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沧海 >

第315部分

越沧海-第315部分

小说: 越沧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些蛮荒之地,如今自然是没有地名的,如果非要套用后世的地名,大约就是黔西南的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在。那里距离大理国的入滇咽喉、曲靖只有300里左右的直线距离;从曲靖到大理国首都、也就是如今还叫作羊写蔑称羊苴咩城的昆明,也只有260里的直线距离。考虑到山区的道路曲折,如果吴越国现在对大理国动兵,实际上需要克服的无水路行军距离是700多里。

    为了实现这个准备工作,吴越国财政这几年往这个方向也投了不少资源,不仅广西的壮族、彝族基本上被免除徭役、政府工役银雇佣、摊丁入亩、垦荒免税四重政策交叉夹攻,绝大部分归化成了汉人习俗的定居民族。连贵州五溪蛮地区,也有邕江及南盘江沿岸流域大约两万多户苗人、布依人归化、准许吴越朝廷编辑户口、清丈土地。只是因为受限于地形,吴越在贵州五溪蛮的实际控制领土也只能局限在邕江南盘江两岸那狭长的带状区域内。

    除了拿下鸟不拉屎的大理国之外,还有一条路线,也可以和进攻大理一样,既扩充吴越的国力,而且同样因为地处蛮夷、消息闭塞,完全不会被赵宋注意到,那就是趁势吞并日本——吴越如今拥有东亚地区绝对的唯一制海权,海外发生了什么事情,赵匡胤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

    当然,日本不比大理这些蛮夷之国,日本是有高度文明存在的,一向以“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自居。而且大理国如今虽然看着据有的土地绵延西南、不比日本本土小,实际能够控制的人口却不多。算上那些名义上听从调遣的黑彝白彝土著部落,林林总总不到五十万户,也就是两百六七十万人口而已,剩下的则是完全没有组织的原始丛林人。相较之下,如今的日本有110~120万户,总人口接近七百万,且绝大多数都是驯熟的文明人;再加上大理国立国不过二十四年,日本可是立国一千四百年了,在中央权威和抵抗意志上,日本人绝对比大理国强无数倍。

    因此对付日本,彻底地武力征服是不划算的,那只会把吴越国的资源拖入持久战的泥潭,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一切都必须等待日本国内部产生一个合适的机会,把大义名分送到钱惟昱手上,然后才能水到渠成。

    刚刚扩军到十万规模的亲从都,在诸暨日夕秣马厉兵。日渐庞大的吴越水军除了日常训练、为商船队护航之外,也一边每日巡江守备不辍,一边海路帮助李重进军往山东半岛沿岸海路运粮运辎重——当然,这些运输船队和李重进军的基层将士是绝对不会接触的。每次都是只有李重进高层的极个别人知道提前约好的接头海岸,等到吴越人卸货之后再去陆路转运。

    就在这样的筹备中,随着七月的到来,一条东海对岸传来的消息,终于帮助钱惟昱做出了决定。

    ……

    建隆元年七月初一,对应日本国冷泉天皇安和二年七月初一。

    自从去年八月底先帝村上天皇崩御以来,已经过去了约摸十个月了。在村上天皇崩御之前,右大臣藤原师辅已经早于村上天皇两年死于糖尿病。村上天皇死后半年,左大臣藤原实赖也寿终正寝,离开了人世——毕竟,藤原实赖也是七十多岁高龄的人了,哪怕不是常年缠绵病榻的状态,也是随时随地有个小灾小病都会随时说走就走的人。七十几岁,对于这个年代的日本医疗条件来说,已经是很可观的高寿了。

    冷泉天皇,自然便是当初村上天皇嫡长子、登基前宫号宪平亲王的那位了。众所周知,他在小时候就有痴呆症和癫痫症。后来钱惟昱前去日本时带去的药方基本治好了癫痫,对于痴呆却是毫无效果。因此,如今这个白痴天皇已经即位十个月了,虽然论年纪冷泉天皇也有20岁了,但是智商上的硬伤,让他无法对其岳父藤原兼家继续把持朝政做出任何干涉。这也进一步削夺村上天皇在世时曾经略有起色的醍醐源氏势力。

    醍醐源氏的代表角色、村上天皇的庶兄、今上冷泉天皇庶伯父、源高明,在藤原兼家的打击下节节退缩,畿内丹波、近江、美浓等处的大部分原本曾经在村上天皇在位期间归拢醍醐源氏的地方豪族、贵族,纷纷在藤原兼家的强势下转投了他们的寄进效忠对象。所以,两个月前,源高明只能是做了最后一次朝堂上文斗反扑的尝试——上书公议,恳请冷泉天皇逊位,另择贤明宗室传位,以操持国政。

    作为人臣,上书说出这般人主无能、应当退位令选的言辞,无疑是有些大逆不道的。这一举措让源高明在朝野的支持和势力进一步下降。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源高明甚至不得不把原本属于他嫡系的右近卫大将、右近卫中将下属两千多人的宫廷戍卫兵权交出,换取其余朝臣的信任——

    也不是源高明愿意如此,其实交出去的时候他也是心中滴血。但是若是不这么做,作为首倡提出让天皇逊位让贤议论的人,他无法取信于其余中间派的朝臣,也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对于他是否有私心的质疑。既然兵力本就不如藤原兼家手上的势力,不如孤注一掷赌一把了。

    所幸,在部分宫卫兵权牺牲的条件下,这个提议得到了朝议的通过,加上智商本就不行的冷泉天皇本就对于当不当天皇无所谓,也就准了这个请求,当在宗室近亲中择拣贤名传位。

    冷泉天皇才20岁,还没有儿子。至亲之人,自然是他同父同母的两个胞弟——二弟为平亲王和三弟守平亲王了。

    为平亲王是源高明的女婿;而守平亲王是藤原兼家的女婿。这之间的争夺,自然是水火不容的了。

    事实上,藤原兼家之所以在源高明奏请天皇逊位让贤的时候以退为进,宁可徐徐削夺源高明兵权,也不愿意全力阻击,完全是因为藤原兼家有备胎——历史上,藤原北家是出了名的能生美女。藤原师辅的两个女儿分别是朱雀、村上天皇皇后,藤原兼家的两个女儿超子、诠子分别是冷泉、圆融天皇的皇后。藤原兼家的儿子藤原道长更是可以做到一门三女三皇后——祖孙三代族长所生的女儿,包圆了七代天皇的皇后,随便皇室怎么折腾,总归逃不出他藤原北家的外戚身份。

    于是乎,在七月初一这一天,一场假借着源高明之名的宫廷兵变在平安京内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第366章 平安京大逃亡() 
安和二年七月初一夜。

    当天白天的朝议上,冷泉天皇已经正式下旨册立三弟守平亲王为皇太弟,择日传位。藤原兼家和源高明的对决,显然是藤原兼家全胜。不过,藤原兼家显然是不满足于这种还不如他父亲藤原师辅在世时、藤原北家全盛之状的局面的。他想要的,还有更多。

    于是,当天晚上,一群约摸上千人规模的黑衣大食国武士通过秘密渠道被送进了平安京,随后在午夜时分打着源高明的旗号,开始假装“清君侧”——这伙武士从京都三条一直杀到皇室御所,与当夜轮值戍卫宫廷的右近卫大将源博雅旧部发生了激战,守卫皇宫的日本武士显然不是那些彪悍骁勇地阿拉伯人敌手,加上有少数内应策应,很快就被杀入了宫中。

    这群阿拉伯人赶到清凉殿,杀死了冷泉天皇,然后嘈杂着打出拥立为平亲王的旗号,裹挟着为平亲王继续杀去其他宫殿。一路上杀死村上天皇、朱雀天皇二朝所遗宗室庶子贵戚不下七八人。直到冲到新出炉皇太弟、守平亲王宫殿是,才被“赶来救驾”的藤原兼家率领左近卫兵马及藤原北家私兵重重围住,双方发生了血战。

    从三更天杀到五更天。上千名据说是反贼从海外雇佣来的阿拉伯马穆鲁克武士大半都被杀死。他们裹挟的“篡逆反贼”为平亲王在乱军中被刺成重伤,而后擒获。朱雀、村上两代天皇的子嗣被杀了个七七八八,居然只剩一个被藤原兼家重重保护起来的皇太弟守平亲王安好无恙。

    次日一早,源高明立刻被“已经查明真相”的藤原兼家率兵关押起来,同时旋即让守平亲王登基为帝,称圆融天皇。一天之内,源高明就被以谋逆弑君之罪处斩;随后这场被称作“安和之乱”的宫廷政变也就马上被贴好政治标签、昭告天下:

    大纳言源高明为图谋册立其女婿为平亲王为皇太弟、在见事不济的情况下,狗急跳墙铤而走险,居然雇佣海外私兵发动兵变,又利用其执掌右近卫大将时职权暗设内应,居然弑杀了大行天皇冷泉。幸好在源高明谋杀大行天皇得手后、准备进一步杀害今上时,被内大臣藤原兼家当机立断,领兵进宫救驾,这才狙杀谋反逆贼,保护了今上安危。

    至于被源高明利用的为平亲王,事先是否知情、是否参与其事尚未查明,暂且监押在府。不过因为为平亲王在昨夜宫变中,在乱军厮杀时受了重伤,没过两天就死了,到死都没有醒过来过,也就没有留下什么抗辩的遗言。

    源高明被杀之后,醍醐源氏的势力被藤原兼家以雷霆席卷之势疯狂收割,近畿数国寄进于醍醐源氏的名主不是改换门庭就是因为太过死硬而被藤原兼家一派的兵力攻打灭亡。

    连同弑君之夜的损失,两三天之内,朝廷兵马在相互杀伐中死伤四五千众,另外那一千人左右规模的马穆鲁克贼军自然是据说全部灭了。近畿五国大名小名的私军武装也在一通该换山头的混战中死伤数千规模,被剿灭的名主留下的逃奴和农民不下十万人规模,或试图啸聚山林,或向往在统治被摧毁的地区扎根成为不服朝廷管束的自耕农。甚至有一些主子被杀后解脱的农奴为了当自耕农,而从近畿的故乡流亡逃往山***东地方,以脱离朝廷的直辖控制范围。整个畿内一片混乱,没有个把月的拾掇怕是恢复不了稳定了。

    除了关东和山阴,近畿也不是没有其他吸引这些战乱中主子被杀流民的所在——比如如今被吴越海商建港建城经营了将近五年、已经繁华不下于平安京的摄津国大阪城、界港;以及播磨国的神户城、兵库港。数日来,投奔到这两座城池和港町的日本流民加起来也有不下万人,可惜吴越人对于日本内乱似乎并没有表现出第一时间的兴趣,而是非常审慎地置身事外。流亡逃难而来的人身份也要严格甄别,有涉及谋反军嫌疑的一律扣下遣返,不许入城,这一措施防止了畿内流亡人员大量涌入这两座城市,也免除了不少内奸渗透的潜在危险。

    ……

    那伙被设局偷偷放进平安京,发动宫廷杀戮的马穆鲁克,当然是藤原兼家重金雇佣的。雇佣的来源,当然是一伙据说绕过了吴越王的海商航线、独力探索发现日本商贸航线的大食国海商了。一年前,这些海商据说是在势州、关东相模湾一带近海出现过,随后勘探到了良港后登岸。因为势州、相模的地方名主中有藤原北家的人,才和这些大食人接上头了——这个过程中,藤原兼家自然是不会出面露相的,何况谁能断定源高明一脉没有和黑衣大食人接触过呢?

    不过,这个年代的日本人几乎没有和阿拉伯人接触过,正如五百年后种子岛“铁炮传来”时葡萄牙人被称作“南蛮人”那般,这些阿拉伯人也被一并统称为南蛮人。“安和之变”的“真相”就是源高明一党为了自己小团体的政治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