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天使与魔鬼 >

第31部分

天使与魔鬼-第31部分

小说: 天使与魔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只知道纯语言指的是意大利语以外的什么东西。数学似乎比较合理。”
“我同意。”
兰登不愿这么快就认输。“数字肯定是手写的。这里头对数学的表达肯定是文字描述而不是方程式。”
“要把这本书都读完得花些时间呢。”
“我们缺的正是时间,得分工完成。”兰登将这一叠书稿翻匾到最前面。“以我的意大利语足以识数。”他用刮刀把这沓资料像分纸牌一样分开,把前六页送到维多利亚跟前。“就在这里,我肯定。”
维多利亚顺手接下翻开第一页。
“用刮刀! ”兰登说着,从托盘里又抓过一把给她。“用刮刀。”
“我戴着手套呢,”她嘟囔了一句,“能损害多少? ”
“用就是了。”
维多利亚拿起刮刀。“你觉得我现在感觉如何? ”
“紧张吗? ”
“不是,是呼吸短促。”
兰登也确定无疑地感觉到了。空气消耗得比他想象的要快。他明白他们得抓紧。档案中的谜对他来说一点都不新鲜,但他常常需要稍微多点时间来解谜。兰登二话不说,埋头开始翻译他那沓资料的第一页。
快出来,该死的! 快出来!
53
在罗马地下的某处,那个黑影沿着一道石坡潜入了地道。这条古老的通道里只点着火把,空气很热,烟气很重。前面传来成年人惊恐的呼叫声,他们徒劳地惊叫着,喊声回荡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他拐了个弯看到他们,几个人还跟他离开时一样——那是四个老人,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关在一个带有斑斑锈迹的铁栅栏的石屋里面。
“你想怎么样? ”其中一人操着法语质问他。
“求求你! ”另一个人说着德语,“放我们走! ”
“你知道我们是谁吗? ”一个人用英语问他,带着点西班牙口音。
“闭嘴。”这个刺耳的声音喝令道,带着斩钉截铁的口气。
第四个俘虏是个意大利人,他冷静镇定,若有所思,端详着俘虏他们的那人的乌黑发亮的眼珠子,肯定自己看到了地狱。主啊.救救我们吧,他想。
杀手看了看手表然后盯着这些俘虏。“嘿,”他说.“你们谁先来? ”
54
十号档案室里,罗伯特·兰登一边扫视着眼前的笔迹,一边用意大利语数着数。于……百……一,二,三……五十。我要一个数字,在何一个都可以,该死的! 他读到这一页的末尾时,抬起刮刀准备翻页。当他试图将刀子插入下一页时,他失手了,手已经握不稳刀子了。几分钟后.他低头一看,发觉自己早把刀扔在一边直接用手翻页了。哎哟,他心里叨咕着,隐隐约约觉得有罪。由于缺氧.他顾不得那么多了。看来我以后会在档集管理员的地狱里受煎熬。
“快到时间了。”维多利亚看到兰登用手翻页时她憋着气说。她放下刀也学他那样。
“怎么样? ”
维多利亚摇摇头。“没有一个像纯数学的东西。我在浏览……但一个都不像线索。”
兰登继续翻译他的资料,越翻越艰难。他的意大利语水平充其量只能说马马虎虎,细小的字体和占文表达使他的进展更为缓慢。维多利亚比兰登先看到最后一页.她看完她那沓之后露出一脸的沮丧。她蹲下来开始更仔细地检查…
兰登看完最后一页,嘴里小声骂着,他打量着维多利亚,只见她愁容满面,正眯起眼睛看她那沓资料其中一页上的什么东西。“那是什么? ”
他问。
维多利亚头也不抬一下。“你那些资料上有脚注吗? ”
“我没注意。怎么了? ”
“这一页上有一个脚注,不太明显,在一个折缝里。”
兰登尽力去看她正在看的东西,但只认出稿纸右上角的页码,是第五页。他沉吟片刻,找出巧合,但即使确实有巧合,彼此的联系也太模糊了。
第五页。五,毕达哥拉斯,五角星,光照派。兰登想知道光照派是否会选择第五页隐藏他们的线索。在笼罩着他俩的红雾中,兰登感到了一线微弱的希望。“脚注是跟数学有关的吗? ”
维多利亚摇摇头。“是文字,只有一行,字体很小,几乎认不出来。”
他的希望又消失了。“应该是数学的。纯语言。”
“是,我知道。”她犹豫了,“不过,我觉得你需要听听这个。”兰登觉察到了她兴奋的口气。
“快念。”
维多利亚乜斜着眼睛看着稿子念这行字。“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
兰登一点儿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话。“什么? ”
维多利亚又把这句话念了一遍。“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
“通向光明的路? ”兰登不由得挺直了身体。
“就是这么写的。通向光明的路。”
兰登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感到神志一下子清醒过来。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他不知道这句话能帮上什么忙,但他能想到这句话直接提及光明之路。通向光明的路,神对你的考验。他的脑子就像一个被劣质燃料驱动着旋转的发动机一样。“你确定没翻错吗? ”
维多利亚支支吾吾地,“事实上……”她带着奇怪的眼光瞥了他一眼,“严格地讲,这不叫翻译。这句话就是用英语写的。”
处在这个房问里,兰登一时间真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用英语写的? ”
维多利亚将文件塞给他.兰登读着页面底部极小的印刷字。“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竟然是英语? 在一本意大利语的书里写英语干吗呢? ”
维多利亚耸耸肩。她也像站不稳了的样子。“也许他们认为英语就是纯语言?英语被认为是国际通用的科学语言。我们在‘欧核中心’都说英语。”
“但这是在十七世纪,”兰登反驳她,“意大利没人说英语,连——”他突然打住话头,意识到了自己正要说什么,“连……神职人员都不说。”在学术上训练有素的他思维一下子异常活跃起来,“十七世纪,”他说得更快了,“英语是罗马教廷尚未采用的语言。他们说意大利语、拉丁语、德语,甚至西班牙语和法语,但在罗马教廷内根本没人懂英语。他们把英语视为被玷污了的思想自由的人使用的语言,是给像乔叟①和莎士比亚这类俗人用的。”兰登突然领悟到了光照派的土、气、火、水的印字的含义。印字是用英语书写的,这个传言这会儿听起来似乎有点儿道理,这可真是奇怪。
『注①:乔叟(chaucer) ,十四世纪英国诗人,用伦教方言写作,使其成为英国的文学语言,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反映了十四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那么你是说,可能伽利略把英语视作纯语言,因为英语是罗马教廷没有掌握的语言? ”
“没错,或者还有可能伽利略把线索藏在英语中,这样他就巧妙地把读者限制在罗马教廷以外的人中。”
“但这个并不是线索。”维多利亚争辩道。“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
她说得没错,兰登揣摩着。这句话怎么都不顶用。然而当他在心中又念了一遍这短短的一句话时,他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真怪,他思忖着,这可能是什么呢? “我们得出去。”维多利亚说道,听上去声音都沙哑了。
兰登没有听。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这正是一句抑扬格五音步诗,”他又数了一遍音节突然说道,“重音和非重音交替五次。”
维多利亚如堕五里雾中。“抑扬格什么? ”
一时间兰登又回到了菲力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坐在星期六上午的英语课上。真是,人间地狱。学校的棒球明星彼得?格里尔艰难地回忆莎士比亚的一句抑扬五音步诗有几个音步。他们的教授,一个叫做比斯尔的生龙活虎的校长,腾地跳上讲台吼道:“五音步,格里尔! 想想本垒板! 想想五角大楼! 想想那五个侧面! 五!五! 五! 嗤! ”
五个音步,兰登心想。按照定义.每一步有两个音节。他简直无法相信在他这一生的研究生涯中自己竟然从未做过这种联系。抑扬格五音步诗是一种结构对称的诗,建立在5 和2 这两个神圣的光照派数字之上! 接近了!兰登叮嘱自己,他试图抛开这个想法。一个毫无意义的巧合! 但这个想法很顽固。五……毕达哥拉斯和五边形。二……一切事物的两重性。
片刻之后,他又想到什么,只感到两腿发麻。抑扬格五音步诗由于其单纯性,通常被称作“纯诗”或“纯韵律”。那纯语言呢? 有没有可能这就是光照派提到的纯语言呢? 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
“噢,噢。”维多利亚叫起来。
兰登突然转过身去,只见她正把书页颠倒着转过来。他顿觉心头一紧。再也不要这样。“这句话决不可能是对称字! ”
“是的,这不是对称字……但这个……”她还在旋转那份文件,每次转九十度。
“看什么呢? ”
维多利亚抬起头。“这儿不止一句。”
“还有别的? ”
“每个空白处都有个不一样的句子。顶上,底下,左边和右边都有。我觉得这是一首诗歌。”
“四句诗? ”兰登浑身都激动起来了。难道伽利略是个诗人? “给我看看! ”
维多利亚没有放手,继续以九十度的幅度转动这一页。“我先前没看到这几行字是因为它们在边上。”看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她抬起头。“哈,还是我来告诉你吧,这根本就不是伽利略写的。”
“什么! ”
“这首诗的署名是约翰·弥尔顿①。”
『注①: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l6081674),英国诗人,对十八世纪诗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代表作为晚年昕写的长诗《安乐园》、《复乐园》』
“约翰·弥尔顿? ”这位写《失乐园》的英国大诗人是与伽利略同时代的人物,是被阴谋家列为光照派嫌疑人名单之首的大文豪。传言弥尔顿与伽利略的光照派有着某种联系,兰登疑心确有其事。弥尔顿不仅在一六三八年前往罗马朝圣,“与先知先觉的人沟通”,对此事做了详细记录,而且他还在伽利略被软禁期间同他会面。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都描摹了他们会谈的场面,包括安尼巴莱·加蒂的名作《伽利略和弥尔顿》,这幅画如今都还挂在佛罗伦萨的科学历史博物馆里。、“弥尔顿认识伽利略,不是吗? ”维多利亚终于把这页书稿递给了兰登,“也许他写这首诗歌只是帮个忙呢? ”
兰登接过这张包好的文件,咬紧了牙关。他把文件平放在桌上,看了一下最上面的句子,然后他又旋转了九十度,读右边的空白处的句子,接着他又旋转了一下,读底下的话,再转了一次,读左边的。他最后转了一下,又回到了最开始,这样整整转了一圈,总共出现了四句话。维多利亚发现的第一句话实际上是这首诗的第三句。他完全呆住了,又按顺时针把这四句诗读了一遍:上,右,下.左。他读完之后,吐了一口气,心里再没什么疑虑了。“你找出了线索,维特勒女士。”
她不自然地笑笑。“太好了,那么我们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吧? ”
“我得把这几句诗抄下来。给我找铅笔和纸。”
维多利亚摇摇头。“算了吧,教授,哪儿还有时间抄,米老鼠还在滴答滴答地叫呢。”她从他手里夺过书页径直朝门口走去。
兰登站直了说道:“你不能拿出去! 那是——”
但维多利亚早就没影儿了。
5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