家都饿了吧。单庄主,还不招待咱们用晚膳么?”
单伯山听了他的话,当即招呼庄丁摆上酒宴,供群雄吃喝。
翌日清晨,用过早膳,泰山大会正式开始。
单伯山依照全冠清的吩咐,把众人都召集到庄中大院里。
众人见院子中古柏森森,却也不甚大,进来还不到千人,已连院子中也站满了,后来者更无插足之地。
这时全冠清站到院中主持大会,朗声道:“敝帮前些天告知天下英雄,今日将在泰山召开大会。承蒙武林中同道友好赏脸,光临者极众,大出在下意料之外,以致诸般供应,颇有不足,招待简慢,还望各位勿怪。”
群豪中有人大声道:“不用客气啦,只不过人太多,这里站不下。”
全冠清侧身一指道:“由此后院更上数十里,是古时帝皇封禅泰山的封禅台,地势宽阔,本来极好。只是咱们布衣草莽,来到封禅台上议事,流传出去,有识之士未免要讥刺讽嘲,说咱们太过僭越了。”
他说得倒是不假,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汉族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一章 浮利虚名,勾心斗角,武艺高台赛(一)高台

第四百三十一章 浮利虚名,勾心斗角,武艺高台赛(一)高台
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
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
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许多帝王便到泰山封神祭祀。
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七十二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
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二十七次。
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可是眼下这些江湖豪杰,又怎懂得“封禅”是怎么回事?
只觉挤在这大院中气闷之极,别说站立,连呼口气也不畅快,纷纷说道:“咱们又不是造反做皇帝,既有这等好所在,何不便去?旁人爱说闲话,去他妈的!”
说话之间,已有数人冲向后院。
全冠清道:“既是如此。大伙儿便去封禅台下相见。”
东方不败心想:“全冠清事事预备得十分周到,遇到商议大事之际,反让众人挤得难以转身。天下宁有是理?他自是早就想要众人去封禅台,只不好意思自己出口,却由旁人来倡议而已。”
一面思索着,一面跟着众人朝泰山之巅进发。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被誉为“五岳之首”。
它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地之间,东西长约四百华里,南北宽约一百华里。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群雄出庄之时,恰逢午后小雪。
因此众人冒着风雪启程。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与会群豪施展各家轻功。攀行四十五里远,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那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因为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所以世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
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古称太清宫。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
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
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
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玉带”
玉皇顶,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
供奉的就是乃天地万物的主帝。玉皇大帝,掌管三界之主神。
赴会众人奔行个把时辰,来到封禅台下,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从他们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一座座连绵的山峰。
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
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而封禅台为大麻石所建,每块大石都凿得极为平整,想像当年帝皇为了祭天祈福,不知驱使几许石匠,始成此巨构。
东方不败细看时,见有些石块上斧凿之印甚新,虽已涂抹泥苔,仍可看出是新近补上,显然这封禅台年深月久,颇已毁败,全冠清曾命人好好修整过一番,只是着意掩饰,不免欲盖弥彰,反而令人看出来其居心不善。
群豪来到这泰山绝顶,都觉胸襟大畅。
这绝巅独立天心,万峰在下。
众人欣赏泰山美景之时,全冠清却在邀请传功长老吕章登上封禅台去,主持大会。
吕章笑道:“我这个方外的昏庸老朽之徒,今日到来只是为帮中大事尽一份绵薄之力,却不用上台做戏,丢人现眼了。”
全冠清应道:“吕长老说这等话,可太过见外了。”
吕章催促说:“宾客都已到来,全长老便请勾当大事,不用陪着我们这些个老家伙了。”
全冠清这才抱拳道:“如此遵命了。”拜别诸位长老,转身拾级走上封禅台。
上了数十级,距台顶尚有丈许,他站在石级上朗声说道:“众位朋友请了。”
泰山绝顶山风甚大,群豪又散处在四下里观赏风景,全冠清这一句话却清清楚楚地传入了各人耳中。
众人一齐转过头来,纷纷走近,围到封禅台旁。
全冠清抱拳说道:“众位朋友瞧得起全某,惠然驾临泰山,在下感激不尽。众位朋友来此之前,想必已然风闻,今日乃我中原武林协力同心、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盟主的大好日子。”
台下数百人齐声叫了起来:“是啊,是啊,恭喜,恭喜!”
全冠清大手一挥,说:“各位请坐。这里不设桌椅,简陋怠慢了,敬请各位贵宾见谅。”
群雄当即就地坐下,各门各派的弟子都随着掌门人坐在一起。(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浮利虚名,勾心斗角,武艺高台赛(二)问罪

第四百三十二章 浮利虚名,勾心斗角,武艺高台赛(二)问罪
眼见来宾坐定,全冠清这才开口道:“想我中原武林向来同气连枝,百余年来携手抗辽,早便如同一家。兄弟忝为丐帮舵主,也有些时日了,近来又多蒙帮中上下抬爱,荣升执法长老一位,实在是愧不敢当。只是最近武林中出了不少大事,致使宋国内忧外患,交相煎迫。兄弟与大宋武林的前辈耆宿们商量,均觉咱们若非联成一线,统一号令,则来日大难,只怕不易抵挡。”
忽听得台下有人冷冷地道:“非也,非也,不知全长老和哪一派的前辈耆宿们商量过了?怎地我包某人不知其事?”说话的正是姑苏慕容门下的包三先生。
他此言一出,显见对全冠清的说法是不赞成的。
全冠清回答:“兄弟适才说道,武林中出了不少大事,咱们中原武人非合而为一不可,其中一件大事,便是咱们当中有些人,自相残杀戕害,不顾同道义气。包三先生,我丐帮马副帮主惨死于自己‘锁喉擒拿手’的功夫之下,帮中兄弟议论纷纷,说是你家主人慕容公子下的毒手,不知此事可真?”
他一语甫毕,台下数千道目光。都聚集于包不同脸上。
而包不同听了,心中火气“噌”地一下就冒起来了,凛然道:“姓全的。我老包跟你们这帮叫花子说过多少遍了,你们家副帮主被害一事,与我家公子半文钱关系都没有,你少在这里当着天下群雄的面,兴师问罪,含血喷人!”
全冠清也不示弱,冷笑道:“哼哼。不是?你说不是就不是么?当日全某听闻马二哥的死状,便即想起了你们姑苏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句话。我寻思马二哥的‘锁喉擒拿手’天下无双无对。除了慕容氏一家之外,再无旁人能以马二哥本身的绝技伤他。你‘非也非也’包不同是慕容公子属下的金风庄庄主,当然要为他开脱,可是马二哥身上的伤痕却改不了啊。你的说法不是欲盖弥彰吗?”
包不同正要针锋相对地回敬他。却被慕容复拦了下来。
只见慕容复缓缓站起,朝着全冠清拱手为礼,说道:“全长老,贵帮马副帮主的确不是死于在下之手,而在下此次前来赴会,还有一个目的,便是要查清前些日子假冒我姑苏慕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之名。到处行凶杀人者的真实身份,还自己一个公道。”
而后又朝四周的武林人士作了个四方揖。言辞恳切地说:“各位英雄好汉,请仔细想一想,之前有那么多门派的掌门人死于自己的独门绝学之下。这桩桩血案,倘若真是我慕容复所为,那在下就算是自视再高,也不敢贸然前来赴会。否则天下英雄尽聚于此,无论是仇家还是好打不平者,一拥而上,我慕容复哪怕生得三头六臂,也必定不是对手,被诸位碎尸万段,命丧当场。”
台下群雄听罢,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慕容复的说辞来,不少人都觉得他说得在理。
见人丛耸动,全冠清眼见形势向慕容复偏转,也不与他争执,而是顺水推舟道:“嗯,慕容公子说得有理。眼下我中原各门各派合而为一,是最紧要的大事。慕容公子,你是一派之主,当知大事为重,私怨为轻。别说马副帮主是何人所杀尚且未见分晓,就算他真是死在你姑苏慕容手下,国难当头之际,只要于我中原武林有利,个人的恩怨也只好搁在一旁了。”
他这番话听来大义凛然,含意却着实咄咄逼人,意思显是说,倘若慕容复赞同结盟,那么杀死马大元之事便一笔勾销,否则自是非清算不可。
全冠清眯着眼瞧着慕容复,问道:“慕容公子,你说在下方才所言对不对呢?”
慕容复心下寻思:“我来此地本就是为了夺取中原武林盟主大位,以便号令群雄,为我所用。我还怕这结盟之事不成呢,怎么会在这事上和你唱反调?”当即抱拳答道:“全长老深明大义,在下佩服,定当竭力促成中原武林结盟的盛举。”
全冠清闻言,心满意足地微微一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