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御前驸马 >

第152部分

御前驸马-第152部分

小说: 御前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安单手一挥,颇有威仪,双目扫射一周,然后又将目光回到嘉靖身上。一脸不悦的道:“你这个糊涂的皇帝!当初朕废除武科举乃是形势所迫,缓兵之计!然而你们一个个都是饭桶。竟然曲解了朕的本意!朕当初还留下一封密诏,说若是日后形势所迫。可以恢复武科举一事,难道你们都没有看过?”

宁安的样子霸气十足,语气也显得老辣娴熟,感觉她真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附身,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令人深信不疑。

嘉靖见宁安如此,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万一,万一真的是太祖皇帝附身,自己若是不按照太祖皇帝之意办事,那岂不是对太祖皇帝的不敬?可是如果……

嘉靖只得吱吱唔唔的道:“密诏?这……”

“密诏就放在御房里的一块璋玉匣子里!给朕听好了!这武科举一事若是不好好处理!朕一定会尔等好看的!”

“砰——”

就在宁安指了嘉靖又指了指众朝臣说完话之后,随即宁安便一头倒在了太和殿前,昏迷不醒。

“宁儿……”

“公主……”

嘉靖和一种朝臣见状,不由地站了起来,惊声喊道。

而嘉靖出于对宁安的关心,第一个冲到了宁安身前,将宁安给抱了起来。

“太医!快叫太医!”嘉靖紧张的叫喊道,不难看出,嘉靖对宁安的关怀的确非比寻常。

“臣在!”本就在上朝,太医自然就在。只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大步流星的走了过来,立即取出一根细线,似乎想要来一招悬丝诊脉。

而当他刚刚把细线靠近宁安的手腕之时,只见宁安突然睁开了眼睛,眨巴眨巴的看向围上来的众人。

“父……父皇!儿……儿臣怎么会在这里?发……发生了什么事情?”

宁安两眼疑惑的看向嘉靖,甚是惊讶的说道,仿佛方才发生的一切自己真的全然不知似的。

“宁儿,你……你不记得刚刚发生的事情了?”嘉靖立即问道,直觉告诉他这件事似乎真的很蹊跷。

而这时靖王也开口道:“对啊公主,难道你真的不记得刚才的那一幕了?”

与此同时,所有人也都露出一副疑惑不解的眼神看向宁安,包括那一直没有说话,仿佛在想着什么事情的严嵩。

“额……父皇,皇叔。宁安真的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宁安只知道自己在睡觉,然后迷迷糊糊的梦到了太祖皇帝,之后的事情就全然不知了……”

宁安作出一副无辜状,对众人的疑惑她也深感疑惑。

“公主你梦到太祖皇帝了?公主可知太祖皇帝缘何会出现在你的梦里,他老人家想做什么?”这个时候徐阶不再沉默了,立即问道。

而此刻见徐阶的表情,仿佛他很期待宁安所言是真的。严嵩自然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只是他不清楚这个徐阶又会有什么打算。

嘉靖也不禁连连点头,此事非同小可,关系到太祖皇帝和自己的名声,绝对不可以有半点马虎。

“是这样的,昨日,我和沈贵妃以及小曦等一众宫俾去了一趟太庙,为皇上和整个大明祈福,后来在太庙里看到了太祖皇帝的画像,紧接着就感到身体有些不适,沈贵妃便决定回宫,结果回到宫中我便就此睡着了,等一觉醒来,就出现在了这里。至于太祖皇帝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梦里,他老人家想做什么,我真的不知……”

宁安说的煞有其事,完全没有弄虚作假之意,听的中朝臣也连连颔首。

一旁的嘉靖却露出了一副异样的眼神,似乎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不过在看到宁安突然朝自己眯了一下眼睛之后,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便松开了那皱起的眉头。

“那公主在太庙的时候,可曾在太祖皇帝面前说过什么,特别是有关国家大事的话题?”

众人都还在回味宁安刚才所言之时,只见徐阶又继续开口问道。

虽说众人都不大明白徐阶问这个问题意欲何为,但是还是想知道在太庙所发生的事情,于是众朝臣不禁又再次点头,以表赞同。

宁安作出一副回忆状,沉吟片刻之后,似乎终于想到了什么,随即道:“对了!当时我们坐骄子在街上走的时候,忽听百姓说鞑靼滋扰边疆,倭寇侵扰海域,于是在到了太庙的时候,沈贵妃与我便决定为这些蒙难的百姓祈福,顺便就提了一下边疆所发生的事情,希望上天庇佑我大明国泰安康,繁荣昌盛。”

“宁儿与贵妃真是有心了!朕替天下百姓感激你们!”

嘉靖不禁一阵欣慰,一个成功男人身后一定会有一个默默支持自己的女人,而自己的身后却有两个,自己自然是更加成功的了。

这时,却见徐阶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作出一副惊讶状道:“我知道了!启奏皇上!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一定是贵妃娘娘与公主殿下去祈福告知了太祖皇帝如今大明的状况,太祖皇帝决心重振我大明神威,于是便附身于公主殿下,目的是想借公主殿下之躯为皇上作出提示。这次太祖皇帝显灵,必定是天佑我大明啊!”

徐阶是什么人?写青词的高手!对那些怪力乱神的东西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经过他的口中说出,那么就是假的也有可能成真的,谁叫当今皇帝就是迷信,就是想要长生,信奉什么天道呢?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上天决定的,是上天让太祖皇帝显灵来庇佑大明王朝的,谁敢有异议?谁有能够有异议?

“对,没错!请皇上恩准重开武科举!因为这是太祖皇帝意旨,不可违抗的!”靖王此刻若是还不趁热打铁,又更待何时?

既然连太祖皇帝都显灵了,那重开武科举就必然可行。

这个时候,严嵩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徐阶要刨根问底,为什么靖王与他要一唱一和,原来这一切都还是在围绕着重开武科举在打转。什么太庙祈福,什么太祖皇帝显灵,都不过是陆炳靖王等人想要重开武科举的一个借口!

“启奏皇上,此事不可轻率,一定要三思,太祖显灵之说也是虚无缥缈,不可尽信啊!”

严嵩想清楚之后,终于开口发话,到现在,他还是在坚持不得重开武科举。

“对!严卿家所言不无道理,但是如果万一真的是太祖皇帝显灵,那当如何?如果真的是太祖皇帝之意要重开武科举,那当如何?”

第三章 一份密诏复科举

嘉靖连续的两个如果如果顿时让严嵩变得哑口无言,诚然嘉靖所说的如果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谁又能够保证这个不能成真呢?

“可是…”

严嵩还想说什么,

却见嘉靖的脸色突然微变,不由地还是止住了口。

徐阶欣然一笑,然后对着嘉靖道:“启奏皇上,方才太祖皇帝显灵之时,曾经说过留下过一本密诏,若是我们找到这本密诏,就不用在此担心太祖显灵是否是真的了。”

“对对!徐大人所言甚是,找出密诏,一切便都不攻自破了!”靖王连连点头,为堵悠悠众口,找出密诏是最有效的办法。

“嗯,微臣也认为当前拿出密诏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来,更能体现出皇上乃是遵从太祖皇帝之意办事,其他人想说什么,那也绝对不行。”

陆炳也开口说道,对徐阶的意见表示赞同。

现在摆明了靖王、徐阶、陆炳三人就是一伙的,但是严嵩却找不到制止的理由,只得忍着一口气,不作他言。

不过嘉靖的面色却显得有些不好了,这也是徐阶靖王等人提出建议之后,他仍旧无动于衷的原因。

何在?对于御房里面的东西,还有谁能够比嘉靖自己清楚?里面有什么东西,估计闭上眼睛都能够找到,更别说一封太祖皇帝留下来的密诏,自己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过,更加没有见过。现在去御房找?那找什么呢?

而这个时候宁安已然站了起来。一副懵懂的样子道:“一封密诏而已嘛,父皇何故如此为难呢?既然太祖皇帝说有,那就一定有,若是没有的话。那也是辗转多年,遗失了也不稀奇。”

宁安是个鬼灵精,嘉靖一看她眼睛转动,就直达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名堂。不过嘉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反而是继续为难的样子,然后无奈的看着一旁的孟公公道:“小孟子,就由你去御房找一下,朕和众位大臣就在此等你!”

“奴才遵旨!”

嘉靖一说完。孟公公便躬身退下,直往大门而去。

待孟公公离去之后,嘉靖便再次回到了龙椅之上坐了下来,各大臣也回到了各自的站位。至于宁安,则是站到了嘉靖一旁的空地,就等那孟公公回来。

大约过了一刻钟,朝堂上依旧各执己见的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无非是各地的水灾大旱。或者是某地山贼土匪猖獗之类的。就在争论不休,令嘉靖又一阵头痛之时,孟公公终于从御房回来了。

此刻孟公公手中托着一个案板满脸笑意的走到了嘉靖的身旁,随即躬身低头道:“启奏皇上。奴才幸不辱命,在御房中一张架的暗格里面找来了这一份无字诏。怒斥认为,这一份诏就是当年太祖皇帝留下的密诏!”

孟公公说完。微微有些激动的将案板放顺势低递到了嘉靖面前。此刻一本金黄的小册子就摆在案板上方,虽说上面没有题一个字,但给人的第一感觉那便是这个小册子很有可能就是那所谓的“密诏”。

对于孟公公所言,众人对此更加的深信不疑,这一本金色的小册子必然就是那所谓的“密诏”。毕竟又是架,又是暗格,还是无字诏什么的,谁有空弄这种东西在御房呢?

而堂上的嘉靖也点点头,缓缓地将右手伸了过去,轻轻地拿起那本薄薄的金色小册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

嘉靖的目光在那本金色小册子上面停留了足足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看完上面的内容之后,终于把目光移到了堂下。清了清嗓子,道:“咳咳!这确实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密诏!”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太祖皇帝亲自来为皇上解决难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恢复我大明往日的神威,令各方诸国尽皆朝拜,莫敢不从!”

却见嘉靖话刚一毕,徐阶立马跪地,长呼大叹的说了一通,激动之意,无法言喻。

靖王也躬身上前,迎合道:“是极是极!皇上必将重振我大明声威,南倭北虏自当俯首称臣!”

其实从嘉靖的面目表情以及说话的口吻来看,不难猜出嘉靖也是很希望恢复武科举的,如今可以借此来迎合嘉靖的心意,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就只有严嵩一个人在一旁唧唧歪歪多加阻挠罢了。

“启奏皇上,事已至此,已然明了,但请皇上即刻下旨,恢复武科举!”陆炳知道机不可失,立即也上前说道。

宁安站在一旁也觉得应该如此,于是道:“父皇,既然太祖皇帝应允此事,那就一定要施行才行,不然天下人会说父皇你有失孝道,会引起民愤的!”

宁安很聪明,故意把事态说严重一点,若是到了此刻严嵩还要执意反对,那就表示他甘愿陷嘉靖于不义,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论罪当诛!相信严嵩在权衡利弊之后,一定会不敢再有所阻挠。

果然,只见嘉靖把目光投向了严嵩,似乎在“征循”他的意见。而严嵩只得再次把郁闷往心中压下,然后一脸仁厚的样子道:“启奏皇上!既是太祖皇帝之意,臣等自然不敢违抗!还请皇上下旨便是!”

严嵩,终究还是妥协了!这下嘉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好!孟公公,即刻拟旨!下月十月初便举行武科举!退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