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79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179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武继续补充:“如果许国国内的杏位战争再激烈点,有可能失败者会像卫国执政孙林父曾经做过得那样,干脆把自己的领地交给晋国,挂靠在晋国某个卿大夫名下”田苏。你说他们会挂靠在谁的名下?”
田苏拍手称赞:“许国人虽然不善打仗,但他们毕竟是中原人,以中原人为主力,讨伐秋人国家中山国,我们就占据了大义,事后,许国再得到几块分散的、不相连的封地,想必许国人会更紧密的追随国相。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是赵氏了。”
赵武点头:“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继续前进,把许国的军队带回他们国家,把我们的后续计发小也告诉许国人,让他们做好战争准备,也做好瓜分战利品的准备。”
于是,赵武稍时停留后,宣布赵氏同意执行国君的政策,又带领军队继续前进。
许国国君看到自己军队带回来的战利品,笑的眼睛都睁不开:“寡君从来没有享受到这样的战利品,在我记忆中,从我曾祖父开始,许国就不曾享受这样的战利品,今日这一切,都多亏了国相啊。”
赵武不会犯“三徘”那样的错误,他按照臣子礼郑重向许国国君行礼,感谢了许国国君对自己的夸奖后,赵武态度亲切的问:“君上,最近一切还好吗?”
许国国君憨厚的点点头:“许国将近一百年没有睡个安稳觉了,这几年虽然辛苦点,但幸亏晋国的庇护、国相的贤明,我们许国人也能安安心心的播种收割二现在,眼看着一片片阵陌建了起来,道路整修的不错,百姓的房子都是石头屋。再有几年,我们就彻疾安居下来,”
这种宁静的日子,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所以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抱怨国相给我们带来的富足与胜利吗?这样的人,愿上天惩罚他吧。”
许国国君公子黄是赵武扶立的,他当然对赵武充满了感激。
“我还有个计发君上,晋国之所以像现在这样昌盛,全是因为公子们必须居住在外国的策略,我有心在许国推行这一策略,把有继承权的公子全部派出国去。当然,我们许国是小国,我们派出的公子,恐怕不会受到别国的隆重款待,所以我打算替他们在国外争取几块封譬如中山国。”
常言说**决定脑袋,坐在国君这个个子上,公子黄当然希望将那些有可能与自己争夺君权的人,通通赶出国中。现在赵武有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学习晋国,公子黄便一口将鱼儿吞下,不管这一策略是否对国家有利……
于是。这年一月,田苏开始着手重建许国的军队。他淘汰老弱,挑选精锐。组织起一支一百辆兵车的常备军。这一百辆兵车都是标准编制,亦即一辆兵车三名甲士,二十五名步卒,合计两千八百人,加上后勤人员。恰好三千人。
国中凑出三千人的武装,对于许国这个小国来说,已经非常艰难了,但给他们编录军队的是赵氏的人,赵氏这几年逐渐发展的军事理论中,车士的作用已经逐渐减弱,他们的地个已经逐渐接近中层指挥官,而不是战斗的武士,这种军事变化也意味着。个人武勇的时代已经过。
抛弃了对个人武勇的要求,只要求士兵听从号令指挥,整齐行动,练的要求就降低了很多,毕竟,个人武艺的高低是很难练出来的,在田苏的努弈下,许国的常备军建立起来,这是一支降低标准的军队。在队形的整齐上面他们无限接近晋国人,但战斗意识,或者装备上面,则很难晋国一辆兵车编录七十五名步兵,是许国的三倍。
在田苏忙着编录军队的同时,赵武也稍稍履行了他的国相义务,开始统一协调许国的春耕,对于曾经规划过超级大国晋国的农耕事务的赵武来说。小国寡民的许国简直破刊寸什么精神,按照条款分割法,他将许国化成十全部分知际;目都外,其他八个区域派出弟子各负其责,不用半天的时间,就把活安排完了。
小国寡民有他的悲哀。但也有好处,那就是国家的行政能力特别强,赵武派出的手下几乎同时到达指定位置,而后根据统一协调,开始在坡地种植牧草,在山阴、山阳种植不同果树,在平地种植稻谷,在湖泊进行人工养鱼、在自家庭院建立鸡陵、鸭寨、猪舍等,川
一个月后,许国春耕结束,赵武开始组织闲散人员修建国道,并沿线建设村寨。可是,等任务布置下去,赵武又懒得亲自督促,他丢下几个管理人员,继续执行计划;自己带着田苏整编好的许**队转身回晋。
路上,赵武在邯郸以及邯郸所在的甲氏附近停留了一个月,验收了春耕情况,此时。晋国发布了召集令此时郑国的军队已经集结,只是还没有出战,消息传来。晋国被郑国人的狂妄惊呆了,弱小的老牌投降国竟敢悍然进攻你、自己最忠实的盟友、最听话的小弟,这些道怎么了?
极度的震惊过后是极度的愤怒,天下间没人敢如此蔑视超级大国、老牌霸主的权威,即是楚国人,想攻击晋国之前也要考虑、再考虑,郑国人居然,,
什么叫不知天高地厚。这就叫不知天高地厚。
彻底无语的荀罂,决定这次该由晋国先发制人了。虽然国君答应庶民休战三年,在盟友遭受侵略,属于例外情况。他果断下达征召令,召集各大领主集结一由此,晋国的“二驾之战”开始了。
接到召集令的时候,赵武带领自家武装刚走出邯郸附近,他在战车上回身询问田苏:“各地领主的情况怎么样?”
赵武不问自己领地的情况,而问其他领主,是因为首先赵氏的情况他了解其实,赵氏是个特例,在别的领主支撑不下去的时候。赵氏还算中等富裕,所以不能拿赵氏的情况来衡量国中的普遍状况。
田苏回答:“其实我们去年一年虽然打了四次仗,但除了杂氏,也就是我们辛苦了一点,其他家族不过是随国君去南方走了一趟,攻击了一个小城,战斗在六十天内结束,算不上辛苦。
其实杂氏也算不上辛苦。虽然他们在攻击倡阳小城的时候,损失很大,但随后亲氏从郑国获的了补充,而且他们去虎牢驻守。只是撤军途中顺便休息,所以从辛苦上,比不上我们。唯有我们从西奔波到南,刚回国又要去,连家族最后的武装都用上了。
这样一平衡。我们现在什么状况,其他中小领主也是什么状况三年免税,百姓三年的收入不用上缴,苦的是领主而不是百姓,这三年,谁都知道即将有大战。所以有点闲钱都去购买武器与铠甲,光看这三年我们的武器铠甲销售状况,就能知道,我们的武士已经全面换装升级。大多数人都换上了铁兵器,几乎所有人都有了铠甲,我们准备好。
赵武赞同说:“这三年,我们不止销售了十万件铠甲,加上他们原来拥有的,以及国家武库中的装备,足够将全国的武士武装三遍了,楚国人也许没有想到,他今年再见到晋**队,已经是一支全甲士的军队。
不过,我们去年太辛苦。几乎所有人都动虽了一遍,国君恐怕不会再次麻烦我们吧。”
田苏轻笑:“现在是摘取果实的时候,这样的事情,恐怕人人都不肯落后,国君留下谁,也不会留下主上。
果然,赵武才回到自己的府邸。国君派人来通知,跟随寺人勃凭,来到宫城,国君正在与他的弟弟打棒球,宫里的寺人们组织起两支队伍,正在陪伴国君玩要。
悼公看到赵武,扔下了球棍,一边脱下面盔。一边问:“武子,甲氏与许国的情况都好吧?”
赵武拱手:“君上,两处情况都好,春耕已经结束,今年该是一个丰收年。”
悼公擦着汗,说:“元帅估计郑国人将于初夏出兵,我们的军队也该在那时候抵达郑国,寡人已经去召集宋、鲁、卫、曹、菩、郜、滕、薛、杞小郜诸国国君及齐国世子光联合伐郑。宋国人比较心急,左师向戎的军队已经抵达郑国东门。”
赵武问:“我们的军队完成集结还需要多久。”
悼公回答:“十二天!十二天后,上军首先出发。”
这么快,赵武记得上次伐郑,晋国用了三年时间召集盟友,现在只用了几个月,这说明悼公去年解散诸侯军队的时候,一定跟诸侯们约好了。
停了停,悼公继续说:“这次,寡人打算留下杂靡的下军驻守国内,你的新军也留下一半吧。但寡人需要魏修与你陪伴左右,随时向寡人提出建议。”
赵武拱手,笑的很勉强:“我赵氏的军队留给杂屏指挥,他不会把我的军队带到沟里去吧?喔,反正也不会有人攻击我们,那么,”!”
寺人过来替悼公解开铠甲,悼公一边脱甲,一边感慨:“寡人很是喜欢蹴鞠,那种竞赛隐含兵法,既有攻守,也有计策的使用,可是大臣们都说,那种运动拼抢凶狠,不让寡人参与,这是遗憾啊”武子走的时候,不妨带一支蹴鞠队去,寡人在战争闲暇,观赏一下比赛,或许能启发思路。”
橄榄球式蹴鞠一经推广,立刻受到狂热军国主义者的欢迎,现在,各领主城市内,主要的娱乐项目就是球赛,许多领主甚至亲自上阵,一边拼搏于球场,一边琢磨着相应的战术。随着这项球赛的发展,各球队之间相互较量一番的念头也出现,于是就有了城际联赛。
不过,在所有的球队中,赵城球队的成绩最好。因为他们是规则制定者。
十二天后,晋军整队南下。军队中多了许多球员,他们才是军队的明星,平民偶像,当这些球员经过国君车队的时候,连国君都要脱帽致敬,向他们欢呼。而他们的存在,也使得一贯严肃的晋国行军队列有了欢笑。啧(四月),齐**队也抵沽郑国,宋国左师向戎旦到蜘有冗锐,大喜过望,也不知道他许了齐国世子光什么好处,齐**队居然与宋国联手,抢先向郑国东门发起攻击。
紧接着,赶到的晋军发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攻势。晋国中军在荀罂的统领下,从郑国西郊向东侵略原来许国的土地(许国北迁,地归郑国所有)。卫国的孙林父也帅军侵袭郑国北部领土。
6月,联军在北林(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北)集结。再进发到向(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接着向右绕行,驻扎于琐(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北),最终实现对郑都的合围。
联军在南门外炫耀武力后,再向西渡过济隧(水名这样眼花缭乱的军事行动无疑是要告诉郑国人,我们可以随时攻击你国土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次战争充分显露了荀罂的战争指挥艺术。即使在清代,攻击前进中的大军,要突然转向,绝对是考验将领统帅能力的头疼事,但荀罂在春秋时代,这样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古代,指挥多国联军连续完成了分路合击、阵前转向、分路出击、全军会集、全军转向、全军攻击、再转向、全军反转,等等眼花缭乱的动作,这些战术动作,不仅看的郑国人目瞪口呆,连赵武也满头大汗。
“艺术,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赵武看着全军行军路线,喃喃自语。
“好,好球!”悼公冲场上赵氏球员的推进喊了一嗓子,而后转身询问赵武:“这下子,郑国人该屈服了吧?”
赵武摇头:“郑国人的心思我不懂,但我懂得指挥军队,元帅这次表现指挥艺术简直不可复制,我正在琢磨如何才能达到相近的指挥结。
悼公冲场上球员挥了挥手,这时,又开球了,他顾不得跟赵武交谈,站起身来紧张的注视着球员的拼抢。
悼公观看的相当于一场小规模的世界杯一晋国是强势文明,晋国喜欢什么,别的国家君主也喜欢,这就叫赶时髦。晋国喜欢剧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