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沧海-第4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史实上的妈祖娘娘林默确是泉州莆田人或福州人,大约生于宋初漳泉军阀陈洪进未纳土归宋时,不过妈祖娘娘首次被册封,应该是北宋末年徽宗时了。)
……
洪武四十一年,公元1009年,年届73岁的大明洪武皇帝遭遇了一件肝肠寸断的悲痛之事:时年64岁的皇后、日本天皇选子崩御;钱惟昱也伤心病了一场,为了确保国家的持久统一,并且给皇权赋予永久的神性,钱惟昱下诏禅位于太子钱曙,自称太上皇。与此同时,日本天皇那一系的皇权也因为选子女天皇的崩御,天然传承给了钱曙。
经过数十年汉化的日本地区已经彻底失去了抵抗力,连日语应该怎么说,都只存在于一些老年人和专门研究古文的学者才知道了。因此大和民族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民族,至此被大明汉人彻底融合征服——反正当时日本男人大量在开拓东北中死亡,日本的男女比例也有好几倍之夸张,大量日本女人没有男人,都已经嫁给汉人做妻做妾,一度因为日本女人的逆来顺受天性成为了人口流动中的抢手货。
选子病故时,周娥皇周嘉敏姐妹也已经先后病亡了,钱惟昱的后宫中,那些他早期登基之前就相濡以沫的后妃纷纷凋零,只剩下年纪明显小一辈的还在。此时已然执掌后宫事务的最高女官,乃是得了贵妃封号的紫式部,紫式部在她年届五旬之后,写了一部《紫式部日记》与《钱氏物语》,算是记载钱惟昱一生中后宫诸位后妃生平事迹,然而千年之后,世人却只从此书中看出大明世祖皇帝那令人神往的绝代风采与令天下美人飞蛾扑火的女人缘罢了,实在是明珠暗投啊。
钱曙继位之时不过47岁,年号建文,共在位29年。至建文29年、公元1028年时,以76岁高龄驾崩。谁知,太上皇钱惟昱自己“老而不死谓之贼”,居然102岁了还没死,虽然几十年不问国事了,依然靠着自己的威望把大局定了,立了自己时年39岁的嫡长孙钱望为皇帝,改年号为熙宁。
皇帝的爷爷活在世上该怎么叫?这件事情自古而今都很少有机会去实践,幸好后来朝中礼部官僚考证出来:南北朝时,北齐高氏曾经有过连续两次传位后,先君尚在的例子,是中国史自古而今唯一一例,按照此法,太上皇再升一代,当称无上皇,故钱惟昱上尊号为无上皇。
钱曙在位的29年里,大明并无内外征战忧攘,偶有动兵,也是在缅甸方向上对付一些野人,或者对付西伯利亚草原、新疆沙漠上不开眼从欧洲方向回迁的游牧部落而已。不过因为钱曙在位的29年是蒸汽机已经发明出来后的29年,所以国内经济和科技形态发生了不小的演进。这些东西发生时,钱惟昱也已经衰老不堪,无心顾及了,所以并不是开了什么先知先觉的金手指,而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创造力所带来的。
在钱曙死前十几年,第一辆使用蒸汽机的车头被造了出来,在钱曙的最后十年,铁路概念也被提出。华夏大地上花了十年时间,建造了连接江南与蜀地、乃至河南、河东、河北、关中、东北、河西走廊各处,总计也有纵横各三四条大动脉。虽然还是最原始的单线铁路,只能开烧煤的初代蒸汽机锅炉,但是这好歹也是铁路,这东西可以让军队的大范围机动速度比步兵行军快五倍、比骑兵持续赶路快两倍。大明疆土的巨大面积带来的离心力隐患,在第一条铁路出现之后才算是彻底消弭,让钱惟昱毕生的基业得到定格。
……
钱惟昱终究没能活更久,在他儿子病逝、孙子继位后仅仅5年,107岁的无上皇钱惟昱终于到了弥留之际,临终之前,他把四十多岁、已经习惯了皇权、成熟了的钱望叫到自己龙榻前面,屏退了左右,吩咐了一些可以作为“万世祖训”传下去的东西。
“望儿,你要记住。自古无万世不变之成法,若是今日朕教给你什么必须坚持的政令刑律,那是误国!朕之子孙,日后永远不可以给后世传导什么不变之理,让子孙非坚持不可。若是有哪一代敢这么定,便说朕今日的言语!此言一定要代代相传!”
“皇祖父可是教训孙儿要与时俱进、不可拘泥古法么?”钱望看着面前睿智的老人,丝毫没有质疑的意思。
“也不尽然,那只是一方面。将来你会懂的,人心,永远是不满足的。朕让天下百姓从战乱中解脱出来,你父亲让天下百姓从贫乏中解脱出来,但是那些终究不会是让天下人世世代代感念我钱氏恩德的事情。有一个故事,说是曾经有一个人,活得连猪狗都不如,后来中年时迁移去了一个叫做‘美利坚国’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德意志国’——然后,他自己很满足,觉得活得比原来好了数倍。然而到了他的子女出生后,天然就在美利坚国,却觉得活得不如那些在美利坚国活了三五代、甚至十几代的人好,觉得受人排挤愤懑不平——所以说,人永远是不会感恩的,感恩的事情,存在一代人,两代人,等到百年之后朕的子民活得更好地时候,他们会习惯的,会觉得这是应该的,那样,就有人起来有不臣之心了。”
“如此说来,是要孙儿谨记让百姓‘忆苦思甜’的策略了?”
“忆苦思甜?说的容易,真到了百姓丰衣足食时,如何做得到?朕想着,唯一的办法,便是让子孙牢记,切不可一时间对百姓太好,变法利民的事情,一代人做一两件就行了,切不可一下子施恩过滥,让子孙无恩可施。朕这一生,免除了丁税徭役,便是极大恩点了,所以汝父在位29年,但凡是减税过重的改革,朕都压着让暂缓。”
钱惟昱说到这里,眼神中出现了一些光泽,抬起手来指了一指龙案上的一个密封卷轴。钱望赶紧过去拿来,在钱惟昱示意下拆开。钱惟昱指着说道:“这封卷轴上,便是朕觉得子孙后人可以给百姓施恩的东西,比如‘言论自由’、‘结社’、‘谘议朝政’、‘考绩吏员’、‘司法独立’、‘免除田赋’……”
钱惟昱一边说,钱望一边看,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条大致的简政放权、施恩于民的办法。尤其是看到“免除田赋”时,钱望觉得已经超过他的思维所能想象的程度了:自古哪有不收田赋的朝代的?这是自亘古而来都不变的法则啊!
“皇爷爷,这个‘免除田赋’是不是太过……”
“没什么太过不可思议地,总有适用的那一天的——如果有朝一日朝廷九成以上岁入都可以靠工商税赋支撑,那么自然可以免除田赋来作为一个结好百姓的手段,而且至少可以让百姓感恩朝廷百年。”
钱惟昱艰难地说完这句话,其实他心中明白,平行时空历史上,千年之后不就拿废除农业税作为一个小恩小惠么?不但废除农业税,还有各种补贴呢,也没见对国家财政有影响。
钱望又问了几句,大致把钱惟昱这段“恩德不可骤释于民”的理论吃透了,抬眼看去,钱惟昱已经驭龙宾天了。
举国大哀。
……
靠着“恩德不可骤释于民”的帝王心术,大明平平安安渡过了四百载春秋,都丝毫没有人产生政治与军事上的最高野心。
世界也因为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变得大不一样。1200年代,蒸汽机进入了彻底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内燃机也被首次提了出来。不过因为钱惟昱生前的侧重倾斜问题,导致这个时空的科技树多多少少点歪了,以至于电学的进展比内燃机慢得多,这个时代也没有特斯拉之流让人类飞越的存在,所以发电机、电动机概念直到1300年才初露萌芽。
过程中几多征战,几多纷扰,欧美中东也跟着亦步亦趋爬了上来,也发生过了世界规模的战争,不过没有国家可以挑战大明的先发优势。到了1400年代,科技进步终于让人类走进了平行时空20世纪40年代的程度(因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都是大明吊打小朋友,对抗性不足,所以战争对科技的促进不明显,计算机和核能一直没有被弄出来)。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进步,绝对君主制终于变得步履维艰,哪怕是四百年的缓缓施恩也变得难以继续彻底驯服民心。
1430年,大明第27代君主宣布了君主立宪,彻底把皇族可以施恩的底牌打完了。不过因为大明已经营造了中国自皇帝出现以来最悠久的皇朝,而且中间没有经过王莽之流的权威践踏者,所以礼崩乐坏失去了信仰主心骨的中国人总算是找回了一点神化的信仰。大明皇帝虽然失去了绝对的权力,却得到了万世一系的信仰。
钱惟昱留下的祖宗密诏,到了这一代时,终于被送进了火盆里。因为时代已经变了,人民已经变得更聪明,更会提要求了。如果被他们看见“若不是世祖皇帝压着,这些权利本可以提前四百年让百姓享受到”这一结论的话,说不定人心的贪婪,就会让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所以,就让钱惟昱的遗训,永远烂在历代君主的脑海中吧。世界上再也不需要有人来懂得这一档次的帝皇心术了。
126052 。
12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