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大军阀 >

第132部分

民国大军阀-第132部分

小说: 民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法了就喜欢说这一句,不过有的时候还真的有效,说了这句还真的泡到了。

    而里面甩开江南四大yin侠去就秋香,被秋香当坏人打成了熊猫眼,一副搓样,然后再那里念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还有唐伯虎与对穿肠文斗,引发了人们对国学的浓厚兴趣。

    因为那种事情实在太有意思了,以前没什么人听的国语课,现在都挤满了人,大家纷纷要学文言文,诗词歌赋,女生觉得这样可以找到一位如意郎君,而男生则是为了看漂亮的女孩子,或者来讨好他们。

    而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们则发现来听他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就算来听的也会问很多关于诗词歌赋、文言文的问题,这些人悲观的发现,王九龄只是用了一部电影就打败了他们,可怜十几年的努力似乎白费了。

    在日本,《唐伯虎点秋香》这部反应才子佳人的影片羡煞了无数女孩子,日本女人的地位很低,总是要表现的逆来顺受,所以他们更加向往那种纯真的爱情,而且男女双方都是平等的,当然要想王九龄那样的高大帅气,有文采,王九龄在他们心中已经集合了人类的所有有点,是军人的时候,能征善战、无往不胜、所向披靡,作为行政官员,也是无所不能,王九龄会写诗、会写歌、会拍电影……总之是无所不能的。

    田丹已经成为了所有女人嫉妒的对象,谁叫她一个人独自占有了王九龄呢!田丹心里冤枉的很,其实她自从找到赵情之后,才发现了赵情和王九龄的事情,早就想问了,只是看王九龄每天那么累所以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说罢了。

    在东南亚,西康产的影片在各地影院全部上映了,华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也更让人嫉妒,那些土著就是见不得别人比他好,如果别人比他好,他们会很不舒服,要是有当地的殖民当局支持他们迫害华人,他们会很乐意成为殖民者的打手,走狗。

    而王九龄也在着手应对这些事情,让华人华侨将一部分财产移到给内,就是避免财产上的损失,不过很多人都将大部分资金存到了西康的银行,家里的小孩议会派一个两个来西康、交趾发展,只是留一个在身边。

    在欧美国家,虽然很多人听不懂中国话,只能看翻译版的,也不是了解中国的幽默,不过里面的功夫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对于里面飞来飞去的人,西方各界展开了讨论,很多科学家出来证明人类是不能脱离地球引力不借助任何工具在天上飞。

    而王九龄这个时候正在拍科幻片《变形金刚》,像功夫片完全不用担心被老外模仿,所以忘记了先拍《变形金刚》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

    王九龄文化征服世界的计划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各方面都在稳步的前进当中,现在西康接受三个月军事训练的预备役也有五十多万人,加上军队,王九龄可以随时调集一百万以上的军队,只是飞机坦克王九龄觉得还是比较少,目前西康军只有1000架各式飞机,坦克只有800辆,装甲车500辆,相对于这么多军队来说实在太少了,而且这些都是轻型装甲,所以王九龄又不想生产的太多,不过其他的军阀要是要的话王九龄也会卖,这种东西也没说你好保密的——

    本月最后一天了,三章连发,上架以来虽然成绩惨淡,不过还好比我预计的要好,我还担心订阅不会超过一百呢?看着每天都有订阅,仲浦心里暖暖的,至少还是有人在看我的书,话不多说,你们的的每一个点击、鲜花……订阅都是对仲浦莫大的支持,谢谢一直支持我的朋友,继续求票票,求鲜花,求收藏……

第两百二十三章 暹罗风云

    1934年11月8日暹罗(泰国)爆发大规模排华,西康在那里的银行也被洗劫,消息第一时间就被传到了,还好只有两家银行,主要是为了那边华侨方便取款,因为他们的大部分资金都存在了西康的银行,但是这也让王九龄没办法接受,连鬼子,英国人都不怕,今天居然被一个小小的暹罗藩国欺负头上,简直是岂有此理。

    而王九龄不知道的是,这起事故正式英国人和鬼子在一起策划的,而泰国政府官员对于有两大世界强国支持而有恃无恐。

    东南亚排华的历史就像欧洲排犹是一样的,而华人跟犹太人不一样的,犹太人是喜欢去控制别人和别人国家的财富,野心勃勃。华人都是安分守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们都是安安分分的做生意,勤劳致富的,而那些东南亚的猴子们却懒得像头猪。

    在东南亚,因为四季雨水充沛,四季度差不多,都是夏天,所以那里不会有冬去春来,因此那里每个季节都有花开花落,果实落成,所以那些土著就算不干活也不会饿死,饿了只要去采一些野果就可以生活。

    在华人在挺着烈日劳作的时候,他们却在家里睡觉,而当华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住上了大瓦房或者楼房,而土著们却依旧睡在茅草搭建的房子里,所以他们就会慢慢想为什么,最后他没有觉得是因为自己懒惰,而是觉得是华人运气好,最后又觉得是华人抢夺了他们的财富,所以他们才变得那么贫穷。

    西方殖民者到来后,为了掠夺华人的财富,除了直接掠夺之外,就是怂恿土著抢夺华人的财富,然后他们参与分赃。

    这次暹罗排华就是他们一首策划的,西康、西藏原来是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以前还没什么,可是王九龄在那里发家之后,他们在两地的利益完全丧失了,昂贵的产品根本竞争不过西康自己的物美价廉的产品。

    第二个就是西康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他们感到愤怒,因为要是王九龄没有占据那里,这些资源就是他们的。

    第三个王九龄无视他们的存在突然进兵西藏,在那里驻扎了五万士兵,英国人猝及不防,来不及反应,就被王九龄拿下了西藏,之后不管英国人这么做,都不能让王九龄退兵,派了军队去威慑,也被王九龄的部队打了回去,虽然王九龄没有西藏有排斥英国人的行为,但是英国人的产品彻底的丧失了西藏,根本竞争不过王九龄的廉价产品。

    ……种种原因使得英国人特别记恨王九龄,要不是英国政府在战略收缩,不想惹出大乱子,这些英国军方早就想给王九龄一个难忘的教训了,所以他在找机会让政府也不能反对的方法,那就是让王九龄先出手。

    只要王九龄先出手,扇了英国人的的脸面,那么英国政府必然不能无视,就算他们想那样,英国的国民也不会答应。

    而日本人跟王九龄额恩怨就不需要说了,所以双方很快就勾结到了一起,王九龄的实力强劲,贸然的出兵攻打交趾虽然日本人可以做到,但是日本人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王九龄居然拥兵几十万。

    而且拥有大量的火炮以及大口径重炮,还有飞机,等等,也就是说打王九龄的注意,还不如直接出兵占领南京,把握还更大些,损失也更小些。

    因此他们想了想还是先给王九龄添堵,等王九龄自顾不暇,手忙脚乱的时候,在商讨是否出兵。

    东南亚其他地方不是法国的就是美国的,或者荷兰的另外就是英国人的,日本人没有殖民地,没有那个国家愿意日本人来他们的领土上瞎搞。

    英国人虽然跟日本人一起对付王九龄和西康,但是他们也不是猪,知道日本人比王九龄的威胁更大,所以不可能答应日本人去他的殖民地瞎搞。

    最后双方选择了暹罗,这个国家是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要不是英法为了缓和矛盾,让这个国家做一个缓冲,暹罗也早就被灭了。

    但是他们选这个地方实在是很有眼光,因为暹罗跟交趾有大量的边界接壤,他们估计要是抢了王九龄的银行,到时候王九龄要么忍气吞声,那样的话,就可以狠狠的打击王九龄的嚣张气焰。

    不过他们还是希望王九龄跟暹罗打起来,那样他们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有两大国家的支持他们也相信暹罗不至于几天就给王九龄灭了。

    只要他们这边做好了,暹罗的军队再坚持个十天半个月,那英国人和日本人完全可以反应过来,制裁王九龄,甚至出兵。

    现今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其部分先民是原居于中国云南一带,元时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的古代中国人。暹罗在文化上受到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双重影响,尤其是自印度西传而来的佛教文化对其影响至深,至今都还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教的宗教国家。暹罗国号于1949年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国”。

    公元18世纪,时值缅甸入侵,在华裔民族英雄披耶达信的领导下,暹罗人民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取得了复国斗争的胜利。随后迁都于吞武里,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达信被拥为王。他继续领导击退缅军的频频进攻,把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统一起来。

    吞武里王朝(1769年…1782年)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它由一位年轻的将军达信(即郑信,又名郑昭)所建立。他在泰国东南沿海一带组织了一支抵抗缅甸的军队。达信是中泰混血儿,中国史书称为郑信。他收复了大城,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解放了清迈等地。1782年,达信在政变中死亡,吞武里王朝亦因此结束其短短十三年的统治。

    也就是公元18世纪中后叶,吞武里王朝部将昭披耶节基即后来的拉玛一世,逐渐掌握政权,至公元1782年,拉玛一世正式登基,建都曼谷,建立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吞武里王朝灭亡。

    也就是现在的暹罗国王是篡夺了汉人的江山才坐上这个位置的——

    国庆节快乐,新的一月有开始了,祝大家工作顺利,天天被妞泡!国庆四连发!!!

第两百二十四章 对暹罗的政策

    曼谷王朝初期,君主继续实行等级森严的“萨克迪纳”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同时也对旧的徭役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是减少服徭役时间和增加实物税的项目;因此人身依附得以减轻由于吞武里、曼谷及其附近地区的开发,湄南河三角洲肥沃平原被开拓为新的农业耕作区,水稻耕植面积逐渐扩大,甘蔗、胡椒的种植也发展起来,制糖、制盐和金属加工工业也随之兴起,航海、造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木材开采加工工业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达而发展起来。贸易和生产的发展吸引了中国南方尤其是广东沿海居民前来谋生,这些中国侨民受到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欢迎。

    近现代,曼谷王朝传至第四代君王蒙固王,或称马古大帝(即拉玛四世,1851~1868在位)时代,亚洲两个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蒙固王屈从于英国的压力,于1855年与英国政府代表j。鲍林签订了英暹通商条约。条约破坏了暹罗传统的司法独立、关税自主和宫廷垄断对外贸易的政策。其他西方列强也纷纷效法前来订约,从此暹罗沦为半殖民地(见鲍林条约),同时因为西方国家的纷纷入侵,曼谷王朝也不得不开始了国家开放政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经分别在暹罗东西两边建立英属印度和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签订〈关于暹罗等地的宣言〉,将暹罗列为两个殖民地之间的(缓冲国),其后英法于1904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