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41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41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胡卫东之前让苏步青等数学家研制可以自动破译密码的机械译码机,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果,但离他的期望值还差得远,胡卫东对此的看法是这些数学家此前连电码都没接触过,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便请求zhōng yāng将党内最优秀的电码专家、**二局(情报局)局长曾希圣调到豫西苏区领导这个项目,获得了zhōng yāng的批准。

    此举后来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是在曾希圣的领导下,自动译码机终于在1937年底研制成功,并在其后数年里不断改进,为抗rì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二是曾希圣从此被定位在他最适合的技术干部位置上,而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转为他不能胜任的行政干部,从而避免了历史上的悲剧;三是曾希圣腾出来的空位被李克农接任,从而使得这个历史上的“特工之王”提前十年登上了最适合他的岗位,令赤sè党本就十分出sè的情报工作更上一层楼,以致于海内外一时都有“天下谁人不通赤”之说。。。。。。

    四,虽然陕甘宁苏区与红一方面军条件艰苦,但仍有很多进步知识分子投身革命,他们基本都归zhōng yāng直接领导。胡卫东对此早就眼馋,这次会师后他厚着脸皮以陕甘宁苏区缺乏设备仪器为由,请求zhōng yāng将其中那些理工科的人才调派到豫西苏区,以进一步增强其本已领先国内的科技研发与工业生产能力。一向豪爽的太祖自然不会小气,他大手一挥道,“可以,所有的专家随你们挑选,如果需要的话全部带走也可以,以后白区过来的知识分子也都优先送到洛阳去。”

    “谢谢主席!”,胡卫东这下可乐坏了,陕甘宁边区虽然技术人才不若他到处打劫来的多,但其中也有朱作其等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而以后从白区赶过来的人才就更多了,有了这些技术人才的加盟,豫西苏区的科研和生产必然获益匪浅。。。。。。

 第七十六章 特殊人群(三更求推荐)

    五,豫西工业建设rì新月异,急需一个懂经济的人才掌舵,而赤sè党目前总共就两个经济专家,一个是后世无人不知的陈云,但他此时正在苏联,急切间回不来,所以胡卫东就只能选择伟人的二弟、在实践中自学成才的毛泽民了。。。。。。

    至于毛泽民在长征途中积劳成疾、正想去苏联医治的问题,胡卫东也考虑到了,青霉素如果能治那是最好,不能治的话那就跟他一起出国,怎么也比原定的赴苏治疗更有希望,苏联毕竟才刚刚完成工业化,在医学水平上与美国等西方列强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前往苏联需要穿越大片国统区,途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是杳无人烟的沙漠戈壁,其间的风险也不比前往欧美小多少,历史上毛泽民就是路途被阻而不得不留在xīn jiāng工作,最后被盛世才害死的,所以胡卫东要毛泽民到豫西苏区来,其实也是有心想要救他一命,党内总共就两个经济专家,死不起啊!

    虽然陕甘宁根据地也离不开毛泽民这个大管家,但太祖考虑到已经开始工业化建设的豫西苏区确实更需要一个经济专家掌舵,最后还是同意了胡卫东的请求,让毛泽民出任豫西苏区zhèng fǔ主席,帮红八军团作好后勤。只是这样一来,也引起了不少非议,太祖一个弟弟管着红八军团的政治思想工作,另一个弟弟则管着钱袋子,这红八军团到底是党的军队,还是他家的私军?

    于是,太祖为了避嫌,也为了让红八军团可以更好地发展,决定由资历更老、能力更强的张浩(林育英)出任红八军团政委,而毛泽覃则被调到兵力不足一万的徐海东红十五军团担任政委,再次作出了牺牲。

    一年多来已经与毛泽覃处出感情的胡卫东多少有些不舍,但堪称国内第一流人才的张浩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远非毛泽覃可比,他的到任对于红八军团的发展绝对是一件大好事。而且,张浩虽然是第三国际代表,却也是伟人最为看重也最为信赖的挚友(历史上张浩死后太祖恸哭不止,并亲自为其抬棺送葬,在其一生中独此一位。)和股肱,又是一军团林总最为尊敬的堂兄“八哥”,他担任红八军团的政委后,红八军团自然更为太祖所重视和信任,另外与刚刚决议留在晋察冀三省交界地带发展的林总红一军团之间,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除了武器装备,胡卫东还向首长们展示了豫西苏区开发出来的青霉素等民用产品,太祖得知青霉素的药效后自然大喜过望,但同时又不禁想起了以往那些因为伤病而牺牲的同志,叹息道,“要是早几年有这种药就好了,至少有好几万牺牲了的红军指战员可以活下来。。。。。。”

    “你列一份研发人员的名单,zhōng yāng要通报嘉奖。”,伟人认真地说道。

    “这恐怕不行,他们都是党外人士。。。。。。”,胡卫东说了几句感觉难以解释,干脆硬着头皮坦白道,“好吧,我说实话,我、我犯纪律了,这些科学家都是被我绑过来的。。。。。。我其实是不想他们继续荒废才能,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的,要不是我这样来了个釜底抽薪,他们又怎么能搞出这么多成果来?”

    “他们就这么听话?”,太祖赞同胡卫东“事急从权”的同时,也不禁惊异道。

    “哪里啊?一开始我每次去见他们都会被骂得狗血喷头,直到后来一些成果出来了,他们的态度才开始好转。”,胡卫东苦笑道。

    “不听话也能搞出成果来?”,一向睿智的太祖这下也有些不明白了。

    “科学家、或者说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群,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哪怕是被敌人抓去了,只要提供研究的条件和课题,他们也不会拒绝为敌人工作,因为对他们来说,研究比什么都重要。这也不全是坏事,国内比较有名的科学家中相当一部分至少现在还对我们赤sè党人抱有成见,但由于科学家的特殊xìng,即使无法将他们的思想改造过来,一样可以让他们发挥所长,为人民做出贡献。苏联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对于那些思想反动又死不悔改、甚至是犯下重罪的科学家,他们也是尽量不杀,还让他们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只是限制他们的zì yóu,其中很多人都为苏联的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另外,科学家的研究最忌讳中途被人打断,轻则浪费大量时间,重则导致研究项目前功尽弃,所以科研要求相对安定的环境,因此政治学习必须适应这一特殊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不能墨守陈规。同时,一个科学家再有才能,如果较长时间脱离科研的一线工作,其工作能力也会直线下降,所以除非没有别的选择,尽量不要让科学家去从政或者从军。。。。。。”,胡卫东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话,希望可以避免历史上解放后各种政治运动、尤其是十年大抽风期间很多科学家的研究被干扰、打断、甚至被剥夺研究资格,结果导致国家蒙受巨大损失的遗憾。

    太祖深知科技对中国复兴的重要xìng,只是历史上前期没人想到、后期没人敢对他提及科学研究区别于一般工作的特殊xìng,现在有胡卫东这个领导科技战线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权威提醒,他自然不会再犯类似让科技专家长期(短时间下乡体验其实未必是坏事,但时间太长就得不偿失了,十年不动笔杆子一样可以写出好文章,但搞科技却是不可能的。)下乡体会贫下中农艰辛生活而导致专业荒废的低级失误。

    与到了陕北后rì子一直都过得紧巴巴的zhōng yāng红军相比,红八军团简直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按照惯例红八军团应该上交一些钱款支持zhōng yāng,但胡卫东却不想将这些珍贵的硬通货用在国内,便找了个机会向太祖单独汇报,他相信历史上在那么困难地情况下也能坚持让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将两弹一星搞出来的伟人,不会是那种没有远见的人。

 第七十七章 技工速成(急求三江票)

    (感谢书友st201122和“风的-韵律”慷慨打赏,另求三江票、推荐票与会员点击^_^)

    “红八军团现有黄金、白银和外汇合计一亿两千多万元。。。。。。”,胡卫东虽然早在心里预演过多次,但真的开口后还是多少有些紧张。

    而太祖更是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有些怀疑地问道,“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小胡同志,你没有违犯群众纪律吧?”

    “绝对没有,这些收获都是来自蒋、阎政权名下的官僚资本、以及江浙财阀、晋商这种与之共生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另外在rì本人与汉jiān身上里也弄到了不少。。。。。。而那些经营实业的民族资本家、中小商人、小地主与富农只要没有严重罪行,我们一个也没有动。”,胡卫东如实答道,顺便还解释道,“其实这笔钱也不算太多,毕竟杭州与太原都是国内前十的大城市。。。。。。”

    “这样暗无天rì的中国(地区与个体贫富差距太大),人民怎么可能不造反?”,太祖突然激动地站起来叫道,倒让屋外的jǐng卫员虚惊一场。过了一会儿太祖心情才平静了下来,示意胡卫东继续说下去,尤其是要他解释为何要现在就出国采购,而不是拿来加速革命的胜利,等到掌握全国政权之后再去向外国购买,那时地盘大财力足,不是能够买到更多东西吗?

    “原来苏联能够发展这么快,居然是捡到便宜的缘故?”,太祖听了胡卫东对西方29-33年经济大萧条的说明后恍然大悟道,心中对于苏联已经所剩无几的那点敬畏也几乎荡然无存了,而胡卫东所说的“现在虽然不像几年前机会那么好,但一样有便宜可占,一旦等西方经济恢复过来,那时不但价格要高上好几倍,而且就算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到那些具有战略价值的重要设备和技术了,挖人更是难比登天。”就更是令他砰然心动。可是这种大事太祖一个人也做不了主,他决定先将周副主席请来,达成一致后再说服总司令,只要三人统一意见,那么其他人也就没法反对了。

    周副主席也是一代伟人,而且对国外比太祖更加了解,虽然心底里觉得胡卫东的计划风险很大,但也觉得这确实很可能是中国崛起的一大契机,如果错过未免太可惜了,加之他现在已经对太祖的远见心悦诚服,在沉思了几乎有一刻钟后终于投出了这一张关键的赞成票。

    这时胡卫东却又得寸进尺道,“一亿两千万元在中国觉得很多,但换算成美元,也就四千万左右,即使是白菜价,也绝不可能买回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而青霉素等新产品虽然潜在利润空间巨大,但由于根据地条件简陋,目前的产量自用都还不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设法以远期的专营权作为抵押向国外的大财团大公司贷款,以尽快获得更多的现金,来采购更多的机器设备、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而且在出国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能够买到哪些东西、引进到哪些人才,又怎么将其带回国再运到根据地,所以我希望能够得到全权以随机应变。”

    太祖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闻言正要答应,一贯心思缜密的周副主席却提出了一个不能跳过的问题,“一亿两千万元即便如你所说不足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放在国内,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了,据说阎锡山在山西搞工业铁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