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大军阀 >

第156部分

民国大军阀-第156部分

小说: 民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英国政府说军队就在伊朗和决战,很快就会去救他们,新德里的英军早就投降了,只要秦国的空军不来,他们也不担心秦军会来偷袭他们,这些人等政府的援兵已经等了已经不耐烦了,政府的人说了一天又一天就是没来,他们想到了投降,可是他们还没怎么跟秦军干一仗就莫名奇妙的投降,尤其是他们现在新德里辛苦了大半个月,为秦军准备的大量的陷阱居然几乎没有用上,倒是自己人为了躲避水,给自己的陷阱害了。

    他们不甘心,秦国人总是不敢堂堂正正的打一仗,用这些下三烂的计谋赢了算什么英雄好汉,现在他们的部队英军死伤近三万,土著军20万只有3万人还在掌控之中,其他的不知道去哪里了。

    新德里能藏身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水位越来越高,他们不得不考虑投降了,目前这样下去他们是坚持不到援军的到来了。

    而英军的援军,英、意联军正和秦军以及突厥军打得不可开交,虽然这次他们的装备跟秦军已经不相上下,不过他们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同时广泛发动伊斯兰教徒去攻击英、意军队,尤其是他们的运输队广泛遭到袭击,而伊斯兰游击队则用缴获的武器武装大量的伊斯兰战士反抗英国人的殖民统治。

    1935年6月5日新德里的英军终于下定决心投降了,他们已经尽力了,在跟英国政府沟通了一下之后,他们发报投降了。

    英国政府对于正在跟秦、突厥兵作战的英、意军队很不满意,尤其是意大利军队,真的是烂到家了,连刚刚武装的突厥兵都对付不了。

    其实英国人太不了解意大利人了,意大利人就三分钟热情,刚开始被王九龄嘲笑之后确实想要好好收拾秦国人,不过过了十来天他们兴致就不高了,他们想为什么他们要去替英国人卖命了,于是他们作战不再卖力气了,面对经常抱着炸弹冲上来的突厥兵,他们吓坏了。

    当兵吃粮有必要那么卖命吗,这抱炸弹上来摆明是要同归于尽啊!意大利人心中埋怨起墨索里尼,没事瞎显摆什么,他奶奶的不是你自己上来拼命就可以瞎显摆啊!

    同时更加的埋怨英国人,肯定是英国人知道突厥兵喜欢抱炸弹同归于尽,所以将难对付的突厥兵给他们对付,其实这次意大利人是真的冤枉英国人了。

    意大利人经过再三考虑,应广大官兵的一致要求,他们找到了英国军队的指挥官,要求意大利人对付秦军,毕竟意大利人来就是打秦军的。

    英国指挥官对于意大利人的要求哭笑不得,这段时间秦军因为补给不足,才被动防御的,要是等秦军补给完了,意大利人估计一个突击就给灭了,这么多天来,英军终于知道为什么王九龄那么看不起意大利人了,说实话,连卢森堡的警察都比意军厉害。

    英军指挥官虽然对意军不屑,但是是毕竟是欧洲唯一肯出兵帮英国的,不能让意大利人太难看,万一跟秦军打一仗全部被歼灭了,那英国人免不了要被指责了,这让英军指挥官想起了王九龄的那则笑话,意大利人加入谁还真的是需要谁来保护啊!

    英军指挥官跟意大利指挥官努力的分析了一下秦军有多么的强大,意大利指挥官犹豫了,不过要是他被吓回去了,那才会让人笑话,意大利指挥官强烈要求跟英国人调换对手,有意大利军队对阵秦军……

    英国指挥官最后没办法,意大利人太倔了,八匹马也拉不回来,英军指挥官值得向国内请示,他现在真的很后悔有了意大利这样的队友,他甚至有个念头,是不是意大利人跟秦国人达成了什么协议,让意大利人来拖累英军……不过不管怎么样,还是先向国内政府请示再说。

    英国政府听到英军指挥官的汇报,很无语,先是狠狠的批评了英军指挥官,让意大利人瞎胡闹,战阵都摆开了,还如何调换阵地啊,要是秦军趁机发动攻击,那怎么办。

    英军指挥官赶紧向国内解释了老长一大篇,意大利人在战场上的种种恶行,比如丢下队友,打不过的那些刚刚拿起枪的农民,英军指挥官大吐苦水……他明明白白的告诉英国政府,王九龄的那则笑话是真的,意大利人真的只会拖累人,帮不上任何忙,和意大利人搭档,不败也得败,再好的作战计划也会被意大利人搞的一团糟。

    英国政府得到英军指挥官的难处,终于相信了意大利人跟谁拖累谁,又或者他们是安慰自己,谁叫他的军队几天都没有前进一步呢。

    新德里的军队要投降了,北方硬度被王九龄搞的一团糟,无数的难民涌向印度南方,整个一度乱成一团,其他的殖民地也乱成一团,如果英国吧所有的军力去打秦军,那么大不大的赢还真的不好说,现在除了秦军,还有巴基斯坦、尼泊尔,,锡克四国会对抗英军,他们好不容易独立起来是绝对不会甘愿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秦国人只要在背后操纵着四个国家,就可以吧英国人搞的手忙脚乱,湘鄂裱糊匠,拆东墙补西墙,因国人正在向战事把战事停下来,先稳定还在手的殖民地,秦军虽然作战能力不错,但是海军可以忽略不计,他们要达到中东补给太困难,所以秦军也不会贸然攻击中东。

第两百六十八章 新德里扬汉旗(五)

    1935年6月6日新德里的四万多英军正式向秦军缴械投降,在这次水淹新德里的时候几十万新德里的人死亡,印度土著军只剩下两万人,损失18万,英军死亡3万多。

    新德里会战以秦军胜利宣告结束,秦国的各个报纸,包括在中国的报纸全面宣传了这次胜利以及杀敌数量。

    各地都燃放礼炮、烟花、鞭炮庆祝,对于秦军一系列的胜利大家已经感觉不稀奇了,要是打了败仗才是稀奇的,王九龄的威望在中华民族当中已经无人能及了。

    不过秦军的胜利并不能改变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的形象,虽然秦国人也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但是老外就是可以区分开来。

    这样也引发了国民党内部的激烈争吵,应为他们跟外国人打交道并没有感受到老外的尊重,这是他们接受不了的,有的老外直接说,你有不是秦国人,直接伤害了他们,洋人的话就是说,虽然你们都是华人,但是你们的政府不一样,想要我们尊重你们,没门!

    国名政府一场大变革迫在眉睫,有识之士,纷纷要求该组国民党……

    1935年鉴于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意大利人不堪大用,还拖后腿,与秦军在与伊朗、阿富汗边境鉴战的英意军队后撤三十公里,与秦军脱离接触。

    虽然这一现象很怪异,但是秦军并没有追击,这让英军各部也大松一口气,他们很怕秦军会追击,但是他们又不得不退,他们将新德里打造成绞肉机的计划完全失败,新德里已经投降,他们再打下去意义不大。

    秦军不追击的原因是两个与的作战,士兵们确实需要休息了,另外重要的还是补给问题,这个一直是个大问题,秦军知道大战还在后面,他们现在就是要休整,因此只是让继续组织人马袭扰敌军,大部队则休整训练,趁着英、意军队休整,秦、突厥方面也需要休息,尤其是突厥方面,立国到现在,就在打仗,士兵基本都是招募的农民、工人、一群爱国分子,根本没有接受国训练,还好他们一直对阵的是意大利人,但是忘记了希望他们能迅速发挥作用,不要任何情况都要秦国保护他们,秦国没有那个义务,所以秦军在休整的时候,另外还要帮助突厥训练出一支完整的陆军,以后他们就是对付英军的主力。

    而方面也很配合,他们的大部分武器都是用的英国的武器,不够部分则是用秦国的武器,初步计划训练一支30万人的陆军,以及一直空军,为此王九龄还无常支援了200万元给他们,另外还有一千万低息贷款给他们,以帮助他们迅速稳定国计民生。

    而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也同样得到了王九龄的贷款和支援,锡克人也得到了秦国的支持,因为王九龄的人发现力苏俄的人在渗透,所以锡克国虽然不怎么样,但还是拉拢他们,免得被苏俄利用来对付秦国。

    而英军之所以退兵除了军事上的考虑,最主要的是英国的经济状况,马来亚、新加坡、缅甸丢失,英国股市已经在急剧的动荡,但是英国人更多的是同仇敌忾,要雪耻。

    不过自从印度的英军被消灭了一波又一波,印度被占了一块又一块,英国人除了愤怒之外,更多的是经济进一步恶化,印度是英国工业的输出地,和原材料的输入地,印度丢失,无数开印度生活的工厂纷纷倒闭,他们已经一多月没开工了,本来他们还能坚持,可是股市的动荡,他们无数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公认的工资也发不起,工厂倒闭,英国无数人又失业了,很多人走上了街头,要求无能内阁下台,只有乔治五世知道丘吉尔的能力,可是大势不可违,这也不是丘吉尔的错。

    英国人一败再败,那些自治领也乘机要求独立,英国人在也坐不住了,秦军什么时候能打败,他们心里没有底,秦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英国人只知道秦军很能打,但是到底有多厉害,英国人心里没有底,所以必须撤军,要不然殖民地会丢光,没有殖民地,没有庞大的市场,英国就什么都不是,没有钱去维护世界第一的海军。

    秦军厉害是不假,但是秦军的短处是他们只能在他们国家附近作战,距离远了,没有弹药,秦军不可能那刺刀跟英军大,所以秦国人什么时候打都可以,用不着一时。

    秦军不是想拖垮英国人吗,英国就是不跟他拖,等收拾了殖民地的叛乱势力,稳定了后方,在慢慢收拾万恶的秦国人。

    不过英国人的的想法也正中王九龄下怀,王九龄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消化占领区,移民过来增强国力,同时部队也需要休整,双方可以说各取所需。

    不过英国人不知道有没有考虑到现在他们还有十多万战俘在秦国呢。王九龄现在正好需要大量免费的劳动力,这些体力不错的英国人就是最好的劳动力了。

    最后历时两个月的秦、英大战就暂时告一段落,这是上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世界各国都在秘密关注这次战斗,很多国家还想派军官来观摩秦军作战,直接被挡了回去,而英军因为一再败北,肯定不会让别的国家来看笑话,于是这次战斗,人们只能从秦国的报纸上看到只言片语,应为英国人的报纸根本不报道,他们那里好意思报道呢。

    战斗的经过引发了各国的猜测,秦军显得就像秦国的国旗一样那么的神秘,而英军的撤退在各国看来就是一个承认失败的信号,鼓舞了很多有野心的国家,日不落帝国终于日落了。

    法国人人的报纸还专门写一篇叫《日落帝国》的文章发表,引发了各国的强烈反响,尤其是那些数百年来,被压制的欧洲各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包括法国自己。

    秦国的胜利让其他国家酸溜溜的,但是被英国压抑的民族情绪高涨,各国毫不宁惜自己的口水,疯狂的吐槽英国。

第两百六十九章 秦分九州

    英军撤退,世界上的报纸大肆的报道了,一时间各国的报纸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