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春秋 >

第230部分

天下春秋-第230部分

小说: 天下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艘小翼迎了上来,一人喝道:“楚船怎敢擅入吴寨来?”
  庖丁刀在船头上道:“去禀告展司马,就说龙伯请了叶公前来,与大王商议边界和退兵之事。”
  眼下吴国之人,谁不知道龙伯的大名?一船急忙入营报讯,另一船却挡在前面,不许楚船入营寨去。
  过了一会儿,便见火光映得江边一片透亮,一艘大翼从寨中出来,展如站在船头,哈哈大笑道:“龙伯行事当真是神出鬼没,怎么忽地到了北岸,还将叶公请来?这真是意想不到。”他见楚船上的情形,自是一眼便知道叶公被他们胁持而来。
  伍封在船头上笑道:“在下这么晚跑来,是否吵了展兄安睡?”
  展如呵呵道:“龙伯所到之处,便是死人只怕也要乖乖地从棺中爬出来,何况在下还未曾睡下?在下已派人飞禀大王,一阵便会到了。”
  战船靠岸,众人弃舟登岸,展如向楚月儿和叶公拱手施礼,一边引在众人往大帐中去,一边与叶公客套道:“叶公大驾光临,当真令小将感到荣幸之至。小将营中这点布置,定不能入叶公法眼。”
  叶公叹了口气,道:“老夫只看这中军水寨,便知展司马精通兵略,二十年之后,展司马必可列天下间十大名将之一。老夫只道吴国无甚人材,看来是想错了。”
  叶公是天下间有名的宿将,展如本是说客套话,被他这么一赞,颇有些不好意思,道:“叶公谬赞,小将汗颜之极。吴国人材颇多,单是龙伯一人,便抵得过二十个展如。”
  叶公摇头道:“龙伯是楚人,怎算是吴国的人才?这种人才唯我楚国才有,吴地是出不来的。”
  这时众人入了大帐,众人分两侧坐下,将中间空了出来,留给夫差。
  才过了一会儿,便听营内呼喝道:“大王驾到。”
  众人都出了帐向夫差施礼,只见伯嚭、颜不疑跟在夫差身后,未见任龙伯是将任龙伯军中守寨了。
  夫差哈哈大笑,让众人起身,他跳下车,上前挽住叶公,携着他的手入帐,口中说道:“叶公夤夜渡江而来,足见盛情。”与伍封对视了一眼,微笑点头,他听禀报说伍封带着叶公从北岸而来,自然猜出是怎么回事了,又惊又喜,急忙带了伯嚭和颜不疑赶来。
  众人坐下来后,不住地寒喧客套,仿佛这两军隔水相峙的腾腾杀气与大家毫不相干。
  伍封道:“叶公伐陈之后,见陈地与吴境有许多相邻之处,故带大军前来,欲与大王商议拟定边界,然后各自退兵,免得日后边界上两国为寸尺之地大兴干戈。”
  不知道底细的人都大感愕然,须知此时各国攻战杀伐不断,互夺土地,一地今日属此国,明日或属彼国,是以各国大都以城邑为准,除了晋、卫、宋、郑等国外,向来无暇理会具体的边界,譬如这吴楚之界从来就未曾议过。
  夫差虽然猜得出这是伍封的计谋,却不知就里,随口说了几句,脱口更衣,向伍封使了个眼色,转到帐后去了。
  伍封也借故入了后帐,众人自是知道他们有事商议。
  伍封坐在夫差对面,先将闯入楚营之事说了,道:“叶公是个爱脸面的人,若要硬逼他退兵,他这面子可下不来,只怕会奋勇一战,只好胡乱议一下边界,他也好引大军回国。”
  夫差点头道:“他愿意退兵自然是最好不过。眼下他被王弟擒了来,是否将他一剑杀了,然后大军过淮水而上?”
  伍封心道:“若这么做,我怎对得起楚王?柔儿也不会高兴。”忙道:“这么一来,虽然胜算颇大,但楚国定不会善罢干休,楚国地广富足,兵车万乘,为一战之利而获此强仇,殊为不智。眼下吴国正值多事之秋,唯有西和楚、南御越,国势方能长久。”
  夫差道:“王弟言之有理。是否寡人便回都去,留下伯嚭与叶公商议?”
  伍封道:“若无大王在此坐镇,只怕楚人又会蠢蠢心动,楚人之所以有退兵之念,倒不是因为微臣,而是因为大王御驾在此,慑出了楚人。”
  夫差闻言大悦,他本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伍封这几句话正说在他的心上,心道:“若非寡人大军之威势,你们几个人闯到楚营能干些什么?”
  伍封小声道:“大王与晋齐争霸,威震列国,太宰却不及大王之万一,若由得他与叶公议界,只怕江淮之地有半数会落入楚人之手,非得大王从中主持不可!”他的确有此担心。正因伯嚭这人只顾私利,才会为吴国留下越国这大患来,万一叶公再使些手段,伯嚭只怕会不断退让,使吴国大受损失,真是如此的话,自己今晚到楚营一趟就是弄巧成拙了。
  夫差不住地点头,道:“王弟想得周到,寡人便多留几天,等楚人大军退出二百里外后才回吴都,此事不可不慎。”
  伍封又道:“大王命微臣守城,微臣却擅自跑到淮上来,请大王责罚。”
  夫差道:“王弟今天立了大功,寡人怎能责罚你?是了,你怎么突然想到闯入楚营、擒拿叶公?”
  伍封道:“微臣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有一日擒了个奸细,竟然是吴句卑那楚军使者!这人鬼鬼祟祟欲往越国去,微臣便担心叶公与越人同谋,欲不利吴国。心忖这事非同小可,非得当机立断将楚人赶回去不可。”说起吴句卑,便要说自己如何装死骗他,说到装死,又只好将自己与西施在灵岩山遇刺的事说了出来。
  夫差听得脸色大变,心惊胆战之余,勃然大怒,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加害王弟和小施儿?”
  伍封叹道:“微臣仇人颇多,心想这多半是仇人欲加害微臣,就算微臣不死,只好西施夫人受伤,微臣脸面何存?本是这么想,今日在楚营之时,忽然想到了其中大有阴谋,原来那日刺客是存心加害夫人,且想留微臣一命。”
  夫差大为愕然,道:“小施儿深居宫中,何曾结过如此大仇?”
  伍封道:“也是微臣大意,怎也料不到馆娃宫附近,居然有刺客集结。何况那日夫人是临时起意,就算有人想行刺,怕也赶不及先到灵岩山上去。是以那日乱箭射出时,猝不及防。不过微臣当时有些奇怪,那些毒箭都是向夫人而发,若非如此,微臣也救不到夫人。不过当时情势危机,未能细想。”
  夫差皱眉道:“这些刺客暗算小施儿,有何图谋?”
  伍封道:“大王千叮万嘱让微臣保护夫人,但夫人被人害了,大王定会愤怒责罚,多半要将微臣杀了。”
  夫差道:“寡人怎会如此?”心中却想:“此言也是。”
  伍封道:“刺客怎知道大王如此圣明?微臣身负重责,连一个女子也保护不了,怎有颜面活在人世?到时候不劳大王下旨,微臣便自吻谢罪了。”
  夫差脸色铁青,道:“如此一来,岂非令寡人内外失亲?这些刺客好生可恶!”
  伍封道:“刺客却不是这么想。刺客见微臣是齐国质子,料想微臣不会缚手待戮,说不定会硬闯出城,而大王忿怒之下,定会派兵追杀。吴国这些大小臣属,有的忠于大王之旨,有的与微臣有仇,有的或会暗助微臣,还有的人会趁机夺取兵权、扩大势力,其时臣属相斗,一片大乱。万一臣死了,不要说楚国,只怕齐国的大军也会南下报仇,吴国的士卒非北上不可。此时吴国内外交困,君臣心思不一,越王勾践只须带着他的数千‘君子之卒’,施施然便可入吴都城内,这大好吴国便被他唾手取得了!”
  夫差听得毛骨悚然,面如死灰,道:“这……,这当真可怕之极!”
  伍封虽然是如此推断,不过他故意说得凶狠了些,免得夫差哪天听了谗言,真的向他动手,有了今日这番话,他动手之时定会三思,说不定便打消了念头。此刻见吓住了夫差,便道:“其实刺客不了解大王和微臣,一是大王虽然责罚微臣,却不会将臣逼上绝路,二是微臣虽然胆大妄为,却不会违抗王旨。”
  夫差猛地醒悟过来,道:“王弟是说,刺客是越国派来的?”
  伍封点头道:“微臣是这么猜想,只因刺客大半被微臣剿杀,剩余几人却自杀,不过有一具尸体与众不同,是个女子,叫作鸣蜩,是落凤阁四采之一,此女以毒箭自插入胸而死,好生顽固。”
  夫差惊道:“落凤阁?”
  伍封道:“还有一事须得禀告大王,刺客准备了近千枝火箭,绝非仓促之间能拿上灵岩山,只怕是早有预谋,而夫人上山却是临时起意,刺客若非早有准备,怎能大批人预先赶到山上埋伏?”
  夫差道:“是啊,刺客怎知道小施儿会上灵岩山?”
  伍封道:“刺客先就埋伏好了,只要有人在夫人面前提议上灵岩山走走,夫人久未出宫,不免动心,微臣保护夫人,自然也要跟去,这不就乖乖地落入了刺客的圈套么?”
  夫差道:“是谁提议小施儿上山的?”
  伍封道:“这人自然是夫人身边的人,且甚得夫人宠爱,能说得上话。”
  夫差惊道:“旋波和移光?”
  伍封道:“不干旋波的事,提议上山的只是移光。微臣回府之后,故意装得若无其事,移光自然大惑不解。微臣派了人跟着她和旋波,旋波回宫之后,便再未出去,而移光却匆匆忙忙到落凤阁去了,想是要弄清楚究竟出了什么岔子,以致未能暗算得手。”
  夫差大怒道:“这个贱人真是该死,寡人和小施儿对她十分宠爱,几乎与公主相同,居然能生出歹念,加害小施儿!王弟是否擒了她?”
  伍封摇头道:“落凤阁大不简单,微臣因急于打破楚人与越国的联手奸谋,匆匆赶了来,还来不及找上落凤阁去。只是吩咐城中不露声色,一切装得若无其事,等微臣赶回城去后,再慢慢对付。”
  夫差点了点头。
  伍封道:“此事先不要告诉太宰。那落凤阁是太宰所开,这中间有何不为人知之处还得查一查,微臣打过太宰之子,有些私仇,到时候还请大王主持公道,免得太宰误会,以为微臣存心要对付他。”
  夫差哼了一声,道:“王弟尽管放手去做好了。”
  伍封起身道:“既是如此,微臣便告退,即刻动身,连夜赶往吴都去,在外时间久了,微臣有些不放心城中的防备。”
  夫差见他不辞辛苦要连夜回城,感动道:“王弟真是忠心耿耿!你一路小心。”
  伍封道:“微臣离开的事,大王不要告诉叶公,就说我替大王整备军务,脱不开身,他是个多疑之人,见不到微臣,定以为微臣在暗中有何诡计,不敢出尔反而。”
  夫差点了点头,二人一起出帐,众人见他们入内许久,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夫差让展如带伍封回营休息,伍封向众人告辞,带着楚月儿等人出帐。
  伍封小声对展如道:“烦展兄替我准备轻车,在下要连夜悄悄回去,此事仅大王知道,不可外泄,其中原由,展兄回城便知道了。”
  展如知道他行事不依常规,难以测度,派了两乘轻车,送他们连夜出营。
  轻车比舟楫要快得多了,何况又是一路直行,不象去时饶到海上行舟那么远,到第二日辰时,已到吴都城下。
  守城士卒见他从外入城也不惊奇,以为他出外巡城,从它门出去,再从此门进来,怎想得到他是从淮上赶回来?
  伍封伤势虽然大愈,毕竟是伤后休养不足,这么风尘仆仆地赶路,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