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同人动漫电子书 >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 >

第219部分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第219部分

小说: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礽微眯了眯眼,思忖片刻,吩咐道:“去把他带进宫来。”
半个时辰之后,被人带来的胤禛跪在了胤礽面前给他请安,胤礽不动声色地打量他一番,面色尚好,脸上的颓然也没了,连精神看着都比之前好了不少。
“起吧。”胤礽淡然道,叫了人给他赐座,上茶点。
胤禛谢恩,却没有起身,犹豫了片刻,说道:“臣弟来,是想求皇上给臣弟一个恩典。”
“你说。”
“臣弟自知罪孽深重,请求皇上让臣弟去给先帝守皇陵以赎罪。”
胤礽闻言倒并不意外,微挑起了眉:“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除了那里,臣弟想不到臣弟还有其他去处。”总比这么一直被圈禁着好。
这一句胤禛没说,胤礽却也猜到了,然后便笑了:“老四,其实朕本来就打算放你和老十三出来,还你们自由的,毕竟先帝临终前再三叮嘱过朕要善待你们,朕怎么好忤逆他老人家的意思,不过,既然四弟你这么有孝心有诚心,朕又怎好拂了你的意,行,朕明日便下旨就是。”
胤禛的眼里有诧异一闪而过,随即又恢复了镇定,心知胤礽说这话大概不是发自真心,不过是拿自己逗趣罢了,便就顺着他的意谢了恩:“臣弟谢皇上恩典。”
“行了,你下去吧,准备准备,三日内就出发。”
胤禛领命跪安退了下去,胤礽撇了撇嘴,他说的是真话,偏偏是胤禛不信他有这么大的度量罢了,反倒是自己战战兢兢地来请旨去守皇陵,既如此,他干脆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第二日,发配胤禛去遵化马兰峪为先帝守陵的圣旨便发了下去,人走之后,胤礽就给胤祥解了禁,没有爵位没有差事的闲散宗室,京里遍地都是,何况无诏也不得私下出京,胤礽是完全不担心他还能再翻出什么花样来,只不过念及康熙的叮嘱,到底还是私下里吩咐人按着镇国公的份例给胤禛和胤祥两个供给,供他们养家,也算是,仁至义尽。

作者有话要说:说明一下,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把其他人虐身虐心的情节,觉得挺没意思的,所以我让康熙临终释怀死得瞑目,对四十三也安排了个我认为在太子爷登基的前提之下算不错的结局,至于老八几个,后面会写到,他依旧是庄郡王爵,太子不可能会重用他,也差不多就是个有爵位的闲散宗室了
这一卷金手指大概会开得比较大
但是太子和大哥都不是穿越货,所以太夸张了也不可能
太前卫的思想是没有的,政体改革什么的就别指望了,所谓强国,我觉得能做到像彼得那样其实就很不错了(不过彼得会被我蝴蝶到提前挂了的)
作为纯理工科生,我历史比较糟糕,都是写着好玩的,博君一笑而已
有意见尽管提

281操心

马车在宫门口停下;车门推开,弘昱先从车上跳了下去;弘晋就站在宫门边;一副翘首以盼之态,见到他出现却又收敛了脸上神色;换上了满脸的不高兴;一动不动看着弘昱笑眯眯地走上前来。
弘昱装模作样地打千:“给王爷请安。”
弘晋没有免他的礼;抿了抿唇,慢慢开了口:“你回来几日了?”
“嗯……快两个月了吧。”弘昱打哈哈道。
弘晋脸上的神色更难看了一些;除了之前在康熙的灵堂上远远瞧见过连话都没说上;弘昱回来整整两个月竟然都没有来见自己;亏得他还日日夜夜地盼着。
弘昱看他这副气鼓鼓的表情,就猜到他心中所想;心下好笑,你不也没来见爷吗?凭什么就得爷来找你?
当然他不会当面说就是了,面上却依旧是装着没听懂弘晋话里的意思,弘昱站直身,伸手在弘晋脑袋上了比了比,笑了:“小弘晋,四年不见,你还是比爷矮那么一些啊?”
“放肆!”弘晋恼怒地喝道,说来他自己也心中郁闷,明明这几年已经长高了不止一个头了,本还想炫耀一番,结果今日往弘昱面前一站,竟还是比他矮。
好嘛,还耍起王爷脾气来了,弘昱慢悠悠地请罪:“奴才放肆了,王爷勿怪。”不过语气里没有多少诚意就是了。
弘晋的唇抿得更紧了些,双眼一瞬不瞬地看着他。
胤禔也下了车,一手拍在弘昱肩膀上:“进了宫不许调皮,要懂规矩。”
弘晋收敛了张牙舞爪之态,很乖巧地与胤禔问安,胤禔又笑着对他道:“弘昱他没规没距,小弘晋别放在心上啊。”
“……不会。”弘晋嘴上这么说着,却又忍不住腹诽,大伯王自己也一口一句小弘晋,明明爷都是亲王了。
到底最后弘昱还是跟着别别扭扭的弘晋去了毓庆宫,胤禔则去了乾清宫给胤礽请安。
胤礽才刚起,面对一桌子膳食没有半点胃口,勺子舀动着碗里的粥却不愿动嘴,一直到胤禔进来,大咧咧地在他面前坐下。
胤礽冲着他微抬了抬下颚:“弘昱送进来了?”
“嗯,”胤禔随口应道,也接过了一旁伺候的太监递过来的粥,顺手给胤礽夹菜:“好歹吃些,一会儿还要上朝。”
见胤礽开始动筷子了,胤禔才笑着问起了他:“你昨日是不是准了老四他去守皇陵的请求?”
“嗯,就传开了?”
“可不是,他一回去,他福晋就跟他闹腾上了,不停地数落责怪,后来老四也火了,关上门跟他福晋闹了一场,然后就传出了要休妻的消息,这会儿已经在宗室间传开了。”
胤礽闻言有些意外:“还当真要休妻?”
“按着老四那个性子的,忍了这么多年这会儿也是受够了,他又不像老八……这一回要以善妒又无所出的名头休了她,也不算师出无名。”
“老四心硬凉薄,倒也做得出来,算了,随他去吧。”胤礽漠不关心,再怎么闹腾也都跟他无关,哪里需要他去操那个心。
胤禔也没有再说,笑话看过就算了,不过是逗个趣而已,倒是胤礽却又突然像想到了什么一般,问他:“你呢?你好歹是亲王吧,福晋薨了不要续弦吗?”
从前他是在盛京没人管他,眼下回了京又恢复了爵位,没有福晋确实似乎说不太过去。
胤禔却道:“你给我做福晋?”
胤礽噎住了,随即没好气:“你能不能正经点?”
“我认真的啊,”胤禔的语气十足诚恳,眼里却闪动着促狭的笑意:“你还说封我做皇后呢,结果这边许诺过当日就另册了你的太子妃为后,当真是……”
“你够了你!”
胤禔终于是憋不住笑出了声音,胤礽也有些啼笑皆非,不过被他这么一闹胃口倒是好了些,胤禔见他提起了精神,这才宽了心,说道:“你在想什么呢,老爷子才驾崩,哪里有现在续弦的道理,怎么也得等三年之后吧,不过……我还当真是不想。”
“随便你。”说是这么说,胤礽其实也没打算再给他指婚。
早朝过后,胤礽打发了胤禔去办差,却是留了胤祉下来,说是有话单独说。
胤禔看一眼坐在轮椅上腿上还盖着厚重毛褥子的人,撇了撇嘴,告辞退了下去。
胤礽漫不经心地看向胤祉,不紧不慢地问了起来:“巴林部郡王上个月刚薨了,乌尔衮请旨袭爵的奏请已经送上了京来,你知道这事吗?”
胤祉点了点头:“听说过了。”
“你想不想去蒙古?”胤礽也不与他兜圈子了,开门见山地问道。
“……”胤祉抿唇不语,目光有些闪烁。
“有顾虑?”
“臣弟还有额涅和家小,有何理由去那里,何况,荣宪那里……”
不是胤祉不想去,只是去了能做什么?带着一家老小投奔去草原,跟自己嫡亲姐姐抢男人?这种事情胤祉实在是没脸做。
“理由朕给你想好了,就说去给孝庄文皇后守陵,荣太妃愿意随你去你可以带她一块,不愿意就留在京里朕帮你奉养她,你儿子留京里朕给你教养也行,或是现在跟着你去过个几年大一些再送回来领差事也行,至于荣宪那里,你放心,她知道你们的事情。”
胤祉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胤礽笑着道:“朕替你问过乌尔衮了,那回你不要命地只身闯军营救回乌尔衮,你以为荣宪就不会怀疑,乌尔衮已经都和她实话实说了,她也很平静地接受了。”
胤祉闻言不由得皱了皱眉,想到自己偶尔与荣宪通信倒是从她的信里看不出半点端倪,原来竟然一早就知道吗?
“你们分开这么多年,朕知道你想去,朕是为你着想,不过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你自己考虑吧。”
胤祉咬住了唇,一时半会地却还是下不定决心:“臣弟谢皇上恩典,不过……还请皇上容臣弟再想想。”
胤祉向来是想得多顾虑得也多的人,真要举家迁去蒙古也不是如同当初生死一线之时只有冲出去救他唯一的念想那般简单,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他不能不仔细想清楚。
胤祉的想法,胤礽不问也能猜个大概,却也不挑破,只道:“随你吧,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来与朕说都行。”
胤祉谢过恩退了下去,胤礽笑着叹了叹气,心道自己还当真是越来越好心了。
半夜时分。
胤禔被窗外的哗啦雨声吵醒,身边的床榻是空的,撩起床幔透过屏风朝外看隐约可见点点灯火,方才还有些迷糊的人彻底清醒过来,起身下了床。
胤礽只随意披了件褂子赤着脚坐在案前,手里握着笔双眉紧蹙着正在看奏折,只点了一盏灯,火光昏暗,晃晃荡荡。
胤禔顿住脚步,靠在屏风边怔怔看了他许久,胤礽的眼里隐约带着些许焦虑,全副心思都在手里的折子上头。
一直到斗篷披到肩上,胤礽才后知后觉地抬起了头:“你醒了?”
胤禔抽走他手里的折子,瞥了一眼扔到一旁:“半夜三更地看这个做什么,你还要不要眼睛了,皇帝不是这么当的,还几个时辰要天亮了,睡觉去。”
胤礽向后靠进了椅子里,闭起了眼睛,慢慢道:“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吏治混乱不清,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不亲力亲为不行,当务之急还要先整顿旗务,旗人的生计问题……”
“陛下,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辰,我们两个这么衣衫不整谈八旗生计?”胤禔无奈打断胤礽,双手伸过去勾起胤礽的胳膊和双腿,打横将人抱了起来:“睡觉去。”
胤礽没有反对,顺势靠向他的怀里搂住了他的脖子,胤禔心下微动,这一年来,他眼见着胤礽在外越来越强悍,面上端着是十足的皇帝陛下的架子和脸谱,天上低下唯我独尊,但私下里,只有他们俩的时候,却也越来越依赖自己,以前一些十分抵触的肢体接触和语言如今也理所当然地欣然接受了。
把胤礽抱上床,伸手捏了捏他已经凉透了的双脚,胤禔忍不住责怪道:“你好歹也注意些,再这么折腾两次估计得在床上躺十天半个月,得不偿失没听说过?”
“你很烦。”
胤礽拉下他,扯上被子往身上一搭,翻过身,冰冷的双脚伸进胤禔的双腿间取暖,打了个哈欠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
胤禔抚了抚他的脸,凑过去在嘴角落下一个轻吻,低声叹道:“别操心太多了,会有解决法子的。”
闭着眼的胤礽轻点了点头,靠着胤禔慢慢睡了过去。

282旗务

胤礽登基之初;确实如他所忧心的那般,政务、军务、民生,样样都需要整顿,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而当务之急;压在心中的头等大事;便是要先整顿旗务,解决八旗生计之问题。
虽然从顺治帝起;朝廷就开始提倡所谓满汉一家;但说到底;八旗才是国之根本,不解决了这帮张着嘴等喂饭的大老爷们的生计问题,胤礽心里很清楚,之后他想做的很多事情都要成为一纸空谈,所以即便是整顿民生,也得先从旗人开始着手。
八旗到底有多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