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437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437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名单上的国家未免少了许多。现在名单上有:宋、卫、鲁、郑、曹、燕,曹国薛国国几乎起不上大作用,这样的话。加上晋、楚。总共”一二三,八国会盟。太少了!”
叔向听说。脸上也露出难受的神情:“昔日周王封国,天下何止千国。如今依旧存在的国家,竟然如此至少,姬姓的血脉稀薄到了这种程度,悲哀啊!”
赵武拿起了名单,面上虽无表情,心里在鄙薄:“如果你们知道。再过三五十年,天下只剩下七个国家,号称战国七雄,这里面晋国分裂出的赵魏韩还占了三咋,名额,不知道你们该如何悲哀?”
“但是,除了曹国之外,其余国家的分量增加了”赵武指着名单。细声细气的说:“宋郑两国,现在涵盖了蔡陈,一个国家相当于过去两个国家,有他们的强大,我国的北部边境安定了。
至于鲁国,他们现在也相当于过去的一个半鲁国,由此,我国的东部边境安定了
戚林父赶紧笑着补充:“我们晋国也不一样了,我们灭了代国,等于领土再扩张一倍。如今这场盟誓,大约能带给我们五十年的和平吧。五十年后,等我们把代国开发完善,天下谁能与我们争霸?”
叔向想着戚林父微笑:“五十年和平之后呐?如果战争再度降临,林父以为哪个国家会首先灭亡。”
戚林父点了点名单:“肯定是卫国,如今他们在芶延残喘,领土支离破碎,而卫国的新君吗不提也罢!”
戚林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真实的历史上,首先灭亡的不是他们当中最弱的卫国。而是最强大的晋国“三家分晋。
感慨完毕,戚林父突然想起:“鲁国的叔孙豹还在门外,听说楚人的要求后,他请求面见执政。”
“传他进来,告诉他,我们晋国将强力维护鲁国的利益,以及地个。”
叔孙豹在进来之前,被戚林父告知了结果,所以他进来后不去询问晋人对楚人的答复,仿佛那只是是不起眼的小事。一进来,叔孙豹感慨说:“刚才我们在门外听到齐人传递的消息,据说庆封到了吴国。享受了高厚的俸禄,而且获得一块封地朱方。
朱方面临大江,庆封在哪里招引自己的族人聚居,并依仗朱方四通八达的地位,想列国转手贩卖武器与铠甲、仿织品,以至于在短短一年内暴富。敞国的大夫子服听到这消息,还在门外对我感慨说:“难道是上天偏爱**的人,屡屡降福给淫人吗?庆封居然又在吴国富厚了。”
赵武哈哈大笑,叔向皱起了眉,戚林父恶狠狠:“老天爷那里长了的?”
叔孙豹回答:“财富哪里是福气一善人富裕,可说是天之赏赐;淫人富厚,可说是灾殃了。天地有恒常的规律,它偏爱有德的人,有礼的人。绝不会偏爱走旁门左道、投机取巧赢得财富的人,如果天地偏爱后者。那么人类岂能发展到如今这地步?
庆氏的行为违反了人类道德底线,是个人都鄙视他们,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庆氏的灾殃到了。
如今庆氏全族聚集,前方是大江,江对面是强楚,他在楚人面前聚集财富,简直就是三岁孩童手持黄金行走在集市上,大家不去动手。只是少一咋。带头人而已,一旦有人第一个动手,庆氏全族将要被一举而灭尽。
所以,上天才给予庆氏财富,让他骄奢。让他显富,让他贪婪元,度一这正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啊!”
赵武拍手:“没错,如果是个男,人就希望自己的老婆能当上第一、第二二奶,假如当不上“国家第一二奶。就期望当上“本县第一二奶”以便自己能狐假虎威。也给别人扣上顶绿帽,那么,这样的国度是虚弱不堪的。
上天不会容许这样的国度存续,因为人类不是靠这种行为发展、进化到到今天的。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庆封现在的情景。就是灭亡的前兆。”
稍停,赵武把话题转移到当下:“本次盟会,鲁人可愿“持牛耳司仪、司盟。?”
叔孙豹挺胸:“当为执政执牛耳!”
赵武停顿了一下:“寡君身体不好,这次盟会依旧不能亲临。鲁国一向是礼仪之国,盟会的仪式主持,能否让鲁君担当?”
胁…为犹豫下。马卜回答,“寡君将亲临明※
这场盟会,晋国君主不参加,而其他国家都由君主亲临。这意味着:盟会之上,将确立晋国正卿等同于列国诸侯地位的待遇。叔孙豹对此虽然犹豫。但鲁国能参会全靠晋国支持。如今晋国又把鲁国的地位抬得那么高,成为仪式主持人,执牛耳者叔孙豹唯有力挺晋国了。
既然成了仪式主持人,叔孙豹不得不问:“楚人方面,打算由谁引导登台我听说秦人不参加盟会。”
戚林父插嘴:“我听说楚人希望由他们的姻亲,郑人引导他们登台。”
叔孙豹还没来得及说话,赵武赶紧说:“虽然这不符合规则,但楚人乃是蛮夷,迁就点吧。”
叔孙豹摇头:“郑国没有能力监督楚国。如果楚人违背誓约,郑国拿什么去责备楚人?”赵武瞥了一撇嘴:“难道现在齐人有能力约束我们吗?”
吞并了代国、赢得燕国隐隐支持的晋国,现在更不是齐国人敢正眼看的。如果晋人真的违背盟约,有傻大胆投诉到齐人那里,齐人敢接那份投诉状吗?
不顾叔孙豹的愣神,赵武继续补充:“筑造盟誓台进行盟誓,我们誓约的监督人是皇天后土。人间的监督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更况且。我认为连皇天后土的监督。也是一个形式。真正决定能否守约的,在于盟誓人本身的道德律”,
季札挂剑的故事你听说了吗?当时季札并没有亲口答应赠剑,但他“心许。了。所以即使当事人去世了。季札也要把剑挂在墓地。
季札当时的“心许”何曾有监誓人,何曾向天地赌咒盟誓?可见,信诺的遵守不在于天地,只在于本心。”
叔孙豹点头:“执政说的有道理,即然这样,我们就迁就一下楚人。争取先把这场盟会办完。”
戚林父嘿嘿笑了:“既然仪式不重要”执政,楚人还要求由他们当先登台,否则他们将继续纠缠,甚至威胁不参加盟誓。”
当先登上盟誓台。意味着“主盟”这个词颠倒一下。就是现代意思一它意味着“盟主”
“那不行”刚才还说仪式不重要的赵武翻脸了:“晋国一直以来就是盟主,从来没有在任谁的后面歃过血。并且这次盟会,起源于晋军兵临郓都城下,而不是相反,楚人想让自己先登台歃血,那就让他打到新田城来;楚人想背盟,那我就再去一趟邦都”嗯,最近开发代国。家底都空了,正好想去郓都搬点东西。”
戚林父歪着头看向叔向,嘴里答复说:“楚人刚提出这要求时。我也答复他们了,但楚人胡搅蛮缠:执政既然说了晋、楚是相匹的国家。如果老是由晋国先歃血,就等于说楚国弱于晋国!况且,晋、楚轮流做诸侯的霸主已经很长时间了指楚庄王称霸,怎么能说晋国一直就是盟主?”
叔向不负众望的插嘴:“我们召集盟国等待盟誓,已经许久了。如果我们在仪式细节上相持不下,结盟便陷入搁浅状态,如此一来。诸侯不免疲惫。况且,诸侯归附我们是因为晋国的德行,而不是我们主盟的地个。
既然楚人坚持,我们且让一步,先把盟约定下来,而后我们努力于树立武德即武力,没必要与楚国人在小节上争先。再说啦,大国结盟,一定需要一咋小国出来主盟,这样楚国就成了那个主盟的国。这样不是很好吗?”
“大国结盟、由小国主盟”是叔向的杜撰,但楚国纠缠不休。而晋国刚刚解决了代国,军力尚未修正完毕。
继续与楚人争执不下,一旦文的解决不了问题,势必要动起武来。目前楚人的大军已经开拔到了郑国。晋国两个军被楚人隔绝到了长江边,国内再添军队增援,还没有做好准备。
虽然,真正打起来,晋人必定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因为这场争执双方各有各的道理,晋国没什么道德优势可言了。即使胜了楚人,楚人依旧纠缠下去的话,晋人时间耗费了,得到的结果依旧不值得!
叔向之所以杜撰。其实在于晋国本身的兵力不足:晋国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楚国,如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被韩起带着,停在宋国花天酒地。这部分兵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一没有赵兵的配合,韩兵也就是一盘菜。
而另一半兵力在范鞍手中,如今他虽然还在楚境,但楚国的兵力已经脱出其掌控,来到郑国,如此一来,范鞋只剩下背靠云梦泽勉强维持的份了。如果要救援范鞍,晋国需要动员多少兵力?晋国能拿得出足够的兵力吗?
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自己的队友是国足。
韩起的胆怯。让整个局面全颠倒了。好在楚国人也知道现在的晋国招惹不得,但他就是跟你耍赖皮,怎么办?


第三百二十五章无耻的底线在哪里
赵武盘算了又盘算,竟似忍下这口气是唯一的办法。不过”赵武转念又想:“耍无赖,谁怕谁?楚人用无赖的手段处理国家大事,等着,看我给你吃个哑巴亏
“先答应他们”赵武忍着怒气说:“一切以盟会完整结束为原则,嗯,楚人无信,上次草签盟书的时候,还想着趁机袭击,我看,楚人这是不打不老实。这次我们带两个军去,让新智的智朔暗地通知弗起,命他单身回国主持国内事务,宋地留下的弗军由智朔接手
“妙”一旁翻看地图的戚林父明白过来:“譬如下围棋,孤子难胜。我们在楚地的一个军是孤子,在宋地的一个军也是孤子,但如果有了坚决的统帅,这两个军就不是孤子”。
厚道的叔孙豹在老狐狸戚林父的引导下,显得也不厚道了:“这两个军从楚军后方围上来,楚人反而陷入我们的包围当中”
赵武还不想这样便宜的楚人,但在春秋小报记者鲁人面前,他不想显得人品低下,便摇了摇头:“智朔统领宋地的那个军直接参加盟会,至于范鞍哪个军,联络起来太麻烦,先让他们的军佐张耀来我这一趟,让他绕道,”让田苏来,搞阴谋诡计这厮合适。”
借助招呼田苏的工夫,赵武打发了感激不尽的鲁人。这下子周围清净了,当夜,晋国紧急召开诸卿大会。会上,田苏侃侃而谈:“楚人现在停留在郑国,郑国的子产是智者,巴结上楚人这个大树,恐怕我们别想郑国过度倾向我们了。所以我们的增援大军不能通过郑国。
当然,也不能通过宋国。楚人知道我们两支大军停留在宋国郑国。恐怕对这两国的监控非常紧密。郑国既然想两面讨好,那么宋国也不敢单独挑战楚国,如果我们的大军从宋国郑国南下,一定能够保不住秘密。
即然这样,不如让这两支军队一明一暗一让智朔全体动员,大张声势地前往宋国接管副帅的军队,而后命令这支军队分出一小部分来,继续南下,仿佛前去通知范鞍,但实际上,通知范鞍的人走另一条路。
让我们先说停留在宋国的草队吧,韩兵软弱,如果加上智氏的军队,或者可堪一战,就让智朔带领这支军队大摇大摆北上,做出一付参加会盟的样子,但他们走的路线却需要好好斟酌,比如他们可以带上宋国的军队,先去郑国,而后让郑国也出兵。如此一来,智朔带领的军队,在数量上便颇为可观,即使单独面对楚军,也能维持个相持不下的结果。
这建议这支军队的协调工作由祈午接手,任命他为军佐,当先领命南下,先去新智。带上新智动员的军队去宋国,迎接副帅回国出人如果没注意宋国的军队,那就让副帅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