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核聚变风云 >

第60部分

核聚变风云-第60部分

小说: 核聚变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屋是一幢具有地方风格的吊脚楼,距今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是真正的百年老屋了。由于历史久远,虽然一直保养的很好,但是还是显得有一些老朽了。

按照曾凌风的本意,是想把老屋拆掉重修成一座现代小别墅的,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家里所有人的激烈反对。老屋在他们的眼里,那是祖宗留下来的,是怎么都不能加以损坏的,更不要说拆掉重修了。虽然曾凌风给他们讲了很多的小别墅的好处,但是家里人就是一直不松口。而这些年曾凌风又身在国外,也只得就此作罢。

再见老屋,曾凌风心中的感情也是不同一般。却是再没有将其拆掉修成小别墅的打算了。

显然,这是家里人花了不少钱和心血加以整修的结果。

老屋是坐东朝西的,从外形上看是一个英文的“U”形或者说是汉字的“凹”字形,房屋占地面积在八百个平方左右,共有11个大间,总占地面积大约1600平方,从面积的角度来说还是挺大的。

此时曾凌风和苏畅看到的老屋已经换了新颜,所有的房间都用新的木板装修过,从痕迹上看应该是最近两年的事情。此时的老屋看上去非常漂亮,古朴中显露出新的活力。

老屋单独坐落在一座小山的山腰,这里是距这座小山山脚垂直高度大约五十米的一个平台上。小山很小,相对海拔大约一百米。山脚是一条小河,小河绕小山缓缓流过,小河一年的径流量不大,但是由于老家这里的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非常高,达到了大约80%,所以小河一年断流的时间还是很少的。老屋被一个长约50米、上宽约5米下宽约15米、高约5米的梯形小土台和村里的大院隔开了。老屋的左右和后三面都被树木环抱,老屋前面和小河之间的山坡是一片竹林,这些让老屋周围的环境显得很清幽,很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看着老屋,曾凌风不禁想起了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是啊,这里仅仅是少了莲,少了能泛动渔舟的河或者是湖而也!

曾凌风也不得不为老屋得天独厚的幽静环境而感叹。即使他是一个隐士,对于老屋这样的环境,都会感到无比的满意,更别说他只是一个对清净的环境稍稍偏爱的孩子而也,怎么会不对此十二万分的满意呢?

在这个时刻,他忘记了老屋不能装空调,隔音效果不好……他只是沉浸在老屋的幽雅清馨中。

老屋在当地又有“花湾”的称呼,这是因为外公程煌坚很喜欢养花的原因。

可以说程煌坚对花是有着很深的“迷恋”的。老屋周围的空地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映山红、牡丹、月季、山茶……各种各样的花在一年中的各个季节次第开放,为老屋带来常年不断地花的娇妍和芳香。虽然不能说这里是花的海洋,因为这里的种花的面积还是很小的,但是还是可以说这里是花的乐园,也无愧于“花湾”的称呼了。

由于程煌坚对花的特别喜爱,一家人耳濡目染,都对花有着发自灵魂的喜欢。在空闲之余,大家都会给院子周围的花浇浇水、施施肥、除除草、捉捉虫,这些小细节让所有的花的长势都很好。

外公对映山红有着特别的喜爱,他所种的花中,映山红是最多的,大大小小有十余个种类。

老屋周围的其他较多的花有月季、牡丹、兰花和山茶。

月季花是大姐曾凌霜的最爱,她在院子里种了不少的月季,但是好像种类比较单一,也许是她没能找到多少种类吧!记得在从北京回来的路上,大姐都还在念叨着这一件事情。

院子里长势最好的一株月季听大姐说是在93年种下的,当时时值她考上北大,于是种下了这一株月季花作纪念。

所有的山茶花都是母亲程验修种下的,但是种类也不是很多,都是一些在丹兴比较常见的种类。她虽然是如今国内著名医药集团太极集团的董事长,但是却很少出门。即使现在家里经济环境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她还是不愿意到处去游玩。这也是有原因的,在曾凌风的记忆中,母亲严重晕车,可以说是一闻到汽油味就晕;所以每次坐车都相当于大病一场,因此她就非常不喜欢出门,那对她来说不是享受,而是受罪了。

兰花是二姐曾凌雪在空闲时去附近的山里挖来栽种的,因为老家这一带兰花的种类众多,所以二姐找到的也不少。

五里乡这里年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1100一1200毫升,一年四季气候分明。优赿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兰花资源。除墨兰和莲瓣兰外,春兰、蕙兰,春剑、寒兰、建兰等均有丰富的蕴藏。已发掘出各类兰花中的荷、梅、仙及叶艺等数十个品种,“牡丹瓣”、“菊花瓣”为代表的奇花年年都有新发现。

虽然二姐并没有找到这里面的所有种类,但是也算是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可谓所获颇丰了。其中春兰最多,有近百株,另外蕙兰也不少。此时已经阳历的一月末,春兰已经开始开放,放眼望去,上百盆兰花千娇百媚,争奇斗艳,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簇簇娇嫩的花瓣显得晶莹剔透,楚楚动人,一阵风来,花叶轻舞,香气四溢。

牡丹是曾垂普和曾凌风最喜爱的,家里的牡丹都是曾垂普在工作之余找到的一些品种,曾凌风是一点都没贡献的。毕竟他从六岁起就一直没回过家,更不会有机会在家里种花养花了。

看着曾凌风家老屋优美的环境,小丫头苏畅就是满眼的小星星,不住的说:“凌风哥哥,你家好漂亮啊!”

看见小丫头喜欢老屋的环境,曾凌风也有些兴奋,却是完全忘记了他曾经的老屋改造计划。

家里人是知道苏畅要来的,因为在回家之前,苏畅可是和曾凌风的家里人联系过。大家对这个这些年一直和他们通电话的小丫头很喜爱,现在她说要来玩,大家当然是不胜欢迎。

如今看见苏畅可爱的小模样,大家更是疼爱的不得了,倒是将曾凌风这个六年不回家的孩子晾在了一边,都去和苏畅说话去了。

对此,曾凌风并不吃味,家里人能够喜欢小丫头,他也很开心。这时候,曾凌风对小丫头的感情很复杂,有兄长的疼爱,也有异性的爱慕,不过,不管怎么说,小丫头也算是走进他的世界里的人了,而曾凌风对自己人,那一直是非常在意的。

第三卷 第十九章 生日

清晨,曾凌风睁开朦胧的睡眼,摇了摇还不是很清醒的头,拿起床头的衣物穿了起来。外面厨房里传来了外婆切菜时刀和砧板碰撞的“咚咚咚”的声音,很少清脆。屋子周围树林里传来早起的鸟儿欢快的叫声和不时飞跃扑腾的响声。世界显得是那么的和平宁静。

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里,晚上都睡特别踏实,一觉睡到大天亮,感觉是舒服无比。曾凌风心想这就是家的感觉吧!家里卧室的装潢设施虽说不错,但是也最多不过一星级酒店的水平了,更不用说五星级的了,可是在家里睡觉我却感到无比的舒心踏实,这是在别的什么地方都找不到的感觉。

曾凌风走进厨房,外婆正在忙着准备早饭。曾凌风打了一声招呼:“外婆早!”

外婆看曾凌风进来,笑着说道:“三娃起来了!去洗漱一下,早饭就快好了。”

出了厨房,看见一家人都在忙碌着:外公和大姐正收拾屋子;二姐和妈妈正在到处找着东西,仔细看了看她们准备的东西,发现都是一些食材;小丫头则是在看院子里上蹿下跳,开心无比。

曾凌风奇怪的问道:“妈妈,你们准备这么多的好东西是今天家里要来贵客吗?这也太隆重了吧!”

程验修边找东西边回答道:“是啊!贵客已经到了!”

曾凌风在客厅里到处瞅了瞅,没发现有什么人。程验修看曾凌风疑惑的样子,笑着解释道:“贵客就是你和畅儿啊!你几年不回家,不是贵客还是什么?”

曾凌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挠了挠头没说话。

程验修看曾凌风还没转过弯来,说道:“你忘了啊,今天是你十二岁的生日。你几年不回家,也好几年没和我们一起过生日了,今年难得回来,所以就多准备一点东西。等一会你去伯伯家把你爷爷接过来吧,她已经好几年没看见你了,正好今年轮到在我们家过年,今天你过生日,把她老人家接过来我们全家就团圆了。对了,你爸爸下午也会回来!”

爷爷是每年都回去几个子女家过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其实也没固定,就是看她老人家的心情了,在那一家呆多久全在她老人家把握。在曾凌风出国之前的几年里,爷爷基本上都是呆曾凌风家的,这是因为曾凌风是他这一代中最小的一个,爷爷对他特别溺爱,所以基本上没离开过。再说这也有因为有外婆做伴的原因,外婆和爷爷是两姑嫂,关系一直都很好。再加上现在年纪大了,更是愿意一起多聊聊。

知道了一家人的忙碌全是因为他这个小孩子的生日的缘故,这让曾凌风感到很是过意不去。说实话,这么多年来他还没为家里的几位老人和爸妈办过生日。六岁之前年纪还小,许多事情都做不了,而稍微长大一点后又一直在国外,更是没有机会了。现在倒好,大家倒是来为他做生日了。

本来,曾凌风是想一家人就那么做几个菜,围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就很不错了。虽然小丫头也来了,但是曾凌风却是下意识的没有将她当成客人,也就用不着太客气。

程验修看曾凌风在那里发愣,也明白他的心思,安慰道:“这些事情你就不要多想了。再说你外公外婆和爷爷身体都很好,以后多的是机会,以后补上就是。而我和你爸爸现在还年轻,都没管这些事情。”

曾凌风心里说,话虽如此,但是该我做的事情我还是得去做的。孝道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虽说现在因为改革开放,很多人都一心扑在“钱”字上,对中国的许多传统都已经不再关心,但是曾凌风是绝对不能像那些人一样的。

在曾凌风的心里,钱的确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还是认为骨肉亲情才是最主要的。当一个人连亲情都不再顾的时候,他离泯灭人性也就相差不远了。

回国的这一段时间在国内的见闻,加上前世的记忆,让曾凌风对中国现在的状况很少担心,也很为中国的未来担心。全力发展经济挣钱没错,但是怎么也不能为了钱什么都敢做吧?

曾凌风的印象中,这一段时间的中国存在的很多现象是骇人听闻的,当然这并不是他在耸人听闻。官员为了钱,贪污腐败的事情做了不知凡几,另外还得加上公款大吃大喝,这里面的花费据不完全统计基本上达到了国家一年GDP的一成。这是一个太恐怖的数据!国家一年增长的一点财富基本上都被这些人吃到肚子里去了,这还不包含他们贪污的钱财!

但是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实在是太缺乏力度,成效基本上也是无限接近于零。好在明年朱总理上台后大加整治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可惜的是贪污腐败的人太多,后台也太硬,朱总理的许多努力都被这些蛀虫给消弭于无形了,这是让曾凌风感到最痛心的地方。

不过,这一世应该有一个不同的结果,因为他的存在使得邓老仍然健在,这就让朱总理有了一个坚强的后盾,整治力度与执行的程度较记忆里的那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