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276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276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聪明人谈论到这,依旧将齐国的政治格局正式确立,由于晏婴表现出他非凡的智慧。此后,崔抒担任右相,庆封任左相,晏婴成为司徒齐国司徒治民,掌户籍。田完做了司空齐国司空管理土地、建筑、田赋至此,齐国崔、庆、晏、田四大家族正式登台。
掌握了绝对权势的“齐国第一绿帽”还有一件心事放不下,他招来齐国的太史令,小心的询问:“国君被杀的时候,我病了,病得很重,并不知道下面人做什么,下面人只不过是捉拿奸夫而已,没想到他们杀死奸夫后,才发觉这奸夫居然是国君杀国君的事,我可不知情。”
白发苍苍的齐国太史令哆哆嗦嗦的从怀中摸出一片竹简,递给崔抒:“这段历史我已经记载了,你瞧。”
竹简哈桑写着几个大字:“崔抒弑国君光。”
崔抒大怒:“我跟你说了我全不知情,下人干的,你怎么还敢这样写,要抠歌,诓歌我为国家四处征战,才取得了齐国复兴的机会。”
太史令平静的回答:“国相为了齐国四处征战啊,这些事我已经如实记录了。”
崔抒咬着牙,委屈的问:“这片竹简上。一个字都不能改吗?。
太史令回答:“山可移,历史不能修改。”
崔抒冲武士使了个眼色,武士首领抽出剑来,一剑砍翻了太史令。
崔抒狞笑的看着太史令在他面前咽气,他将太史令书写的那片竹简掂了掂,蘸着太史令的血,将竹简涂抹一遍。鲜血覆盖了字迹。
崔抒将逐渐递给武士:“把这片行简交给太史令的儿子,命令他继任太史令,让他,他打算如何书写这段历史?”
不一会儿,新任太史令,旧太史令的嫡长子走进崔橡府上,他双手擒着那片鲜血染红的竹简,这片竹简上如今又覆盖了新字迹:崔抒弑国
光。
崔抒大怒:“你以为我的剑不锋利吗?。
新任太史令平静的回答:“你的剑虽然锋利,但我的笔却是直的
崔抒厌烦的摆摆手:“拖下去,杀了”。
新任太史令鞠躬:“我的儿子就在府门外,我死之后,又他来继任太史令的官职。”
崔抒冷笑:“你连继任者都带进来了,我记得你的儿子才六岁。”
新任太史令淡然回答:“他虽然六岁,但这几个字还是会写的。
崔抒唤来后任太史令,当着这名幼童面杀了他的父亲,而后用血重新涂抹这片竹简,冷笑的将竹简递给六岁的现任太史令:“这段历史。你怎么书写?”
ECHO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百零三章 列国的福音
幼童一板一眼的按照贵族礼仪拜见执政,而后稚声稚气的说:“我会写的字不多,恰好会写六个字:崔抒弑国君光。”
崔抒一晃神,手里握不住宝剑,他失魂落魄的说:“竟然有这样的人。竟然有这样的家族,你们”你们修改一下历史,难道会死吗?难道你们不知道,你写下我杀了固君,那就是妖魔化了我崔抒啊。”
小孩没有回答崔抒的话,他从血泊中捡起竹简,重新书写上那几个字:崔抒弑国君光。
武士首领抡起宝剑,比了比现任太史令的脖子,他扬起了宝剑,询问崔狰:“主上,还杀吗?”
崔抒委屈的大哭:“怎么能这样?他怎么能一字不必,罢了罢了。这是我的错,天底下会幕字的人杀不尽啊,由他去吧
崔持算是明白了:原来,如果国内房价上涨导致百姓居无定所,他不能光赖下面人炒房,身为执政。难辞其咎;如果国内治安混乱,他也不能下面人的责任,他是执政。就他的责任;如果国内食品安全不能保障,不是下面人捣乱。是他这位执政干的;如果国内百姓活得没有尊严,也全是他这位执政害的”国还另外赠送祭器、钟鼎乐器贿略晋平公,与此同时,齐国还将晋国的附庸国贿略了一个遍,使得前来晋国“听成听取来年工作计刮”的列国大夫纷纷替齐国求情,在满屋子吵吵闹闹中,赵武微微一笑,问齐国使者隅钥:“果然,凡是包二奶的,都是贪污腐化分子从春秋时代就是!嗯,齐国国君姜光因为包二奶而丧命,不出意料的结局怀”不知道你们给这位国君猛号什么?”
齐国使臣回答:“晏子主张值号为庄。”
庄的隘号意味着“屡征杀伐”这是个中行隘号。
比。%,万
齐庄公虽然人品不好,但在他主导下,齐国重新平定了东部,小的在东方重新“称霸”并开始走向复虽然是第一绿帽、执政崔抒干了活,但这荣誉属于国君。所以,这位“齐国第一奸夫”竟然赢得了一个中性隘号。
果然,包二奶的都“伟光正”一从春秋时代就是。
赵武点点头,继续说:“齐国的太史令不错啊。崔抒老说是“手下杀了君主”那么是谁的手下?崔抒手下干的事,他岂能逃避责任!太史令的记录没错。”
齐国使臣听不懂赵武的话,他直奔主题:“那么,晋国是允许我们求和了吗?”
赵武笑着回答:“有了朝歌入手,我晋国怎会不允许齐国求和呐”瞧你,还送来了一堆乐器,我们国君就喜欢音乐,这些礼物他一定喜欢。”
齐国使者大礼弄谢。
等齐国使臣出了大殿,晋国大臣以及附庸国使臣一起拍手庆贺:“和平了,终于和平了,我们明年不用出战了。”
郑国使臣子产立刻出列,请求说:“如今晋国东方西方都已经平定。我们郑国有点小事,曾经楚国引领霸主国入侵我郑国,那时我郑**队正在配合晋国攻击齐国,使得楚军得以横行于郑国国内。事后,楚军退走,我们发现联军当中唯有陈国做得最过分,他们走过的土地上。麦田均被破坏,水井均被填埋。河道阻塞,城墙扒走。
陈国是小国,我们郑国不敢劳动诸侯,让霸主国操心,只请求晋国能够允许我们攻击陈国,以报复陈国的破坏。”
赵武把目光转向**官士瑕,士瑕皱着眉头问:“楚国入侵郑国,应该是前几年的事情吧,郑国为什么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这个时候说,现在天下大旱,各国都在应付灾荒,哪有余力出战呢?”
士瑕不愿意让郑国出战,不是担心郑国的国力因为战争而受到损失。他没那么好心去关心郑国人。但是,如果郑国出战了,那么他们就不用向晋国支付征税,或者减少支付的份额人国内正发动对外战争,你总不好意思继续勒索郑国吧?
然而,晋国确实需要勒索诸侯国。以支撑自己度过荒年,所以郑国想借对外战争逃避对霸主国应尽的义务,士瑕不能容忍。
子产微笑着回答:“早不说:因为我们郑再才侍奉伯国不久,不敢希图获得霸主国的照顾;至于晚不说楚国日日强大,如果这次我们错过了机会,恐怕今后再也没有机会。惩罚楚国庇护下的陈国了。”
子产还没有说的意思是:郑国这几耸被折腾惨了,国力在摇摆不定的投靠当中,被迫同时向楚国与晋国进贡,以至于国家已经衰落到亡国的边缘。而同样在这几年,晋国坚定盟友宋国获愕了晋国赠送的僵阳,鲁国也存征讨齐国当中,也获得了大片土地。
春秋时代,各国格局是:一等强国为齐国和秦国。二等强国之首为郑国。下来才是轮到宋国鲁国卫国。
现在齐国被肢解,鲁国、宋国国力跃居于齐国之上;卫国失去四分之三领土,沦落为四流国家。而老牌二等强国郑国也沦落到叮司家的辄尾,国力既比不卜宋、航比不卜鲁泣摧4出,等到楚国恢复了力量,位于晋楚交锋前线的郑国,国力将继续滑落,直至亡国。
一代名臣子产不允许出现这种现象,他甚至等不到晋国出兵帮助郑国,也要独立承担攻击陈国的任务一圳赵武虽然不如范自贪婪,但这场战争如果他要插手,恐怕郑国连残集剩炙都轮不到沾手。如此一来。郑国如何扩张领土?如何赶超宋国鲁国?
比。%尸一万
所以子产才要在这微妙的时刻。才要在齐国刚刚屈服,郑国免除了征战义务,但晋国却因为灾荒无力出战的情况下,抢先攻击陈国,以便独立享受战争的成果。
士瑕摇头,继续拒绝:“我们的盟约是,大母侵小工”今年一是大灾荒,使得各国没有军粮;另外。我们也正在着手建立各种规章一一盟约泛泛的说“大母侵小”却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与实施细则,我们准备确立这份细则,以便规范列国之间的关系。”
子产摇头,昂然说:“往昔虞阏父做周的陶正,为我们的先王周武王效劳。我们先王褒奖他能制作器具、有利于日用,同时考虑到他是圣人虞舜的后代,就把长女大姬许配于他的儿子胡公,并把他封在陈地,使他成为“三恪”恪:敬。周人封黄帝、尧、舜后人为诸侯,称为三恪之一。所以陈国国君是我们姬姓女儿所生,至今仍仰赖周室的恩德。
桓公去世在前四只后陈国内乱,蔡国人想立蔡女所生的公子,我们的先君庄公拥护五父,并立之为君。却被蔡人杀死。我们又与蔡人一起拥立了厉公,一直到庄公、宣公,陈国的国君都是我们拥立的。
夏氏之乱夏征舒杀陈灵公。在前眺年,成公流离失所,又是我们郑国帮助他回国即位述事实都是贵国国君所了解的。
现在陈国忘记周王的大德投靠了蛮夷楚母,丢弃我们的大恩,抛弃我们这些姻亲。依靠楚国人多势众,居然来欺凌敝国,他们“欲壑难填。这样的人,我们怎能不惩罚?如果这样的事我们都能忍下,今后还有谁尊重郑国?
而且,陈国靠近敝国,也就意味着陈国靠近王室土地,万一微国遮挡不住,陈国就能直接攻击到王野。敝国非常害怕因为国家弱小而令“大姬夫君姬姓,指周天王,蒙受耻辱一一请一定容许我们讨伐陈国!”
子产把周失王都搬出来了,说明郑国扩张的坚定决心。
在这个变草的时代,各国不进则退。郑国要维持自己二等强国的地位,就必须不停的扩张。如果郑国错过了这个机会,等晋国缓过手来。那么郑国必将沦落成永远的跟班。只能跟在晋国后面捡一点晋国吃剩下的残渣剩饭,子产绝不愿意郑国沦落到那个地步。
然而晋国绝不能奔许郑国攻击陈国。
因为郑国一旦发动攻击,必将引来陈国背后的楚国报复。目前晋国还没有做好准备;目前晋国通过连年的征战,好不容易平定了东方与西方;目前晋国遭遇大饥荒,正需要各国诸侯的支持以度过荒年;目前晋国还没有重新与超级大国安国开战的准备,郑国的攻击只会打乱晋国的计划。
士瑕脖子一梗,打算继续辩论。赵武马上劝止:“这件事情不妨下去讨论,现在诸侯国使者都已经到齐了,既然我们无须攻击齐国了,那么就让我们结束战争吧,好让列国喘一口气。
趁着各国使者都在,我先宣布一件事。现在中原平定了,我估计今后几年里,华夏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既然这样,就让我们减轻各国的负担一一我打算减少各国交纳的征税,另外,我晋国也将对纳征的诸侯予以回馈。”
范旬继位的时候,大肆加重各国的负担,而且拿列国诸侯当作自己的奴才。随意驱使喝骂,从没有回馈的时候,赵武这句话,奠定了华夏文明随后若干年的“朝贡”制度一一诸侯国纳征,接受朝贡的人也要对纳征者反向馈赠。
这一制度最后发展到变态的地步,在明代,规定对诸侯国朝贡的征赋,要以其价值十倍的馈赠,结果,冒充朝贡使者的商人进献的胡板,让朝廷无力赏赐,国库已经完全空了,以至于发给官员的薪水就是胡权。
不过赵武没那么变态,他不打算十倍价值回馈,甚至不打算等价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