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危险的移动 >

第38部分

危险的移动-第38部分

小说: 危险的移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套廉价的劣质西服穿在身上,试图改变一下他们与这个城市的人之间的巨大反差,殊不知这反而更鲜明地说明了他们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处境。他们没有多余的衣服,就穿着西服到工地去干活,没过几天,西服就很不成样子了,只有一两颗扣子,肩胛处往往都在干活的时候撕破了,露出里面的衬里。他们一边走一边怀着莫大的兴趣看来来往往的人和花花绿绿的街景。在那群皮肤黝黑的年轻人的眼睛中,流露出的是局促、惊讶、嫉恨、嘲笑的神色。他们对于这个城市的不认同、不理解和某种程度的不知所措,都凝聚到了这神色之中。
  “如果我不到北京来上大学,”金超想到,“我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像往常那样,他借着目前他所处的优越的社会地位,在心中寻找着满足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奇妙地冲淡他的烦恼和不满足。现在,他差不多已经找到了那种感觉,但是恰在这时小佩的影像又出现了,她一下子就把那种感觉冲掉了。
  他承认,现在他们的心离得很远很远,他不幸福。虽然他不能指责她什么,但是他不幸福。在漫长的由一个又一个白天和黑夜组成的岁月中,就内心感觉来说,他可能连这些民工都不如。幸福是—种感觉,他没有这种感觉。他又深深地怜悯起自己来。
  他停住脚步,茫然地看着向前延展的街道。在茫茫的人海之中,他是那样孤单,那样羸弱。他想到在老家的时候,这个季节,清明节,父亲带他去给爷爷奶奶上坟,他迈着小腿跟着父亲,他总是看不够父亲那坚实的后背……现在没有人,前面没有人为我遮风挡雨……他重新迈开脚步。他夸张地想象着他遇到的所有人生难题……正在这样想着的时候,他已经来到家具店门前了。
  在一个看上去不那么奸猾的人的摊位上,他看中了一款写字台。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摊主答应以一百五十元成交,但不管送货。金超约摸着估了一下距离,一咬牙答应了下来,付了五十元定金。
  一周之后,他把做好的写字台背了回来,走了整整两站地。他没有告诉小佩他去背写字台,小佩一直以为家具店是送货上门的,所以她也没在意金超为什么要找那块旧毯子。金超像熟练的搬家工人一样,把旧毯子披在肩上,弯着腰背回写字台,身上的汗水把衣服浸湿了。小佩惊叫一声来接他,两个人款款把写字台放下,不约而同互相凝视了一下,目光中都有了消逝很久的热爱的神情。
  “你真是的。”这是小佩说的惟一表示感激和心疼的话。这句话长久地留在了金超的记忆之中,甚至在他们离婚以后很久,他也经常想起它。
  写字台摆好了,屋子由于添置了一件家具而显得新鲜亮堂。小佩抚摸着写字台光滑的台面,欣赏着,赞叹着。金超望着她,重新回忆起刚刚布置好那间平房时的情形。那时候生活还没有展开,它还是那样可爱……他想到他们违犯他们的约定在那个焕然一新的房间里犯的“错误”,那像火一样燃烧的生命激|情……
  “小佩……”金超向坐在床上的小佩走过来,坐在小佩身边,握住她的手。她侧过身,把红扑扑的脸向他凑过来,并且搂住他。他们亲吻,吻的时间很长很长,什么话也不说。金超急不可待。“把窗帘拉上……”小佩呻吟着说。金超拉上窗帘,房间里顿时暗了下来。他们像新婚时那样扑到一起,缠绕着,扭动着……
  小佩觉得浑身都在燃烧,她像一只小船,在涌动着的大海上漂摇……为什么要是一只有形的小船呢?不,不,她希望自己变为虚空,变为不可见不可感的虚空,只有在那里才会真正品味到生命的甘泉……没有,她没有消失,她感觉清晰,她还是一只小船,被海浪涌动着,一会儿跃上浪顶,一会儿沉入浪谷。大海在喧腾,在翻覆,在叫喊……浪来了,她被高高托起,她往下看,海天一线,到处都是浪啊!她多么想飞起来呀!她要飞起来,在大海,在天空,在那里燃烧和蒸腾……突然,一切都静止了,风停了,浪住了,她重重地落下来,落在坚硬的土地上……那是一个黄土的世界,静得像一座坟。
  她微微闭着眼睛,唯恐回到现实之中。金超把脸贴在她的脸上,喘息着问:“你好吗?”她没说话。她可能根本没有听到他的这句问话。“也许我太急了……”他解释说。她仍然没有睁开眼睛。金超看着她潮红的面庞,不知道再应当说什么。
  小佩脑子里正在幻化出另一个世界,一个对于她来说绮丽而陌生的世界;她就置身于那个世界之中,不同的是,她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她穿着好看的带花边的衣服,探寻着向那个世界的深处走去……
  平常的日子,她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她寂寞极了,有很多次她想去找他,每一次都要为和他说些什么煞费苦心……她渴望他又害怕他,她害怕碰他的肉体。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肉体总是让她产生一种厌恶的感觉,就好像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了陌生男人肮脏的身体一样。
  累,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感到累,一种难以诉说的疲累,有时候她甚至怀疑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身体没有问题,问题仍然出在精神上。除了家庭之外,还有历史,这个她最喜欢的专业领域,现在带给她的也已经不单纯是治学的快乐。在方伯舒教授的指导下,她深入到了历史之中,没想到,历史竟也和现实一样,伤害着她单纯的心灵。漫漫两三百年的清王朝统治,连绵不断的文字狱,知识分子的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方伯舒教授的回答是:“这就是历史。”社会是一个整体,没有真空地带,你站在任何位置都是置身于这个世界之中。你到这个世界中来了,这就是一种命定,你就无法摆脱你必需遭遇的一切;一个人面对社会碰到的一切你都躲避不掉。
  她是那样需要人来关心体贴,需要人来听她诉说苦闷。少女的梦都是虚无缥缈的。世界上每一个少女的梦最终都要破碎,不管用何种方式,就犹如每一个少女都将在某一天失去童贞,不管是在哪里、和什么人,都一样。现在,当她独自一人面对被称之为历史的东西的时候,她总是从心底里感到好笑。人类记录下一些什么,给它们冠以各式各样的名称,然后把它作为知识来让人学习和复述,这本身就极为荒唐。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的文字狱、知识分子的鲜血、苦难大地上普通人的哀鸣,和我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连自己都弄不清,他有什么理由非要把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弄清呢?
  在所有的外围工作都做完以后,苏北到吴运韬的办公室汇报关于《最后一片戈壁》的情况。他心情愉快,觉得终于做了一件应当做的事情。
  吴运韬大喜过望,连连说:“太好了!太好了!”实际上,吴运韬一直在等着这个消息。苏北刚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不久,他就对苏北说,一定利用好K省的文学资源,当时苏北没说什么,但是看得出,他将不遗余力。
  苏北谈到他对这部作品的市场预期,他认为,胡杨的《国色》遭到查禁,文学界、普通读者,国内甚至于国外,都极为关注他的下一部作品,《最后一片戈壁》会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据此,苏北认为,如果在发行上运作得成功,这本书应当有五十万册的销售市场。
  吴运韬同意苏北的估计。他也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五十万册,总码洋是多少多少,以百分之多少利润率计算……那么,将意味着近二百万元的利润!这将从根本上挽救资金极为短缺的东方文化出版中心,还清银行贷款,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吴运韬深知这件事的意义。
  苏北当时就给胡杨打电话,说他向吴运韬主任汇报了前期谈到的情况,说吴运韬主任非常感谢胡杨对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支持,说吴运韬主任明天中午在香港美食城宴请胡杨,再具体商谈一下《最后一片戈壁》的出版事宜。胡杨答应了。
  和著名的胡杨结识是吴运韬深感荣耀的事情。
  自从他从K省来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就一直面对着这样一种询问:“认识不认识胡杨?”就连Z部常务副部长梁峥嵘来中心视察工作的时候也这样问他。他当然不能说不认识。这个小小的谎言经常使他感到忐忑不安。这下好了,一切都顺当了。
  今天早晨,Z部副部长廖济舟打电话给吴运韬,要他下周参加Z部组织的一次活动。吴运韬不经意说到胡杨,说到胡杨即将交给东方文化出版中心出版的《最后一片戈壁》,他说他一直在关注胡杨的创作,直到最近才把作品出版的事情敲定下来,“今天就把协议签下来了。”
  廖济舟非常惊讶:“是吗?怎么事先一点儿风也没透出来?那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吴运韬说到这本书的市场前景,基本上都是苏北的话。廖济舟赞赏地说:“好好好。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图书效益上想办法,你的思路是对的。那时候我跟夏乃尊和徐罘都说过,得抓效益,工作一直不到家……我看这样好。”

()好看的txt电子书
  谁都知道胡杨的巨大市场价值。
  上班路上,坐在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新购置的奥迪轿车里,吴运韬回味着廖济舟的话,越发感到此事非同小可。
  中午十一点,苏北陪吴运韬来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附近的香港美食城。这里是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招待客人的地方,值班经理总是能够给以特别关照。姚冰把车停到车位,站在门边的不是服务生,而是一个精明的女人,这就是值班经理。值班经理把门打开,像日本女人那样低头致意,问候着“你好!你好!”然后走在前面引路,经过一道狭窄的木质楼梯,来到二楼,打开名为“芙蓉”的包间,躬身请吴运韬和苏北进去。门在他们身后轻轻关上了。
  苏北毕恭毕敬地接过吴运韬的大衣,转身挂在衣帽钩上,随后也坐下来。从年龄上说,吴运韬只比苏北大四岁,苏北大可不必如此低三下四,但是,这个从来都用温馨的目光看世界的人,把吴运韬看作自己的恩人,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了现在的位置上。吴运韬注意到苏北的脸色很不好,以为是因为《最后一片戈壁》而休息不好的缘故,内心就很感动,他绝对想不到,苏北在最近半个月时间里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悲痛。
  家庭不顺、事业不顺、多年来一直在生存道路上苦苦挣扎的三哥,多年来一直盼着苏北回来。苏北回来,把他高兴得欢天喜地,苏北租的房子还是他通过一个上中专时的同学找到的……谁能想到,春节刚刚过去,三哥就因为肺心病进了医院。
  在长达七天的时间里,这个危重的病人躺不下来,一直坐在观察室病床上,腿和脚都肿得发亮。苏北为他洗脚时,流下心酸的泪水。没有办法,没有任何救治措施,医生冷漠到让人以为要将病人谋杀的程度。直到最后一天凌晨,三哥像被电击了一样,浑身剧烈抽搐起来……苏北紧紧地搂着他,泪流满面地呼唤他。当时观察室里一个人也没有,值班医生从睡觉的房间出来的时候,这个惟一和他亲近的哥哥,已经走了……医生冷冷地要他不要叫喊……在三哥去世这件事中,苏北为自己承揽了许多责任,他固执地认为:如果刚入院的时候就给医生塞几千元红包,三哥就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