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31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1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历史上,红二十八军是一支极为特别的部队,在其存在的三年里居然一直未设军长,而由其政委高敬亭总揽军政大权。虽然后世声名不显,但胡卫东对这位红军历史上作出卓越贡献却也犯下大过的争议人物还是有所了解的。高敬亭此人无论在军事指挥上、还是在根据地建设上,都有着极为卓越的能力,为人也清廉自守,但他xìng情多疑,又受到了左倾路线的影响,在部队里大搞肃反,害死了很多好同志,而且局势越险恶,高敬亭就越是多疑,做法也越发简单粗暴,给部队和根据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肃反,胡卫东一直是比较反感的,但高敬亭与张国焘那种借此为自己揽权的家伙还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因为受到左倾思想影响,加上他的xìng格缺陷所致。而且高敬亭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乱世之时唯才是举,为了对付鬼子,胡卫东实在是不忍见高敬亭重蹈历史上的覆辙。再加上胡卫东来得挺早,这时的高敬亭所犯错误还不严重,胡卫东就更要帮他一把,以免他将来害人害己了。

    但胡卫东的“多管闲事”之举却差点引起两军火并,因为在左倾思想盛行的时期,“路线错误”是极其严重的问题,一旦沾上,轻则羁押、重则处决,甚至还可能株连一大片,高敬亭在红二十八军之中威望极高,见其大难临头,他的部下不顾两军实力上的巨大差距,纷纷自发地举起了枪支,想要将其救下来。好在对党忠心不二的高敬亭立刻出言喝止,否则冲突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这也给胡卫东一个教训,此后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小心谨慎了很多。

    尽管高敬亭表现出了极强的党xìng,也通过电报确认了胡卫东所言不虚、zhōng yāng确实改变了思想路线,而且胡卫东也反复强调他所说的整风只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目的是防止以前的悲剧重演,而不是要翻旧帐进行清算,但高敬亭此人一向重视上下尊卑之分(有点像苏军将领的作派),让他在部下面前公开检讨,他怎么也拉不下脸面,好在这时在之前“整风”中反省了昔rì“左”的错误而重新得到委用的刘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意打动了高敬亭,“高政委,假设你被冤枉,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自己人枪毙了,你会有什么感觉?”

    高敬亭缓缓闭上眼睛一言不发,他想起了自己之前因为中毒一下子将炊事班全部枪决的事,难道这些人真的都是同伙不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确实是太冲动急躁了一些啊!一时间,高敬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悔恨之中,他多疑与冲动的毛病以前不是没人指出来过,但他身为二十八军的最高领导,又岂肯听取下级的批评?结果一错再错。。。。。。

    “当年四方面军之所以被迫离开大别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肃反扩大化严重损伤了自己的元气,我希望你能站出来坦承过去的失误,并以此jǐng醒后人不要再犯同类的错误。”,胡卫东恳切地对高敬亭说道。

    “我明白了。”,高敬亭长出一口气,毅然下令全军集合,听他的检讨。。。。。。

    高敬亭一开始以为部下的指战员们从此会厌憎和看不起自己,谁知大家听着听着却陆续有人鼓起掌来,很多人的眼里都噙满泪水,他们并没有责怪高敬亭,因为一起经历过那段艰难rì子的他们深知在那种随时可能牺牲的严酷环境下,想要在肃清叛徒和特务的同时不误杀一个好人,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本来就神经绷得紧紧的,再加上左倾路线鼓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肃反扩大化自然在所难免,高敬亭的过错并非他的本意,而若没有他,大别山只怕早被白军完全占领、红二十八军的一千多号人也早就死光了。所以高敬亭不顾脸面当众检讨的行为,反而进一步提高了他在军中的声望。。。。。。

    高敬亭讲完后,胡卫东又趁热打铁地简单说明了肃反频繁失控的根源,并宣布以后将像红十五军一样,在红二十八军设立军事法庭等三大机构,以尽可能地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台下立时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而另一方面,在得知红十五军已经渡过长江并与红二十八军会师后,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八军团,由胡卫东担任军团长,毛泽覃为政委,下辖第十五军和第二十八军、第十五军由粟裕担任军长、政委为戴蔚侠,高敬亭由二十八军的政委改任军长,其原职由处事谨慎的张鼎丞担任。另外,闽赣浙粤皖苏区在胡卫东的要求下暂时也仍归他遥控,这主要是为了滞留在那里的技术专家和飞行员们,如果组织关系分出去,到时候他们要想调过来就不容易了,很可能因为新领导的外行而荒废掉自己的专业。

    成为军团长后,胡卫东一方面从红十五军中抽出五千多干部和老兵来充实现在兵力还不及其一个主力团的红二十八军,另一方面在征询了高敬亭的意见和建议后,对红二十八军中的一些人才予以了重用。例如年方二十岁的原82师(红二十八军就这一个师。。。。。。)政委方永乐头脑灵活而又骁勇善战,被胡卫东任命为军团参谋长兼特务团团长,其原职由刘英接任,而现在已经成为军团一级首长的毛泽覃则只能放弃了带兵冲锋的妄想;原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团长兼政委徐成基在特种战术上无师自通,胡卫东让其在接受一个月的特种战术培训后,接替始终无法完全领会特种战术的龙飞豹担任特战大队大队长,而龙飞豹则到新建的军团总部jǐng卫团担任团长;曾任82师师长、却因之前高敬亭的左倾错误被降职为营长的大将之才林维先,则官复原职,回到了82师师长的岗位上。。。。。。

 第五十八章 大别山中

    感谢书友舞动三军的慷慨打赏,下面奉上今天的第3更^_^

    虽然即便是补充了来自红十五军的五千多人,红二十八军也才勉强达到了八千兵力,与超过十万的红十五军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但得到胡卫东“扩红的新兵优先补充给二十八军”的许诺后,红二十八军的兵力竟然在短短一个月中急遽膨胀到三万人以上,另外还有五万多作为后备兵源的基干民兵,高敬亭拉队伍的本事可见一斑。当然,这也因为在红十五军的全力帮助下,昔rì的鄂豫皖苏区已经光复大半,否则高敬亭就算再有本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鄂豫皖根据地之所以这么快就得到重建,其实恰恰是因为白军占领期间的穷凶极恶,在人口如今只剩二百多万(最多时有350万)的鄂豫皖苏区,几乎每个百姓都有亲人遭到屠戮,仇恨已经刻骨铭心(其实很多暴行是个人行为,但老百姓可不管这么多。),只要有人带领他们反抗,他们什么都不怕。

    胡卫东一开始是反对在根据地征召这么多新兵的,但当地的革命群众纷纷表示只要红军能为乡亲们报仇雪恨,就算村里只有老弱妇孺留下种地,也会将青壮们送到红军来,胡卫东不禁暗暗感叹,一国zhèng fǔ能让自己的人民恨成这个样子,实在是世上少有。。。。。。

    想着想着,胡卫东的双眼不禁有些湿润,这里虽然不是他心目中的根据地所在,但无论如何他都要保护好这里的人民,即便将来抗战中党zhōng yāng决定为了抗战大局放弃这片土地(其实伟人一直是反对放弃大别山根据地的,奈何当时的长江局还被王明控制。),他也会据理力争,至少要将当地群众转移到别的根据地去,赤sè党是依靠人民起家的,无论如何困难,都绝不能抛弃人民。。。。。。

    不过,人民群众的支持固然很重要,但红军能在一个月时间内收复十几个县,也得益于此时国民党上一次对红二十八军的大规模围剿刚刚失败,正规军基本都退出了大别山范围,胡卫东十万大军对付加起来也就两三万人的别动队和民团,又有何难度可言?倒是可供转化的俘虏(别动队员反动顽固、转化难度很大,民团团丁则大多素质太差,胡卫东看不上眼。)有限,令胡卫东稍感遗憾,但想到罪恶滔天的别动队此后终于不成气候(最多时也就一万多人,原zhōng yāng苏区累计灭掉四千多,大别山又干掉五千多,死硬的反动分子基本都死光了,加上其首领康泽早就丧命,就算以后再增补重建,别动队也很难恢复到极盛时期的实力了。),胡卫东却又倍感欣慰。。。。。。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胡卫东除了恢复根据地与扩大红军之外,还要求高敬亭发动当地群众以最快的速度修建起了一个勉强能用的野战机场。胡卫东倒不是准备将大别山作为rì后的根本之地,而是他在八千jīng兵喋血长江之后痛定思痛,认为当时若有己方的空军参战,至少损失会减少很多。而由于闽赣浙粤皖苏区党组织出sè的政治工作,被俘的**飞行员与飞行学员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反正,并愿意站到人民一边对**作战,但由于渡江地点与苏区之间的南昌已被**“收复”,如果当时他们驾机支援,必然会遭到**空军与防空火力的拦截,所以胡卫东当时最终还是没有让他们出动。但如果大别山中有了野战机场,苏区的飞机就可以转移到这里来,避开南昌这个如今已经进驻了两个飞行大队的硬钉子,而得以zì yóu地出战支援红八军团的战斗。另外,以那些飞机可怜的航程,想要飞到胡卫东心底里选定的那个根据地,本就需要途中有个机场作为中转点。。。。。。

    虽然以前四方面军就曾经有过一架飞机,但高敬亭见到机群后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原本心底里多少觉得红十五军战绩有吹嘘成分的他彻底服了,这个一向不轻易服人的红军大将第一次对胡卫东这个年轻后辈生出了敬畏之心。

    飞机转场的同时,也将那些留在闽赣浙粤皖苏区的飞行员和科技专家顺便带了过来,为此胡卫东在离开苏区的时候就早有安排,他认为以红军的家底,轰炸机是很奢侈的一样玩意,不如将其当成缩水版的运输机来用,这样一来专家、飞行员之类的jīng英人才就可以快速地越过国统区在各个苏区之间转移了,虽然由于飞机可靠xìng较差而存在一定的危险,但总比走陆路方便安全得多,而那些当初运到苏区的航空炸弹则大都被拆开作为制造枪弹的材料,这样做xìng价比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毕竟即使是红十五军,目前也主要是依靠缴获维持的,还没底气玩奢侈的“空地协同”,当然,轰炸机飞行员和投弹手等机组人员还是要训练的,但只是作为技术储备罢了。。。。。。

    1935年8月25rì,在得知何应钦重新起用顾祝同,集合了三十万大军想要一举解决红八军团和大别山苏区后,胡卫东终于决定要向心中早就选定的目标进军、结束大半年来的千里转进了。这是因为顾祝同虽然不算一流的将才,但他用兵很稳,想要钻到空子十分困难,而偏偏他手上现在还有三十万大军、大别山又位于江淮之间,四邻**驰援也甚方便,红八军团纵然兵力已经猛增至十五万人,硬拼的话也决计讨不到好,所以杀到外线调动敌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大别山距离胡卫东心目中的理想根据地已经不过几百里远,他自然乐得两件事一起解决了。为此胡卫东早在刚进大别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而**河南省委的汇报更是令他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