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380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80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美国的庞大工业产能,只是12艘航母的损失,要不了多久便能补足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求和?最多以这个拖延一下时间罢了!”

    但是在如今的日军当中。“下克上”的做法已经是极大的忌讳。即使是如今已经战功赫赫的山口多闻也不敢公然抗命,再加上飞行员们连续作战后已经疲惫不堪,而且损失也非常巨大,山口多闻只能不甘地在墙上狠狠地捶了一拳。坐视美军残余的舰船安然北返。。。。。。

    虽然山口多闻没能砍下那最后一刀。但这次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的损失还是大得让罗斯福的脑溢血提前发作。根据美军战后统计,此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一共有6艘重型航母、6艘轻型航母、3艘轻巡、25艘驱逐舰和38艘非作战舰船(一大半是运兵船和补给舰)被日军击沉,803架飞机被击落或炸毁、600多名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遇难。包括舰队护送的登陆部队在内、美军死亡和失踪的人数超过了5万之众,这实在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空前、甚至很可能也将是绝后的大惨败。。。。。。

    消息传开后美国上下一片哀鸿,而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愤恨也进一步激化,各个集中营里关押的日裔普遍受到了更加严苛的对待,甚至还有集中营发生了小规模的屠杀。身为总统的罗斯福虽然知道这样不对,但眼见民情汹汹,也不好强硬地弹压,最终导致了后来更大的悲剧发生。

    这场大败令盟国在太平洋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之中,虽然流水线造船法的推广大大加快了美国建造军舰的速度,但是航母这样的主力舰再快也得接近两年时间才能完工入役,这12艘航母刚刚形成战斗力就被全灭,也就意味着美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部队最快也要等到1944年底才能完全重振旗鼓,考虑到日本海军在此期间肯定会有新的航母下水,而德国的五艘航母至今尚在,那时的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充其量也不过能够与轴心国勉强抗衡而已,想要彻底扭转战局,要么必须在战场上打一次大的翻身仗,要么就得再等下一批主力舰下水形成战斗力,那可就还得再等2年啊!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罗斯福只能进一步加大动员力度,尤其是航母的建造受到了他更大的重视。除了之前就已经在建的10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之外,还下令将两艘即将完成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改装成轻型航母应急,这就是后来的塞班级轻型航母,由于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的尺寸比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大得多,再加上美国航母设计建造能力的持续进步,这款轻型航母的性能比一战尽没的独立级轻型航母强得多。

    此外,罗斯福还紧急终止了在建的7艘(有2艘已经完工)依阿华战列舰中排序最后的3艘的建造计划,将其占用的资源腾出来用于建造满载排水量接近60000吨的超级航母中途岛级。这也就是说,美国同时在建的舰队航母数量达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15艘。。。。。。

    而在此之外,美国还有50艘护航航母正在建造之中,而且这款被称为博格级的护航航母是用比自由轮更大的商船改装而成,因此无论是排水量/载机数还是续航力等其他各项性能都比此前改装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强得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国弹射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博格级护航航母上起降飞机的限制也大大减小,虽然依然不足以与舰队航母抗衡,但至少已经不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了,如果运气好碰到没有飞机保护的其他敌舰,它们甚至还有可能冒充一把舰队航母来逞逞威风。。。。。。

    本来罗斯福还想将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也废止掉改造航母的,但一个噩耗的传来却令他打消了这个主意。一开始是准备返回东海岸封存起来、结果在中途岛战败后接到新的命令前往南大西洋反潜(注1)的美国航母突击者号以及包括三艘战列舰在内的三十余艘随行舰艇在通过麦哲伦海峡的时候遭到了德国魏格纳舰队的伏击。。。。。。

    注1:中途岛战败后,美国政府已经明智地暂时放弃了太平洋战场,毕竟实力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硬要强争的话,只会令已经损失巨大的海军无谓地继续大量失血。(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八章 潜力和实力

    ps: 感谢书友“我对本书读后感”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t…t

    虽然利用中途岛海战的良机说服了阿根廷政府秘密入轴,令德国人得以成功地设下了陷阱,但是麦哲伦海峡地处风暴常年肆虐的“西风带”上,当时正好风浪大作,这固然导致美国的侦察机没法出动,也同样让德国的5艘航母只能旁观,结果原本主力舰是8:4的巨大优势就变成了2:3的不利局面,至少当时的美国人是这么看的,他们当时甚至还信心满满地想要利用难得的恶劣天气痛扁德国人,以挽回中途岛战败带来的阴影,但是战斗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自建成以后第一次真正参加海战的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显示出了令人胆寒的可怕威力,在两艘巨舰18门406毫米口径巨炮(当然胡卫东设计的新型穿甲弹的功劳也同样很大)的猛轰下,应该还算是比较先进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防御简直如同纸糊一样脆弱,短短几分钟过后,身中6弹的它就因为侧弦大量进水而永远地沉入了海底。。。。。。

    比起强大的攻击力,兴登堡级的防御力更是强悍无比,其中遭到三艘美国战列舰围攻的兴登堡号战列舰挨了十几发大口径炮弹、其中包括4发与自己主炮口径相当的406毫米穿甲弹,更有3发打中了要害,2发命中主炮塔、1发击中舷侧水线附近,却都被其坚厚的装甲直接弹开。没有受到任何伤害,那些口径更小的炮弹就更是没什么效果了。。。。。。

    三艘战列舰中最先进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都不堪一击,另外两艘就更别提了,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只付出了1人死亡、5人受伤的微小代价就将这两艘老式战列舰同样送下了深达上千米的海底。其间美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曾经试图冲过来发射鱼雷,但是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上总计多达48门的128mm高平两用炮却以其惊人的射速和不错的精度粉碎了美国人的妄想,而那18门巨炮对这些“小船”更是打中了就足以致命。在先后有1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被击沉后,美军舰队终于放弃了无意义的抵抗,纷纷调头撤退。

    巡洋舰和驱逐舰速度快,至少理论上还有希望逃掉,毕竟真正令其感到无法抵抗的只有那两艘巨型战列舰。可问题是美军现在仅存的那艘航母突击者号其实只是一个失败的作品。最大航速居然还比不上兴登堡级战列舰,再加上恶劣海况对航母的影响比对战列舰大得多,因此虽然它在美军舰艇中最早开始后撤,但终究还是没能摆脱德国人的追击。最终魏格纳在劝降无果后下令开炮将其击沉。由此美国海军进入了长达一年半的没有舰队航母在役的黑暗时期。。。。。。

    最终。麦哲伦海峡一战以德国人的完胜告终。魏格纳舰队以总共死伤11人、没有一艘军舰实质性受损的微末代价,先后击沉了美军3艘战列舰、1艘航母、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15艘非作战舰船,并俘获了7艘补给舰、缴获到了大批军需物资。美军阵亡、失踪和被俘的人数几近万人。此役显示出了超级战列舰的巨大威力,以及在海况较差时相较于航母的优越性,美国海军高层当中推崇战列舰的守旧人士乘机鼓噪,再加上蒙大拿州始终都没有一艘以其冠名的战列舰建成,因此出身该州的人也大多好事地坚决支持,最终促使罗斯福放弃了废止蒙大拿级战列舰建造计划的想法。。。。。。

    除了4艘蒙大拿级超级战列舰,美国还同时有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在建,而这些还是建立在美国同时还在建造或改装15艘舰队航母和50艘护航航母、并且辅助舰与商船每月下水量都超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前提下,可见其造船工业的可怕实力。

    不过,做到这种程度,也已经是美国在不过分透支国力的前提下所能做到的极限了,这个时空盟国远比历史上难看得多的战局,终究还是给美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不知不觉间,胡卫东当初的布局已经开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与受限于大型造船厂数量、并且新建较为耗时的造船工业不同,美国生产坦克飞机等其他军火的能力还远未达到极限,尽管1943年3月美国光作战飞机的产量就超过了5000架。然而,对现在的美国来说,这些都只能算是潜力,想要变成最急需的实力,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而敌人却未必会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短时间内连续被人两次伏击成功,这终于令尼米兹确认了自己在中途岛战败后就产生的怀疑,“我们的密码一定被人破译了!”。虽然美国的电讯专家都很自信,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还是不得不承认尼米兹的判断很有道理。于是美军乃至政府部门所用的密码全都进行了彻底的更换,而且为了避免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决定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再大改一次,以致于中国制造出晶体管计算机后那超越时代的电码破译能力对其也无可奈何了。

    但是,在战争期间全面地改变电讯密码绝对是一件伤筋动骨的大事,美军虽然基本摆脱了密码再被破译的风险,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甚至比中途岛战败还来得更大。。。。。。

    电讯系统的短暂混乱令澳洲盟军本就已经十分困难的补给供应愈发难以保证。但这时的日本海军却还在舔舐伤口。原来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但自身也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当场沉了5艘航母不说,更损失了近600架飞机、培养不易的舰载机飞行员阵亡和失踪了整整272人。而日军舰队回航的路上又不小心碰到了一群美国潜艇而遭到了突袭,结果本就有伤在内的“伊势”号航空母舰(即日军珍珠港事变后捞起修复的美国航母“企业”号)先后被3条重型鱼雷命中而沉入大海,此外还有1艘驱逐舰被击沉,5艘舰船不同程度地受伤,可谓是“乐极生悲”。。。。。。(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九章 转折的曙光(上)

    正因为这样,日本海军直到中途岛战后的次月才能够护送地面部队对新西兰发起进攻,但因为魏格纳舰队进驻阿根廷后完全切断了澳新盟军的补给线,使其、特别是新西兰的盟军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再加上失去舰队保护后,新西兰南北两岛的守军相互之间无法应援,最终被日军各个击破。结果日军以十分有限的代价就全歼了新西兰的三十余万盟军,并乘胜对澳大利亚发起了两面夹击,之前占据了澳大利亚西北部和北部地区的二十万日军由于澳大利亚腹地人烟稀少、补给困难,只能负责牵制,主力则还是在海军众多舰艇的护航下从澳大利亚最精华的东南沿海强行登陆,很显然日本政府希望能像新西兰战役一样速战速决。

    然而澳大利亚却比没有什么工业的新西兰难啃得多,虽然工业体系不全,但澳大利亚还是可以生产最基本的弹药,而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方面更是基本不必担心,因此即使补给线断了,也只是飞机坦克等烧油的重装备受到较大影响,但盟军的轻装部队依然具备了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