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大军阀 >

第229部分

民国大军阀-第229部分

小说: 民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其实连个屁都不是。

    根据特斯拉的想法和建议,王九龄还找来爱因斯坦等一大批犹太科学家已经邓稼先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讨论。

    大家认为这个计划虽然庞大且难以实现,而且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但是一旦开启,后人的科学技术进步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时要是实现了,人类就能纵横太空了,当然作为计划的首批人物,他们将会名垂青史。

    看着大家那灼热的目光,王九龄当即宣布开启计划,反正现在王九龄不缺钱,通过世界末日论的散播,秦国已经收到了一百多万亿,拿出一点不会影响什么东西。

    接着王九龄提出拿出三万亿作为计划的启动资金,而计划全权有特斯拉负责,王九龄不干涉,特斯拉要研究什么,要做什么,完全内部自行商量,不必请示,只不过要是实验有危险,那必须提前打个招呼。

    1941年载人航空航天计划开启,加上之前的卫星计划已经有了底子,在三万亿的投入下,人类历史上的航空航天计划拉开大幕,虽然不是现在就可以实现,但是王九龄相信在她的有生之年保底登入月球没有问题,登入火星也不是不可能,当然直接的好处的,可以帮秦国建立信息化,到时候其他国家还在现在的飞机坦克战争时代,秦国的战争已经到了信息化战争阶段,想要不征服世界都难啊!嘿嘿……

第四百零一章 德国进攻苏俄

    1941年3月20日秦国正式想外界宣布迁都天京,天京建了数年,耗费王九龄上百亿,现在的天京有人口80多万,而且已经有部分政府部门先行迁移过去,只不过之前总部一直还在象市。

    而天京的奥运会馆也一直没有开什么第三世界运动会,因为之前和英国打、后来又和荷兰打,这些欧洲国家联合抵制,其他国家被他们所胁迫,所以不敢来,不过王九龄本来也没打算开,所以最后一直跟着秦国的几个小国王九龄一国给50万元,表示不开运动会了。

    日本有样学样,觉得开运动会实在没必要,有那钱,还不如多装备一些武器,之前日本就是跟秦国怄气,现在气也出了,开奥运会就鸡肋了。

    日本在1940年2月才宣布不举办奥运会,虽然日本奥组委强烈不同意,说服这个,说服那个,但是在日本军部和政府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放弃。

    国际奥组委最后只得宣布由芬兰首都的赫尔辛基举办,不过奥委会才宣布不久,4月份芬兰就遭到苏俄军队入侵,芬兰宣布放弃举办权。

    其实芬兰的命运早在德国和苏俄瓜分波兰的时候就决定了,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卑鄙的秘密条款——将芬兰划归苏联,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往事了。

    秦国迁都各国并没有什么惊讶的,只不过秦国的北方是中国,所以秦国的威胁在南方,迁都南方很正常,就像中国的南方是秦国,中国的威胁在北方,所以中国迁都北京。

    不过各国民间有传闻说秦国迁都南方,要是全球变冷的话,至少不会冻成冰棍,当然这只是猜测,当然也会有人信,世界末日有可能变冷,在英法不是还有很多人拼了命的跑到非洲的赤道地区去了嘛!为此还在那里打杀当地的土著,要不是英法政府不想激起更强烈的抵抗,他们要全力防患德国的话,估计会公开屠杀了。

    不过私人或者军队私下里可没少做这种事情,这也为后来非洲人清算欧洲白人埋下了祸根,后来非洲的白人被清算一空,甚至那些有白人血统的也被清算了。

    而中南半岛,王九龄为了解决水路运输问题,同时减少灾难的发生,王九龄还在克拉地峡修建了一条运河,目前也投入使用,这样不但大大的缩减了从印度洋到南海的航程,关键是极大的缓解了马六甲海峡运输繁忙的问题,同时也拉动了海峡周边经济的发展,另外战争时期在这里的军舰也可以更迅速的开往印度洋。

    在军事方面,军队总人数已经有六百万人,海军已经有8支航母编队,16艘大型航母,另外护航母舰有五十余艘,不过目前战斗力还不好说,尽管他们很努力,但是时间毕竟太短,而且海军又不想陆军那么好上手,另外一些还有无数的近岸警卫队,王九龄现在的造船厂全部是开足马力造船,造军舰的,就算卖不出去,政府下订单,王九龄知道很快秦国就可以用的上。

    空军方面,全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有近两万架,空军司令的口水从来没有干过,空军现在所有人员可是有10余万人,他不高兴才怪,不过海军的陈绍宽比他夸张多了,能把飞机开上天的人多了去了,可是能把军舰开下海的人缺的很,陈绍宽恨不得自己是孙悟空,变他个十万八万的人出来,以前他总是觉得没钱,没军舰,现在军舰他都感觉有点多了,不过王九龄还是拼命的造军舰,陈绍宽不知道用该哭还是应该笑。

    当年老蒋连艘驱逐舰都磨磨唧唧的,今天这位倒好,跟钱是大水冲来了似的,不过王九龄的钱比大水冲来的还要快,还要方便,大水冲来的还要晒干呢,但是他的不用。

    1941年5月20日,根据德国希特勒去年年底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正式发动了对苏俄的战争。

    德国以及其小弟匈牙利、保加利亚共出动五百万大军,兵分三路浩浩荡荡的向苏俄杀去,其中保加利亚出动海军偷袭了苏俄的黑海舰队,以及造船厂。

    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直扑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直扑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直扑基辅,虽然苏俄有所准备,但是斯大林固执的认为德国要是没有跟西方国家发生战争,那么德国一定会在苏俄和中国军队大战的时候,才会进攻苏俄,夺取苏俄的资源。

    因此斯大林的准备和在德苏边境的士兵准备的并不充分,另外德国的将军大多数是一战时期慢慢升上来的军人,况且自从德国统一后,德军就一直是世界陆军第一,反观苏俄,斯大林为了排斥异己,将原本经历过一战和十年革命等战争的将军都杀得差不多,将军原来都是排长迅速升上来的,只要斯大林觉得这个人够忠诚,就是一名普通士兵,斯大林也会将这个人升为师长甚至军长。

    看看苏芬战争就知道了,芬兰那个时候才三万正规军,可是苏俄一开始就派了二十多万人入侵,最后苏军伤亡20多万才控制了芬兰,由此可见大清洗后苏军的战斗力有多差。

    德国进攻的第一天德军就向前推进了50至60公里,一个星期后,德军向苏俄境内推进四百公里,苏俄军队逢战必溃,反应过来的斯大林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住,谁逃跑就枪毙谁,全家都流放到西伯利亚种红薯,这才稍稍稳住阵线。

    跟历史上的苏军毫无防范不同,苏俄军这次不是毫无准备的,另外斯大林头脑一发热,下令谁逃跑就枪毙谁,家人还要送不毛之地种红薯,基本上进去了就没什么机会或者回来了,所有的苏俄人都知道去西伯利亚种红薯其实就是劳动教养,去哪里还不如直接枪毙了好。

    于是无数苏俄士兵觉得横竖一死,要是逃跑死了还连累家人,于是所有人心中求生的欲望和保护家人的欲望交织在一起,他们拼命的抗击德军,而战线虽然没有保住,但是他们悍不畏死的作战方式至少为苏俄争取到了时间。

    一个月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推进到波罗的海的里加地区,中央集团军群推进到明斯克、维尔纽斯地区,南方集团军群则包围了基辅——

    分割线——新书《抗战往事》已经上传,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第四百零二章 兵出苏俄

    苏军暂时拖住德军之后并未占据主动权,依旧是在败退,斯大林想到了朱可夫,老将里没剩几个,现在就他还看的过去了,于是朱可夫被调到了前线,不过一开始朱可夫并不知道前线的情况,德国的突然进攻,前线的军官都是后面提升上来的不但没有作战经验,更多的是一年连升四五级的一大堆。

    前线虽然抵抗非常的激烈,但是却也是一片混乱,才一个月过去了,就有两百万苏俄士兵阵亡,此时苏俄虽然有一千万士兵,不过这边德国发动攻击,在亚洲的中国和秦国有一千多万军队,也随时会发动进攻,因此苏俄的军队并不能全部利用过来,亚洲最少需要400万军队防守,那也就是说欧洲现在只有四百万军队可以用了。

    进过一个月的战争,苏俄的损失不但是在军事上,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损失,德国占领的这片地区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接下来德国要打的地方都是苏俄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要是这些地方都被占据了,那苏俄恐怕真的要完了。

    德国和苏俄开战一个月了,世界各国度知道中国迟早要参战的,不过中国也不说什么,斯大林原本还想派人来谈判,拖延时间,不过想起当初中国人那副态度,不可一世,估计也谈不成,但是手下还是建议谈判,不管怎么样先稳住中国人,不过中国政府方面果然是那副样子,根本不谈,只要苏俄归还1644年后占据的中国领土,中国不再追究什么,当然这也是王九龄授意的,俄国人要谈就谈,反正中国这边全部准备好,该打就打。

    秦国和中国一直在努力收集苏俄的情报,军事准备也一直没有放松,毕竟在漫长的中俄边境,苏俄陈兵百万,做出随时要进攻的态势,而中国除了在最西边的有一点点地方是跟锡克国接壤,而且这个国家还一直靠着秦国这棵大树,在南方就是秦国了,边境问题根本不存在,可以说要不是担心间谍扈从中国跑到秦国来从事间谍活动,边境根本不需要驻扎一点点军队,不过就算是现在再漫长的边境也不过20来万军队,可以说中国的军队主要防御得失沿海,而重点是北方,中国基本上是被秦国和苏俄包围了,在陆路上中国有东西北三面被苏俄包围,苏俄可以在任何一点发动进攻。

    早在中国代表去苏俄讨论收回被战领土之事时中国的防御中心就在北方,日本被赶下海后,中国唯一的威胁就是苏俄了,王九龄让中国政府迁都北京最大的目的就是防患苏俄,躲在南方是不行的,也不利于做出判断,这些年来中国在东北驻军250万,华北150万,西北地区250万,在中俄边境陈兵650万,而目前中国的军队数量已经达到1000之巨;部队全部装备突击步枪,还有防弹衣,当然这些装备的钱都是王九龄贷款的,要不然就中国那个样子能装备起枪就不错了,哪里可能有防弹衣呢,就算是枪,中国要是没有秦国生产大部分,中国也绝对不可能列装这么快的,秦国的突击步枪全部是从打败日本,实验了其性能之后生产的,明明知道二战就要打起来了,秦国自然是要先准备了,何况自从拿下印度之后,秦国就没有缺钱的时候,早晚要生产,所以早点生产。

    所以中国军队的装备,秦国早就生产好了,另外现在每个班都有两名士兵的步枪下面装有榴弹发射器,比以前方便了不少,至于坦克方面中国统一后在秦国支持的技术上,眼研制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坦克,还有火炮,总之只要跟秦国的口径统一,王九龄就没有意见,要不然下次两军协同作战的时候,补给就不方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