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353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353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武还不知道,其后,的州犁的儿子在吴国隐姓埋名,但他的孙子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的孙子名叫伯蓟,是众所周知的一介。大奸臣,他贪图越国财产,陷害伍子胥。导致伍子骨悲愤自杀,而吴国自毁长城被灭之后,伯蓟本人也让勾践给杀掉。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一旁的伍举显然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秘辛,他瞪大眼睛望向伯州犁,只见后者坦然的冲他点点头,于是,这位伍子胥的爷爷紧紧地抿了抿嘴。用这个动作告诉伯州犁:他绝不会向楚国泄露这个秘密,,
伯州犁后来果然被杀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上,楚国人也因跟赵武的饵兵总会而深感失望,觉得没能爬到晋国的头上占一会上风,全是因为伯州犁这位原先的晋人,在书写盟约的时候偏袒了自己的祖国,所以要找茬子杀了他,以平息楚国贵族的愤怒,挽回楚国的面子,
真实的历史上,伍举协同伯州犁参与饵兵之会,事后当然也成了楚国贵族的排挤对象,他的后人不得不追随伯州犁的脚步,前往吴国投奔伯州犁的孙子伯蓟”
眼见这两个人的孙子,曾是亲密的战友,也是生死仇敌,但这一复。两人的命运因为与晋国媾和的事宜。而紧密的连在一起。他们两介。家族不得不唇齿相依,所以伍举不能向外透露伯州犁的秘密,更何况他从伯州犁的话中,已经听出了楚国国君心中的秘密楚康王确实只想让晋军退兵,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他只想如此。
为达到这个目的,楚康王愿意答应晋人的一切条件,因为他事后压根没打算遵守这些条约,所以条约内容是什么,他无所谓了。
赵武仰天一笑,细声细气、但霸气十足的说:“其实,我们并不在意你们的国君说了什么,我们在意的是他做了什么做为他的敌人。我们其实挺喜欢他的言的无信的。”
伯州犁与伍举很愕然,赵武继续微笑着说:“上一次楚国使臣沈向来的时候,告别的时候他很愤恨的说:曾经问鼎天下的楚国,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不知道楚国的先王知道后世子孙如此不争气,该怎么在坟墓中哭泣?
他说得对!确实是楚国后世子孙不争气。”你们知道强者恒强的道理吗?这个道理说的是:强者录了山;强者占有一切;强者不停的靠吸取弱者的血肉发展肛犬去;所以强者根本不可能被打倒。它只会被削弱,被各种自身的原因而削弱一所有的强者都是这样衰落下去的”。
让“马太效应”见鬼去吧,赵武在春秋时代说出了“强者恒强。的真理,今后“马太效应”应该被称为“赵武效应”。
“细观楚国的发展史,很是令人深思。当它崛起的时候,每个人为崛起付出的努力,都可以得到承认;每个人的付出,都能得到报酬,这就是楚国崛起的原因。但后来,楚国失去了“公正。与“公平。的社会环境,所以,蔡国的贤人声子才说:楚国开始“阶层板结”
如今的楚国没有公正与公平小庶民的努力必须得到贵族的认可,当贵族认为这努力一钱不值时,那些努力的人就得不到丝毫报酬为了维护自己阶层所享受的特殊利益,楚国贵人们当然要否定“别人的努力成果。
于是,没有了公正与公平环境的楚国,贵族们只想着保证自己的既的利益,而庶民百姓则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承认,于是他们放弃了努力,“尊重现实,的生活下去;于是,楚国开始衰落;于是。其它的强国,其它处于楚国视线之外的小强国(比如吴越),开始悄悄发展,当它们强大的足以和楚国抗衡的时候,楚国的利益集团们为了保证自己在国内获得的利益,他们宁愿对外步步退让。
于是,一个更强大的存在崛起了细遵循强者录夺一切的基础法则。楚国庶民的一切利益,就要被那些后起的强国吸纳,而为了维持贵人们在国中的利益,他们会更加深重的录夺庶民的努力,努力去讨好后起强国,以便维持自己的特殊利益,直到楚国灭国那一刻。这是人世间基本的规律。失去公平公正环境的楚国,即使所有的楚国人都知道这一点,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看着自己的国家一天天的被新起强国录夺一切、占有一切。然后衰落下去。”
赵武深吸一口气,轻声说:“楚国的衰落不能怪别人,全是它自己折腾的。所以这次媾和,我并不担心一个衰落的楚国不肯承认条约。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明知道自己逐渐走向衰落,却依旧连基本的信誉都要抛弃,那么楚国必将会更加衰落。
这次媾和条约是如此书写的。下次,面对一个更衰败的楚国,我们的条约必将更苛刻,所以我期望楚国能不遵守眼下这份条约,而且我相信:楚国确实会不遵守这份条约为此,我已经将下一份条约准备好了!”
说罢,赵武随意的摆摆手,细声细气的说:“我们这次媾和,都是在做表面工作,都是做御小国诸侯看的,是做给历史看的,虽然明知道条约不会遵守,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请让我们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天下做个榜样吧。”
伯州犁悚然面色,他整一整衣冠。将腰间的玉佩清理了一下,隆重的以大礼拜谢赵武:“执政如此郑重其事的交代,我伯州犁怎敢不遵守您的命令,谨慎的对待这次媾和谈判
直起腰来,在伍举的目瞪口呆中。伯州犁用一个晋国人的身份,不见外的感慨:“我真羡慕赵氏能够册有程罂与公孙杵向这两个家臣,我也真羡慕能够重用程罂与公孙杵向的赵庄主(指赵武的父亲赵朔)。我听说武子曾经夸耀伯乐,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来,赵庄主就是伯乐啊,他于贫寒之中简拔程罂与公孙杵向,才埋下了赵氏重新崛起的种子。”
慨叹良久,频频叹息之后,曾经是晋国著名贤人的伯州犁悠然神往:“程罂与公孙杵向,该是什么样的才能啊,一个慷慨赴死,引开周围仇视的目光;一个忍辱负重,教导赵氏继承人多年,枉费我在晋国享有贤人的名声多年,但面对程罂与公孙杵向的往事,简直的羞愧抬不起

不只伯州犁在程整与公孙杵向面前抬不起头来,其后两千五百年历史中,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两位忠义之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这两个人简直像一座丰碑,让后人无法超越。无法仰视。
伍举在一旁惊叹良久,也感慨说:“公平、公正!程罂是怎么想到了这一点?精辟啊。没有了“公平公正,存在的世界,谁还有奋斗努力的心思?我当初不是为了追求一个公正的待遇,要求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曾经想离国而去,但现在我虽然回来了,可我得到了公正的待遇了吗?”
伯州犁与伍举惊叹不已。他们确实应该惊叹,赵武说的这番话不是他自己的智慧,是整斤。西方历史学家数百年的集体努力。在“马太效应”提出之后,整个西方历史学家都在思考历史上的强国是如何衰落下去的,他们明明占有了的者一切的利益,但他们却依具被其它人取代”
历史学家最终得出了结论:当社会失去了公平,以至于各阶层可是板结,当官的永远是“官二代。”发财的渊小炽是“富二代”社会资源都被瓜分、划分好势力范围禁讲入。于是“穷二代”只能继续做“穷三代”庶民的努力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此,国中人才开始用脚投票一“楚才晋用”强者,理所当然衰落下去了。
而所谓公平的机会,大约说的是“契约精神”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按劳付酬每个人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就应该得到报酬,而不是“说你能行,你就能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一不服不行!”
楚国的状况就是后者。面对赵武掀起的社会改革浪潮,楚国在生存竞争中逐渐落后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会越发的强大,楚国将继续衰落,但直到它灭亡的那一刻。楚国依然要强烈的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所以屈原才会得到历史上的不公正待遇逃亡到吴国的伍子胥曾尖锐指出:“楚执政众而乖”意思是楚国执政更换的很快,每次换一个新执政,都选择无赖坐那个位子。
赵武说这番话时虽然细声细语,但神态当中却带着不可一世的骄傲。他确实值得骄傲,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中原大地只剩下一咋。“王”了一楚国愿意媾和的基础是满足赵武的首要条件:楚王去王号。接下来进行的谈判是楚国这位封君的大臣,与伯主国大臣之间的事一即:卿与卿之间的会谈。赵武作为伯主国“冢宰(意为管家,当时称为执政)”出场,则楚国必须排出自己的令尹,才符合标准。
楚国前任执政是子木,子木不幸阵亡后,历史脱开了原先的轨迹。公子围(子围)成了新任的令尹此时。子围头上还有另一个官衔:楚国大司马(三军统帅、国防部长)。但他这时拒绝出面,那么赵武不得不退下来,让符合级别待遇的其他人跟伯州犁、伍举商谈条约细则。
列国统帅在金顶亭上讨论一番之后,都认为对于楚国下一任国君来说。公子围是最凶猛的毒药,现在公子围政权与军权一把抓,今后楚国想不动乱都很难。
基于这种觉悟,联军统帅对协议能否达成显得很不热心,他们个咋。归心似箭,准备等到晋国的援军到了之后,开始逐批开拔”在大家的殷殷期望当中,张耀与祈午走马上任,两人倒是不慌不忙,严格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很认真的洽谈着盟约中的每一个措词。
此时,历史已经严重的脱离了原先的轨迹,原来历史当中晋楚第二次“饵兵之盟”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赵武的“城下之盟”而这份“城下之盟”是祈午与张耀通过艰难的谈判争取来的。
赵武本来期望一份“入盟”但他也知道入盟杀伤力太大,浪漫多情的楚国人在国家灭,之后,还发出了“楚鼻三户,亡秦必楚”的呐喊。面对这个不屈的民族,赵武还是稍稍做出了让步,他一路叫嚷着要得到一份“入盟”最终得到一份“城下之盟”他已经很满意了”怎么也得给楚国人留点面子,是吧。
张攫与祈午谈判的很艰苦,楚国方面,明知道将来被牺牲的伯州犁与伍举态度严谨,几乎是寸步不让。条约上每一个词句的字眼他们都要争论,结果,条约的草案也大大脱离了原来的史实。
这份条约充满了赵武式的风格,在春秋人看来,它简直是一首饶舌歌曲,喋喋不休的将每一个字眼都陈列上去,以图堵塞所有的漏洞。中华民族的文字也因为这份条约而向前迈了一大步一百年后的孔夫子时代,中国总共有一千三百个字。这份条约上却出现了很多新词,使的词汇量突破了两千大关。
这年,春耕开始的时候,范鞍带着军队姗姗来迟,他抵达那都城下的时候,张超与祈午正在愁眉苦脸的送别伯州犁与伍举出营,两人苦恼的笑着,忧虑的说:“明知道是一份不会遵守的条约,这两人那么死心眼做什么?”
范鞍听了这句感慨,笑嘻嘻的插嘴:“你们两个人也是死心眼,明知道条约不会被遵守,还那么认真干什么?”
张耀看见范鞋入营,熟络的开着玩笑:“上次你父亲、先元帅范自主持与郑国的盟约,那份盟约也是“城下之盟”当初定盟约的时候。大家也知道那份盟约不会被遵守。所以留下了一咋。“戏盟,的称呼。这次我们也在做同样的工作。但先元帅范自并不因为“戏盟。而松懈了自己的职责,有他做榜样在前,我们怎敢因为自己的疏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