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大宋权相 作者:吴老狼 >

第385部分

大宋权相 作者:吴老狼-第385部分

小说: 大宋权相 作者:吴老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也随之爆棚。
  “恩师,你受伤了?重不重?”嚎啕大哭的不止是普通士兵,贾老贼的学生文天祥和杨亮节也在其列,还争先恐后的向贾老贼询问伤势,自请罪过,“恩师,昨天晚上你为什么不让我们率军上阵?还劳你亲自率军阻击?要是你有什么意外,学生等就万死莫辞了。”
  “没事,没事,一点小伤换得全军将士平安休息一夜,再重点也不要紧。”贾老贼大度的挥手说道:“你们俩今天还要率军攻打水栅,为全军扫开道路,都起来去集结队伍吧,准备进攻。”
  “你当然没事了。”郭靖站在贾老贼的身边不动声色,悄悄摸一下左肋伤口,心里嘀咕,“你头上的血布是从我这里解下的,还会有事?”


第95章 鞑虏血(6)
  贼所期盼的东南风始终没有刮起,倒是从西伯利流吹得呼呼呼的,太阳公公只是在清晨的时候露面晃了一晃,马上就象黄花闺女躲绣楼一样躲进了黑沉沉的阴云里,气温也陡降下来,风向要么没有,要么就是呼冽向南,吹得逆风向北的宋军船队连帆都不敢张,只能靠摇橹划浆行驶,速度和机动都大受影响——更可怕的还是火,蒙古军队如果在上游纵火或者宋军放火焚烧拦河水栅,火焰和烟雾可全都会被吹到宋军这边。
  “麻烦了,想不到今天的北风会这么大?风向和水流都不利于我军,今天这仗有得打了。”看着旗舰上北风吹得笔直向南的帅旗,贾老贼满脸的愁云——可贾老贼又不能耽搁,郢州、荆门和均州三地都相隔遥远,无法及时联系,贾老贼如果错过了宋军总反攻的时间,那后果可就堪设想了。
  “没办法,做好伤亡惨重的准备吧。”思来想去,贾老贼还是一咬牙一跺脚,决心按计划强攻蒙古军队的水栅防线。召集众将到旗舰主舱后,贾老贼在沙盘面前大声说道:“各位将军,今天的风向很不利于我军,但为了保证按时增援襄阳准备全面反攻,本官决定,今日继续向北进攻,务必在一天之内攻破鞑子的水栅防线和火船阵,抵达襄阳城内!天时地利皆不在我手,望诸君奋勇向前,与本官齐心协力,攻破鞑子防线!”
  “谨遵太师号令。”宋军众将毫无惧色,一起答道。贾老贼点点头,指着沙盘说道:“诸位请看,鞑子的第二道防线拦河水栅位于鹿门山与虎头山之间,此地水面相对于龙尾州要狭小三分之二以上,不利于我军炮船作战——但相对于湍滩一带还是比较宽阔,有利于我军战船展开。所以本官决定,今日我军炮船将拖后,炮击鞑子两岸工事,保护位于中段的辎重船与运兵船,由战船和小船担当攻坚重任!”
  “根据我军斥候探知,鞑子为了增强拦河水栅的防御,在水栅中段的河心筑有一座全石构成的箭台,十分牢固,即便是我军火炮也难以将之摧毁,上面部署得有弩炮弓箭等远程武器,配合两岸工事,可以覆盖整个汉水河面,所以我军要想攻破鞑子水栅,就必须要拔掉这个箭台。”贾老贼接着说道:“本官的意思是,鉴于鞑子这座碉堡比较靠近西面虎头山地情况,我军前锋将分为两队,一队强攻东面水栅,另一队最重,既要负责攻打西面水栅,又要负责摧毁这座箭台!只是,不知那两位将军愿意担当这项重任?”(注1)
  “末将愿往。”宋军众将全部向前一步,昂首挺胸大声答应。贾老贼笑笑,指到并肩而立的文天祥和杨亮节身上,笑道:“这么危险的任务,当然要本官的学生去。杨亮节,你愿打东面还是打西面?”
  “西面!”杨亮节大声答道。
  文天祥本来想抢,贾老贼却已经点头说道:“很好,就让你负责西面。天祥,你也别抢了,你负责的东面也不轻松,鞑子的水栅是用水中植木建成,厚达半里,密得连大一点的鱼都游不下来,每根木头都有铁链相连,想要攻破这道水栅,也不是那么容易。可你要记住,如果你无功而返,耽误了我军总反攻地布置时间,就算你是本官的门生、丙辰科的状元,本官也军法无情!亮节,你也一样,本官这个前任国舅,对你这个现任国舅也不会手软!”
  “末将等誓死攻破鞑子水栅,马革裹尸,无功不返!”文天祥和杨亮节异口同声地大吼答道。贾老贼满意的点点头,喝道:“陈奕、范胜听令,你二人各率本部拖后,保护我军炮船不被鞑子小船骚扰!姜子、朱胜、张世杰、王安节,你四人各率本部船队保护我军辎重船运输船安全—张世杰,尤其是那几条船,本官要你亲自保护,绝不容许出任何意外!其余诸将,随本官居于前锋二线,随时侯命。”
  “末将等谨遵号令!”宋军诸将齐声回答。贾老贼这才喝道:“各回本部准备,辰时三刻一到,全军出发!”
  
  “呜——!”辰时三刻正。宋军旗舰上准时吹响进军号角。集结在龙尾州水面地宋军船队正式向北挺进。因为是逆风逆水地缘故。宋军战船只能靠人力驱动。行驶速度大为减缓。但屋漏偏逢连夜雨。阴晦地天空乌云密布。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地景象。宋军诸将官不由个个满脸担忧。生怕大雨一来这仗更难打。贾老贼却哈哈大笑道:“天助我也!把本官地话转达全军。大雨一来。鞑子地露天炮台就没办法再用火炮和震天雷了。对我军船队地安全可大有好处。”
  贾老贼鼓劲地鬼话传开。宋军将士本有些衰竭地士气立即又膨胀起来。当然桨手洒汗、橹手奋力。船队行驶速度大为提升。
  。宋军船队便全部驶入龙尾州上游地汉水河道。~地龙尾州相比。汉水河道明显狭窄得多。但仍然比宋军出发地郢州河道宽阔一倍以上。水流也缓慢得多。杨亮节和文天祥两支船队甚至可以并肩而行。《满江红》地军歌之声。回荡十里。
  一路斩风破浪。当鹿门山下地蒙古军水栅碉堡出现在宋军前锋视野中时。汉水河道两岸忽然一声炮响。鹿门山山顶树起忽必烈地白毛大。蝗虫一般地蒙古士兵怪叫着从树林中涌了出来。箭镞、弩箭、石头和老贼炮实心炮弹仿佛火山爆发一般喷射而出。铺天盖地落到文天祥和杨亮节两支船队头上。连绵不绝。宋军军歌嘎然而止。文天祥和杨亮节几乎是同时拔出宝剑。指着前方吼道:“箭雷还击。全速继续前进。后退一步者。斩!”
  “嗖!嗖!嗖!嗖!”宋军战船上地床子弩射出一枚枚箭雷。带着青烟落入两岸蒙古军弓箭手队伍中。火光巨响也在两岸爆发起来。两军士兵中箭中石地惨叫声音与爆炸声、喊杀声汇成一股。直冲云霄。而天空还之以一声霹雳。秋天极为罕见地雷声中。铜钱大地雨点从天而落。泼洒到血肉横飞地战场上。听到这雷声。贾老贼嘴角露出微笑。喃喃道:“秋天打雷。遍地是贼——好兆头啊。忽必烈一死。中原大地不遍地是贼那才叫怪了。”
  “阿拉!”伴随着雷声的还有蒙古军船队发出地鬼哭狼嚎声,蒙古军高层也知道水栅防线一旦失守,就意味着宋军可以打开通往襄阳的水道,所以忽必烈不顾损失惨重的蒙古水军连日苦战已经是疲倦不堪,仍然将剩余的四十多条战船和一百余条快船布置在水栅防线前方阻止宋军。忽必烈背后的旗号台打出旗号后,蒙古船队立即顺流而下,冲向宋军船队,两支船队刚碰在一起,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和金铁碰撞声便在汉水河面中回荡起来,大船碰大船,小船撞小船,来往箭矢比之雨点更密,宋蒙两军士兵隔着船舷疯狂砍杀,更不时有宋军士兵将手雷抛入敌船甲板,带起阵阵火光硝烟,也有悍勇的双方士兵跳上敌军战船,疯狂砍杀敌船甲板上密集地敌人,战斗甚至蔓延到水中,碰撞中落水的双方士兵冒着随时可能被大船撞昏撞扁的危险,在水中也刀来枪往地砍杀,互相抱住对方坠入水底,比拼谁喝的河水更少,谁先被水呛死。雨水混合着血水流满甲板,也染红了滔滔汉水。
  “大宋!大宋!”激战中,文天祥和杨亮节两名宋军高级将领从未停止过呐喊,始终冲杀在第一线与敌人鏖战——如果说范文虎能把宋军带成一群绵羊,那么他们就能把宋军带成一群狮子!在这一名宋军高官和一名皇亲国戚舍死忘生的率领下,宋军地士气始终高昂不泄,中箭的,带着箭头跳上敌人甲板砍杀;中刀的,哼都不哼一声就把刀砍还在敌人身上;中枪的,枪头带起地鲜血溅在脸上也不抹不,只是用手中长枪洞入敌人小腹;即便时胳膊被砍断,也要用牙齿咬开手雷冲入敌群,无时无刻不在有重伤的士兵抱住敌人拉响手雷或者滚入水面。文天祥的妹夫彭震龙甚至率领敢死队三度冲上敌船,并成功夺取了蒙古军的一条战船,直到身中两刀四箭才被宋军士兵背回船舱抢救。将士用命之下,兵力本就不占优势的蒙古船队被杀得溃不成军,丝毫阻拦不住宋军战船向水栅前进的脚步。
  雨越下越大,来自北方地冷空气和来自南风的暖湿空气在荆襄上空激烈相撞,带出了这场罕见地秋季雷雨。而在汉水河面上,来自南方的、保家卫国地宋军将士也和来自北方的、残暴成性地蒙古豺狼撞在一起,带出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宋军的炮船开炮了,狠狠打击汉水两岸的蒙古工事和蒙古军队,蒙古军水栅处的碉堡也放箭了,因为宋军船队已经冲进了水栅的射程。
  负责东岸防御的伯颜暴跳如雷,负责西岸的阿里海牙则宛如疯狂,不断嘶吼呐喊催促各国士兵向前,杀害来自南宋的将士,逼着熟悉水性的汉人士兵推着小船去抢宋军辎重船。杨亮节提刀冲在最前方,压根忘记他是家中独子,是本应该在临安享受荣华富贵的南宋国舅;文天祥脱去对他过于沉重的盔甲,举剑和冲上自船的蒙古士兵搏斗,也忘记他家里的四房娇妻美妾和万亩良田;贾老贼则精赤上身,顶着箭雨在旗舰上亲自敲响战鼓,鼓舞大宋将士教训和消灭来自草原的豺狼野兽。大宋军队是没有热血男儿,只是缺少率领这些热血男儿的血性统帅,但今天,有了。
  战役的关键还是水栅,因为逆风逆水的不利因素,宋军无法施展,只能派出精熟水性的士兵下水去砍去锯蒙古军的巨木铁链,水栅前顿时人头涌动,到处可以看到砍木斩链的
  兵,位于河心的蒙古军箭台守军很快发现宋军企图,处用弓弩狙击水下宋兵,一名名英勇的宋军战士中箭而亡,鲜血染红了水栅附近的水面。负责攻占此地的杨亮节急得大叫,“谁敢爬上箭台杀敌?官升三级!”
  “我去!”一名宋军阵长第一个站出来,他的部队中呼拉拉站出一片,一个个跟着跳下汉水,水冲向蒙古军箭台。杨亮节赶紧大吼,“弓箭掩护!”最前面的几条宋军战船上羽箭齐发,抛射向藏在箭台箭垛背后的蒙古士兵,一个弓箭手倒下,另一名士兵抛去钢刀,拣起他地弓弩箭壶继续抛射,即便手指拉弦拉得鲜血淋漓也毫不停歇。但蒙古军箭台太坚固了,也太高了,宋军的弓箭即便抛射上去,也很难伤到象乌龟一样躲在箭垛背后的蒙古士兵,水栅前的宋军士兵仍然在不断中箭,带着鲜血和惨叫被水流卷走。去爬箭台的宋军士兵也必须水绕过箭台正面才能向上攀爬,可负责镇守此堡的蒙古千户阿拉坦仓经验丰富,早在上堡台阶上布置了重兵保护,宋军士兵刚刚冲到台阶上就遭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