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之雄霸天下 >

第38部分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38部分

小说: 隋末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道:“可刀不但是近战兵器,也是一种力量型的兵器,挥动起来速度较慢,因为它有一个挥臂劈砍的过程,当你发现了对方的弱点,再开始挥刀劈砍时,敌人的弱点可能已经一闪即逝了。尤其是你将来骑马作战的时候较多。在这种情况,你最好是用长枪,因为马槊、长矛、铁枪这种枪类武器是速度最快,攻击距离也较远的马战兵器。它不用象刀那样需要挥砍,直接在战马奔跑中,借用马儿的冲击力便可顺势刺向对方,可以大大增强你刺出的力量,弥补你臂力不足的弱点。我认为,练枪更适合你。”

    宇文明点了点头,他这才发现,自己的爷爷也不是个简单人。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宇文述参加了隋灭陈之战,以及后来的北攻突厥、东攻高丽,西灭吐谷浑之战。因战功被封为许国公,左翎卫大将军,岂会是一个武艺低微,见识短浅之辈?

    相比之下,自己的爹爹宇文化及,无论是才能和胆识上,都差宇文述一大截。不过还好,他擅长朝中专营,又会溜须拍马,因此杨广倒也十分欣赏他。就连他数年前,和三叔宇文智及一起,向突厥走私铁器之事,都没有丢掉官职,只是被罚俸一年而已。

    思索之时,宇文述却是缓缓走到了他和宇文成都中间,握住他们的手,亲切地说道:“成都、明儿,我知道你们现在都一心想上战场立功,估计过不了多久就有机会了!”

    “机会?什么机会啊?”宇文成都一听,顿时眼睛一亮。

    “圣上已经让我和虞世基去河北、山东、河东一带督察军务,盘点官库存粮。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圣上要对高丽用兵了!你们好好练武,争取以后立下赫赫战功!”宇文述面露微笑道。显然毫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连强大得多的吐谷浑,隋军都能一战而下,区区高丽算什么?

    不过熟知历史的宇文明,却是知道,杨广三次远征高丽,却都是大败而归,更由此引发了天下大乱。

    虽然眼下杨广还没有宣布征伐高丽,但却已经开始在作准备工作了。自己得加紧修炼才行了。乱世一到,自己必然就会忙得多,想再像现在这样悠闲的练功、生活,恐怕是没多少空了。

    “好的!爷爷,我明天就去向师父请教,学习枪法!”宇文明当即便答道。

    ……

    时光如逝,一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在大隋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大业七年终于到了。

    这一年的二月,杨广召开了朝廷朝会,宣布将在今年尽起倾国之兵,攻打高丽。他要一劳永逸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虽然老臣苏威、刑部尚书樊子盖等极力反对,但却都未能动摇杨广的心意。反而让他勃然大怒。苏威当场由尚书左仆射贬为门下省纳言,官阶虽然没变,依然是从二品,但却是一个闲职。

    而樊子盖更是被贬为偏远的黔中郡太守,等同于流放。

    在这两位两臣被贬之后,朝堂之上无人再敢反对远征。

    杨广于是立刻颁布了备战诏书,令陇西、关中、河东、河北等地的郡县购买军马,又在幽州置牧场,养马以供军队使役,使战马价格一夜暴涨,一匹良马甚至达到了百贯以上,让北方诸郡皆苦不堪言。

    随即,杨广又下令在北平郡的沙河镇和涿郡的仁怀镇,建设可容纳百万石粮食的大粮仓。然后又下诏在齐郡、南皮郡、平原郡、清河郡、济宁郡、北海郡、东郡、梁郡等十余郡征发民夫八十万人,让其自备牛车干粮,将上述郡县的官仓粮食全部运往辽东前线,由太守派兵押运,送粮民夫胆敢私吞官粮者,一律处死。

    上旨意下达至上述河北诸郡时,立刻民怨沸腾。

    且此时齐郡、济宁郡、北海郡正面临严重的黄河凌汛,水灾严重,许多田野根本无法播种。

    而黄河以北的南皮郡、平原郡、晋阳郡等地,又正有严重的春旱,导致上述诸郡秋粮几乎颗粒无收。河北、山东一带饥民遍地。

    而正当需要抗灾自救,开仓济民之时,朝廷的诏书却是到了。原本需要抗涝抗旱救灾的农民,都要被征去运送粮食。

    这一来,便是对让灾情雪上加霜,各郡的太守不敢违抗杨广的圣旨,便强征家中有牛有壮劳力的人家为民夫,征发了十余万辆牛车。牛车不够则以驴车、骡车或人力车凑数。

    每辆大车上装运官米四石,让民夫每两人押运一辆,并令其自备干粮,将上百万石官粮运往辽东前线。

    从河东到河北,从山东到幽州的官道上,运粮民夫排成一字长老,浩浩荡荡,络绎不绝。这一路上道路崎岖漫长,到辽东更是遥远之极。

    官道两侧随处可见倒毙的民夫和牲畜尸体。由于马匹皆要留作战马,用于骑兵作战,不能运粮。所以车辆只能用其他牲畜牵拉。

    而牛、驴、骡子行进速度缓慢,去辽东至少要行进三个月以上。但民夫们随身携带的干粮大多只能维持不足一月时间,根本不够。

    无奈之下,民夫们只能偷食官粮。虽然押运兵丁极力阻止,但如此多的民夫,哪里看得过来。还没有行到辽东,所运官粮便已吃掉近半。

    眼见运粮任务完不成,回去原籍又要被问罪。于是大半民夫和少部分兵丁便索性将剩下的官粮私分,然后逃亡他处,沦为了盗贼。

    相对于逃亡的民夫和押运兵丁,更大的危机却是出现在被运走粮食的诸郡各县,由于官粮被征用成了军粮,又被送往前线。各郡官府根本就不敢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而事实上,到了后期,他们就算想开仓赈灾也无粮可放了。

    于是,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百万饥民家中粮食尽绝,不少饥民只能以树皮草根为食。老实本份者只能被饿死,反而去掠夺富户、抢劫粮食还有可能活命。

    因此一来,上述诸地盗匪横行,家中凡有资财者,白天都不敢出城。天怒人怨之极,官民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

    这时,齐郡邹平人王薄,与同郡饥民孟让一起,在邹平和章丘之间的长白山,聚集逃亡民夫及饥民,举起了公开反隋的大旗。号召农民就地反抗争活路,不到辽东去送死。

    王薄的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后因遭到官府的重兵围剿,从长白山转战到鲁中山区。又在转掠鲁郡时被隋朝名将李靖接连击败,于是便躲入了深山之中,暂避锋芒。

    而受王薄的影响,东郡韦城人翟让也与同乡单雄信、徐世绩等人起事造反,占据了位于荥阳和梁郡交界处的瓦岗山,自号瓦岗寨寨主,发展到一万多人。并多次击败围剿的隋军,声威大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而在东都洛阳,无论是杨广还是朝中众臣,皆没有意识到远征高丽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依旧是灯红酒绿,歌舞生平……

 第四十七章 参加战争

    大业七年九月的一天,在宇文府内自己的卧室里,宇文明正端坐在一个蒲团上,打坐吐息。

    每一次吞息吐纳,均需缓缓深吸一口气,将清新的空气深深地吸入到肺腑之中,随后再将体内的浊气导引呼出。

    他按照长生决功法上的介绍,将体内的真气,从丹田的识海之中导出,然后引导到经脉内,开始尝试冲击着瓶颈……

    一丝丝内力,持续不断地涌向任脉处,原本在经脉内的杂质和一些浊气,开始被体内的真气驱逐了出来,顺着血管和气管,从皮肤及口鼻排出体外,宇文明的身体表面,也开始变得光润起来……

    不过这过程进行到一半时,宇文明却觉有些内力不支,感觉冲击瓶颈遇上了很大的阻力。这也是因为他修炼的时间太晚。从十二岁才开始修炼,这时经脉已经有些固化了,冲击瓶颈的难度比别人要大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习武者都是从五六岁就开始修炼的原因。

    因为岁数小,经脉的活力和韧性就大得多,内力冲击瓶颈,贯通经脉就更加容易。

    只不过,宇文明天赋极佳,又有李靖这样的名师教导,他也后来居上。逐渐赶上了别人的修练进度。

    “试试服一粒培元丹吧!”宇文明暗忖道。

    他便从怀中的小瓷瓶中,取出了一粒黄澄澄的培元丹,然后吞服了下去。

    这培元丹是李靖的独门配方,成本极高,就算宇文明已经是府中的重点培养子弟,也只能在突破瓶颈时才敢服用。

    这时,药丸下肚,带着一股浓浓的清香,入口之后便化为涎液,带着充沛的热力进入腹中……

    宇文明立刻感到体内的内力大增,使他又能将这冲击瓶颈的过程继续下去……

    他只感觉体内“轰隆!”一声,一阵隔膜似乎被冲破了,自己的任脉终于发生了突变……

    宇文明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像是在狂风中锤炼过一般,那些浓郁的内力在贯穿他的经脉后,如同海纳百川一般朝着丹田处汇集。

    在流淌过全身的各处经脉时,他只觉自己的皮肤、肌肉、骨骼都象沉浸在温泉中一样,这些温暧的热力刺激着他的身体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

    “终于突破到锻骨期了,真不容易啊!”宇文明也是心中欣慰不已。

    晋级锻骨期后,除了感觉自己力量大增之外,他只觉自己最大的提高就是在感官方面。

    世俗凡人,包括所谓的习武者,感觉外界的都是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而真正的武功高手,他的感官比一般的人敏锐得多,能够听到更远的声音,以及看到旁人看不清楚的远处情景。可以洞察周围的细微变化。

    宇文明现在虽然端坐在地上,却能清楚地感受到周围自己房间外方圆五丈内的任何细小动静,包括一些蚂蚁在爬动的声音,苍蝇在空中飞行的轨迹……这都是他以前完全无法想像的。

    “现在我也终于称得上是武功高手了!算是登堂入室了!”宇文明长吐了一口气道。

    以前他便听李靖说过,只有进入锻骨期的习武者才能算是武功高手,而在淬体期的只能算一般习武者,还不算登堂入室。现在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就在这时,门外却传来了一个年轻男子惊喜的声音:“明弟,你练功完了吗?快到大厅来!爷爷叫我们呢!估计应该是参加远征高丽的事了!”

    宇文明已经听出,叫他的男子便是大哥宇文成都。这两年来,除了李靖之外,他便是和宇文成都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兄弟二人一起切蹉武艺,分享经验、研究兵法,探讨作战,可谓无话不谈。

    而且宇文明发现,这位隋唐演义中的排名第二的好汉,不光是武功了得,兵法也相当不错。让他完全颠覆了对宇文成都只是有勇无谋的看法。

    他这时连忙站起身,收拾好了蒲团,然后打开门,跟着宇文成都走了出去。

    宇文府的大厅内,此时已经齐刷刷地坐齐了十多名年轻弟子,他们正相互之大声谈论着打仗的事,个个皆是兴高采烈,摩拳擦掌,一副渴望的神情。

    当宇文成都和宇文明走入厅内,依序坐下后,宇文述方大声说道:“今天把大家叫来,是因为今天早朝时,圣上宣布了作战命令,尽起全国之兵共一百一十三万,向辽东进发,准备一举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