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209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09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中**队反击rì本侵略军的节节胜利,也知道了朝鲜民族当中仍有并未屈服的勇士,于是起来和rì军拼命的人越来越多。这令本就兵力吃紧的rì军大本营统帅部头痛不已。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效仿中国宋朝时的做法,开始一反常态地大量征发朝鲜人当兵,这样前线既有了炮灰可用。朝鲜民众也会因为青壮被大量抽走而失去反抗rì本暴政的能力。但出于对朝鲜人战斗力与忠诚度的不信任,rì军大本营新组建的30万朝鲜军(包括3个兵力2万余人的野战师团、5个兵力1万多人的治安师团和20个守备队或dú lì守备队。)中的军官(军曹以上)大多都有rì本人担任,朝鲜军人就算能力再强、功劳再大,也最多只能晋升到中佐大队长,而且难度还不是一般地大,这种明显的民族歧视无疑在朝鲜军中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rì本人中并不是没人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能够怎么办?全心信任这些殖民地的棒子?不过是些炮灰而已。迟早都要消耗掉的,何必为了他们劳心费力、却还要遭到国人非议呢?

    虽然朝鲜军的定位是炮灰,但是毕竟有30万之众,而且都是jīng壮(朝鲜此时约有2000万人口,只选30万人出来的话。素质还是可以的。),哪怕只能训练到伪满军的水平,也多少能有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在武器和补给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将其用于防御应该可以抵得上如今素质已经大幅下滑了的rì军20万,即使是野战,也不会弱于10万rì军。

    因此rì军大本营统帅部对于剿灭抗联的信心不觉又恢复了不少,决心也更加坚定,为了尽快“收复”对rì本来说至关重要的满洲“失地”,rì军大本营将工作重心集中于朝鲜军与rì本新兵的训练和装备,无心也无力掺和中国的内战。事实上rì军大本营统帅部一度甚至想要主动放弃平津,将其兵力全部北调、物资也统统带走,与海拉尔rì军合兵一处,等到计划中针对抗联北满根据地chūn播的“满洲chūn季攻势”开始后让其攻击抗联根据地的侧翼,那时徐向前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必然会顾此失彼,但这个至少纸面上看颇具可行xìng的计划却因为害怕国内少壮派的“天诛国贼”而没敢实行,这也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二战期间rì本最重大的战略失误之一

    rì军没什么大的动静,原本受命防范rì军与老蒋联手的十五集团军就没了用武之地,而由于中原的**已经全被rì军消灭或击溃,原来的河南省主席商震又与赤sè党关系不错,因此中原大会战胜利之后,中原边区zhèng fǔ直接派出干部接管郑州、开封等地政权就行,根本用不着打仗。因此十五集团军并没有与**交上火,只是派出一部分人马向武汉方向佯动了一下

    虽然只是佯动,可**却并不知道啊?加之十五集团军如今早已是国内公认的第一强军,哪怕不能确认真假,老蒋也不敢冒险,当即将围攻闽赣边区的大军调了回去,令武汉及其周边的守军总数再次超过了八十万,而新四军的一支队与四支队这两大主力则乘机回援,将闽赣边区的失地尽数恢复,甚至还利用**主力退走的机会拿下了红军改编时依据协议放弃的浙南部分地区,进一步扩大了根据地,闽赣边区也由此恢复成了闽浙赣边区

    注1:当时在台rì本人的平均工资约为台湾人的两倍,但考虑到在台rì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普遍要比台湾本地人更高(历史上战后的台湾很多工厂都因为rì籍管理与技术人员离开而无法正常运转甚至倒闭,直到后来老蒋逃到台湾并获得美援之后,台湾的经济才开始恢复。),rì本当时对于台湾的剥削并不算多么酷烈,说句不好听的,这个差距其实远比目前在华外国人与中国人工资的差距小得多(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章 四方战况

    比起内战,胡卫东终究还是更想打鬼子,但在华中rì军残部全部收缩于沪宁杭三角地带的现状下,十五集团军并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集团军重炮旅152mm/150mm口径的大炮难以击伤长江上rì本重巡洋舰的舰体,而240mm重榴弹炮虽然威力足够,但机动不便且数量太少,至于反舰的利器轰炸机,目前华北航空总队已经所剩不多,光是飞行员和航校飞行学员的基本训练就差不多全占用了,而苏援航空队的苏式轰炸机航程又实在太短,在淮河以南至少建成十个以上的野战机场、或者203mm口径的重型加榴炮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之前,十五集团军实力虽强,但想要强渡长江,却还是不太现实的

    不过,被打怕了的华中rì军同样不敢在陆地上与十五集团军争锋,因此很光棍地主动放弃了长江北岸的绝大部分地盘(其实本来也没占领多少,由于兵力不足,农村根本就估计不到,甚至有些镇子都只能全靠伪军驻守,一个真鬼子都排不出去。),只在长江上rì军舰炮shè程之内保留了一些据点。由此中原边区进一步扩大,地跨陕、豫、鲁、鄂、皖、苏六省,总人口超过了9000万,比其他所有边区和敌后根据地的总人口加起来还多,而工业实力就更是占了八成以上(注1)。除了长江北岸的一线之地,胡卫东赫然发现当初zhōng yāng给中原边区下达的任务已经几乎全部完成,再要扩张的话就得和兄弟部队抢地盘了 。 。

    胡卫东由此意识到中原边区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基本可以肯定不会有什么大仗可打,胡卫东的工作重心也必然要转到边区的经济建设上来,除非十五集团军接到类似历史上四野入关这样跨战区的战略xìng作战任务。

    不过。这样也好,这一年多来胡卫东实在是累坏了,若非他体质足够强悍。估计早就被累垮了,这下正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虽说经济工作也未必就多么轻松,但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四处转战、动辄几天几夜不睡觉、常常还得在疲惫中连续行军、甚至是急行军相比

    十五集团军不参战,可内战却仍在持续。在陕南地区,胡宗南坐拥40万大军,却龟缩在西安城中不敢主动出击。可他这样消极保守的做法却反而让新近病愈复出的徐海东没了可乘之机。由于华北边区与中原边区都新占了大片新的地盘,光是恢复秩序这一点就占用了大量的兵力,加之陕南山川形胜、路途遥远,因此两大集团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派出多少援军,因此徐海东现在手下不过10万人马(不过话说回来,他本来也不是能够指挥几十万大军的类型)。

    如果是野战,未必就赢不了胡宗南的40万大军。可现在胡宗南龟缩城中,城外又早就修好了大量的子母堡等坚固工事,一时间徐海东还真是有点“老鼠拉龟无从下手”,只能分出部分人马开拓根据地,而主力则留在西安城外看着。希望胡宗南忍不住派兵出城,而给他可乘之机。但谁知道胡宗南却是死活就不出来,将徐海东气得不行,只能以手下这七八万人“围困”驻军40万的西安城,心想40万大军的粮草消耗非同小可,只要时间稍长,敌人肯定坚持不下去。

    谁知道1938年初胡宗南奉命来到西安防范赤sè党向川北渗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里迟早都会成为赤sè党武装的攻击重点,因此一直都在拼命囤积粮草和弹药,如今储备的数量已经相当大了,虽然以四十万军人再加上二三十万市民的惊人消耗,终归不可能支持太久,但一两个月却是毫无问题的。而胡宗南的政治眼光一向强于其军事才能,早就看出这次内战不会持续太久,他只要守住西安不丢,让赤sè党zhōng yāng所在的西北边区与最重要的中原边区无法直接相连,就完全对得起他那位校长了

    比起进展有限的华北、中原与西北战场,赤sè党驻藏司令员方永乐却给了zhōng yāng一个惊喜,他在得知“赣南事变”的消息后当机立断,马上就派兵将拉萨毫无准备的几千**给缴了械,并利用这个机会将噶厦zhèng fǔ边缘化,在事实上完全控制了xī zàng的地方大权。兼并那几千**和部分藏军之后,方永乐指挥的赤sè党驻藏部队总兵力超过了3万人,如果将筑路大军也算上,人数甚至不下10万。

    按理说新编入了这么多乌合之众,部队应该修整编训一段时间以形成战斗力才对,但年轻的骁将方永乐却来了个“以战代练”。拉萨的情势稍定,他就亲率2万余人出人意料地顶着青藏高原冬季的酷寒向东翻越崇山峻岭攻入西康地区,诚然此时的赤sè党驻藏部队并不能算是一支jīng锐之师,但问题是敌人更弱

    此时盘踞西康的川西军阀刘文辉虽然号称有3万大军,但装备低劣、弹药匮乏不说,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战斗力极差的“双枪兵”,又完全没有想到敌人竟然会在这个季节大举进攻,根本没作任何准备,结果理所当然地被打得落花流水,以西康崎岖陡峭的恶劣地形、极度落后的基础建设和高寒缺氧的严酷气候,刘文辉居然在不到一个月内将整个西康省全部丢光了(不过这也因为西康人烟稀少,拿下西昌后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传檄而定。),也难怪身在武汉的老蒋气得直骂“娘希匹”

    注1:即使西北与华北边区的苏援项目全部完成,中原边区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依然超过一半,何况从美国买回的设备与人才肯定也是就近给中原边区,未来与德国可能的合作同样如此,因此论发展潜力,中原边区依然无可比拟,即使后来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原地区也一直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没有之一(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五章 停战谈判

    由于敌人实在太菜,加之己方纵然是轻装疾行、武器装备方面依然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方永乐部在西康战役中的战斗伤亡十分有限,全部加起来也才一千多人,但是即使事先早有了充分的准备,冻伤、摔死等非战斗减员的总数依然多达三千余人。不过由于方永乐一直与部下同甘共苦,更兼一路上所向披靡,士气持续高涨,所以驻藏部队的广大官兵不但没有对其心生怨言,反而愈发敬畏有加。同时,也正是在这样几近残酷的考验和磨砺下,这支原本良莠不齐的部队迅速凝聚成为一支天下一等一的赫赫强旅,尤其是在山地作战方面。

    由于受命驻藏,方永乐这位红军时期的年轻骁将错失了很多杀敌立功的机会,但一年多的太平rì子并没有令这把宝刀生锈,当其再度出鞘之后,方永乐的威名很快就传遍了全国。而且,这个时候还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西康战役都只是方永乐其后辉煌的第二段军事生涯中一次微不足道的热身而已。

    。 。

    不过,西康战役纵然规模不大,但战略意义却不可小视,夺取西康之后,赤sè党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青藏高原,直接对国统区的大后方四川与云南两省构成了致命威胁。由于青藏高原地势上的天然压制,**在这两个省无论布置多少兵力,都很难对方永乐部发起有力的反击,而如果兵力留得不够多,方永乐却很容易率军下来逛逛

    结果老蒋不但被迫放弃从四川与云南两省调兵出来增援江南战场的打算,反而还不得不再次向两省调派援军。可是,菊花上抵着尖刀的感觉固然不好受,但本来**在内战中就已经连连吃亏,这下还要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