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同人动漫电子书 >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 >

第96部分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第96部分

小说: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帮他们的忙才对吧?
胤礽笑了笑:“山西去年还闹旱灾,今年就大丰收,还一下子能富馀近二十万石,这个叶穆济本事当真是了得,连老天爷这都在帮他呢。”
“爷的意思是……他报的是假消息?”
“倒也不尽然,丰收也许是真丰收了,不过是为了贪功夸大了一些而已。”胤礽将拟好的折子扔一旁,吩咐施世范:“去跟雅尔江阿说一声,让他一定叮嘱定了范家顺便与其他那些山西大富商通个气,不管这位巡抚大人找什么理由向他们借粮,都别搭理,过后爷自会给他们向朝廷表现的机会。”
施世范明白过来胤礽的意思,当即应了下来,又犹豫了片刻,问道:“那佛伦那边?”
“这个嘛,派个人去索额图府上帮爷送个口信……”
胤礽说着冲他招了招手,施世范会意弯腰靠过去,胤礽贴到他耳边低声叮嘱了几句,施世范点头,听明白之后忙说道:“主子爷放心,小臣这就亲自过去给索大人他们送信。”
胤礽又笑了笑,让之退了下去,唇角轻勾起,坑都挖好了,就等着某些人自个往下跳了。



、春光

作者有话要说:和谐风刮来,只能改掉了,请大家体谅
要文的留下邮箱我发过去,谢谢!
胤禔推门进来的时候胤礽有些意外;却也没搭理他,目光转向开了一半的窗户外头。
今日又是个好天气;外头的花开得正灿烂,艳得人几乎睁不开眼,似乎在昭示着什么一般。
“我刚去跟汗阿玛请过安;他让我过来帮着你看折子。”胤禔解释道。
胤礽依旧没理他。
胤禔打量了一番他的神情,走上了前去,轻声问道:“不高兴?”
胤礽终于是转过了头;斜睨他:“爷为何要不高兴?”
“先头……”
“不说行吗?”胤礽不耐烦地出口打断他。
“好;不说。”
胤礽换上胤禔送的靴子;试着在雪地里走了几步,还真的是不滑了;心下高兴,今日又要跟着康熙上晾鹰台,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要是再跟上回一样路都走不稳甚至跌倒那可就糗大了,幸好。
十二月的早晨,寒风凛冽,站在高耸的晾鹰台上,呼啸着的风刮过脸颊更是刺骨冰寒,胤礽却是很兴奋,看着前头空地上整齐列队的骑兵和迎风飘展开的军旗,目光扫过,落在下面站得笔直目视前方的几人身上,为首的那个便是胤禔。
只扫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胤禔微侧过身体抬起眼,胤礽站在最高处,他汗阿玛身边,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前头列队整齐的骑兵吸引。
刚才那一瞬间,大概是他的错觉吧,他心想,有些失望地转了回去。
“放——”
领头的军官一声高喝,手中的旗帜用力一挥,弹药出膛的声音瞬间炸响,位于前三排的骑兵一齐射出了第一枪,再同时拉马往后撤。
“进——”
旗帜第二次挥动,后面两排骑兵纵马上前,在军官手中的旗帜指向前方之时同时加速,保持着阵列队形小跑着往前冲了一段,拉住马缰一齐停下,弹药再次炸出枪膛,再一踢马肚子,往前跑一段路,停下,射出第二枪,之后整齐地往两边撤下。
“出——”
旗帜连着挥动三次,后面几排的骑兵狂奔而出,至离目标最近处,姿势漂亮地一齐跳下马,动作利落,整齐划一,在落地的瞬间一枪射出,再接着一个迅速转身,调换角度又射出了第二枪,往前小跑一段,第三枪,匍匐跪下,第四枪,翻身仰卧,第五枪。
五枪过后,是震天响的齐声喝彩声,胤礽心道,这种连发火神枪用这样的方式来演练,倒也是有点意思,再看康熙的表情,显然也颇为满意。
负责指挥的军官从马上跳了下来,带着一众骑兵一齐跪拜在了康熙面前。
正是胤礽的舅舅,长泰。
“好!好!好!”
康熙连着说了三个好字,胤礽勾起了嘴角。
“舅舅今日在阅场上可是大出风头了。”
大阅结束之后长泰来给胤礽请安,他如是说道。
康熙当着众人的面夸奖长泰的一套鸟枪训练之法别出心裁,卓有成效,因为平日总是里被人背后说他靠着姐姐的裙带关系和索额图的帮衬才有了如今的官职,长泰心中一直都憋着一口气,今日倒也终于是让他扬眉吐气了一次。
听了胤礽这么说,长泰自然是很高兴,顺势问他:“那皇上那里的意思是?”
知道他还在惦记着那新军营的统领一职,胤礽摇了摇头,让他稍安勿躁。
傍晚,胤礽去给康熙请安,康熙在与人商讨事情,胤礽懒得等准备打道回府,出了康熙的寝宫,远远瞧见昨日他随手点来给康熙呈上花蜜的小太监正满脸愁容地在院子角落里清扫着积雪,冻得全身发抖,一时便有些意外,微抬起下颚,吩咐何玉柱:“去打听打听,他是怎么回事。”
何玉柱很快就把胤礽想知道的给打听了来,说是因为那小太监做砸了事,打碎了一个贡品花瓶才被罚了去做杂役。
胤礽抱着暖手炉冷嗤道:“这可赶巧了,爷昨日才点了他帮爷做事,怎么今个儿他就办砸了差事受了罚?”
何玉柱默不作声。
不过他不说胤礽也知道,大抵不过是那些大太监因为他得了自己青睐看他不顺眼,才找借口挑他的毛病罢了。
“回头你去跟那些人说,爷看上了那个小太监机灵,把他要来伺候爷。”
“嗻。”
阅兵之后,南苑之行并未就此结束,康熙还要去庙里上香替近日身子不大爽的太皇太后祈福,因而还要在这里小住个三两日。
而一贯身体算不上好的胤礽也许是那日早上在晾鹰台上吹风受了凉,又要喝药了。
康熙派人来问过,胤礽只让人回答无碍让他不用担心,实则他自己的他身体他自己明白得很,反正就是一到了冬天就要抱着药罐子过,他也早就习惯了,好在都是些小毛病。
胤禔来看他的时候,胤礽正靠在软椅里看书,身上盖着厚重的虎皮毯子,听到太监进来禀报,胤礽却是一点都不意外,或者说,经过了那晚,他们之间就像是有了某种约定,关系似乎开始慢慢滑向了某个未知的方向,而他,对这样的趋势却颇有点任其发展的意思。
问安行礼,该做的胤禔一样不落下,胤礽的目光随着他的动作转,突然就笑出了声音。
胤禔做完这些,好奇问他:“太子爷你笑什么?”
“没有。”胤礽敛起笑意,不过是想起以前有个人连对着他弯一下膝盖脸上都是显而易见的愤愤不平,面前这个,倒是要老实多了。
“我能不能单独跟你说几句话?”
胤礽冲何玉柱使了个眼色,他便带着屋子里的人一块退了出去,还体贴地帮他们关上了房门。
人一走,胤禔就不避讳地拉了椅子在胤礽身边坐下,低声问他:“你还好吧?怎么会又生病了?”
“呃,没事。”
其实胤礽还是不大习惯跟他私下里相处,总觉得别别扭扭的,说不出的怪异。
胤禔却似乎半点没有觉察出他的不适,满眼关心地打量他略显苍白的脸,问他:“太医有没有看过?怎么说?”
“吹了冷风受了寒而已,喝一两帖药就好了,无碍的。”
“那就好。”胤禔说着又伸手过去,手心贴上了他的额头。
胤礽有些错愕,一时竟是忘了反应,就这么呆呆看着他,而胤禔收回了手,笑着道:“还好,没有发烫。”
胤礽突然很后悔,不该把那些人都撵出去的。
对比起胤礽的尴尬,胤禔却显得很自在,言笑晏晏地说道:“先头我听人说了个典故,还挺有趣的,你要不要听听?”
胤礽颌首,表示洗耳恭听。
“说是春秋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屡谏吴王杀越王勾践,被吴王赐剑而死,并被鞭尸三百,抛入钱塘江中,伍怨魂不散,化作汹涌怒涛,找吴王报仇,从此便有了波涛滚滚的钱江大潮,因而后世之人将之奉为潮神,只是民间百姓多不识字,只凭发音辨别姓名,日子一久便以讹传讹,把伍子胥叫成了‘五髭须’。而曾担任过拾遗官的唐代诗人杜甫,死后也被他的推崇者建庙供奉,‘杜拾遗’叫来叫去就被叫成了‘杜十姨’。于是某地正好同时有‘五髭须’庙和‘杜十姨’庙,当地老百姓都很热心,一合计‘五髭须’胡子老长了还单身一人,‘杜十姨’正好又无依无靠,干脆他们俩就结为夫妻得了。于是大家不由分说,一起动手将两座神像搬到同一屋檐下,就这样喜结了连理。”
胤禔说完冲胤礽眨了眨眼睛,胤礽很无语,都不知道该回他什么好了,干笑了两声,道:“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么不着调的典故?”
“这其实不过是个民间笑话而已,说出来也不过是博君一笑,不要追究太多了。”
胤礽确实快被他这么认真取悦自己的样子逗乐了,扯起嘴角,勉强露出个算得上真心实意的笑容给他看,下一刻却又突然被胤禔握住了双手。
“你的手好冷,怎么一直待在屋子里没出去也是这样冷冰冰的?”
胤禔用自己的双手包裹住了胤礽的手,给他搓了搓,想让他的手热乎一点,却是半点没有觉察出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妥,等到抬眼看到胤礽迷茫状看着自己的眼睛时,才愣了一下,悻悻然放开了他的手:“我失礼了。”
一时无话,俩人都有些尴尬。
最后是胤禔先打破了沉默:“保成……”
又来了,只要他这么叫,胤礽就有种想拿根针缝了他嘴巴的冲动。
“嗯?”面子上却还是得应付他。
胤禔刚想着要说什么,叩门声突然响了起来,外头何玉柱的询问声传了进来:“爷,药熬好了,要送进去吗?”
胤礽如获大赦,立马让人进了来。
胤禔看着他仰头将那黑乎乎的药一饮而尽,微皱了皱眉,道:“我听人说你经常要喝药,为什么不小心调养好自己的身子?”
胤礽放下碗,不以为然道:“都是小毛病而已,死不了的。”
“你别这么说,积小成大,还是当心点的好。”
“大哥你这是在关心我?”
“不可以吗?”胤禔理所当然的反问道。
被他这么一堵胤礽倒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了,顿了一下,道:“那还真是多谢大哥了。”
果然还是浑身都带刺,胤禔笑着却有些无奈。
又说了一会儿话,胤禔起身告辞,胤礽求之不得半点再留人的意思都没有,在转身之前,胤禔突然弯腰俯下|身,在胤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贴到了他的耳边低语道:“保成,其实我们可以好好相处的。”
然后在胤礽错愕的目光注视下站直了身,勾嘴冲他笑了笑:“太子爷好生歇着吧,我明日再来看你。”之后转身离开。
胤礽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好生相处……他这是中邪了吧?
胤礽有些错愕,一时竟是忘了反应,就这么呆呆看着他,而胤禔收回了手,笑着道:“还好,没有发烫。”
胤礽突然很后悔,不该把那些人都撵出去的。
对比起胤礽的尴尬,胤禔却显得很自在,言笑晏晏地说道:“先头我听人说了个典故,还挺有趣的,你要不要听听?”
胤礽颌首,表示洗耳恭听。
“说是春秋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屡谏吴王杀越王勾践,被吴王赐剑而死,并被鞭尸三百,抛入钱塘江中,伍怨魂不散,化作汹涌怒涛,找吴王报仇,从此便有了波涛滚滚的钱江大潮,因而后世之人将之奉为潮神,只是民间百姓多不识字,只凭发音辨别姓名,日子一久便以讹传讹,把伍子胥叫成了‘五髭须’。而曾担任过拾遗官的唐代诗人杜甫,死后也被他的推崇者建庙供奉,‘杜拾遗’叫来叫去就被叫成了‘杜十姨’。于是某地正好同时有‘五髭须’庙和‘杜十姨’庙,当地老百姓都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