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344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44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1:其中两艘是给航母当挡箭牌而被击沉的,普通的热动力鱼雷航迹太明显,所以这个办法还是能够用上的。同样因为航迹明显,加之船型潜艇水下航速太慢而来不及转移,美军的潜艇部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发起攻击的7艘潜艇当中有6艘被日军击沉,尽管即使如此,这交换比也不算亏。。。。。。(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九章 撤 侨

    而被破坏得更加彻底的,则是福特公司在苏门答腊岛就近建立的一座大型现代化炼油厂,由于日本炼油技术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较大,想要修复几乎毫无可能,这无疑更令希望占领这座炼油厂进而获得生产高辛烷值航空汽油能力的山口多闻痛不欲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成了日本政府的唯一求助对象,虽然苏联目前也与日本保持着和平的关系,但其与德国迟早会开战不说,距离印尼也委实太远了一些。而中国早在刚刚得知珍珠港事变的时候,就已经立即将恢复油田生产所需的大量设备和其他物资运到了新加坡,只要交易达成,立即就可以提供给日本用于距离不远的米纳斯等苏门答腊油田(这些油田占到了总产量的70%以上)的重建。而更令日本政府高兴的是,中国在新加坡刚刚建成的一家设计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的大型炼油厂也愿意向日本出口成品油,让心急如焚的山口多闻多少松了口气,同时也暗暗庆幸现在日本陆军的军纪较当初日中战争时期有了很大改善,再加上日本政府出于不想两线作战的考虑要求前线将领严格约束士兵不得侵扰南洋华人,否则纵然日美交战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政府也得顾及民意,到时候能不背后捅刀子就不错了。。。。。。

    不过,中国政府也不是冤大头,现在既然日本有求于己。不借机痛宰一把就未免太蠢了。结果中国不但将那些日本急需的物资定了三倍于成本的价格,而且还对日方提出了一些附加要求:

    1,虽然日军的军纪比以往好了不少,但枪炮无眼,遭到误击误炸而死伤的华人华侨总是有的,日本政府必须给予其本人或者家属合理的赔偿,如果本人身亡而又没有家属来认领,则由中国政府代领,这笔钱将被专门用于侨务工作。

    2,南洋华人华侨在这次战争中的财产损失、包括其持股的米纳斯油田等企业的对应比例的损失在内。日本政府均须给予超过市场价格一倍的赔偿。多出的部分是大家的精神损失费和因为停工造成的损失,说起来也多亏当初中美交恶之后,大部分华商出于安全考虑都抛售了他们持有的股份,否则日本此次战争中获得的财富(不包括矿山工厂等固定资产)全拿出来恐怕都不够赔付。

    3。为了保障南洋华人华侨的安全。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撤侨的要求。而日本政府出于加强对南洋占领地控制的考虑也十分欢迎,但他们却必须按照战前的价格拿出硬通货将那些归国华人华侨的固定资产如果房产和种植园都买下来。。。。。。

    部分华人华侨出于对战争的担心响应了中国政府的呼吁,但也有很多华人贪恋南洋赚钱的容易而不愿离开。要知道当地资源丰富而且土著又懒又笨。勤劳智慧的华人在这里想不发财都难,而回国的话就得跟素质相差不大的同胞竞争,而且国内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同时再怎么鼓励工业投资,也毕竟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归国华人华侨就算有政策照顾,赚钱也肯定不可能像在南洋这么容易,那些资产不上不下的小老板尤其如此。。。。。。

    为了说服他们,接下这个重担的华侨领袖陈嘉庚不得不实话实说,目前中国虽然飞速崛起,但毕竟底子太薄,解放军的实力自保确实够了,但因为海空军实力有限,还不足以保护好海外的同胞,南洋诸岛上的那些华人华侨如果不跟日本合作,即使日本政府再怎么顾忌中国,也不可能一直容忍,而如果跟日本合作,即使现在还能继续赚钱,但将来盟军大举反攻的时候,他们到时候要清算大家的责任怎么办?

    何况只要他们打来,就已经会对大家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与其现在恋栈不走,让自己和家人陷入危险,还不如暂时离开。等到战争结束后,如果还想返回南洋,那时再回来也是可以的,这场战争怎么也得打上几年,到时候中国的国力肯定更加强大,至少也要比现在更能保障海外华人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陈嘉庚等华侨领袖和中国政府派出的外交人员共同努力,印尼与菲律宾总共200余万华人华侨当中有超过150万都回到了祖国,此外还有四五十万有着华人血统的混血儿(例如海军司令员叶飞的弟弟妹妹)出于逃离战火的考虑也自称是华人来到了中国,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选择了移居中南半岛,这无疑提高了华人在这片地区的人口比例,进一步稳固了中国对其的控制。此外,这200万人的文化程度较之国内的平均水准要高出不少,他们回国对于中国的工业化也可以起到不小的帮助。。。。。。

    这些方面的开销加上采购中国商品的花费,日本政府在席卷南洋过程中所得到的金银外汇不知不觉就已经花掉了大半,这还多亏此前印尼与菲律宾是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华商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最多也只能控制经济的四五分之一,要是像几十年后那样占了一大半,日本政府非破产不可。。。。。。

    不管怎样,日本占领菲律宾、东马来亚和印尼大部以后,得到的总归要比花费的多得多,硬通货上是没赚多少,但是南洋诸岛的资源和得到中国设备乃至技师和工人后以惊人速度恢复生产的众多工矿企业才是最大的收获。

    尤其是印尼与东马来亚的那些油田,如果完全恢复到战前的产能,总的年产量将可以达到2000万吨以上,而日本现在国内的工业水平依然不及美德英等先进国家、汽车更是远未普及,陆军的机械化程度也还相当地低,而且日本人无论军民都远比美国佬节约得多。

    因此即使往多里算,日本一年也就能够消耗掉1000万吨左右的石油,这样一来便有多余的1000万吨石油可供出口,这对于此前一直为创汇能力不足而发愁的日本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章 人道灾难(上)

    只是由于西方工业国现在要么与日本成了敌国,要么虽为盟国但却交通受阻,而两个有购买力的中立国当中苏联是潜在敌国不说,还是一个石油出口国,因此印尼与东马来亚石油唯一的出口对象就仅剩了中国一个,毫无疑问日本政府又得被宰一刀了,因为中国还能从苏联进口原油,而日本却没有别的出口对象,定价权在哪个手里,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当然,为了避免将日本惹急眼,也不能搞得太过分,美国当初借巨债敲诈日本海岛的后果就是前车之鉴,中国虽然不怕与日本开战,但目前国内急需休养生息,无谓的战争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当然,现在谈这个还为时过早,但即使是眼下,日本席卷南洋诸岛所获得的好处也已经被中国分掉了相当大一部分,而中国赤色党更在意的,还是盟国与轴心国死磕给了中国加速崛起的大好机会,反正在胡卫东等人看来,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轴心国之和,最终的胜负应该没有悬念,所以毋须担心日本在战争中强大起来而对中国重新构成重大威胁。但随着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即使是深知美国战争潜力可怕的胡卫东,对二战的结局也不像起初那么确定了。。。。。。

    先是1941年2月下旬,德国再次对不列颠岛发起了大规模的空袭,而且与以往集中轰炸工业区(有段时间集中轰炸了大城市,但因损失过大而放弃了。之后一直以轰炸英国的工业区为主。)不同,这次空袭期间德国人竟然选择了英国的水库大坝作为轰炸的重点。这个时候英国本土大约有2600多座水库,其中80%以上的水库用于拦河蓄水,而这些水库当中的绝大部分又都集中在不列颠岛,虽然因为英国早就完成工业化的缘故,这些水坝基本都是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筑成,而且由于垂直方向上的厚度极大,因此再大的炸弹也很难对其造成实质性的破坏,特别是那些较大的水坝,而且因为水坝顶部相对较窄。命中的难度也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攻击水坝的正面。

    以常理来说,使用航空鱼雷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即便常规大小的炸不动,也可以特制出大号的由重型轰炸机投射。但英国人虽然没有想到德国人真的会如此丧心病狂。却也预先作了一定的防范。在那些较大的水坝上游都布置了不止一道拦截网。以防止德国人完全不顾人道主义,通过攻击英国的水坝来制造人为的洪灾。

    这样一来,如果鱼雷顺流而下冲向大坝。就会撞上拦截网而提前引爆或者被兜在网内;而若是从下游逆流而上,则更不可能威胁到水坝主体,水库泄下的水流冲击力何其巨大,就算不能将鱼雷给冲走,也会令其提前引爆。

    至于那些小型的水坝,由于水库蓄水深度有限,航空鱼雷投下去直接就沉底而被引爆了,更加没法奏效,毕竟鱼雷这种武器设计上是在海里使用的,而海里再浅的交战水域,水深也远非陆地上的那些小水库可比,毕竟英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就连最著名的泰晤士河,放到大陆上也什么都算不上,可以想象英国的小河该小到什么地步。。。。。。

    因此德国人只有使用航空炸弹才能威胁到英国本土的那些水坝,但航空炸弹可不是炮弹,从上向下坠落容易,让其平飞可就难了,为此德国人让双发型轰…1挂载了特制的5吨级“跳跃炸弹”。这种炸弹在水坝上游释放,投放前先在炸弹架上赋予它500转/分的自转速度,炸弹投下后会像小孩玩石头“打水漂”一样,在水面上多次跳跃前进,可以在水面跳过拦截网,而在接触水坝时,炸弹利用自身的旋转,向水坝水线下深入,在水线下炸出大洞。拱形水坝一旦在支撑点上被炸毁,强大的水压将使水坝立即决口乃至溃坝。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由于德国轰炸机飞行员们精湛的技术,命中率超过30%并不是什么难事。。。。。。

    轰…1即使是双发型,机动性也至少比一般的水平轰炸机强得多,但是挂上重达5吨的大炸弹后,还是不可避免地笨拙了许多,如果英军出动战斗机进行拦截,损失肯定难以避免,但是在德国空军持续不断的打击下,昔日世界前三的英国皇家空军早已虚弱不堪,根本无力与德国空军派出的护航战斗机编队抗衡,因此水坝防空的重任只能落到英国的地面防空部队身上。。。。。。

    然而,由于德军轰炸机的投弹位置较高,轰…1的坚固又早让英国人记忆深刻,只有射程远、威力大的大口径高射炮才有较好的效果,可即使有了近炸引信和炮瞄雷达,高射炮要想在与机群的对抗中占到上风也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作为基础,四五十门都很勉强、往往要上百门才能基本保证水坝无忧。

    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可以在不列颠岛的2000多个水坝里任意选择目标发起攻击,而英国无论如何也没法拿出20000门大口径高射炮来,何况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