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54部分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5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老赵幸福得几乎从车辕上栽下去,“那可是不得了的大官!俺们在山东时候只远远地看过县丞大老爷,没想到现在俺天天伺候知县大老爷。怪不得俺们镇上的张老爷说俺是有福之人,真是这样!”
看老赵兴奋的表情,孙元起抑郁的心情有些好转,就问老赵:“你都说说,这当官究竟有什么好?还不就是为赚钱么?”
“那不一样!”老赵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口气却是斩钉截铁,“钱再多,也比不上一个‘权’字。俺们镇上那些地主、大富,平时看不起我们,可县里要是下来一个当官的,他们都得老实跪着,老实送上银子,不敢喘一口粗气。那时候,钱管什么用?依俺看,天底下第一等人还是做官!”
果然,没几天老大人口中的“张埜秋”送来了一封帖子。打开看时,原来张埜秋名叫百熙,字埜秋。孙元起觉得“张百熙”这个名字很熟悉,不单单是因为自己字“百熙”,似乎很久以前见过,念叨半天,脑袋里面灵感一闪:这不是自己原来母校首任校长么?又是一位历史名人!
之后,自然恭恭敬敬地上门拜访。老人家是个博学多闻、温和能容的好老头,对孙元起这个晚辈很是满意,说了不少“借重贤弟”的客气话。总之,草拟各级学堂章程的事情就落到孙元起的肩膀上了。经张百熙老先生的保举,清廷赐孙元起为宣义郎、国子监博士厅博士,正七品衔,暂调任京师大学堂副主办。

第三十九章家庭巨细同会计

张百熙交代的任务不重,只需把《学校学制初拟》和《私立经世大学章程》抄写一遍,去掉其中过于前卫的东西即可。过了几日,孙元起怀揣这誊抄好的文稿,来到张府交差。
张百熙在书房里亲切地接见了孙元起,喝了三四盏热茶,说了半天闲话,才扯到《章程》的事情上。当下孙元起从怀中拿出自己的草稿,恭恭敬敬地递给张大人,还要说些妄自菲薄的浑话:“下官才疏学浅,胡乱写了一些,尚请大人斧正!”
张大人也赞誉了几句,便把文稿且放在一旁,又天南海北地闲聊。等孙元起告辞的时候,才发现说了半天话,对于自己写的章程半点也没有讨论。心中虽然郁闷,却不好问,只有怏怏地回去了。
年前,张府终于派人送来一份修改版的章程。只看其中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第一章“全学纲领”,便觉得和自己原先的旨趣相去甚远。比如第一节,孙元起原先拟定的是:“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其设立,为培养各学科专业之优秀人才,以促进国家兴盛、民族富强,使我中华屹立世界大国、强国之林。”张大人的修改版则变成了“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
再说第二节,孙元起写道:“京师大学堂之学子,须遵纪守法,尊师重教,积极向学,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热爱国家,热爱国民,实现德、智、体之全面发展。”修改版则变成“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外国学堂与知育体育之外,尤重德育,中外立教本有相同之理。今无论京外大小学堂,于修身伦理一门视他学科更宜注意,为培植人材之始基。”
大学堂已经如此,更不用说蒙学堂(原先孙元起写的是“幼稚园”,被张大人径改成“蒙学堂”)、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初等中学堂、高等中学堂了。好在往后翻的时候,发现学制、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些尊经、忠君的成分。关于大学预科,则被并入了大学部分;至于更高级的研究院,则只字未提,估计是提了,像物理、化学、经济等科目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吧?
孙元起又在局部做了一点小修改,比如在高等小学堂以后各级学校入学时增加“军训”一节,培育学生的军事素质、团队意识、服从精神。乘此机会,回忆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时候的军训内容,撰写了一本《学校军训操典》,抄写两份,一份寄给商务印书馆,一份则呈给张大人过目。
1902年的春节是在2月8日,与西历新年不太远。孙元起写完书稿,还没来得及进城,已经是除夕。因为家里添了薇拉、莉莉丝两口人,热闹不少,增加了不少年节的气氛。只是俩人除了记得圣诞节挖圣诞树、记得在床头挂袜子外,对春节期间应该准备的食物、装饰一窍不通。少不得请老赵、老郑、佟益一家帮满蒸馒头、包饺子。
话说回来,孙元起还有件挠头的事儿:自己枪法太好,居然一举中的。嗯,通俗点说,薇拉怀孕了。初时,看见薇拉呕吐,只以为水土不服、寒热不均,肠胃不舒服。请了医生一号脉:“哈哈,恭喜孙老爷,贵夫人有喜了!”
听得孙元起一趔趄:“好嘛!自己只见了别人的女儿几面,父母还没来得及同意,孩子都有了。这叫什么事儿啊?”这话只能放在自己心里,还不能跟别人说去。不过有了自己的孩子,终究是件大喜事儿。孙元起也算痛并快乐着吧。
人多也有好处,至少一日三餐规律了,不像以前那样饥一顿饱一顿,随便几个馒头凑合一天。再比如写《学校军训操典》的时候,薇拉和莉莉丝可以在一旁帮着画里面的插画,别说,她们俩的水平可比孙元起用圆圈表示人头的技法高明多了。太祖说:“人多力量大。”很有道理。
一起过春节的,还有耶鲁、MIT、麦吉尔大学派来的支援力量。这些洋人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吃饺子、放爆竹,倒也其乐融融,颇有乐不思蜀的味道。
过了除夕、大年初一,孙元起开始拜年。因为和薇拉、莉莉丝还没有正式举行婚礼,这次出门依然是一个人,带着老赵和景行、景范,到孙老大人、丁韪良、美国公使馆挨个走一遭。
对了,今年还多了一个张大人,说是拜年,其实在送章程的时候,顺便拜个年,反正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因为跟张百熙不熟悉,奉上礼品,再呈上自己对章程的修改意见,喝几口茶,寒暄几句便起身告辞。张大人也不远送。
等回到学校,还要给杨守敬、严复等先生拜年。没等安歇下来,北京城的学生也陆续上门拜年磕头,少不得又是一番应酬。来大清四五年,这春节过得是越来越热闹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热热闹闹地过了春节,孙元起在半山居的书房里静下心,仔细考虑新一年的工作打算:去年十月始建的学生宿舍春浦楼,选址在操场西侧小山上,去操场、成蹊馆、佟文楼都很方便。楼有五层,能住250名学生,工程量很大,入冬后才建了一半;天冷又不能继续施工,只有等春暖花开,才能继续建下去。计划是争取在夏天到来前,学生可以入住。
而与春浦楼同时动工的十二栋半山居别墅,因为只是二层独栋小别墅,倒是在入冬前便已完成。剩余的室内装修,在春节前已经完成。这样,无论是国内的王先谦、孙诒让、皮锡瑞、廖平、崔适、陈衍、张元济来,还是耶鲁、MIT来人,都有住的地方了。
想到这里,孙元起记起来:据前几天接到的电报,耶鲁、MIT组团在1月中旬动身,估计下旬能到达西海岸,再搭乘轮船,估计2月中旬就可以到北京。同行的还有薇拉和莉莉丝两家父母……嗨,不管了,总之,先把他们的住宿安排好吧。
耶鲁、MIT一行带着18万美元的支票,这可是学校今、明两年的总收入。四月份,Oc建筑设计事务所会寄来一份图纸,以便再建造一座宿舍楼、一座现代化的实验楼和两栋教学楼,这些钱都等着那18万美元来下锅做饭呢。
今年招生,预计要提前到7月初,这样学生开学就能凑到9月份。相应的,刊登招生简章的工作也要提前到四五月份,不能临时抱佛脚。
如果王先谦、孙诒让、皮锡瑞、廖平、崔适、陈衍,还有耶鲁、MIT都来,这一年的师资倒不用愁。即便是张元济,虽然言明是出任学校的副校长,也可以兼课。想想自己这个校长,还不是天天呆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厮混?话说张元济可是光绪壬辰科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兼办铁路矿务事,大学堂总办。在戊戌变法时,曾上书请变官制,去拜跪。西后训政后,革职永不叙用。这样的人来给学生讲文史,想来应该没有问题吧?
今年还要去美国呆三个月,那就初定在5、6、7月吧。眼下已经2月,很多临行前的工作都要先着手,比如准备招生考试试卷,安排一年的教学计划等。
……
过了大年初五,趁着春节大家无事,学校里老师、学生都还没来,孙元起又让老赵把校工们纠集起来,就本年的工作安排开个会。会议地点定在成蹊馆的会堂。
经世大学的校工,基本上都是义和团的孑遗,泥腿子出身。以前村里开会,不过是在村头田角一蹲,听别人一吼,各家再嚷嚷几句,会就开完了。最见过世面的,也就是在宗族祠堂的条凳上坐过。听说到成蹊馆的会堂开会,各家各户来的都是当家人。蹲在成蹊馆外,聚成大大小小的几群,有一搭没一搭地胡聊,其实大家眼神都盯着远处,看看“孙老爷”什么时候到。
等孙元起走来,立马停止交谈,都站起来。待孙元起走近,一个个跪倒在地,口称:“老爷!”弄得孙元起尴尬无比,只好赶紧让大家起来,吩咐老赵、老郑招呼大家进去开会。
校工们第一次到成蹊馆开会,都非常拘谨,恨不得都坐在角落旮旯里,不让台上的老爷看见。孙元起说了几回,大家勉强扭扭捏捏在前几排挨着坐下。
坐在这么窗明几净、庄严肃穆的会堂里,骨子里的那种自卑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很小心地坐在长椅上,生怕动作一大,把这桌椅给弄坏;桌椅随便发出一声轻响,都引来一片围观的眼神;每排长椅前都有一溜儿小托板,是便于与会者伏案书写、记录、放茶水的地方,这些校工很多都是见过学生使用的,轮到他们,却不敢摆弄,只是好奇地心里琢磨着。
坐定之后,孙元起也不客气,一人坐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六七十口人,开始讲明这次开会的目的,因为下面的校工多是穷苦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只能用最通俗的话语来说:“在座各位,有的来学校比较早,比如老赵、老郑,学校还没影子的时候就守在这里,是看着学校建起来的;还有一些,是去年年底刚到的,刚刚熟悉情况。去年一年,在大家的帮忙下,一切都比较顺利,这里呢,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感谢。”说完,朝台下拱拱手。
台下一阵鸡飞狗跳,有人拱手,有人站起来鞠躬;也有坐在走道边上,顺势跪下磕头的,口里念叨着“谢谢老爷”。
等安定下来之后,孙元起接着说:“今天,叫各位到这里开会,主要是想讲讲今年有哪些活儿要干,活儿要怎么干。依照我的想法,先跟大家说说,大伙儿有什么意见,会后再单独找老郑、老赵讲。”
“有两点要提前说明:第一,各家各户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不管男女,都要到小学堂上学。当然,咱们这学堂是免费,不用交钱,学生有统一的衣服,成绩好的还有奖励。这是学校对校工的一种奖励。第二呢,咱们干活,节假日另说,每七天休息一天,一起干活的轮着休息。”
“下面开始讲今年的安排。我大致考虑了一下,你们工作大致有以下七个方面。我一个个讲,你们每个人都算计一下,看看家里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