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141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41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老福特前天就到了兰州,当天太祖与周公和他一口气谈了几个小时,双方兴致都相当高,若非老福特年事已高,继续说上一夜都不是没可能。。。。。。

    很显然,会谈中双方都有很大的收获,以太祖为代表的赤sè党人第一次发现世上还有老福特这样另类的资本家,多少改变了一些对资本家的看法,其间太祖还笑称“如果资本家都像你这样。哪儿还有人愿意跟我们干革命啊?”,而老福特也由此注意到赤sè党与苏共的明显不同,敏锐地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当然,双方也有意见分歧,比如太祖就认为光靠老福特做示范、虽然证明了“资本家给员工发高工资——员工消费能力增强——资本家卖出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利润——可以发出更高的工资”循环的可行xìng。但并不足以令所有的资本家都来效仿,毕竟直接残酷剥削压榨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至少短期来看是这样,而资本家总是目光短浅的多,反倒是**运动兴起后让资本家们意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他们才不得不开始作出一些让步。。。。。。

    但不管如何。在双方存在着巨大共同利益的情况下,求同存异一直都是会谈的基调,而老福特这位大财主也没让赤sè党的领袖们失望,他来兰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镜铁山的铁矿和石嘴山的煤矿,在甘肃建设一座世界级的大型钢铁厂。因为使用的是先进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铁水出炉后直接进入转炉炼成钢水,兰州第二钢铁厂因此实现了炼铁炼钢一条龙生产。也正由于这样,这座“兰州第二钢铁厂”虽然投资金额略小于历史上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建设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但设计生产能力却比它高了整整一倍,完工后每年可以生产300多万吨粗钢,这个数字相当于1937年中国内地(不算rì军占据的东三省)钢铁产量的三十多倍,而建厂速度却比历史上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快得多,预计最多只需要五年时间就可以全部完工,而出钢则还要早上很多。。。。。。

    此外福特也没忘了他的老本行,可是由于西北边区开发时间太短,道路建设才刚刚起步,就算生产出大量汽车,也没地方开去,因此老福特只得改变原定计划,不搞汽车厂了,而是在兰州建了一个自行车厂,建成后每年可以生产自行车一百万辆以上,用不了多久,地广人稀的西北地区家家都能用上了。。。。。。

    而且西北边区现在的急需的拖拉机和农业机械,老福特也没疏漏,福特公司将在乌鲁木齐建立一个年产包括3万多辆大型拖拉机在内的大量农业机械的大型农业机械厂,这对于适合发展机械化农业却缺乏硬件条件的xīn jiāng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胡卫东更在意的,则是大型拖拉机的生产线需要时完全可以改成坦克生产线,这对中**队的机械化、现代化,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更难得的是,老福特采取的是合资方式,由福特公司出机器设备(相应的各项技术边区基本都已经有了,只是因为工业基础薄弱,难以迅速扩大产能。)与部分管理和技术人才,而边区zhèng fǔ则负责提供场地、厂房、人力以及一切目前有能力提供的资源进行合资,要不然即使以福特公司的财力,想要投资这么多大项目,恐怕也力有不逮吧?除非老福特准备将公司重点转到中国来,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这趟环球旅行期间,在德国与苏联的投资额都更在西北边区之上。。。。。。

    这下胡卫东就不禁有些惊讶了,福特公司虽然实力强大,但因为是工业集团的缘故,现金流一向不太充足,而老福特与犹太财团的关系又素来不好,他怎么突然有这么多钱拿来到外国疯狂投资了呢?好在老福特也无心隐瞒,不等胡卫东发问,就主动娓娓道来,胡卫东听后不由为自己当初冒险将毛泽民派到中福国际掌舵而深感庆幸。。。。。。(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六十九章 商业天才

    原来,毛泽民早在当初谈判的时候,就以其杰出的的商业才能得到了老福特的尊重,有了第一大股东的支持,再次来到美国的毛泽民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福股份的总经理。其后他一方面充分发掘了胡卫东当初作为技术入股的那些专利的潜在价值,其中光是碱xìng电池与圆珠笔,累计利润就已经超过了一亿美元,而新产品尼龙丝袜虽然才刚刚投放市场,却已经显示出了远比它们更好的“钱景”;另一方面则以这些rì进斗金的实业为抵押,向银行大量举债,从而获得了数额惊人的宝贵现金,毛泽民再以此为基础,积极运用当初胡卫东教给他的一些后世资本运营方法,使得中福股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规模就已经挤进了世界百强之列,预计1938年的营业额可以突破20亿美元大关。

    “这也太夸张了!”,胡卫东有些难以置信地叫道,他当初环球大采购期间就已经明白如今的美元购买力有多么强大,不到两年时间就能发展到20多亿美元的营业额,这也太惊人了,须知1937年rì本全国的工业总产值也只有60亿,而中国更是不过15亿美元(因为中原边区的工业化,这个数值比历史上略高一些。)而已,果然让毛泽民去美国是对的,那儿无论是工业基础还是市场规模都比东亚大得多,企业发展所能达到的上限自然也同样大得多。而暂时抱一抱福特公司这棵大树,则是更加明智的决定。中福股份发展如此迅速,肯定会令很多人眼红,如果没有福特公司在身后罩着,毛泽民再有商业才能,既没有背景、同时还是外国资本、而且所在国还是一个身陷亡国之危的弱国,怎么也免不了被人宰割的命运,运气好的话。或许还只是剪点羊毛、运气不好连骨头都会被人家吞下去

    “毛真是一个商业天才!”,老福特话语间对毛泽民赞不绝口,还跟胡卫东说了几个例子。首先是中福股份在德国和奥地利先后勘探出了1亿5千多万吨的可采石油储量之后。他并没有老老实实地采油赚钱,而是将这些中小油田折价1亿2千万美元全部卖给了德国zhèng fǔ。

    1亿5千万吨原油,按照目前的行情。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即使德奥油田的开采成本普遍偏高,潜在利润也至少有达到三四亿美元,这块肥肉却只换来了1亿多美元,乍看之下似乎吃了亏,但是将这些石油全都开采出来,没有十几年时间是不可能的,何况欧洲已经渐渐被战争的yīn云所笼罩,只怕很难一直安心采油赚钱。//。。//因此,毛泽民以大约相当于预期总收益三分之一的价码将其转让。一方面规避了未来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则获得了珍贵的流动资金,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中福股份的发展,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决策。

    而就连老福特也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美国之后不久,毛泽民已经开始为中福股份手中最大的收入来源——米纳斯油田寻找买主,以规避未来太平洋战争的风险。米纳斯油田不但储量远比德奥油田大得多,而且开采成本也低得多,因此预期利润超过了150亿美元,即使考虑到荷兰殖民zhèng fǔ收税的因素。也无论如何不会少于100亿美元。如果按照出售德奥油田的定价规则,那么售价将高达30亿美元以上,这样一笔巨款当今世界上根本没有一家财团能够拿得出来,即便因为老福特出于美国人的自信而不肯将其手中所持股份出售,使得毛泽民只能单方面转让中福国际所持米纳斯油田的3成股份,也即是1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同样超出了目前世界上所有财团的短期支付能力。

    也正因为这样,毛泽民才在米纳斯油田刚刚投产才几个月之后就开始着手此事,他很清楚,美国的那些金融寡头财力有多么雄厚,虽说一口气卖出没人吃得下,但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分批卖出,那些金额巨鳄绝对有足够大的好胃口(比如老洛克菲勒资产最多时也就二三十亿美元,但他一生中光是慈善和捐款的总金额就高达25亿美元,当然,这老不死的活得也忒长了点,而且因为有了竞争,售价肯定也会更高一些

    另一个例子则是毛泽民利用胡卫东所教的流水线造船法,强势杀入美国造船业,生产同类船舶只需要花费同行三分之二的时间,而成本却降到了它们的四分之一(其实是美国人工成本太高),其他的美国船厂如何能够竞争得过?本来这毕竟只是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别人只要学会了就完全可以回到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毛泽民并没有急于进军造船业,而是先通过前文提到的各种方法积累下足够的资本之后,才突然大举进入,因为资金雄厚,一开始就有规模效应,使得流水线造船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别的造船企业就算偷师成功,也依然无力与中福股份抗衡。而毛泽民则毫不客气地借势压人,一口气连续收购了几十家造船厂,在短时间内崛起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业巨头

    尤其难得的是,毛泽民对于美国的法律政策也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他并没有谋取垄断传统的造船市场以求暴利,而是果断地将大部分产能转入了集装箱船的生产,利用公司独享的专利保护规避了“垄断”的指责,却在事实上几乎完全垄断了新兴的集装箱船市场,“钱景”即使与暴利的尼龙丝袜相比,也毫不逊sè

    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同样是新兴的石化行业,中福股份因为当初胡卫东的要求预先买下了很多重要发明的专利,当这个行业提前爆发时,便占据了先机,中福股份现在已经垄断了美国超过一半的石油化工生产,并利用新兴的催化炼油技术挤进了利润丰厚而且市场广阔的炼油业。

 第二百七十章 投资的动机

    作为中福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福特公司很自然地从中福股份的飞速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再加上福特公司自身也通过改进管理方法和开发吉普等新车型而迅速扭亏为盈,并同样借助资本运营的手段在钢铁等汽车的关联行业迅速扩张,如今的福特公司已经不仅仅只是汽车业的巨头,更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的工业集团,没有之一,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老福特现在已经超过洛克菲勒,成为了新的世界首富,不说别的,光是米纳斯油田四成的股权,就得值多少钱啊!

    但是飞速的发展也给福特公司带来了麻烦,虽然为了规避“反托拉斯法”,福特公司对于包括主业汽车业在内的那些市场较大的传统产业部门,并没有追求过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当其完成了一系列收购和合作、在采矿、钢铁、采油、炼油、橡胶、造船、航运、铁路等十几个重要产业部门都有涉足,形成几乎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一整条产业链之后,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以犹太财团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寡头们的恐慌,因为如果工业资本家都学福特这样搞的话,那还有他们上蹿下跳牟利的机会吗?于是,美国的部分国会议员很快就在主人的授意下,提案制订一项新的反垄断法,以打击“控制产业链以逃避市场竞争”的行为,这直接针对的就是福特公司。

    由于老福特一向厌恶政客,福特公司虽然在美国民众之中影响很大。但在国会中却一直没有什么代理人,为了避免公司因此遭受重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