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兵器谱-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洪基是个精明人,虽然气怒交加,却是不失理智,知道韩举说得有理,不住强吸冷气,强迫自己来静下来,道:“嗯韩爱卿说得对,朕不能着了南人的道。可是,南人如此叫嚣千军,朕若是不予以重惩,岂不是大失大辽的脸面?这些宋军,一定要受到最为严重的惩处,一定要让他们身死众卿,谁愿出战?”
韩方的叫嚣,无异于指着耶律洪基的鼻子在骂人了,他若是忍了,那就是脸面丢尽,会让辽军的不满之心大增,更会让辽军士气低落。是以,一定要找回面子。要找回面子,莫过于打一仗,把这些宋军全部杀死。
“皇上,臣愿战”
一众大臣个个憋得慌,一听此言,无不是上前一步,齐声请战。
“嗯”对众臣的响应,耶律洪基很是满意,打量一眼众臣,道:“萧律,你是都元帅,你统领的大军很精锐,这一战就交给你了。”
“谢皇上”萧律拔了头筹,大喜过望,谢恩之后,就去整军出战。
“耶律洪基,你是缩头乌龟”
“耶律洪基,你这个王八蛋,就知道钻龟壳”
“耶律洪基,你是牛屎加臭狗屎”
宋军在韩方的率领下,极其嚣张霸道,大骂耶律洪基,把耶律洪基骂得一无是处,跟大便一样臭不可闻。
这不是一千两千人在骂,而是足足数十万宋军和燕云百姓在叫骂,声音洪亮之极,声振长空,连天上的浮云都在颤抖。
纵观五千年,有几人能得到如此国骂?耶律洪基气得在马背上摇摇晃晃,差点摔下马来。他没给当场气死,算他好运。
就在这时,一阵急骤的蹄声响起,一万辽军在萧律的率领下,从营里开了出来,对着宋军压去。
这些辽军是萧律麾下的精锐,是辽国驻守幽州的精锐,比起适才的辽军强大得太多了,他们的装备更加精良,他们的身材很高大,他们的气势如同山岳,阵势之严整远胜适才之军,两者没法比。
“不愧是精锐”吴骥和王韶在城头上看得清楚,齐声赞道。
“韩将军能吃得下么?”周威有些担心。
这是一万精锐辽军,是韩方的五倍兵力,要他不担心都不行。
“吴兄弟,你说呢?”王韶也有些担心。
毕竟,这是一万精锐辽军,是韩方的五倍之敌,一个不好,韩方就要输。这是气势之仗,若是韩方输了的话,对宋军的军心士气打击非常之大。
“应该问题不大”吴骥微一凝思,道:“如今,我们的战力非常强悍,比起刚刚训练成功时要高得太多了。经过连番大战,兄弟们的经验相当丰富,就是面对五倍之敌,即使不敌,也不会输得太惨。”
宋军有着严格的训练,精良的装备,灵活多变的战术,更是在连番大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打不过辽军,要输也不会输得太多。
“嗯有理”对宋军战力的把握,没人能超过吴骥,因为吴骥是这支新军的始作俑者。听了吴骥的话,王韶大为放心,道:“为了万全,得派一支军去掠阵。皇甫嵩,你率军前去压阵。”
“遵令”皇甫嵩喜滋滋的领命,率领他的军他出城列阵,准备接应韩方。
皇甫嵩率军出城,很快就列成阵势,厚重谨严,比起韩方的军队还要胜上三分。他是训练归信军的“三人组”之一,对新军的了解非常深刻,他训练出来的宋军能差么?
“皇甫将军,这事你不用插手,你看着就是了,这里交给我”韩方忙打马来打皇甫嵩跟前,笑道:“区区一万辽狗,我还不放在心上。”
“嗯可以不放在心上,切不可掉以轻心这是吴都指挥常说的话。”皇甫嵩提醒一句。
“多谢”韩方明白这话的意思,可以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可是,到了动手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是经验之谈。
萧律打马来到阵前,道:“宋将听着,我是大辽都元帅萧律,要与你决一死战你的兵力太少,再去调一万人出来,我们好好厮杀”
这是气势之战,他要在相同兵力情形下击败宋军,斩杀宋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辽军比宋军更强。
若是他用一万辽军打败两千宋军的话,即使胜了,辽军也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起不到提振辽军士气的作用。若不是气势之战的话,萧律倒是乐得以多打少,把宋军全部干掉。
“不须”韩方岂能不知萧律的打算,哪会满足他,冷笑道:“萧律,你听好了,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你莫要以为你兵多,就能占我的便宜,我告诉你,你就是再多一万,也不是我的对手。你就等着受死吧”
这话太狂妄了,萧律哪里受得了,指着韩方骂道:“南人,我要活捉你,把你的头颅砍下来做成酒器大辽的勇士们,杀呀”
右手中的弯刀一挥,一朵漂亮的刀花出现,辽军吼着“杀光南人”的吼声朝宋军扑去。
宋军连番败阵,虽然伤亡惨重,可是,辽军仍是有些瞧不起宋军。在辽军眼里,宋军不过是“暴发户”罢了,哪能与辽军这个老牌劲旅抗衡。依他们想来,宋军之所以老是赢,不过是宋军运气好罢了。
“隆隆”蹄声如雷,辽军个个眼里射出炽烈的光芒,就象下山猛虎般,朝宋军冲去。。。。
更多到,地址
' '
第九十八章 横扫千军
辽军的气势不凡,宋军丝毫不逊色。韩方没有防守,而是进攻,仍是以攻对攻。
宋军兵力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防守,在防守中尽可能消耗辽军,直到其精疲力竭,再果断出击,一举击溃之。韩方当然明白防守的好处,只是,这是气势之战,辽军是来找场的,若他防守的话,会助长辽军的气焰。
可以想象得到,一支为了找场面的军队,一见敌人处于防守,一定会以为宋军力有不逮,不敢与之硬碰,辽军的气势就会更盛。
更别说,辽军是宋军的五倍之数,他们的这种心理是必然的。
是以,韩方决定以攻对攻,不让辽军的气势再攀升。当然,这样打的后果就是宋军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打出气势,打出威风,用最漂亮的方式打出宋军的血性,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杀光辽狗”
宋军爆发出惊天的怒吼声,排着整齐的阵形,对着辽军冲去。
虽然宋军的人数不多,只有两千,仅仅是辽军的五分之一,可是他们的气势丝毫不比辽军差,吼声如雷,气势惊天,一往无前。对于他们来说,不要说前面是辽军,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们也会勇往直前,不会有任何迟疑。
“南人的气势更旺了”耶律洪基看在眼里,很是震惊。
适才一仗,不过是宋军小露锋芒罢了,已经够让他震惊的了,展现出了宋军不同以往的一面。如今,宋军的气势更盛,这说明宋军有着必死的决心,有着巨大的荣誉感,有着民族的自豪感,血性完全爆发。
这意味着华夏苏醒了
耶律洪基博学多才,他深知充满血性的华夏大军是如何的可怕,秦汉隋唐就是最好的例子,武功赫赫,无数的传奇记载在史书中。
“这才多少时间,南人就如此了得了?”耶律洪基眼睛瞪得滚圆,惊讶之情现于颜色。
“沉醒的巨龙苏醒了?”
韩举看在眼里,惊在心头,暗自感叹道:“南朝虽然积弱,给大辽压着打,可是,却有着无与伦比的潜力,好象一条沉睡的巨龙。一旦苏醒过来,将会爆发出惊天的威力,天地会为之失色匈奴、突厥那样强横,最后都败了。南朝口众多,地域辽阔,物产丰饶,技艺发达,若是再打造出一支大军,放眼天下,无人是其敌手要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对于南朝来说,并不是难事,只面要肃清**便可看来,他们是做到了”
“南人这点人,就想与大辽勇士对攻,太不自量力了”耶律洪基和韩举眼光独到,并不是辽国大臣都有这种眼力,他们打量着好象海潮一般涌来的宋军,大肆讥嘲,很是轻蔑。
“大辽征战百年,南朝有哪次赢过的?哼,南人这是拿鸡蛋碰石头,必输无疑”
“南人不就趁大辽没注意,钻了空子么?真的碰硬碰,他们一定不是对手”
这些大臣越说越是欢喜,脸上满是喜色,仿佛已经打了大胜仗似的。耶律洪基看在眼里,虽然很不赞同这种说法,却是不能点破,只能在心里苦笑。
“咻咻”
就在辽国君臣反应不同之际,宋军的弩手已经放箭了。弩矢满天飞,辽军尽管身着精甲,也是抵挡不住,中箭落马者不在少数。
宋军的弩矢一拨接一拨,没有间隙,辽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代价,只一会儿功夫,只见地上多出不少尸体。
反观宋军,一个伤亡也没有。在如此远距离,辽军的弓箭根本就够不着宋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宋军射杀辽军,却是无能为力。
辽军拥有大量的强弩,正因为是强弩,其威力虽然比破虏弓强得太多,可是,不能适用于冲锋。在以往,宋军没有破虏弓这样的弩,只能靠弓箭,再加上宋军的战法落后,箭术不是辽军的对手,只有给辽军压着打的份。
遇上宋军,只有辽军表演的份,宋军不能有丝毫作为。如今,这种情形颠倒过来,萧律看着不断落马的辽军,气愤不已。
伤亡虽然不小,却还在承受的范围内,只需要冲到辽军弓箭射程内,凭借辽军的兵力优势,精湛的箭术,足以给宋军制造足够大的伤亡,萧律念头转得很快:“哼南人,你们等着消受吧”
当宋军冲到辽军弓箭射程时,辽军非常兴奋,无不是使出吃奶的力气放箭,企图射杀宋军。不计其数的箭矢出现在空中,织成一张矢网,对着宋军罩去,把宋军覆盖了。
“南人,去死吧”辽军非常兴奋,睁大眼睛,准备看宋军哭爹叫娘的丑态。
“叮叮叮”
密如炒豆般的声音把辽军的美梦给粉碎了,只见不计其数的箭矢射在宋军身上,撞出点点火花,划落在地上,只是在宋军的精甲上留下一些划痕罢了,根本就奈何不得宋军。
“这个……”辽军看在眼里,不信在心头,要不是他们亲眼所见,就是打死他们也是不信这是真的。
“哎”耶律洪基叹息一声。
“皇上,您何必叹息呢?大辽勇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然箭矢奈何不得南人,只要短兵相接,一定会杀得南人落花流水。”
“是呀大辽勇士的弯刀,不知道砍过多少南人的头颅,南人的精甲再好,也没有一点用处”
耶律洪基摇摇头,道:“朕并非叹息这事。朕叹息的是,大辽只是得到燕云十六州,远远不够。大辽在得到燕云之地前,所有的不过是皮甲、射程很短的弓、不够锋利的弯刀。自从得到燕云之地后,大辽就有为了精甲,强弓劲矢,锋利的弯刀。可是,这远远不够,根本不是南朝的对手。你们瞧仔细了,城头上的宋军,还有在交战的宋军都是精甲。而大辽能配精甲的就是皮室军以及一些精锐,比起宋军差得太远了。”
比军事实力,宋朝不是辽国对手。比经济实力,就是十个辽国都比不过宋朝。虽然燕云十六州让辽国的实力大为提升,可是,比起中原、关中、蜀中、江南、淮扬之地,燕云十六州就差得远了。
一提到这事,众臣无话可说。尽管他们瞧不起宋朝,却不得不承认宋朝强大的经济实力。宋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