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243部分

赤色黎明-第243部分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传说中,吃苦学习了“学问”之后,就可以过上轻松的生活了。但是在保险团,学习了学问,大家发现自己仅仅是从一种单纯的辛苦,变成了有目的的辛苦。如果在以前,被人欺负之后,才知道被欺负了。现在,通过政委们的教育,通过读书明理,大家逐渐明白,自己已经处于被时时刻刻被欺负的状态下。

淮河两岸民风彪悍,性子“粗野”。能够在保险团中成为敢于战斗的战士,绝大多数都是性情十分暴烈的战士。得知有了学田这种东西存在之后,战士们当中反应快的已经开始怒骂了。然后这种愤怒迅速引发了整体战士们的怒火。

“原来这帮人竟然这样来骗俺们!”这是战士们共同的愤怒之处。

“有没有学田,和大家能不能读书认字根本没有关系。咱们的队伍没有学田,照样教大家认字。”何足道现在根本不去谈什么理论。因为部队马上就要拥有自己的农场,如果纠缠这些东西,根本没意义。他现在需要的仅仅是要告诉战士们,以前的制度都是一种欺骗。

“同志们,不仅仅是学田。族田,族产。这些玩意说起来都是一样的,到了危急关头,用这些田地里头的粮食来救大家的命。现在这么大水灾,大家吃过族田,族产里头的一口救命粮么?”何足道继续高声说道。

会场里头的战士已经被激怒了,何足道说的没错,大家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除了人民党之外,根本没有人来救众人。如果不是吃着人民党的救命粮,大家只怕早就饿死了。

“同志们,我说这些,要告诉大家的只有一件事,团结起来就是力量。族田,学田本来就是一个笑话,就算是这些田地都在。也不过是一丁点人来营,随便遇到点灾害就垮了。咱们现在能生产自救,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全县百姓心往一起使,劲往一起使。咱们这几万人才能有活路。同志们,团结就是力量。”

何足道的演讲得到了同志们的赞同。

“没错,何政委。大家心齐了就能办事。”战士们喊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有人干脆已经唱起来了。

看着大家满脸通红的挥着手发言,何足道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示意大家静下来。同志们虽然知道何足道的意思,不过此时情绪激动,好一阵子才静下来。

何足道喊道:“同志们,咱们凤台县马上就要分田了。分了田之后,咱们有数不尽的好日子要过。这点,大家相信我们人民党,相信我们的队伍么?”

淮河两岸的百姓因为经常遭遇自然灾害,民风彪悍,而且形成了重义气,讲团伙的江湖风气。在自然灾害面前,个人的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如果不靠大家的力量,不靠了社会组织的话,大家是绝对不可能活下去的。这是自然环境给大家造就的生存模式。

加入了保险团之后,政治教育几乎是天天讲。虽然战士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人民党保险团的纲领,但是这些出身普通农民的战士们都知道,人得讲道义,讲义气。这与保险团讲述的依靠组织,依靠人民恰恰不谋而合。只靠了自己啥也干不成的。在这个可怕的灾年里头,站出来救大伙的只有人民党,只有保险团。哪怕是这种朴素的习惯,也让众人对组织有着一种天然的信赖感。更何况是和自己一起工作,战斗了很久的何足道政委呢?

听到了何足道的召唤,战士们立刻给与了回应。这些天来,战士们已经习惯了战斗。淮河沿岸的围子已经被攻破殆尽。围子里头地主们的粮食被统统缴了出来,成千上万的灾民们也得到了活命的机会。平心而论,这年头敢于战斗的战士,真正推动他们的原因之中,党和军队的教育固然是一方面,不过早在人民党来到丰台县前就已经积累起来的对那些富人的敌视与仇恨比例那是极大的。

有了正义的旗号在手,为了和自己一样的穷苦百姓某条活路,这本来就是江湖兄弟们的理念。大家都不傻,既然部队把自己专门找回来,回来之后也不让回家,而是在一处相当偏僻的营地集中,这肯定是有大事情要让自己来做。部队里头已经互相私下互相讨论,这次到底要去打谁。何足道的话很明显就是在发出号召,大家自然热血沸腾的回应了。

“我们信!”

“何政委,你说吧,让我们干什么?”

“保险团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何足道双手往下压了压,仿佛要把这样的热情暂时用双手压住。“同志们,我想问你们,现在的日子好不好?到底好在哪里?”

这个问题很是抽象,何足道看战士们暂时没了言语,他随手指了一个战士,“刘庄生,你来说说。”

刘庄生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以前只是在士兵会议上发过言,现在突然被叫起来,他有些局促的看了看众人。大家的视线都聚集在他身上,刘庄生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他的心脏立刻加速了跳动,这种感觉甚至比打仗还要紧张很多。

“有啥说啥,咱们的队伍就是要让大家说话。”何足道笑着安慰道。

刘庄生狠了狠心,大声说道:“咱们的队伍从来不欺负人。政委,首长们对大家都很好。”

这算是被逼出来的实话,也就是如此,这样的实话才有一种强烈的说服力。这是大家最直观的印象。听了刘庄生的话,所有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

何足道冲着刘庄生点点头,“你先坐下,刘庄生同志。”接着他又随手点了一个战士,“王二勇同志,你来说说。你觉得咱们的队伍好在哪里?”

因为有了前面刘庄生的话,王二勇的话就顺畅了很多,“干活虽然多,但是能吃饱。而且,我觉得在咱们的队伍里头顺心。”

何足道点点头,这话也很对。不过依然没有借题发挥的角度。很想再找些人来说话,不过觉得很大伙未必能说到点子上。他干脆自己说道:“同志们,我说过很多次。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有一套大火从没有见过的制度。就跟咱们保险团的制度一样,能让大家觉得开心,能觉得舒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我现在就要把这套东西给大家讲讲。”

“何政委,你也别说这么多有用没用的,你就说要我们怎么感吧。咱们的队伍是真心的对大家好,我们都知道。做人要讲意气,讲道义。光咱们的队伍救了我们的性命,我们就肯给队伍卖命。”有战士喊道。

“是啊!何政委,你就直说吧。”战士们纷纷喊道。

何足道看着那些真挚的面孔,听着大家诚恳的话语,心里头是颇为感动的。如果是其他的人,只怕现在就要说出自己的目的了。但是,何足道毕竟是何足道,在这些日子以来的工作中,何足道深刻的体会到一件事,只有彻底贯彻陈克的指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何足道跟着陈克的时候,他是把陈克当作自己的主君来服从,当作自己的老师来尊敬的。陈克这种“君师一体”的地位,让何足道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坚定执行“党组织”命令的习惯。

而陈克在这次会议的布置工作上再三强调,这次动员不是为了让大家产生一种狂热的战斗意志,而是要让大家明白到底为何而战。这样的战斗将带来什么样的光明未来。

按耐着自己的激动,何足道再次双手凌空往下压,“同志们,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为啥要打这一仗。这点我必须对大家说清楚。”

 各式各样的波线 (七)

结束了当天的动员工作之后,战士们解散准备下一阶段的战斗,而军队政工体系的政委们却没有解散。军队政委的头子现在是何足道,每次动员会议之后都要开一个总结会,这是政委们的惯例。预备会和总结会是每次都要进行的。

“军心可用!”熊明杨兴奋的大声说道。今天同志们求战的心情很急切,而且言语之中对部队有着很高的信赖感与归属感。熊明杨是个热情的性格,感受到大家的热情,他也觉得斗志昂扬,心情激动。“何政委,只要战士们有这股劲,接下来的战斗不是问题。”

何足道年纪比熊明杨小,按理说他应该更容易激动的。不过在政委当中,何足道的表现一贯冷静,大家看着何足道没有吭声,只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倒也不觉得奇怪。大家都知道马上就是大规模的战斗,政委当前的工作就是鼓舞部队的士。何足道的沉默并没有阻止了同志们的热情,大家也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我觉得现在干脆就喊出打下凤阳府,解放全安徽。你们觉得这个口号如何?”水上支队的总政委李照问道。听到这个魄力十足的宣传纲要,本来就很激动的政委们纷纷点头表示支持。战士们在动员中一再表示,一定会忠心耿耿的跟着保险团。队伍要打到哪里去,战士们就打到哪里去。这样掏心窝的话让大家很是激动。

现在部队里头都已经看明白了,水上支队肯定会成立一个新的旅。所有能打的部队都在水上支队里头,而且军委已经下了命令,让政委们开始寻找外地灾民当中肯跟着队伍走的百姓,争取让他们入伍。这些被灾荒和饥饿折磨的奄奄一息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对有钱人的仇恨,对官府的仇恨,对这个时代的仇恨。在这种仇恨下,保险团稍微一招兵,可以说应者云集。这些百姓已经被编入了预备役,进行全面的训练和身体调养,他们应该是非常好的兵员。只要把身体养好,部队肯定可以得到一次大发展。这次发展极有可能是保险团建立至今规模最大的一次。所以政委们也感觉很有奔头。队伍编制的扩大,意味着大家领导的部队数量的增加,意味着职位的提升。

“现在要打的是寿州,要不咱们现在先说打下寿州城,解放凤阳府。等拿下寿州之后,再用这个口号吧。不然的话下次动员怎么说。”戴恩泽建议道。

众人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连最先提出这个口号的李照也觉得这建议很好。讨论了一阵之后,众人见何足道还是没有说话。李照问道:“何政委,你怎么看。”

何足道脸上还是那种若有所思的神情,不过这不意味着他完全神游物外。李照的问话,何足道听到点了点头,“打下寿州城,解放凤阳府。我觉得可以。”说完之后,何足道本想继续思考,不过他的神色莫名的有些焦躁起来,仿佛对自己的心情有很大的不满。忍不住说道:“同志们,我觉得这样的口号政治性不够强。”

“政治性不强?”同志们诧异的看着何足道,大家完全没想到何足道居然说出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来。大伙看向何足道的目光里头都是疑惑不解。

熊明杨盯着何足道,他今天其实不太理解何足道为何要在动员中试图压制战士们的心情,而是对于新的土地政策进行了反复的解释。新土地政策实际上相当的复杂,就连熊明杨这种读过书的人也觉得有些不很明白。何足道偏偏和战士们进行“算账”,对比旧有的制度与新制度的区别。这点是熊明杨非常不解的事情。

这样的动员结果自然不会太好,战士们几乎被说迷糊了。后来是李照看事情不对,连忙上去接过了话头,把方向引导向军事斗争方面,这才重新鼓舞起了战士们的斗志。何足道以往的政治工作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纰漏,大家其实都很不解。

何足道没有关注同志们的情绪,他现在看上去很是焦躁,看来是方才的思考遇到了一个瓶颈。他皱着眉头闭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