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御前驸马 >

第143部分

御前驸马-第143部分

小说: 御前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其他蜀州会馆的考生们也对柳彦与张诚两人进宫面圣一事众说纷纭,有人说两人才高八斗,是被皇帝叫去殿试了;有的又说两人在会试的时候估计做了什么手脚,要皇帝亲自来审问;还有的说两人的试题答得有违会试要求,被严嵩抓了个正着,趁机想要让两人身败名裂……

不过这些都是推测而已,真正是何意,也没人明白,没人说的清楚。就是之前孟公公来此宣《》不出到底是喜事还是悲事。当然,在邹岑的几番开导之下,说有靖王与宁安两人在,相信不会出什么岔子的,正尧这才勉强的挤出了一丝笑容。但是直觉始终告诉自己,这件事一定不简单。

又过了一日,已然到了放榜之日,可是依旧未见柳彦与张诚两人的身影。

武丹、卢道廷、古鳌等人自然是兴奋不已,天还未亮就起床,急急忙忙的洗漱一番,然后就在太学楼门口排队等候,为的就是去接第一批皇榜。而在无奈之下,被众人连拉带拖的给叫上,一同出现在了太学楼门口。

对于正尧来说,这种无聊之举真的没什么意思。考试全凭实力,如果实力不济,就算半夜就来这里排队等消息,也不会让你上榜的;反而如果有那能力,就是不来看一眼,最终还是会中榜。此之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于是正尧只得笑而不语,找了一块相对安静的石墩上坐了下来,没事看看周围的风景什么的,还别有一番情趣。

要在五千人里面选出一千名额,还真的不是那么的简单。正尧也很想知道,这个严嵩会怎样的为嘉靖“分忧”。毕竟此次科举会试完全由严嵩主持,严嵩若不从中做手脚,培养自己的势力,那就不是严嵩了。只是,正尧万万也想不到,严嵩的做法其实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天色渐明,太学楼门口周围已经是比肩继踵,人满为患,与开考当日有的一比。

“出来了,出来了!快快快……”

就在正尧想入非非之际,突然从门口传来了一声呼喊,顿时引得周围人潮涌动,沸腾起来。

正尧可没有看过什么放榜发榜之类的,而且虽说第一批放榜出来的都不过是排名末端的考生,但是好歹也是进士,因而正尧也想去凑凑热闹,看看今年的朝廷会任用哪些个书呆子又或者是二世祖做官。

很简单的,在正尧看来,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来参加会试的也是挺多的,但是这些人也都多是平庸之辈,平时游手好闲多过看书写字,要想考好科举,实在有些痴人说梦。但是这些人的老子不是有钱就是有关系,通融通融,一通就容易过,只要严嵩发句话,那还不是照样可以中榜。所以正尧所想的是很正常的,估计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会成为大明王朝未来的“国之栋梁”。

太学楼门口迎面走出来两个带刀侍卫,一脸的镇定,面对眼前的千百余人,却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势。两人孔武有力的身形往人群中一站,顺势便闪开一条道直通向门口的公告栏。

“这是第一批中榜者,半个时辰之后,将会第二批放榜!”靠左的那个褐色锦衣的侍卫面无表情的对着众人如同看空气一样的说道,完后便与靠右的那个同样是褐色锦衣的侍卫递了一个眼神,两人便往太学楼内走去,随着嘎吱一声巨响,太学楼大门再次关了上来。

“哈哈哈!看…看!这…这是我…我的名字!武…武良勋!老…老天开眼啦!老…老夫科考三十余载,终于…终于中进士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正尧刚刚一靠近,准备探头往那两个侍卫贴的金榜看去的时候,突然见得一旁的一个年过五旬的老头在看完皇榜之后,整个人顿时大笑起来,满脸的皱纹在激动的表情下更是一览无余。

“恭喜恭喜!所谓寒窗苦读十载,功成名就一招,武老哥这次可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啊!”一旁一位年有四十的黄衫中年男子立即凑过来,笑着道,听其口吻,两人是认识的。

“是啊!能够上榜的都是有实力的,将来至少也是一个七品官了吧!”

“那是必须的!人家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上了官,那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哎,都不知道接下来的皇榜上会不会出现我等的名字!”

“真没意思,连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都能考上进士,真是没天理…”

“……”

一时之间,周围或是高谈,或是低论,或是羡慕,或是不屑,或是意淫不断,或是愤恨埋怨,总之此刻的太学楼门口如同炸开了锅一样,热闹不休。惟有正尧却是不语,而是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叫武良勋的老头,仿佛那老头有什么异样似的吸引住了正尧。

“不好!”

正尧忽然大叫不好,只见那老头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起来,面色更是绯红异常,双眼深深凹陷在眼窝里,骨瘦如柴的身躯让人不得不为之感到害怕。

“噗……”

可是当正尧冲到那个武良勋面前的时候,却已经为时已晚。只见那武良勋一时气脉不顺,张口之际,顿然喷出一口浓浓的鲜血,一阵刺鼻的腥味瞬间蔓延开来,而血渍则飞溅在半空中,经由清风一吹,洒落在旁人的衣上与脸上等地方,引来一阵怨声。

“赶快叫大夫!”正尧一把接住武良勋,立即朝着众人呐喊道。

今天走的早,而且由于科考已经完毕,袁海云也开始了自己的医馆事务,因而今日并没有与正尧在一起。所以,正尧才会对着众人大声疾呼的呐喊叫大夫来。

周围的人可是被这一幕给愣住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因被喷的一身是血渍而感到不满,对此表示不予理睬。所以,任正尧的声音再大,都没人有所动作,即便之前与武良勋称兄道弟的那个黄衫男子也没有任何的动作。或许在他们看来,在与看到第二批皇榜公布比起来,一条人命其实算不得什么。纵使与正尧一同前来的卢道廷武丹等人,见正尧如此,他们也显得犹犹豫豫起来,从他们的眼神以及表情仿佛可以看出在向正尧通告信息:这种事最好别管,不然会惹麻烦的。

此时此刻,正尧终于明白了所谓的人性。眼前的这一个个读书人,号称大明王朝未来的“国家栋梁”,见到一个老者喷血当场晕倒,却没有人愿意去叫大夫,人情冷暖……

“让我来看看!”

这个时候,从人群背后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来,瞬间便引得众人的目光一致看去。而正尧却并没有看过去,依旧扶着那武良勋,手放在其鼻尖,在确定尚有呼吸之后,正尧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来吧!”正尧淡淡的说了一句,然后把头抬了起来,看向了来人,而当正尧定睛一看的时候,下意识的也怔了一下:“是你?”

“李公子还是闲话少说,救人要紧!放心,在下绝无恶意!”

来人是一名青年公子,年纪与正尧相仿,身形也差不多,头顶扎了一簇髻,长发垂头而下,一身紫青相间的花翎服饰,看起来英伟不凡。而此人,正尧之前就已经见过——那个棋艺超绝的秦绍堂。

“我相信你!”

正尧坚定的看着秦绍堂说道。

秦绍堂微微抿嘴,道:“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是承蒙李公子信得在下,在下必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第七十章 待到金榜题名时(中)

秦绍堂径直走到武良勋身前,随即俯身,一手握住武良勋的手腕,一手伸到了武良勋的人中处,一边号脉,一边用力的在武良勋人中处不停地捏掐。半晌,武良勋终于缓缓地张开了他那眯成一条缝的双眼。

不过武良勋的气色虽然渐渐地有了一丝好转,但是看着秦绍堂那并没有放松的表情,正尧明白,情况并不乐观。

秦绍堂轻轻拭去了额头上微微冒出的汗水,神色犯难的松开了武良勋的手臂,缓缓地站了起来。

正尧立即道:“秦兄,这位武老伯情况到底怎样,可有大碍?”

虽然正尧也觉得自己的这个问题显得很幼稚,毕竟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三十年,突然有一朝中进士,不激动才怪。而且还激动的吐血导致昏迷,到底有多严重,其实大家都已经了然于胸,心知肚明了。

秦绍堂撅着嘴,面色犯难道:“实不相瞒,在下虽然学医不过十数年,但是对此也实在是尽力了。武老伯由于长年因科举考试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心中已染恶疾,多年来,寝食无律,血气不顺,五味不全。今日但闻自己中榜,一时激动难以自控,血气上涌一发不可收拾,现已经气冲肺腑,伤及心肝,恕我直言,已经是药石无灵,武老伯此番勉强醒来,也最多有七日寿命。如果用以灵丹妙药为之续命,也不过徒增半月罢了。”

医者父母心,秦绍堂说话的时候无论是脸上还是语气上都是显得那般的失落与无奈,与那些江湖庸医,一味只想赚钱的医馆诊所,立即高下立判。虽然他也明白说实话可能会让患者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容不得半点虚假,如果硬要自欺欺人的寻求一恶搞能够接受的结果,那就不是去求医了,那是去求神。

正尧自然明白,只得无奈的叹了一声,随即给秦绍堂递了一个眼神,然后将武良勋从人群中带了出来,几经询问之下,得知武良勋乃是京城西郊一所独立私塾的教书先生,于是为其安排了一辆马车,送回了那所私塾。

武良勋上了车,徒留正尧与秦绍堂两人在原地望着那辆渐行渐远的马车,感触颇深。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让天下闻呢?我想,武老伯这般的定然是大有人在,武老伯呕心沥血中进士却无福消受不就是科举场上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吗?如果真的是武老伯无才无德,那他此次又怎会考的进士?昔有李太白,今有武良勋。怀才不遇的事例看来是自古皆有之。”

正尧突然莫名的感叹了起来,言语之中看起来是他对这科举制度其实有很大的不满。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如今的高考,不也是这样的吗?

“李兄的见识果然非凡,言之有理。秦某也认为这科举制度显得过于死板,如果单纯的以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话,这样只会对江山社稷有百害而无一利。”

秦绍堂仿佛找到知音一样,之前在通贤书院他都很少与人攀谈交流的,即便是严皓,他也是爱理不理,不想今日与正尧竟然一下子多了这么多言语。

正尧只是苦笑一番,道:“呵呵,罢了罢了,咱们还是别在这里言说这些了,别有用心的人或许还会以此为由趁机说我们诋毁科举制度,再安我们一个谋逆的大罪,那就跳进黄河夜洗不清了。”

正尧说得没错,而这个别有用心的人自然指的就是严嵩的那些党羽。现在正尧可算是与严家杠上了,虽然现在正尧还不成气候,但是严嵩却一点也没有不屑正尧之意。所以那些想要在严嵩面前邀功,想要巴结严嵩的人拿此事来做文章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秦绍堂不禁一阵尴尬:“呵呵,说多了,说多了!恩,走吧!”

“出来了,又出来了!”

“相信这次一定会有我的名字!”

“这不过才是三甲的第五榜而已,要知道今年三甲诗赋六榜、四书榜七榜、策问七榜总计二十榜,每榜五十人,就算上了这一榜,综合算起来也不过七百多名而已,真没志气……”

“别说七百多名,就是刚刚好一千名,我也知足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