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27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27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为赵国确立律法,制定了富国六策,我如今打算一一实施,其中,首先执行的就是:三年之内免除农税,至于三年之后,我将情况予以减免。
此外就是刑律,武士当街杀人的特权在赵城不存在,今后武士过去的种种特权也将逐步改变,会让武士阶层变的更加亲和,所以,身为武士,也不见得比诸位有更多荣耀……
好吧,我们直说吧,各位被淘汰都是有原因的,现在我安排诸位前去各地居住,为黎人,为国人,各位不愿意,可以向我提出,我回头向魏氏家主求情,请他重新容纳各位,如何?”
一名被淘汰武士鼓足勇气,大声问:“家主,你刚才说的是真的吗?如果赵城没有农税,或者此地可以安居——无论如何,我们被赵氏淘汰,回到魏家,面子上也没有光彩,如果还有最后一条活路,我们宁愿在此安居。”
赵武招招手,让那名淘汰武士走到身边,他微笑的说:“你可以去找附近百姓打听打听,在当们在山中伐木的时候,我赵城给庶民发放过多少福利——赵城虽小,虽然穷困,但对待领地属民上,我自认为,不能算刻薄……”


第二十三章 领主要大跃进(下)
赵武吸了口气,感觉跟古人说这些,似乎多余——他们能理解么:“这样吧,我给你一个彼此了解的时间——两年,你在这里居住两年,两年期满后,你可以参加武士的复选,条件合格可以重新当武士,如果不合格,而你又觉得住在赵城不舒服,你可以向我提出,由我安排让你去韩氏,或者重归魏氏。
有两年缓冲期,重归魏氏也不错,因为在这两年,你们会从我赵氏学得一些运用器械的办法,你们知道的,当初你们被赠送给赵氏,是用来换取器物的,我赵氏器物之精良,使得各家不得不送来一些人手交换。你们从我家学得本领,即使回到原来的魏家,想必魏家也不会小看你的,这种安排如何?”
那名武士回到人丛,这些人低声商议了一番,决定接受赵武的建议。
这些人才走,智姬挽着袖子冲出了屋子,她急匆匆的问:“你的织场呢?前不久你托齐策送来两块布,那布比丝还柔滑,比锦还厚实,姐妹们很是喜爱,那织场在哪里,这些日子过去了,想必织场已经纺出了更长的布,快领我去。”
赵武嘿嘿笑着,似乎扭捏的不肯走,东郭离在旁边提醒:“主上,今日是约定与奴隶见面的时间,刚才我们见武士,已经耽搁了,估计奴隶现在已等急了。”
赵武依依难舍的想了片刻,指点着一名随从:“来,领夫人去织场。”
东郭离脸色难堪,他犹豫了一下勉强开口:“主上,动身吧。”
才出了庄园,东郭离抱怨:“主上,夫人进了织坊,我们织坊还有东西剩下吗?那可是织造数个月的布匹啊。”
古人织布,纺织到中间是不能停顿的,除非把一匹布织完。织到中途砍断布匹,那就是“孟母三迁”中孟母的故事,这故事告诫人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娇娇提前得到的那两块绒布就是中途停工的结果,现在又过了几天,或许那些布匹织的足够长,可以让娇娇做一身衣服了。
赵武不得已的哼哼:“不会吧,我家的布坊挣来的钱,难道她不花吗?”
东郭离指了指院子,忧虑的说:“主上,你看娇娇拉来的那两百辆马车,都是什么破烂?她连这些东西都不放过……”
赵武嘿嘿笑着:“原来你已经偷偷溜进去盘点了一下,告诉我,都有什么财宝?”
东郭离有点扭捏:“下臣职责攸关,自然要知道夫人带来什么陪嫁物……我去盘点了一下,不过是些款式古怪而新颖的小器物,值不了多少钱,估计也就是讨小女孩喜欢的小玩意。其中,最有价值的还是那些石头,不过,里面许多石头都没有打磨出来。下臣回头找一个玉匠,好好雕琢一番,主上可以带几块在身边,辟邪,或者送朋友。”
原来那些闪闪发亮的石头才是宝贝,它们就是春秋时代最流行的奢侈品:玉器。
赵武对玉器倒不怎么热心,他挠着头,思索着如何把织坊从娇娇手里夺回来……这个问题似乎难度高了点,等他走到城中的隶坊,还没有想出办法。
隶坊也叫隶舍,是专供奴隶居住的地方,周围有很高的院墙,院墙上站着警备的赵氏家丁。
赵武走入隶舍,招手叫过奴隶监管官员,吩咐:“我预先已经通知了你们,等我大婚的时候,要开释三千奴隶,开释的条件已经告诉你了,你都挑选出来了吗?”
赵武这一策略来源于管仲兴国六策的第二策与第四策,意思是宽松的刑罚,及时的奖励。赵城缺人,而满腹怨气的奴隶劳动效率是十分低下的,为了监管这些随时肯能暴动的奴隶,赵城不得不安排大量的监管人员,这使得赵城的人手愈发紧张。赵武今天来,就是给奴隶希望,让他们提高劳动效率的。
奴隶监工称之为“胥斤”,他这个胥姓跟晋国著名的卿大夫“胥氏”没有关系,这个胥意思是小官吏。
胥斤笑,回答:“家主慈悲,额外给他们开恩,这消息已经传达遍了,人选前几天也已经确定了,请主上过目。”
赵武接过名册,看也没看:“人数太多,我一个个见恐怕来不及,让他们以百人一队,过来见我。”
记录奴隶身份的东西叫“丹书”,是用红色朱砂记录在竹简上。这些丹书被武士们抱着,堆放在赵武脚下,奴隶们以一百人为一队,走到赵武面前叩头,而后赵武指挥官吏给他们发放丹书,意思是:从今往后他们不是奴隶了,是自由人。
丹书拿到手后,许多奴隶激动的将那根竹简折断,也有奴隶小心翼翼的将它们保存好,而后那些奴隶不约而同的重新归倒在赵武脚下,感激不尽的说一些效忠的话。
奴隶们一批批如流水般涌上,丹书拿到手后,他们会被官员领到另一个角落里,由官员给他们发放自由民身份的证书,然后他们又会转到下一位官员的手里,这位官员将领他们来到田野,来到分给他们的土地上,给他们分发农具,宣布他们成为公社的一员。
释奴工作进行完毕后,剩下的奴隶很激动,他们不停的窃窃私语,数万奴隶的私语汇成一股巨大的嗡嗡声,赵武站起来,举起一只手,表示自己有话说,立刻,嗡嗡声嘎然而止。
“我来和你们做一个约定:我打算明年的田租就以今年的产量为基准,凡是交纳够今年粮食产量的家奴,无论他还剩余多少粮食,都属于自己。
也就是说:只要你们努力多产粮,多出的粮食全归自己,我只要按照去年的粮食数目收取。怎么样?
刚才你们也看了,你们当中,表现最优异者获得了自由民的身份,这个比例很大,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而这样的奖励今后每年都有,也就是说,只要你们努力,十年后怎么也轮到你成为自由民。
我来就是和你们做这个约定的。你们也知道,我赵城兵力不足,所以我打算裁减监管你们的人手,并和你们约定明年交纳粮食的数目,我承诺在明年一年的耕作中,给予你们有限的自由,你们可以在赵城的范围内随意走动,而你们也要向我做出承诺,承诺在我给予你们信任之后,不要因为监视人手的减少而生出逃跑的念头。”
赵武说话时,旁边的家臣猛拽他的衣袖,似乎被赵武的步伐吓住了。


第二十四章 能抢的遇上更能抢的
赵武喘了口气,笑眯眯的说:“实际上,我也不怕你们逃跑。你们能逃到哪里去呐——赵城之北是霍城,这是晋国防御北方的强镇。即使你们侥幸越过霍城,但随后的路程将进入胡人的领地。
到了胡人那里,难道还不是继续做奴隶吗?天底下,哪里有在赵城做奴隶更轻松?你瞧,我现在降低了刑罚,每年从你们当中选择十分之一,赐予他自由民的身份,只要努力,数年后你们人人都是自由民,这不很好吗?
或许你们想往东、往西逃跑,但如果你们往这两个方向逃跑,我连追寻的兴趣都没有。因为十万大山足以对你们做出惩罚。
似乎唯一的生路似乎在南方,可那是晋国国都的方向,各家族势力林立,你们没有任何身份,到了那里,还不是被他们抓去做奴隶?难道到了别的家族,有我赵氏好吗?”
奴隶们一片嗡嗡声,赵武竖起指头,大声说:“我的承诺现在生效,从现在起,我撤走一半监管人员,同时宣布废除酷刑,今后对你们最重的惩罚不能超过十鞭。这就是《‘刑不上十’令》……你们愿意跟我做这个约定吗?”
奴隶们嗡嗡商议了半天,推出几名长者上前向赵武行礼。几名长者请求赵武杀白马盟下血誓,愿意由奴隶自己组织类似军队的社团,形成内部自我监控体制,承诺彼此约束不逃跑,相约加强自我管理机制——而赵武方面承诺:只要他们明年按约定交纳足够数量的粮食,将对他们逐步放松监管,并逐步提高释奴比例,直到他们……
这就是赵城“白马之誓”。
从此之后,奴隶制逐渐开始崩溃,各地领主相继采用赵武的方法,用“租庸制”收取田租,从而代替原先的农奴制劳作……
赵武立誓后,没有在隶舍停留过久。等他走出隶舍,身后的奴隶们爆发了狂欢,而监管人员果然对他们的行为不再干涉——从此之后,只要他们不走出划定区域,或者在走出划定区域时提前向工头递出申请,取得工头发放的通行证,赵城守卫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涉。
随后,奴隶们的行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头上还顶着奴隶身份外,他们与自由民没什么两样。
当年秋收过后,赵武果然兑现了诺言,那些努力耕作的奴隶手头第一次有了余粮,也就是有了私有财产,这下子,他们完全与自由民一样了。
在这个纷乱的春秋,当时的春秋霸主晋国正陷入争夺公卿位置的政治斗争,没有人察觉在赵城这个小地方,首先终结了奴隶制,令自己彻底迈向封建。
赵武忙碌了一天,又累又乏的赶回自己的庄园,发觉智朔正与韩厥子坐在院落里,他俩面前的炉子上正在烧烤着赵武昨天没来得及吃的那只獐鹿,智姬还殷勤的向烤肉上撒着珍贵的香料,整个院落飘散着浓重的香气。
东郭离脸都绿了。
这些孜然、茴香香料隐藏不住香气,东郭离早有发现,但赵武向他描绘了一番将来的景象,说明这些东西经过扩大种植后,会给赵氏带来源源滚滚的财富……这些珍贵的香料种子,平常赵武都不舍得吃,把它郑重收藏在瓦罐里,吊到房梁上,没想到藏的如此严密,智姬也能翻出来。
智姬正殷勤的往智朔嘴里塞肉,不时的扭头冲姐妹招呼:“中行姐姐,荀妹妹,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俩这趟嫁的值吧……弟弟,多吃点,瞧你长得这么瘦,姐姐以前老抢你的东西,今后不与你抢了……呜呜,今后我想抢也抢不上了。要不,弟弟你来姐姐家抢。”
赵武痛苦的绞着脸,他艰难地在火堆边坐下,指点着炭炉问智姬:“智姬,你猜,这个铸铁炉能卖多少钱?”
智姬翻手递过一串烤肉,狠狠的塞进赵武嘴里:“小气的,今后你家就是我家,干嘛如此小气?”
赵武看见智姬腰上掖着一块绒布,似乎她拿那块绒布当作汗巾,他轻轻抽出这块汗巾,继续问:“你知道那些绒布多少钱一匹——孙林父光看到货样,就出到十个罄钱(罄型青铜货币)一匹,我猜,这价格他拿到卫国去,还有赚头。”
智姬立刻瞪大眼睛:“那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