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赤色黎明 >

第619部分

赤色黎明-第619部分

小说: 赤色黎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及铝制蒙皮的机翼,采用铝制框架以及丝绸外壳的机舱,有操纵舵,机翼上有可调节的风档。根据地的滑翔机已经越来越有自己的特点。

当然,空军部队都是不怕死的。最早成立的滑翔机大队是从104师里头选拔出的一个连200飞行员。从1908年到1911年,这200飞行员中已经在训练和飞行中殉职64人。完全没有参战的情况下,死亡率高达32%,这也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职业。

但是没有飞行员因为恐惧而推出。例如飞行大队的队长张绍波驾驶飞机观察了敌情之后,在阴云中坦然自若的操纵着飞机飞向机场。

 一一九 中德冲突(三)

“今天运气真是好的很啊!”张绍波看到跑道清晰的进入自己视野的时候几乎有些不敢相信的自言自语起来。

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是神仙的事情,张绍波甚至加入了飞行大队之后依旧有这种想法。现在张绍波自然不会这么想,他正在空中御风飞翔。再没有了以前的兴奋,也没有了以前的不安。张绍波屏息凝神,注意力高度集中。

张绍波的运气真的很好。这次飞行居然能够找到机场。脚踏大地,看着别人在天上飞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可是在天上飞行的人绝对不会这么想。双方对速度的感受与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在天上一秒钟就是十几米的距离,地上的快马也跑不出这样的速度。因为高度的原因,看远处的东西看似位置变化不大。实际上往下一降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事情。降落是道鬼门关,多少同志都是在降落时候出的事情。飞行的姿态,速度保持不好的话。降落过程轻则受伤,重则送命。张绍波自己就在降落的时候被摔断过一次腿。那还是他运气不错,至少保住了性命。

张绍波牢牢握着操纵杆,滑翔机向着跑道降了下去。最早的滑翔翼时期,不少同志就是因为把握不住飞行姿态,而且对空中速度与地面速度感觉有问题,可是出了不少伤亡。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到现在已经换了五任,三死两伤。身为第六任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张绍波已经不仅仅是运气好,他的确有着相当过硬的能力。

飞行大队是人民党部队里头最大胆无畏的战士们组成的,至少是在高处从不恐高的战士。最初的两百名同志们从热气球开始练起,到后来学习操纵滑翔翼。再往后,滑翔翼的材料以及模样不断变化。

空军要求有扎实的文化科技知识,教官们每天教书,同志们一开始学的相当辛苦。好多从未听说过的名词和概念被强行灌输洗脑,甚至有同志精神状态出现了异常。

不过空军淘汰率很高,这是用生死来淘汰的,只懂得读书的和不懂得读书的都出事了。剩下来的,都是反应敏锐,能理论联系实践的。

距离地面越来越近,在飞机里头的张绍波有种自己扑向地面的感觉。但是他知道这是错觉,经过多次训练,多少次反思,张绍波已经完全能从这种感觉中找到自己熟悉的那个降落感受。尽管飞机的着陆姿态还不够好,张绍波依旧没有丝毫迟疑。推动操纵杆,飞机向着跑道冲了过去。

剧烈的震动让飞机里面的张绍波身体猛烈的弹动着。幸好有安全带,他的脑袋才没有磕到窗户上。知道颠簸慢慢停下,张绍波才长长的出了口气。他这次又活下来了。

“大队长!”地勤们已经蜂拥而上,张绍波按照飞行手册的规定,打了个自己安全的手势。地勤们随即连拖带推,把滑翔机运向机库。给另外一名飞行员让出跑道。

第两名飞行员都安全着陆,机场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这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而是同志们发自内心的欢呼。出大大小小的问题几乎是常态,像今天这样两机起飞,两机安全在跑道上降落,这是比较少见的局面。

“德国人一共来了七条船。”一出机舱,张绍波立刻说道,“五艘军舰,两艘运输船……”

记录完了情报之后,同志们立刻询问对这新飞机的感受。

“这次的不如上一次的。上次那飞机好歹操控性强,这飞机是改进了很多,但是一旦下了决定采取了飞行姿态就没法变了。这要是让新手用这个,出了事情连个跑都没有。”张绍波一口气说道。

“可是我们看这飞行姿态很稳定啊。”战士们对此不是很同意。

“这飞机对起飞条件要求太高,我会打报告,飞行大队暂时以训练为主,这种飞机起飞方式完全不合适。”张绍波几乎是彻底否定了继续飞行。不过没人会批评这种态度,至少飞行大队里面没有人。

在中国的外国驻军为了尽量实施威慑,他们的军事情报比较透明。德国军舰的情报传递到了徐州之后,与已经收集到的情报一对比,德国太平洋舰队倾巢而出的事实就能够确定。

“德国鬼子这是准备登陆么?”武星辰对此有些意外。

“炮击连云港能吓住咱们么?”陈克反问道。

同志们也觉得很想不明白德国佬到底想干什么。德国在青岛有个海军要塞,如果把在北京的驻军都给算上,德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这等作战部队总共不会超过四千。在山东德国人还有一定量的仆从军。但是这帮人数量至多不过一千人。就这么加起来五千人,居然也敢对根据地动手?他们随便一深入根据地,那就是关门打狗。

陈克原本也认为很可能会如此,不过他又觉得自己是想当然了,“同志们,如果德国人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在连云港修建起要塞的话,你们觉得整个局面会怎么改变?”

“修要塞的话,他们要塞里头完全靠从海上补给么?”庞梓虽然不太懂海军,但是上了陆地之后打仗也就那么几个模式。

“如果要塞里头只驻扎三百人,一次补给就能让要塞维持好几个月。海上补给并不稀奇。”严复答道。他身为北洋水师学堂的校长,对海上作战非常清楚。

看同志们都没有反对严复的话,陈克朗声说道:“只要德国鬼子今天在这里扎下跟,明天英国佬就敢在长江上修其他要塞。列强们对中国有一个列强一致的原则。德国佬得到的,其他列强都要得到。”

“让德国佬死去吧!”庞梓立刻吼道。

“陈主席,德国佬想着用舰炮来掩护他们的登陆部队。这次让我带兵,我绝对不会让他们在咱们连云港垒起一砖一瓦。我亲自上第一线指挥!”武星辰大声说道。

“我们马上组织地方上的运输队伍,做好战争的准备。”尚远也慨然说道。

不管是军政干部,还是民政干部,都纷纷请缨或者要求负责这次战争的后勤与保障工作。陈克对此是很高兴的,不过他却有些遗憾,同志们热情有余,但是明显被德国佬的行动给打懵了。这仗是一定要打的,但是却不是这么一个打发。如果只是防御战,就算德国佬有舰炮掩护,而这种大口径火炮下,什么土坦克,什么土木挖掘都太抵招。但是陈克觉得实在不行可以使用氯气。以单兵靠近,直接用氯气手雷袭击敌人,也是能有很大的战果的。

不过这都是战斗安排,从战役上,甚至从政治上角度上,这种脑子一热就满脑子想着怎么和敌人进行作战的方法并不可取。

“同志们,大家先不要着急,这次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希望同志们能够从战略上来考虑此事。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现在要求同志们讨论出对德国势力,请注意,是对在中国的德国势力的应对。你们可以向我提问,我会回答大家的问题,但是我不会主导这个次的讨论。”陈克说道。旧制度下是很难真正有同心同德的事情,因为旧制度下的等级让讨论者并不平等。下头的人竭尽心力,流血流汗的卖命,结果好处首先让上头得到了。然后上头根据自己的个人圈子与利益亲疏进行“赏赐”。这就是旧时代的常态。

人民党现阶段并没这个问题。党内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不同。职权也远没有与个人利益挂钩。整个人民党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关闭

同志们都知道德国佬肯定要与根据地起冲突,精神上颇为紧张,没想到陈克居然来这么一出。庞梓焦急的说道:“陈主席,这都啥时候了,你这还给我们出题。你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何必这么拐弯抹角呢!你要是有什么想说的,直接就说好了。”

陈克点点头,“很好,我现在就说,如果我现在突然突然疾病发作,我死了。这个仗要怎么打,这个局面要怎么应对。假如我死了,你们就得给我顶上,革命绝不能因为缺了什么一个人就不再进行了!这绝对不行。”

这话就说的相当之不吉利,如果不是人民党这样的组织,陈克的话只怕就能引发误解。

尚远一看陈克态度很认真,他立刻要求发言。“那就这样,同志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常规战备工作,另一部分从事战略讨论。大家看怎么样。”

作为淮海省的省委书记,尚远的威信还是有的。他这么一说,同志们当即表示同意。

“我的心静不下来,现在参与讨论也是瞎讨论。我去准备常规战备工作。”庞梓立刻表态。这种烧烧燥燥的个性也是庞梓的真性情,让他上阵杀敌,或者从事具体工作,庞梓从来不甘人后。不过搞策划,庞梓真的耐不下来这个性子。而且庞梓是真心想和德国佬打仗。镇压景廷宾大叔起义的时候,洋鬼子可是出了大力的,今天能够打洋鬼子,庞梓斗志昂扬。

要出门前,庞梓突然转过身大声说道:“陈主席,诸位同志。和洋鬼子真刀真枪打仗,最危险的任务请一定要交给我,我庞梓和洋鬼子血战到底。”

说完,庞梓敬了个军礼,然后大踏步的出门去了。

一半多的干部都跑去做常规战备工作,剩下的同志们围坐在大桌子周围开始讨论。

“陈主席,能不能给我们大概指一个方略?”武星辰问道。

陈克立刻否定了武星辰的要求,“不行,如果画了,让大家讨论什么。当然了,如果大家最后讨论出来的结果和我的方略不同,那我也会纠正。所以现在赶紧开始讨论吧。”

众人见陈克态度如此坚定,也就不再在这方面废话。战略讨论随即开始。

严复没有插话,作为海军里头最有资历的前辈,严复对于没有办法用军舰与敌人战斗感到遗憾。不过严复却感到有些庆幸,因为和他在一起的这些年轻人一点都没有因为缺乏海军而有丝毫的畏惧。他们当中也有人眉头紧皱,不过那并非因为惧怕德国人的军舰,而是在认真考虑怎么从战略上才能彻底压倒敌人。

一直以来,严复都把这些年轻人当成自己的晚辈,当成自己某种程度的弟子。可是听着他们认真的讨论如何守住连云港这块中国的领土,讨论着会面对敌人怎么样威力巨大的武器,以及训练有素的部队。严复突然生出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感觉,眼前的年轻人不仅仅是严复的晚辈,在面对外国敌人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同时还是严复的战友。

这种突然间的情绪让严复的眼睛不知何时有点湿润了,人民党与各路新军以及北洋的战斗,严复很难让自己融入到里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严复一点都不喜欢内战,外国人步步紧逼,中国却自己如火如荼的内斗起来,这算是什么事?所以陈克以不希望内战为战略考量,坚持要与北洋谋取妥协,严复是坚决支持,而且颇为欣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