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沉默的爱 >

第24部分

沉默的爱-第24部分

小说: 沉默的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矮松相映成趣,几栋教学楼之间还有天桥连接。教务楼真是宽敞明亮,到那指定处办理好报到手续,被告知8月31日到校查看分班后就没什么事儿了。妈妈工作不能请假,舅妈说10点会过来接我,我看时间还早,因为没什么事儿我就逛了一会儿校园。学校真的很大,除了相连接的高一至高三楼外,还有电子信息楼、教务楼、艺术馆、体育馆、实验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两所超市、澡堂,还有三层楼高的学生食堂,一大片花园隔壁就是塑胶操场,往上走是篮球场和网球场。这规模和气派,快要赶上二三流的大学校园了。
  我很为自己的高中骄傲,上大学时,室友们看到我高中学校的照片和视频,都很羡慕和惊奇,一致认为我们学校那是“相当有钱”。
  由于潘娜娜整个假期都被她妈“承包”了,所以对于高中开学这件事她无比期盼。
  潘娜娜告诉我如何办理公交卡坐车上学,并约好召集日那天早上一起走。
  我们去到学校以后,就发现在小广场的一整排宣传栏上都贴着大红纸,上面写着分班情况。我从一班一直往后找,特别巧的是我还是“八班”,不大一会儿潘娜娜就跑过来告诉我她分到了16班。
  我们这一届一共20个班,我和潘娜娜一起走进高一教学楼,从上到下走了一遍,发现我的教室在三楼她在四楼。潘娜娜告诉我,三楼正好是天桥所在的楼层,可以直接通到高二教学楼去高三楼,正好就是恩阳所在的楼层。
  “真羡慕你”,娜娜撅着嘴垂头丧气地说道。
  我们各自回班,说好放学了在门口等,我们都以为“召集日”和初中一样,打扫个卫生也就完事儿了,没想到班主任通知我们,今天就算正式上课了,要晚上九点放学,顿时一阵哀嚎。
  班主任老师是个男的,没王老师年轻,他介绍自己叫高原,带我们班的数学兼班主任,他让我们自荐担任班级干部,他念出一个职位就会有一名同学举手,我看的瞠目结舌,高中果然不一样,大家都很自信,再没有那种羞怯畏缩,很快班干部就选完了。
  “上午打扫卫生,然后发放饭卡,饭卡里有三十元钱,大家自己去食堂熟悉一下,以后要学会怎么充饭卡。今天因为欢迎新生,所以食堂开放时间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大家干完活儿就可以去吃了,回来以后可以睡个午觉。”
  班主任高老师布置好任务就走了,这时新上任的卫生委员竟然能马上站起来,按位置分配了卫生清扫的任务,可能因为不熟悉还是什么的,反正大家都很听话没人反驳,并且我们人物小组内部还会商量着分工,比如说谁谁谁去办公室领工具,谁谁去打水,谁去摆桌椅,总之大家很和谐。
  我以为这只是刚开始阶段才会有的和和气气,随着接触多了总会产生摩擦与不满,不过我没想到,我们班的团结会一直保持到分班之前。
  因为不知道今晚九点放学,怕家里担心,我就趁着工具还没拿来,到楼上去找潘娜娜,借她的手机打电话回家。外婆听过后只担心我有没有钱吃饭晚上怎么回家,我跟她说饭卡学校已经准备好,晚上会跟娜娜一起走,让她和妈妈放心。
  我从楼上下来,发现同学们都已经开始干活了,我连忙拿起扫帚开始扫地。大家一边打扫,一边自然地开始聊天,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是哪儿毕业的,不一会儿就聊开了。我发现有好多个人都围着一个女生讲话,那个女生并不漂亮,戴着眼镜很老派的样子。我问旁边一个人为什么大家都找她说话,她也没觉得我怎么这么直就告诉我因为她学习好。
  我恍然大悟,原来高中的竞争真的这么激烈。。。。。。
  打扫完以后还不到十一点,我和同桌前后位四个人商量着在教室里等一下,其他人有的在教室里,有的去操场上逛,还有同学从外面回来,跟我们介绍学校超市都有什么。
  等到十一点我们去食堂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食堂阿姨告诉我们高峰人流已经过去了,大家都能早点儿就早点儿,哪儿有我们这么实诚的。我们询问了打卡买饭的方法,一人挑了一荤两素,端着餐盘过去吃,没想到这第一顿饭我的同桌就在菠菜里发现一只虫子,我们面面相觑。
  后来,这种“蛋白质”成为了高中三年的固定加餐。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到高中啦,高中部分相对较少。

  ☆、第 29 章

作者有话要说: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更文呢?因为我掉进《全职高手》这个深井中了。。。。。。( >﹏<。)~
  我们回到班级以后,发现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了几本新书,一些同学正在翻看。我回到座位上拿起书看了看,发现只有主科语数英的教材。过了一会儿铃声响了,班主任高老师进来告知我们这是午睡铃,让我们休息一会儿。我趴到桌子上时,看到有些人还在看新书,甚至开始练习写英语单词,我只能在心里夸赞他们一句“真勤快”,就安心睡觉了。
  等到下午的时候,班主任又让我们去拿其他教材,并告知我们从明天开始军训一个礼拜,晚自习照常上,而这一个礼拜的晚自习时间每晚两个单元单词记诵,我才知道,不是别人做太多,是我想的太少了。
  晚上放学跟娜娜一起走,回家的时候外婆已经准备好了一桌子的菜放在我们屋里的大桌子上,一边问我在学校的第一天感觉怎么样,老师同学都怎么样,有什么新鲜事儿讲讲。一边又让我多吃点儿,说这么晚了一定饿了。
  第二天早上五点十分起床,赶着差十分六点的校车,我睡眼朦胧地走着,听到娜娜的妈妈在道对面喊我,我才发现三辆校车已经来了,大家都已经上车,娜娜妈妈站在校车最前面招呼我快跑。
  我忙跑过去钻上了第一辆车,抓好扶手跟娜娜妈妈挥手再见,就看见她跟我指指后面说着什么,我还没听清也没看清,校车就已经走了。后来我才知道,娜娜为了等我,上的是最后一辆校车。
  结果那一整天娜娜都在数落我的不是,我一个劲儿地点头,严肃指正我的自私,高度赞扬了她的义气,并最终以两盒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代价”了结了这场“恩怨”。
  所以说,娜娜真是个讲义气的好朋友,还没有被她的“男色”所迷惑。
  上了高中,娜娜和恩阳的关系立刻就被“扩散”了。原因是在军训时,恩阳带着一帮好朋友集体围观娜娜眯着眼在烈日下站军姿,为这件事娜娜在我耳边说了不少恩阳的坏话,认为破坏了她白净甜美的淑女形象,可是她还是会在笔记本上记上重点日程——买矿泉水去看他的篮球比赛。
  娜娜很在乎恩阳,跟以前一样或许更多,不过她并没有落下我,这倒是稍稍给我以欣慰。
  上高中参加的军训是我第一次参加军训,上初一那一年因为要翻修操场所以军训暂停一届。而新上来的这一届初一学生因为要铺塑胶操场也暂停了军训,我想他们大概也不能举行篝火晚会了吧。
  想得远了,说回这次军训。
  日晒没雨淋,按点出操,站军姿、踢正步,哪儿有太阳哪儿就由我们的身影。没几天,我就变得黑乎乎的。那时候也没有擦化妆品的概念,倒是被娜娜强制抹了一回防晒霜,可是根本不顶用,一个礼拜后,我跟娜娜“两只黑猴子”只能面面相觑。
  军训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发了迷彩服,老师让明天穿来进行汇演。第二天我穿着迷彩服来到学校的时候,却从同学的口中得知,汇演完要把衣服上交。我傻眼了,我直接穿着衣服来的,根本没衣服换。我跟老师询问这是真的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将情况告诉老师,问他可不可以明天再还。高老师说:“那怎么行?人都走了,上哪儿找。你给家里打电话吧。”说完班主任就没再说什么了。
  前面提到过,我一贯是能不麻烦家里,就不想把麻烦事告诉她们,即使家里现在已经按上电话了。我问了一圈同学,也有几个同学跟我一样,没有带其他衣服,他们都确定,老师并没有说,今天衣服要上交。他们告诉我,还是给家里打个电话吧。
  我犹豫着,跟一个市内的同学借了手机,给家里的外婆去了电话。我一边说事情,一边想今天这件事,难道那些带了其他衣服过来换的同学都能想到迷彩服当天就要收上去?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
  妈妈上班去了,所以外婆知道以后就打了个摩托,在将近中午的时候把衣服给我送来了。我因为麻烦到外婆而分外愧疚,不过外婆挺高兴的,一直听我说学校怎样怎样,这天亲眼见到了,还看到我穿着迷彩服走方队,感觉真是不错。
  军训结束以后,我们正式开始高中学习生活了。没有大人们口中说的那么可怕,可是也着实不简单,尤其是物理一科。从上课的那天起,就没有一天是我真正听明白的,即便老师上课讲的题我都懂,可是一到课后做练习,我就云里雾里了。
  我发现在我不知道的时候,班级里的同学好像完全熟悉了彼此,他们热情、团结、称兄道弟、互拜姐妹,我感觉自己被隔离在这个集体之外。
  当然跟我相同情况的同学也有,但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有羡慕的情绪。后来我有认真分析过,他们团结在一起,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与我们走读的相比,他们住校生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所以互相更加了解与亲密。
  我也想融入他们,可是错过的时间它告诉我不可能了。
  撇掉这种个人感觉不提,我们班的整体气氛还是很和谐的。一开始安排的班干部都很负责,无论是传达老师的命令还是布置任务,大家都很愿意听他们的话,没有那些勾心斗角满腹牢骚。
  班级60多个人,很多是市内人或是其他县城的。市内的来我们这儿读书是因为他们想上个重点高中而市内的考不上,外县的来我们这儿是因为他们成绩很好而家乡太落后。于是这些人加上与他们交好的本地同学,数量占据班级近一半的人,这些人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做“彪帮”。
  这个“颇具规模”的组织有自己的口号、帮规甚至是让内部成员设计了帮派标记。他们呼朋引伴,帮内成员谁有事儿说一声儿,其他人立马能分担他的问题。
  我很喜欢这种氛围,我喜欢听跟我比较好的同学介绍彪帮,讲他们成员的职位和称号,说他们内部发生的趣事,或者八卦一下成员绯闻,说说语文课代表和体委的那些事儿。
  我也试图隐藏自己内心的愿望问过这个同学,加入彪帮的条件是什么?我能不能加入?
  他说:“你得2 到一定程度才行,2 就是这个帮派的标准,你还不够2。”
  他们互相叫彼此的昵称,比如三个字的名字只叫一个字,带点儿话音那样念出来,我觉得亲密要好的感觉真棒。有一次我帮他们递个练习册,其中一人告诉我“帮我拿给超儿”,我传给刘胜超的时候顺嘴说了一句“超儿,给你”。
  我永远记得他们脸上的表情,那种异样的带着好笑与迷惑。
  我知道,自己逾矩了。
  后来我们分班以后,我在走廊里遇到这个同学,我俩交换了手机号码。我给他看我新买的手机,指着上面的图案问他,像不像彪帮标记?
  他惊讶,说没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