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616部分

赤色黎明-第616部分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就要垮台。

如果陈克只是一个单纯的科学家,索尔维工会的办法多得很。高薪聘请陈克,或者把陈克给软禁起来,极端的还有把陈克除掉。这都能解决问题。在商业竞争上,欧美互相杀戮对方的技术骨干实在是太寻常不过的事情。杀一个中国人就更不在话下。

问题是陈克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他还是一个拥有军队的政治实体领袖。即便弄死了陈克,这个生产流程依旧掌握在人民党手中。索尔维工会如果想继续独霸合成氨技术,那只能把人民党彻底铲除了才行。这就是极为难办的事情了。

德国公使接到了德国国内的多次询问,“人民党到底有什么态度?”不仅是德国,索尔维工会对此十分焦虑。英国方面带来的消息是,人民党要求得到整个亚洲市场的垄断权。这个要求如果是欧洲国家提出的,或者是美国提出的,索尔维工会只怕早就答应了。问题是提出这个要求的是居然是中国的一个“军阀”。而且这个“军阀”连海军都没有,就想垄断亚洲市场,索尔维工会上下并不想向人民党的“讹诈”让步。

现在必须给一帆风顺的人民党一个教训才行。如果让人民党就这么发展下去,天知道他们还会弄出什么来。化工这东西其实就是层窗户纸,一旦戳破了,那就真的戳破了。在现有的基础上,只要投资研发,就会有相应的收益。德国人比谁都清楚,政府领导者对化学工业支持的意义。德国的化工业就是在俾斯麦首相时代得到了大力扶植,加上有鲁尔煤矿的资源,这才开始腾飞的。如果政府的领导者本身就是化学家的话,那结果更可怕。

英法方面并没有消灭人民党的打算。不过德国提出给人民党一个教训,英法倒是态度暧昧。在中国,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很软弱,这是欧美一贯的看法,并不需要全面开战,只要能够在某些方面给与施压,甚至采取轻微的军事行动,这个政府就会妥协。德国人很明白,只要“不割地,不赔款”,中国的政府就会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胜利。在商业利益方面,这些中国的政府官员本身甚至不排斥合作。这是让他们大捞一笔的好机会。

德国公使的算盘打得很精明,他以给人民党施压为理由,隐含着完全确定德国在中国山东利益的目的。直接夺取山东,一来英国人绝对不会同意,二来新的共和国总统袁世凯也不会同意。但是德国方面可以借着“为争取各国利益”的理由打击人民党,只要人民党被迫做出让步,那么欧美其他各国就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跟进”。

所以德国公使反复向英国保证,德国并不是要把山东南部变成德国的殖民地。而是以逼迫人民党承认列强与满清政府的协议为目的之后。英国方面就非常含蓄的表示了“可以理解”的态度。

先得到了英国人的默许,德国公使就要看看袁世凯的态度。而袁世凯的态度让德国公使感觉到,袁世凯也是“默许”的。不过这些事情光靠嘴说是不行的。

“总统阁下,我们曾经在山东有过很多合作。我方一直非常赞赏您在当时给我们的支持。对于人民党和我们的纠纷,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德国公使几乎是赤裸裸的说道。

袁世凯怎么可能上这个当,他很随意的答道:“我们对德国方面与人民党的纠纷并不清楚,这需要更多调查才行。我们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还是希望和平的。”

听到这里,德国公使已经明白袁世凯的意思。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与俄国在中国的东北大打出手。满清政府宣布“保持中立”。现在袁世凯说的话与当时满清政府所说的如出一辙。这是袁世凯表明会旁观此事,绝对不会支持任何一方。当然,这完全是默许的态度,如果德国公使一定要逼迫袁世凯表态,那袁世凯只会口头上公开反对,而不会有实际行动。

不过这也并不能理解成袁世凯的善意,这种口头的表态,在实际执行中也意味着会在背后下绊子。德国公使很担心英国人会这么做。作为搞了上百年“平衡欧洲局面”的英国佬,搞这种小动作是得心应手。

至于袁世凯背后会怎么做,德国公使倒是完全不在乎。所有的外国使团都认为,不管中国怎么做,他们都不敢得罪欧美列强,这是被历史证明过很多很多次的事实。

 一一六 辛亥之变(十五)

何颖发现一件事,自己不仅有虚荣心,而且这虚荣心还挺强烈的。

何家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官宦家庭,与袁世凯走的很近的时代,袁世凯还没有真正发迹。所以家里面也没什么特别的来往。她的少年时代就是平平淡淡的渡过的。

在何颖看来,自己长大,嫁人,不过是和父母一样的延续。唯一让她比较高兴的是,自己嫁给的陈克,曾经有过几次浮光掠影的相遇。陈克绝非纤细的读书人,而是一个高大威猛浓眉大眼的方脸男子。在北方,这就是英俊的标准。至少何颖觉得陈克挺俊的。

在外国人的酒会上没有吃东西的时候,陈克这个曾经见过的英俊青年还主动上来表示了关心。而且还讲解了怎么吃东西的方法。何颖知道自己的姑姑何倩是个性格刚烈的女子,莫说一顿不吃饭,就是三天不吃饭,何倩也不会在旁人面前露出饥饿的表现。但是何颖当时的确是饿了。陈克的这种坦然的关心,的确是大大的博得了何颖的好感。

跟了陈克之后,生活谈不上好坏。大米白面能填肚子,杂粮野菜照样能消除饥饿。关键在于陈克始终很关心何颖。而且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生活基础上的关心。过日子就是如此,在这方面,何颖对自己的婚姻是非常知足的。

何颖并不在乎革命到底会如何,她在乎的是能不能与陈克一起好好的生活。绘图也好,上学也好,跟着队伍四处奔波也好,在家安心带孩子也好。只要和自己的丈夫陈克在一起,这就够了。在陈克身边,何颖虽然为了让陈克高兴,顺道也让自己有事干,她也认认真真的学习了不少东西。不过这些知识与见识,并不是何颖真正喜欢的,她其实就是想与丈夫陈克还有孩子一起生活下去。即便是人民党的革命大获成功,何颖从内心来讲,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

不过这次跟着陈克回北京,何颖才明白权力能给女性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

这几天她回娘家省亲,何家立刻就变得门庭若市。作为陈克的夫人,而且还是生了孩子的夫人。在传统的看法里头,何颖可是得到了牢固的位置。

京城里头的达官贵人们自然是清楚,即便是顶着个叛军的头衔,但是陈克也是拥有强大的叛军头子。杀人放火金腰带,既然连北洋都拿人民党无可奈何,陈克又与洋鬼子们达成了某种协议,得到了洋人的认同。那么陈克就绝对不是他们能够得罪的对象。

官员们不敢亲自去拜见陈克,但是派他们的夫人前来拜见一下何颖却是很常见的事情。好多以前何家根本就接触不到的达官显贵的夫人们轮番登门拜访。不管年岁和辈分,这些女眷们对何颖都有足够的客气,而且言谈中都大赞何颖“命好”,“嫁了个好人家”。

何颖很清楚,这些女眷并不是来赞美自己的,她们的赞美是针对“陈克的夫人”。不过能嫁个让其他家族刮目相看的丈夫,在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件很光彩的事情。这种令人心情愉悦的虚荣心感觉颇好。哪怕是何颖知道这种心思或许不对,而且那些女眷的赞美里头,透露出的有一股说不出的妒忌,但是这种让这些达官显贵的女眷不得不妒忌,让何颖忍不住感到了更加强烈的愉悦感。

那些礼节性拜访的也不可能天天来,她们放下礼物,说些话也就走了。和何家有点亲戚关系的才有资格比较长时间的留下来说话。但是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既然这些女眷们心里头有着强烈的妒忌,那么一些比较负面的话还是会出现。

一个何家的远房姑姑聊天中表情丰富,还看着情绪充沛的夸张样子,她突然叹了口气,“丫头,你娘要是还在世,看到你嫁个好人家,也不知道得有多高兴。”

这话一出,周围的其他女眷立刻发现了问题。何颖的母亲可是在世的。而这位远房姑姑却立刻停住了话头。

“他三姑,这是怎么回事?”有人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远房的三姑用一种女性特有的狡狯语气答道。如果是男人,只怕就真的被骗过去了。但是屋里头都是女人,她们是绝对不会认为真的没有什么。

何颖毕竟跟了陈克这么久,论学识与见识,她远超屋里头的这些女眷。而且陈克某种意义上也是何颖的“老师”。不仅在教授科学知识、社会知识、革命知识,夫妻两人也会谈些人性的黑暗之处。对于别人出于妒忌的表现,何颖完全能够理解。而且这话也印证了另外一件事,何颖其实早就隐约知道自己现在的母亲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但是这种事情她怎么都不敢,也不能去求证,而且何颖现在的母亲对何颖也绝对谈不上不好。不过经这位三姑一说,何颖终于确定这件事情居然是真的。

关闭

三姑明显没有保持太多的好意,在她给出了这么一句挑拨的话之后,却又赞起陈克没有父母,何颖在陈克家不会受气。这话可就完全不合适了,何颖绝对不能接受有人说陈克的坏话,更别说公开说陈克的坏话。

父母不在世,这种暗示中的意味可是极为恶劣的。哪怕是陈克父母对何倩不够好,那也是何颖的自家事,自家事轮不到别人插嘴。

“三姑,您的心未免操的太多。”何颖用尽可能温和的语气说道。其实她是很想用极为恶毒的口气来这么说的。但是何颖真的没学过该怎么说些恶毒的话,就是想骂人她也没有经验,所以何颖沉下脸,“我家闺女马上就要睡午觉,大家就先请回去吧。”

女眷们万万没想到何颖居然用这么一个理由赶人,大家愣住了。

“我家文青对我家闺女可是心疼的很。平日在外行军打仗,写信回来也一定要问闺女是不是按时吃饭睡觉了。我们娘俩跟着文青坐火车回来,我家闺女可是没怎么睡好,这几天正在安抚她恢复作息时间。”说道这里,何颖亮了亮手腕上的手表,“这已经到时间了,大家回去吧。”

这几天何颖不知道听了多少次“如果生的是个小子那就更好了”这种话,对于官宦的女眷而言,有没有生儿子来传宗接代可是件大事。这话虽然很在理,可何颖怎么听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

人民党始终宣传男女平等,陈克多次公开讲“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不仅在外面讲,在家他也这么讲。而且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宣传,女性工作的权力,女性独立的财产权。这些都是保证女性独立地位的基础。人民党始终不懈的推动这些妇女解放的基本工作。

人民党内部实施财产透明化,党员干部们要公开财产。何颖的父亲何汝明送给何颖的五千两银子可是直接归在何颖名下的。银行存折是何颖自己开的户头,而且陈克平素的工资统统上交,何颖掌握着家庭的绝大多数财产。这不是京城这种女子主内的模式。而是人民党以法律形势来保障的。

夫妻两人谈起这个的时候,陈克还开玩笑的说道:“如果咱们离婚了,那我就除了几身衣服之外,得净身出户。”何颖被这话给气到了,一天都没跟陈克说话。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