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

第3部分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第3部分

小说: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一年,连尹襄就战死沙场。夏姬假托迎丧之名回到郑国。此事原本可以就此结束,不料楚国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艳,于是借出使齐国的方便,绕道郑国,在驿站馆舍中与夏姬成亲。
  欢乐过后,夏姬在枕头旁问屈巫:“这事曾经禀告过楚庄王吗?”屈巫也算一个情种,说道:“今日得谐鱼水之欢,大遂平生之愿。其他在所不计!”第二天就上了一道表章向楚庄王通报:“蒙郑君以夏姬室臣,臣不肖,遂不能辞。恐君王见罪,暂适晋国,使齐之事,望君王别遣良臣,死罪!死罪!”
  屈巫带着夏姬投奔晋国的时候,也正是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兵抄没屈巫家族之时。夏姬以残花败柳之姿,还能使屈巫付出抄家灭族的代价,可见其能量之大,古往今来独此一人而已。
不恋小情助霸业:晋文公夫人
  历史上的一些女人在权力面前,要么自己独揽大权,要么助力丈夫成就霸业。晋文公夫人属于后一种。
  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是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之一,因为受继母骊姬迫害,不得已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及其他数十人背井离乡,逃到狄国。不久,晋献公死去,晋国发生宫廷政变,原来的国王——骊姬的儿子奚齐被杀,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之一——夷吾当上国王。面对政治变化,重耳深感压力日益加重,于是再度流亡,又逃到齐国。当时,齐国很强大,齐桓公厚礼相待重耳,为他建造了华丽的住所,拨给他骏马20匹,并把自己宗室的年轻女子嫁给他做妻子。这位女子叫齐姜,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夫人。当时晋文公春宵美女,玉楼琼宴,千般温柔,万般滋润,竟然乐不思“晋”了。他把自己出逃的情景忘到了九霄云外。
  原来,重耳出逃时是42岁,来到齐国12年后已经54岁,是知天命的人了。这时,在晋国当国王的夷吾死亡,他的儿子继位为晋怀公,晋怀公残杀异己,造成了国内动荡。尤其是他又喜新厌旧,遗弃了他原来的妻子,就是秦穆公的女儿,引起秦国的愤恨和仇视。大家都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应该乘机回国整治局面。
  重耳这个人一开始也胸无大志,安于享乐,想想自己岁数也不小了,人生苦短,国事繁多,但求安乐,干脆就在齐国养老吧,于是一晃就过了12个年头。
  随他出逃来到齐国的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等人眼看一转眼十几年光阴过去了,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十分焦急。赵衰与咎犯等人日夜聚到一起商量办法,准备挟持重耳,以便相机返回晋国,重振晋国复兴之大业。在这关键时刻,齐姜表现得非常坚决,坚决支持丈夫回国扭转局面。按说,她现在生活稳定,有丈夫天天陪着,日子幸福。但她并不像一般女子那样希望丈夫守着她,而是要丈夫放弃眼前的舒适,为事业奋斗。
  一天午后,狐偃、赵衰叫了几个人,在一棵老桑树下,商量让重耳离开齐国的办法,却被一个采桑叶的侍女听到了,她回去就告诉了齐姜,齐姜虽然也舍不得和重耳分开,但一想,总不能让晋国公子无所作为吧,于是暗暗下了决心,准备送他回国,便和狐偃等人一块想了个办法。
  一天晚上,齐姜设宴,乘机把重耳灌醉,叫来几个人把重耳五花大绑抬到车上,然后朝宋国(在今河南省商丘)飞速而去。
  等到离开了齐国有一百多里路时,重耳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车上,重耳问明原委,手持长矛,怒气冲冲、恶狠狠地说道:“如果事情成了,那就饶你们不死;如果不成,我就要杀了你们,还要剥皮抽筋,饮你们的血,吃你们的肉,以泄我心头之恨!”
  狐偃、赵衰好说歹说,总算稳住了他,继续赶路。
  其实,这是齐姜苦劝丈夫无效的情况下使用的下下策。齐姜曾义正辞严地对丈夫说:“你贵为一国公子,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不快回国挽救危难,却沉醉于安乐,不害羞么?”任凭妻子好言相劝,甚至反唇相讥,重耳始终无动于衷。齐姜忍无可忍,只好把事情的真相讲了出来:“你的随从人员在桑园密谋,有个女子听到了,告诉了我。我恐怕泄露秘密,已将听到消息的女子处死,天若不亡晋国,则舍你其谁?你怎么忍心辜负天意,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原来,为了丈夫的大业,她早把那个为她通风报信的采桑女杀了。
  在这之前,齐姜也曾以齐国宗室之女的特殊身份,周旋于齐国大臣之间,多方为丈夫争取舆论支持,凝聚协助的力量,企图返回晋国。她甚至请求齐桓公派遣大军护送丈夫返国,但是齐桓公没有答应。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齐姜才演出了挟持重耳离开齐国,返回晋国的一幕。其实,她虽然劝丈夫走了,但丈夫离开了她,意味着她要饱受相思之苦和漫长的孤寂生活,还得想尽办法替丈夫掩饰、解释,以免齐国为了重耳的不告而别而心存芥蒂,也真难为了她。
  重耳路过各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他经过曹国时,曹国国君仅派人馈送饭食而已,不敢留宿,更不敢商谈政治;经过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国打败,以国小民困为由而闭门不纳,连饭食都不敢给,怕受牵连;经过郑国,郑文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害怕重耳惹来杀身之祸;到了楚国,楚成王虽以诸侯之礼相待,但却尊而不亲,敬而远之;到了秦国,秦国的态度却与以上各国截然相反。秦国为了结好公子重耳,除锦衣玉食供应不缺,好生接待外,还将宗室五女下嫁给他,当时就为他举办了婚礼。
  原来,自从秦穆公的女儿和晋怀公的政治婚姻失败之后,秦穆公始终对晋国怀恨在心,这回听说公子重耳到了楚国,迅速派人前往联系,以图借机报复晋怀公领导的晋国。于是重耳率领随从人员风风光光来到了秦国。远在齐国的齐姜听到这一消息,笑逐颜开地说:“公子返回的机会来了,时间不久啦。如果得到秦国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她对重耳再娶没有丝毫醋意。
  这时,晋国与秦国已经形成里应外合之势。一是晋国的旧日官员长期以来不堪忍受晋怀公的酷政,听说公子重耳在秦国“做客”,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暗通消息,并做好了内应;赵衰等人则求见秦穆公,力求秦国慨然相助。他们提出晋国已是“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于是,秦国派遣重兵护送重耳一行返回晋国。晋怀公感到大势不妙,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无奈让位。重耳登上国王宝座,成了晋文公。
  晋文公重掌政权后,迫不及待派人到齐国迎接他的妻子齐姜到晋国,封她为夫人,这就是晋文公那位识大体、明大义,有远见、更有魄力的齐国妻子。是这位夫人不以儿女私情为重,不恋夫妻一时的安逸和温柔,甘愿忍受独守空帏的孤寂,鼓励丈夫以事业为重,才使得重耳如愿以偿成为国君。秦国的宗室五女,也只能屈居于夫人之下。后来,晋文公夫人虚怀若谷,待秦国五女如姊妹,相处和睦,使得晋文公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专心国事。
  正是由于晋文公夫人的精心辅佐,晋文公终于成为大半个中国的诸侯霸主。
  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有两种讲法:一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二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勾践。但这两种说法里不变的有三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晋文公的称霸与其他几位不同。晋文公称霸虽然得力于天时、地利与人和各项条件的相互配合,和谐发展,然而她的夫人宁愿独守空帏,苦劝丈夫抛弃安乐,冒险犯难,回国靖难,开创一番伟大事业,也是晋文公称霸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烈女传》中称赞晋文公夫人:“公正果断,言行不怠,劝勉晋文,返回无疑。公子不听,强与谋议,醉而载之,卒成霸基。”正是如此。
荡妇与权力:齐文姜
  历史上的齐文姜从荡妇成为重权在握的军事家,这是事实。但是,对于齐文姜我们是应该欣赏,还是应该唾骂呢?
  齐文姜是何许人也?
  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据传说,齐宣姜嫁到卫国,她的公公卫灵公为之心旌摇荡,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精神恍惚,据说一天不见,就丢了魂似的。齐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春秋时代初期,齐僖公的两个女儿成了当时各诸侯国君侯、世子竞争的对象,他们纷纷借机前往齐国都城临淄攀扯关系,讨好齐僖公,以达到娶齐氏女子的目的。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齐文姜特别欣赏郑国世子姬忽,认为他端正勇健,如玉树临风,十分可意。郎有心,妹有意,于是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秦晋之好。
  谁知,原本是一桩两全其美、门当户对、令人艳羡的美事,然而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齐大非偶”的传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这对齐文姜来说如晴天霹雳,又感到非常突然。当时退婚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等于是说你有缺陷,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不要你了。齐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气恼不已,但又能怎么样呢!长久的心情抑郁,逐渐转变成为自怨自艾和顾影自怜,齐文姜甚至产生了一种歇斯底里的自我摧残心态,面容日渐憔悴,终于恹恹成病。她的心思却偏偏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看透了。
  姜诸儿与文姜从小就在一起游玩,兄妹情长,两小无猜,如今俩人虽已长大,但是彼此也不顾忌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照常往来。姜诸儿知道文姜病了,就时常来看望、安慰和照顾;妹妹的婚事遇到麻烦,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时日久了,两人本来是兄妹之情,竟然莫名其妙地转变成为儿女私情、恋情了。从此,两人疯狂地相恋了。
  春秋时代,男女关系十分随便,男女之间都很开放,只要两人情愿就能相恋,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发生儿女私情,还是为礼法和世情所不允许,在道德上也会受到谴责。姜诸儿与文姜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男贪女爱,不顾廉耻,闹得沸沸扬扬。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就一传二,二传三,在传到四面八方的同时,自然也就传到了他们的父亲耳中。齐僖公听了大惊失色,差点被气死。他认为这事有伤风雅,牲畜不如。然而家丑不可外扬,他只好一面把儿子叫来,痛责儿子;一面采取紧急且坚决的措施,严禁姜诸儿再与文姜接触,同时,急急忙忙为文姜择配。齐僖公的心情可想而知。
  正在这时,恰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与大国攀亲,以争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翚赴齐说媒。齐僖公求之不得,当即欣然允诺。齐鲁选择吉期,商妥婚嫁事宜,齐僖公为了避嫌,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了却了他心头的一块心病。
  然而深陷畸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