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危险的移动 >

第57部分

危险的移动-第57部分

小说: 危险的移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感到震惊的是金秀。她和纪小佩一直通着信,和春生的事,她没对金超说,先对纪小佩说了,纪小佩为她高兴,说一定来参加她的婚礼……她把这封信拿给了春生,春生认为这个没见过面的嫂子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他们一直在等她呀!
  金秀哭了,摇着金超的胳膊,说:“为啥么?!到底为啥么?!”
  为啥呢?金超无从回答。
  ……
  细心的金秀看出来,哥哥心里没有放下这件事情———她看到他不招呼人的时候爬到脸上的那种忧郁神情。金超坐到酒席桌上去了,金秀怕他喝多了酒,让金耀看住他,金耀就坐到了哥哥身边,有时候还替哥哥喝酒。
  好在金超能够控制自己,他没有失态。他远远地看着老实巴交的春生,眼睛里闪烁着亲爱的光亮。他认为金秀的婚姻很美满。他为这个可爱的妹妹从此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
  酒席快散的时候,一个从金家凹来庙沟走亲戚的人捎来了一封信。金秀拿到手里,马上看出是纪小佩写给她的。她把信拿到洞房里看———小秀:你可能已经知道,我不能来参加你的婚礼了。我为你高兴。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你能够找到一个你爱他他又爱你的人是一种福份,要特别特别珍重啊。
  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祝福,现寄出五百元,你和春生商量买件什么有用的东西吧。
  你哥很为你高兴,他会回去看你的———接到这封信时,我估计他已经回去了。他是那样爱你。
  纪小佩金秀的眼泪扑簌簌落了下来。
  不知道被谁看见了,窑洞外面有人说:“金秀哭哩!”
  春生、金超和金耀跑进窑里。金秀手里攥着信,金超猜到可能是小佩写来的。春生把信从金秀手里抽出来,看是纪小佩的,想藏起来,被金耀抢了过去,并且打开看了。
  金秀突然翻身坐起来,眼泪汪汪地叫道:“甭理我!你们都甭理我!”
  说完,她扑到炕上摞着的新被褥当中去,呜呜地哭出了声。
  金耀抖着手里的信,低声对金超说:“日他个妈的,这是欺负人哩。”
  金超没理他,默默走出了窑洞,重新坐到酒桌前面去了。
  金超决定把父母亲破旧的窑院整修一下。
  其实修窑院仅仅是一个借口,金超实在不想回到那个让他虚荣又让他烦恼的城市中去。现在他也开始用形而上的方式思考问题了,他认为最适合一个人生活的地方,应当是平静的,没有利益,因此也就没有诱惑,没有争夺……他开玩笑对父亲母亲说:“有时候我真的想回来。”
  “你这不是回来了么?”
  “我是说永久地回来,就在这里,呆到死。”
  金喜财老汉恶狠狠看了儿子一眼,认为没有必要应答他这句无稽之谈。母亲则理解为儿子因为离婚而伤感,就说:“人家娃确实是个好娃……不过你也甭老是放不下,超儿。日月长着哩,以我娃的才华地位,啥样儿的找不着?”然后就训导儿子什么样的女人疼人,什么样的女人懂得过日子,万万不敢找什么什么样的女人……甚至非常迷信地说到了什么长相的女人会招来什么祸,等等。
  金超静静听着,认为母亲说的一切都极为可笑,但是他没有反驳她。躺在滚烫的土炕上,听着父亲沉重的呼吸声和母亲的絮叨,他感到心灵宁静,宁静得就像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无需知道岁月为何物的岁月之中。
  金耀在家里呆不住,跑遍整个矿区,找过去的朋友,请他们吃酒,回到家里就叙说各种各样离奇的传闻,他说到他认识一个浙江来的小伙子,前不久被砸死在煤矿巷道里了……他很吃惊这样人命关天的大事金家凹的人竟然不知道。
  金喜财老汉说:“政府不让知道的事情,咱咋能知道?听说前年峒灿山煤矿死七个人哩,不是一个人几千块钱就打发了?埋人的时候是在夜里……”


  “峒灿山煤矿是柴进贤副专员妻弟开的。”
  “柴进贤的妻弟是个傻子,话都说不利落,咋就能开成个煤矿?”
  “……这地方完了。”金耀嘲笑过父亲的无知以后,对金超说。
  金超并不赞同金耀的说法。金超对任何关于社会人生的议论都排斥,他认为在这些问题上说三道四的人都是傻子,所以,他撇开话头,单独对金耀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他还警告这个不安分的弟弟:“你再不要瞎跑———烧包,你胡咧咧啥哩?现在的人为几十块钱都可以杀人,你可不要给咱家人招祸噢!”
  金耀果真再不到矿上去了,但并不是因为他认为金超的话有道理,而是他发现那些朋友花言巧语了;愣哄着他花钱哩。
  金耀到崤阳县城去看张柏林。
  见到金耀,张柏林故作矜持。
  “你咋来了?”
  “我妹结婚,金超从北京回来了,他不得脱身,让我来看你。喏,这是他捎给你和牛鸿运部长的酒。”金耀把两瓶“五粮液”放到办公桌上,张柏林把塑料兜熟练地装进办公桌下面的格子里,然后,浅笑着说:“金超的架子大得很。”
  张柏林拉金耀到县城最繁华的伊丽莎白大道上的一家酒店去吃酒。席间,张柏林神往地回忆起几个月前到北京的情形,说:“牛鸿运部长逢人就说金超,说他在北京和邱小康在一起吃的那顿饭……你看我们老部长是多好的一个人,他要是真的和邱小康吃上一顿饭,不定高兴成啥哩!”
  “是咧,是咧。”金耀说。
  张柏林说:“金耀你跟你哥说一下,老部长就这么一个愿望,想办法帮帮他,人家毕竟是堂堂的中共崤阳县委组织部长啊……”
  “我哥这人毬不顶!”金耀忿忿昨天金超对他的教导,这些教导把已经很近的兄弟关系一下子推远了。“你说他有权没权?他有权!可他就是不知道咋个用法……我跟他说吧,一定让他把这事办了,不然真的对不住人家老部长了……”
  “我说的就是这话嘛!”
  临走的时候,张柏林拍着金耀的肩膀,开玩笑似地说:“你跟金超说,他要是再不帮我办那件事,我们俩这老同学关系就算他妈的了。”
  “真个,”喝了些酒,金耀胆子大起来,说话就不讲究了,“真个就算他妈的了,一满不办事,这号同学还有啥味气?”
  张柏林就笑。
  金耀回到家时,金超正在和几个后生一道砌院墙,手上身上都是泥巴。金耀站到金超身边,不管不顾,直橛橛地说:“……答应人家的事,再咋也得办……哥你真要好好想想办法。”
  金超在金耀临走之前曾经劝过金耀不要去县城,他说邻居都来帮忙,你反倒到县城瞎逛,人家会说什么?金耀哪里是听劝的人?脖子一梗就走了,还偷偷带走了金超给父亲带回来的“五粮液”。现在,金耀又不分场合胡说八道,金超就火了,压低了声音对身材高大的金耀说:“悄声儿!”
  金耀凶恶地瞪哥一眼,扭身到窑里去了。
  婚礼之后第四天,金秀就让宋春生开小四轮拖拉机把她专门送回来,说是和金超哥呆上一天。其实,她是想和哥拉话了。但是她说的不是哥离婚的事———现在婚已经离了,再说啥有啥用哩?她是要跟金超说爸妈的事。
  金秀把金超拉到当初她哥和小佩嫂住过的窑洞里,问金超:“这家咋办呀?”
  金超莫名其妙:“啥咋办?”
  金秀说:“你没看咱爸咱妈一天天老了?还让他们风里雨里奔去?我这一走,甭别的,一天三顿饭就够妈累的……”
  金超和懂事的妹妹恨恨地说到金耀。
  “其实耀哥好的哩,就是忒不踏实,守不住个家……家里老没人咋办?”
  金超也不知道咋办。
  “秀儿,”金超说,“你为咱家,没少操持,我上大学,没有你和金耀,能成?到啥时候,这事的分量在我心里哩!你尔格成家了,春生也不错,你好好奔你的日月去,咱爸咱妈的事,我来管……”
  金秀说:“有时候我想,耀哥娶了婆姨,家里也就有个伺候爸妈的人了,可我看耀哥心性高哩,他能让婆姨守在咱这家里?他说要在崤阳县城咋价咋价呀!”
  “他咋也不咋!”金超突然恼火起来,“他还能在县上耍出个啥名堂来?嘁!”

()好看的txt电子书
  “他和那个张柏林打的好交道哩!”
  “我早就跟他说不要去招惹那人,他是招惹张柏林那样的人的材体不?张柏林早晚有一天把他卖了!把他卖了他还帮人家点钱哩!”
  “哎,哥,你离开咱崤阳久了,你不知道尔格的事情都成了甚?要我说,金耀哥有时候也是对的哩:你要在崤阳办成个事情,不认识几个有权有势的人咋办?金耀哥精明,他会和那些人打交道……”
  金超蓦地看住妹妹,惊讶她怎么会悟出这样的道理。这是他大学毕业以后,在复杂的城市生活中,从痛苦经验中才悟出的道理呀!
  “你说的对着哩,”金超沉吟着说,“可能是这么个理。秀儿,家里的事,我刚才不是说了,你就不要操心了,我和金耀商量着办吧!回头我跟他商量,你看这样行么?”
  金秀信赖地点点头,说:“庙沟离咱金家凹才十五里,春生又开着拖拉机,我们随时就过来看看爸妈……”
  金超看着亲爱的妹妹,眼泪差一点儿掉出来。
  金超主动提出和金耀一道到县城去看张柏林和牛鸿运,金耀大为惊异,他认为对金超的抱怨起了作用。
  金超终于下决心要做他早就承诺要做的事情。在志得意满的牛鸿运面前,身上已经是北京人气质的金超用标准的北京话极尽恭维之能事,说他马上就跟邱小康约定会见牛鸿运的时间。这不是空头支票,他让张柏林听他的电话,“接到电话,你就陪牛鸿运部长到北京去。”张柏林诺诺连声,把因为这个问题在牛鸿运部长面前丢失的所有面子都找了回来。
  从县城回来以后,金超和金耀进行了几次郑重其事的谈话:一、二、三、四、五。现在金耀知道这个伟大的哥为什么能够爬到现在的位置了,他对于他的一切安排与建议都无条件接受。
  “你放心,哥,从今以后。”金耀说。
  师林平对稿件进行简单修饰以后,又回到苏北手里。
  起初,苏北非常担心师林平的修改破坏了作品内在的统一性,当他发现师林平仅仅做了一些文句的勾画以后,心里宽慰了许多。这本书从前言到后记都出自苏北之手,倾注着他的心血,他在内心把它作为自己的作品一样珍重。
  苏北开始安排这本书的设计、印制。按照吴运韬的指示,要把这本书的出版作为这一段时间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惜工本,找最好的装祯设计师,用最好的印制材料,在最好的印刷厂印刷。所以,本书一路绿灯,没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全部工作,精美的样书摆到了吴运韬的案头。
  这时候,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苏北写了第一稿,吴运韬不满意,又让师林平写了第二稿……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没有形状。
  苏北一笑置之。
  吴运韬决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一个隆重的《一个中国妇女的传奇》首发式。
  金超把吴运韬的意图转化成了领导班子的正式决定,苏北、师林平、沈然等人就开始忙活———联系场地,采购礼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