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御前驸马 >

第138部分

御前驸马-第138部分

小说: 御前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在正尧都快听得不耐烦的时候,那监考官终于停了下来,喝了一口水之后,朗声道:“好!现在本官宣布,京科会试,现在开考!”

第六十二章 太学楼科举会试(二)

说什么都觉得是理由,伯龙深表歉意,不过还是要说说,最近加班较多,每天十二个小时,所以导致了段更两天,今天好不容易下班早点,结果又被领导拉去搞活动,本以为可以早点回来更新一章的,结果还是晚了几分钟。

好了话不多说了,既然晚了就晚了,明天,伯龙承诺三更!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

“公主,您也别太担心,相信李公子已经进入考场了,那严嵩就不会拿他怎么着,小曦觉得咱们还是先回宫吧!”

太学楼大门外,小曦拉着宁安的衣袖,满是担忧的说道。

本来嘉靖皇帝所颁布的圣旨是要冯保太监去宣读的,可宁安却是又拉又扯又闹又撒娇的着实让嘉靖有些头疼,于是才特许宁安离宫半日。当然,有小曦的保护和暗中的那些大内侍卫,宁安是绝对安全的。只不过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宁安贵为公主,自然更要遵循。往日还可以以到太傅顾汝之那里去学习之类的理由搪塞嘉靖,而今日顾汝之被安排去了负责科举会试,宁安自然不能再如以往那般。现在已经快要正午,却见宁安丝毫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确实让小曦有些担忧起来。

宁安似乎没有听见,而是继续不停地把头探进太学楼中,仿佛想要看清楚里面的场景。

“公主!”

小曦开始拿宁安没有办法了,这个公主从来都是这么的任性,自己可没有少为她受苦。如果再不回去,估计回宫定然要被沈贵妃责罚。

“不急不急,让我再看看,再看看。”宁安敷衍着说道,从她的表情不难看出,宁安并不在意回宫之事,反而更着眼于考场中。

小曦一脸的无奈,宁安的心思,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可是自己也不能把公主怎样,于是只好跟着站在一旁。

“快,快看!那…那不是温香玉苑的若…若诗姑娘吗?她…她怎么出现在了这里?”

“京城第一名妓若诗姑娘果然长得国色天香,要是能够对其一亲香泽,那就是折寿也是值得的啊!”

“可不是吗?那样的美人胚子,看得我心痒痒啊,可是她来这里做什么呢?”

“我可听说她…她好像跟里面一个叫做王正尧的考生睡过一个晚上,也不知道有没有…”

“你瞎说什么呢!那个叫做李正尧!你啊,就只有羡慕的份了,我还听说靖王的女儿长乐郡主和当今的宁安公主都对他有意思呢…”

……

周围一众人就如同被牢房关押了几十年没吃过肉,突然有一天刚被放出来便看见了一块鸡腿一样,不停地对安波尔沁品头论足,而其中似乎有些还是刚刚赶到的,否则便不敢在宁安面前还说公主的事。

只见安波尔沁身穿青纱缕衣,长发披肩,雅兰相伴,风姿优雅的往太学楼门口走了过来,顿时吸引了一大片雄性动物的目光。

“公主,你听他们…不如我们走了吧!”听旁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小曦再次拉扯了一下宁安的衣袖,所谓蜚短流长,公主乃是冰清玉洁千金之躯,即便对正尧有好感,也不可以被外人这么说才是。

宁安似乎又没听到小曦说的话,反而道:“小曦小曦,你说李公子他们一般考多久会出来一次,你要知道,这要考九日,总不能九天九夜就待在座位上吧!这个可不是人能够受得了的。”

“李…李公子?”

小曦顿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两眼疑惑万分的看着宁安,仿佛在说难道我听错了?

“额…”宁安顿时发觉“李公子”这个称呼好像是第一次从自己的口中说出的,说着,宁安不由地脸一红,尴尬万分。

款款而来的安波尔沁今日显得格外的阳光大方,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暗夜里发光一样,周围的男女无不为之倾倒。而当宁安抬起头,转过身的那一刻,她也看到了安波尔沁。

“名女若诗(雅兰),拜见宁安公主!”

安波尔沁和雅兰两人径直走到了宁安面前,同时柔声的说道。

不过打招呼归打招呼,但是安波尔沁并没有屈身的意思,这点倒是有些与众不同。而且“宁安公主”四个字却叫的显得有些不太顺耳。

宁安并不在乎这些繁文缛节,只不过不知怎地,打心底里,宁安就对安波尔沁没有什么好感。

“免了免了!今日若诗姑娘是来看李正尧那个呆子的?呵呵,那你就来晚了,他已经进去了,估计今日你是见不到他了。”

宁安面带笑意的看着安波尔沁说道,感觉好像这里面话中有话。

而当宁安说完这一句话的时候,小曦便觉得这周围开始弥漫起一股醋味,而且隐约发觉,这一股醋味似乎还不是来自同一个人。

安波尔沁当真是大方得体,却见她听了宁安的话之后,非但没有作出丝毫的停滞和其他异样,反而又是微微抿嘴一笑:“是吗,那公主怎么还不离开呢?莫不是公主也想做一回望夫石?”

“你…”

安波尔沁的棉里针果然奏效,宁安顿时就被问的说不出话来,想要发难,却见周围有一大帮的人在看着。

看这架势,两人似乎有点不和谐,小曦可不想弄出什么乱子再回宫,于是立即拉住宁安,对其陈痛了利害。

宁安心有不甘,但是也怕沈贵妃又在自己的耳边唠叨,于是闷哼一声:“本公主就不当什么望夫石了!要当就让若诗姑娘你去当吧!小曦,我们走!”

说完,宁安连头也不回的便背着太学楼大门而去,而在一旁安静坐着喝茶的朱禄颖却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中。

※※※※※※※※※※※※※※※※※※※※※※※※※

监考官彭大人一声令下之后,便开始逐个向考生发放试题。

每个考生的座位都是单独分开的,想要交头接耳左顾右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太学楼大门口公告栏上所说的那些要求规则,其实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到了此刻,正尧才终于明白过来,这种考试,那才是真正的大考。

“这个是科举考试?这不就是默写吗?只是…”

试题已然发下来,正尧的嘴角不禁泛起一丝苦笑。

科举会试第一题乃是四书文,三道。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看着手中的三张写了几个字就为一道题的试题,正尧当真有些哭笑不得,这古代人的考试方法还真的不一样,自己之前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自己就没有好好背过几篇文章,到了现在还要背。

不过,事已至此,正尧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点我还是知道的,不过要答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点倒是有些难,罢了罢了,就尽力而为吧!”

又看了看三张写了几个字的白纸,正尧不得不又一阵苦笑,摇摇头。随即,便挽起衣袖,磨墨,沉吟片刻,手中毛笔终于挪到了砚台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终于,正尧渐渐地,渐渐地开始了他的科考之路。

金秋时节,花香扑鼻,考场内外各是一番景象,倒是与往届科举会试比起来显得分外的与众不同。

第六十三章 太学楼科举会试(三)

今天第二更到!!!晚点还有一更!

——————————————————

对于四书五经,正尧其实并没有了解多少。不过在他潜心钻研了三个月之后,或多或少还是有了一些收获。死记硬背虽然也并不是正尧的强项,但是他却有自己的记忆方式,所以,当他捉笔答题之时,脑中已然有了一个大概,所以才会显得得心应手,如同行云流水。

三张试题,默写三篇文章,委实难为正尧了。不过,好在算是下了功夫,最后还是马马虎虎的给完成了。

“差不多了吧!呵呵,看来也没有多难才是!”

正尧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嘴角挂出了一丝笑意。

此刻已然临近夜深,虽然看不到周围其他考生的状态是怎样,但是依稀从木板间的缝隙中可以看到道道微弱的烛光,想来大家还在拼命的默写吧。

“大人!我要出恭!”

这时,正尧推开了自己座位上的门,举起出恭牌,认真的对着那监考官说道。

其实正尧也算不错的了,其他的考生,一天不知道要上多少次茅房,而正尧到现在已经一天了,才第一次叫出恭。当然,或许是因为正尧太过专注投入,所以才能坚持如此之久。

“哦?”监考官却是突然怔了一下,不知怎地,每当正尧有所举措的时候,这个监考官看起来都总是慢了半拍一样。不过稍作调整之后,他又平复过来,抿嘴一笑道:“看李公子如此轻松的样子,想来答题很是顺利吧!嗯,那老夫就陪你一同出恭!”

说完,那监考官便往门口走去,似乎要为正尧带路。

不过看着那监考官的那貌似不怀好意的笑容,正尧心中就有点发麻:这个老家伙,笑得如此淫荡,莫非他是一个玻璃?

当然,想归想,正尧也只是笑笑,随后还是跟了过去。

太学楼很大,在上次才艺大赛的时候,正尧便已经见识过了。只不过正尧并没有认认真真的在这里走过欣赏过,如今一下心情放松,四处眺望一番,倒也是一种乐趣。

“恕老夫直言,李公子切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如此会引人注意,惹来非议的。这里五十步就会设置一个守卫点,这些守卫个个都很谨慎,只要有谁有一点作弊嫌疑,都可能被他们盯住,轻则警告,重则直接交给刑部,取消考生资格不说,甚至还会引来牢狱之灾的。”

那监考官大人说的可是语重心长,之前对正尧可并不是这样的,仿佛瞬间变了个人似的。

正尧听在耳朵,明在心里。难怪说这科举考试是最难的,除了试题内容,想不到周围的环境都是这样的有压力,要是心理素质不好的,估计还没有上考场,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

“多谢大人提醒!正尧明白了!对了,还未请教大人贵姓,是何官职,说不定他日你我还能够同朝为官呢!”正尧一边跟着那监考官的身后,一边开始闲聊攀谈起来。

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偌大一个太学楼,就只有两间茅房,一个在南苑,一个在北苑。而正尧的考室距离南苑的茅房还算是比较近的,可是还是有一段路要走,而且还要下楼梯。

那监考官大人听正尧这么一问,不禁摸了摸那并不长的胡须,仔细打量了正尧一番,心中却想:这个小子能够受到靖王和公主的器重,确实难得,而且气势不凡,绝非一般池中物,若是老夫与他结成好友,他日他飞黄腾达,老夫岂不是也能沾沾光?

于是那监考官便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鄙人姓董名誉,字风扬,山东淄博人,乃翰林院待诏,官拜从九品,呵呵。”

“从九品……从九品……”对于什么从九品,正七品之类的,正尧可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但是他知道九品芝麻官,既然九品都是芝麻官了,那这个从九品……

不过正尧并没有任何的讥讽嘲笑之意,再怎么说,别人也是混翰林院的,说不定他朝飞黄腾达入了阁,到时候坐上严嵩的那个位子也不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