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351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51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加入空军建制后,第一舰队获得的好处之大就连魏格纳也感到惊讶,首先是经费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经过戈林的努力,小胡子同意将德国所有在远东的资产都交给第一舰队支配,现在战争已经白热化,造舰来不及了。但只要有钱,购买这条捷径却是可以走的。。。。。。

    由于优秀舰载机飞行员的连续大量损失,日本海军短时间内很难补足缺额,同时随着珍珠港打捞起来的“企业”号与“大黄蜂”号这两艘美国航母的修复,日本海军拥有的航母总数增加到了创纪录的14艘之多,使得合格舰载机飞行员的缺口进一步放大。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最终同意将两艘航速较慢的老式航母赤城号与加贺号卖给德国人,一方面可以藉此获得一些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也正好甩掉这两个累赘,以后另外那12艘高速航母(最大航速基本都有33节以上)就可以充分发挥出其机动性的优势了。。。。。。

    而魏格纳对这次交易也很满意。因为德国航母的定位是保护两艘超级战列舰以及在获胜后派出飞机追歼残敌。因此航母的最大航速并不需要太快,两艘航母分别为28节与31节的最大航速足够用了。而且这两艘都是重型航母,虽然设计与舰体都较为陈旧,但载机数与飞机出动率相较齐柏林号与斯特拉塞号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同样是魏格纳所需要的。

    后来魏格纳还忽悠戈林说“空军在海上需要机场”。求他拨款建造“空军浮动机场”。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思路,即速度偏慢(但也在31节上下)但载机数和出动率不错的特殊重型航母,虽然这不符合航母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和陆基空中力量,它们在二战中后期还是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空军浮动机场”因为性能上要求较低,建造起来自然也相对容易,即使是德国这样一个造船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与美英日三国相比)的国家也能大量快速地建造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英两国恐怖造舰能力的巨大优势。。。。。。

    至于舰载机的飞行员,魏格纳倒是不必担心,当初带到中国的飞行员与飞行学员的总数相较两艘航母的搭载能力就是大大超编的,而且投靠戈林后,戈胖子又立即从空军中抽调了不下500名经验丰富的优秀飞行员、机组和地勤人员借道当时还未与德国翻脸的苏联境内前往中国加入第一舰队,虽然他们还需培训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海上作战,但有人总比没人要好,而且这批飞行员中也有不少有志于海航的杰出人才,比如哈林豪森上校,魏格纳相信他们可以很快地完成从陆基空军到舰载航空兵的转变。。。。。。

    而舰载机方面,既然是自己人了,戈胖子自然是立刻就批准fw190d舰载战斗机开始批量生产,不过由于中国为了严守中立而要求德**人限期离境,没准将来就会反目成仇,再加上现在战争已经如火如荼、中国飞机、特别是铝合金产能又还很有限,难以及时满足舰队的需要,因此魏格纳没有像当初打算的那样向中国采购,而选择让日本企业特许生产。

    只是由于日本所产的发动机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达不到要求,所以发动机还是选择从中国订购,虽然中国航空发动机本身的性能不如德国产品,但是配套的涡轮增压器却是世界上最好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再说即使是发动机本身,也总比日本货要强一些,毕竟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德国手把手带起来的、而且至今仍有大量德国专家和技工在中国工作,而那百万捷克工人虽然闹过别扭,但是素质确实过硬,他们生产出来的零部件质量世界一流。而日本因为本身已经是工业国,必须考虑工人就业等问题,这些“歪门邪道”反而学不了(当然这并不是坏事)。。。。。。

    但工业国毕竟是工业国,哪怕日本只是一个民众依然贫穷的初级工业国,也具有远比中国强得多的技术研发能力,虽然那些合金材料与加工工艺而难以仿制,但是中国产品设计中的可取之处还是很快被日本的发动机专家借鉴,多少提升了一点日本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水平。不过日本航空发动机水平的真正质变,还要等到德国人向其转让了那些关键的材料工艺之后,这方面光靠自己努力研究,是不可能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如果可能的话,直接引进不失为一条捷径,历史上战后的日本就是这样做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三章 万国舰队(下)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虽然拥有4艘航母和2艘超级战列舰,但“德国空军第一舰队”想要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还必须配备大量的辅助舰,由于时间不等人,魏格纳暂时还是只能通过采购来应急。海军规模庞大的日本自然是首选,但是日本之前为了突袭的需要,主力舰的建造比例过高,导致现在他们自己的辅助舰也不够用,又能挤出多少艘卖给德国?

    因此魏格纳只得同时向中国求购,中国海军的规模虽然远不如日本,但是中国作为一个陆权国家,对海军的依赖同样远不如日本,不太长的时间内海军实力下降不至于造成致命的后果,而辅助舰的建造速度又非常快,因此能够出售的现成舰艇反倒更多。

    虽然有些担心轴心国取得二战的胜利,但是德国远东舰队获得独立作战的能力之后必然会启航回国支援欧洲战场,到时候日本在太平洋上的优势就会减小,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无疑是有利的。毕竟由于距离实在太远,即便德国在欧洲取得再大的优势也不致对中国构成重大威胁,只要日本这边不过分强大,就一切都没有问题。因此原则上中国高层并不反对出售海军舰艇给德国人,即使是一开始不愿意的海军官兵们,在中央许诺给他们建造更多更好的舰艇后也不再牢骚满腹了。。。。。。

    其实这次军售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当初因为经验缺乏的缘故,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批辅助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火炮的口径过多,增加了后勤压力。以防空火炮为例,第一批舰艇上共有25mm、37mm、57mm、88mm、105mm、127mm这六种口径,而实际上只需要25、37加上1…2种大口径高炮即可,与看起来火力层次更多的第一批舰艇相比,精简了设计的第二批辅助舰防空能力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军工与后勤部门的工作压力却大大减轻了。

    这些设计上有缺陷的舰艇有些只需简单地改装即可满足更高的要求,但有些则不行。比如因为不适合中国的情况已经被中国海军放弃了的88mm口径高射炮(105mm和57mm被确定为近炸引信高射炮的两种主要口径。而127mm高平两用炮虽然被留用,但主要用途已经是对海对地而非对空了。),它的炮位想要换成其他口径火炮的炮座,还不能影响到军舰的整体性能。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因为中国造舰工业基础薄弱的缘故。很多时候还会因为勉强改装而出现新的问题。

    关键在于中国造些军舰不容易,提前退役的话实在不舍得,但中国的国力又不足以维持规模庞大的海军。因此舰艇总数和总吨位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些劣舰留着占用额度就是极大的浪费了,因此现在德国人的求购简直是天赐良机。由于各国的军情国情不同(比如88mm高射炮在中国被放弃了,但在德国则不然。),对舰艇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中国觉得鸡肋的舰型在德国人看来只需要简单地改装一下就会很好用了,何况现在急需辅助舰的魏格纳有些饥不择食,只要不是差到一定程度,他都愿意接受。。。。。。

    最终,中国政府将当初购自美国的2艘奥马哈级轻巡洋舰和2艘波特级驱逐舰都卖给了德国,此外还向其售出了中国自己建造的2艘湘潭级驱逐舰和当初缴获自鬼子和英国的6艘老式驱逐舰。

    此外,在魏格纳的努力下(其实国际形势的急遽变化才是主要原因),中国政府同意将当初英国人的航母皇家方舟号卖给德国人,使得德国空军第一舰队的航母总数增加到了整整5艘。

    此外日本海军还同意将2艘老式重巡、1艘轻巡和3艘驱逐舰卖给德国人并按照其要求进行一些改装,同时日本以飞龙号中型航母和两艘新月级防空驱逐舰为代价从中国买走了两艘本来是为德国建造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改进型(即“南昌级重巡洋舰”),因为这款重巡洋舰不但防空能力不弱,而且对地攻击能力超强(每艘配备有整整12门203mm舰炮,即使日军的火炮性能相对较差,威力也相当惊人了。),因此虽然有了超级战列舰的德国人对其不再青睐,但仅剩两艘老式战列舰又不肯重新开始建造战列舰的日本海军却对其评价很高,毕竟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在夺岛作战中,用炮舰来输出火力不但比舰载机更猛,成本也要便宜好多倍。。。。。。

    而中国之所以同意将自己最好的“主力舰”(重巡在中国海军是定位为主力舰的)卖给日本,主要是由于两艘南昌级的改进型长沙级巡洋舰已经于不久前完工并加入人民海军序列,由于有了南昌级巡洋舰设计建造过程中的诸多经验教训,长沙级虽然在技术上进步不大,但整体设计上明显成熟了许多,也更符合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人民海军的定位。而以中国的国力,维持4艘巡洋舰已经相当吃力,所以能够将旧舰脱手自然是求之不得。

    此外,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航母因为目标定得过高而失败(详见后文),也是促成这次交易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新月级驱逐舰优异的性能也令海军的首长们十分眼热,急于将其买回来仿制,而那份《新月级驱逐舰评估报告》也是王子才给祖国发回的最后一份情报。。。。。。

    由此德国第一舰队一共拥有了2艘战列舰、5艘航母、2艘重巡、3艘轻巡、13艘驱逐舰,共25艘战舰,硬实力已经可以与美英的主力舰队一较高下。然而,这25艘战舰当中有德国货(中国代造的大多是德国设计,而且其中一部分的舰体是之前在德国造好的,因此应该算是德国货,类似湘潭级驱逐舰这样的才能算是中国货。)、日本货、美国货、英国货、中国货,简直是军舰中的“万国牌”,德国空军第一舰队也因此一度被盟军嘲笑是“万国舰队”。。。。。。(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四章 群岛争夺战

    ps: 过年期间事情比较多,现在开始到元宵之前只能保证不断更了,元宵之后再恢复周末双更,望广大书友见谅。。。。。。

    作为一名海军宿将,魏格纳自然也知道舰队装备混杂带来的隐忧,此外第一舰队大部分的人员(之前不算技术人员的话,远东舰队连陆战队在内也就1万多人。)都是他投靠戈胖子之后才乘火车借道苏联来到中国,要将他们捏合成军也需要时间。为此,第一舰队转移到日本之后,魏格纳宁可向日本支付不菲的费用,几乎将德国在远东剩余的资产败得一干二净(与其冒着巨大的风险尝试将其带回国内,还不如转化成舰队的战斗力更加实际。),甚至还拿日本感兴趣的技术折价,也不肯再派舰队出战,而让部下安心地进行了不下三个月的训练,之后三个月里也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