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民国大商人 >

第68部分

穿越民国大商人-第68部分

小说: 穿越民国大商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要在内容上丰富,言语上温和,但是在细节上对民众的思维进行引导。”郭宇说道。
    沐晟听了这些话非常震撼,原来办报纸还可以这样的,“会首,您的话我记住了,我回去以后一定仔细研究您的这份规划书。”
    “你还要注意报纸的商业运作,其实报纸是很能挣钱的,不光是卖份报纸的价格,那才能值几个钱,广告才是大头,以后我们华福商场一定要经常上报,可以每次宣传几样商品,还可以做剪报打折销售什么的,即能发行报纸,还能卖商品,一举数得。”
    “平时隔三差五的就要写写华福会的事迹,什么在哪里救灾了,在哪里放粮了,哪里民众困苦华福会慰问了,什么有可爱的小姑娘病危,华福会出资救活小姑娘,这些不用大事,就写民众身边的小事,这样更能贴近民众生活,读者的感触会更大,比那些干巴巴的数字要好得多。”
    沐晟已经被震撼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别说报纸读者,就是自己知道郭宇是为了宣传华福会才弄的这些故事,就已经非常震惊和接受了,那些买了报纸的读者,看到这些不说教、不激进的身边小故事,肯定更加有感触,沐晟心里想,这就是会首所说的润物细无声吧。
    ps:看书的兄弟们,请帮忙推荐、收藏、投三江票。

第一百一十六章:昆曲
    这是这几天以来郭宇第一次如此认真的处理华福会事务,忙到中午,把在家的高层叫到一起吃个饭,算是增进一下感情,饭后和陈有功喝茶聊天的时候,郭宇问起组织招工、迁移人口的事情,这也是郭宇来国内最大的目的,自然要时刻关心。
    “老爷,我们招工的广告已经发到全国各大报纸上了,在苏州城南的文帝庙旁边,我们建起了招工点和临时居住点,现在广告打出去时间不长,来的人还不多,不过每天也能收十几个人,这些人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到了南洋只要简单培训就能上工干活,所以人数少一些,不过我估计以后会多些,毕竟我们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很是吸引人呢。”陈有功说道。
    “那普通人呢,现在招了多少了?”郭宇问道。
    “普通老百姓我们主要是华福分会在组织,现在基本上每天能送来三四百人,这些人好多都是去年受灾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在华福会救济以后,听说可以迁移到南洋,而且还发给土地,有动心的就来了,不过愿意远离故土的毕竟还是少数,去年千万受灾百姓,我们也只能每个月招到万人。”
    还是少呀,这一年才十几万,到哪年哪月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自己以后想建立工厂,建军队,如果打仗就会死人,到时候没有后备兵员,自己都不敢和别人动手,就怕死人太多,没法补充。
    “不行,这个速度还是太慢,最起码每个月要达到十万人以上,你们华福会几个人研究一下,有什么办法,只要能行得通,剩下的我们一起运作。”郭宇沉下脸,给陈有功下了死命令。自己这个会首出马,一个月才召到万余人,那怎么说得过去。
    陈有功见郭宇生气,心里也紧张起来,赶紧召集华福会高层开会,研究迁移人口的对策,有时候人的能量都是逼出来的,不都说,挤一挤总会有的吗。
    吴二柱没有参加午餐聚会,手下人说他跑到太仓镇去了,郭宇一听太仓镇就知道是自己安排的工作,看来有时间自己也要去看看,因为那里涉及到自己运输港口的大业。
    转眼到了下午五点,郭宇带着侍卫一起出了衙署大门,就看到一辆老式汽车停在大门口处,车下还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早上给郭宇送请帖的王府管家,另一个也有印象,郭宇到任的时候此人到火车站迎接,二人在酒桌上还聊过几句,这人就是苏州商会会长王兆祥。
    王兆祥四十几岁的年纪,身穿一身长袍,剪了短发但是带着一顶瓜皮圆帽。王兆祥看到郭宇出来,赶紧迎上前来,“镇守使大人,您能答应赴宴是苏州商会的荣幸,王某特来迎接大人,我为大人引路。”
    “王会长客气了,要不你上我的车,我们一同过去。”郭宇问道。
    “好的,好的。”王兆祥进了郭宇的吉普车,加上侍卫一辆吉普车和王兆祥的老式汽车,三辆车一同出发苏州城北方向。
    苏州桃花坞,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也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园林故居、士绅会馆、百姓民宅鳞次栉比,商家作坊比比皆是,这里古往今来就非常出名,但最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唐寅的那首《桃花庵歌》了,唐寅晚年的时候就定居于此。“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里面的桃花坞就是指这里。
    一路上王兆祥给郭宇讲着这里的典故,让郭宇对这个桃花坞也有了些印象,车队在一处会馆门前停下,会馆门前此时已经站着很多人,都是前来迎接郭宇的。
    车门打开,郭宇抬腿走下自己的吉普,众人围上来但是并不拥挤,很多人嘴里都说着欢迎的话,这时王兆祥也下车,赶紧过来给郭宇介绍,“这是云锦公所的张文树,这是茂丰绣缎行的孙毓松,这是。。。。。。”。王兆祥给郭宇挨个介绍,郭宇也很有风度的和众人一一握手。
    众人寒暄完毕,请郭宇进了会所里间,青瓦白墙,红杏粉桃,很是别致,一行人上了二楼,这是一处宽敞的所在,大厅内装修考究,摆设别致,但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靠墙的一排窗户非常宽大,不似江南风格,很有现代落地窗的味道。
    郭宇走到窗边一看,原来外面是苏州河,不时还有几条小船无声的划过。
    “大人请上座。”王兆祥引着郭宇走到主位,郭宇当仁不让做了下去,这时众人才纷纷坐定。
    酒菜快速摆放停当,满满的一桌苏帮名菜,“大人,您能光临苏州会馆,是我们这些商会的荣幸,我们商会成员敬您一杯。”众人举杯敬酒。
    酒过三巡,宾主尽欢,忽然听到丝竹管弦之声,郭宇扭头看去,原来是不知何时河对面搭起了戏班在唱戏,郭宇刚才还没有仔细观察,原来对面用篷布遮挡,拉开以后是一处戏台,此时几个装扮妩媚多姿的旦角,在哪里载歌载舞,舞蹈细腻动作优美,声腔华美婉转悠长。
    虽然唱词郭宇听不懂,但是郭宇一时还是被这华丽的一幕吸引了,看了一会后问身边的王兆祥,“这是什么戏,唱的什么?”
    “大人,这是昆曲,曲目是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不知道大人是否知道。”王兆祥说道。
    “听说过,这个可有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呀。”郭宇自己咂摸了一句。
    “什么遗产?”王兆祥准问了一句。
    “哦,这个是外国的名词,你可能没有听说过。”郭宇胡乱找了个借口,然后问道:“这戏里说的什么。”
    “这出戏说的是小姐杜丽娘身处深闺,受封建礼教束缚很深,一日,看到窗外的大好**,更觉得屋中无趣,便叫丫环春香取出铜镜,梳妆打扮了一番。背着父母和塾师到后花园去游春,二人在园中看到了杜丽娘最爱的天然美景。”
    郭宇是北方人,根本就不了解南方的戏曲,再说现代人又有几个年轻人了解戏曲的,不过现在静下心来看着这出戏曲,虽然听不懂戏词,但那悠扬婉转的唱腔和行云流水的身段确给人很深的印象,令人观之赏心悦目如饮甘霖。
    ps:看书的兄弟们,请帮忙推荐、收藏、投三江票。

第一百一十七章:苏州丝绸业
    这段苏州绕城河本就不宽,只有五六米宽窄,郭宇坐在厅里,距离戏台只有七八米远,双方高度平行,是听戏看曲的绝佳位置,四周寂静无声,这几位女子如在身边吟唱,比现代的戏院强百倍,看来这古代人比现代人还会享受呀。
    昆曲的唱腔悠扬婉转,声音不高不低,最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当然,如果你不怕被人说成没艺术修养欣赏不了如此高雅的东西,也可以做聊天的配乐使用,因为郭宇就是这么做的。
    王兆祥凑近郭宇说道:“苏州商会成立于清末咸丰年间,这处会馆还是五十年前建的,后来又在河对面购买了一处民居,建成了戏台,如今对面的宅子已经变成昆曲艺人的行会总部了。”
    此时在苏州河面,原本过往的船只都停了下来,船家将船只停泊在河岸边,运货物的小木船,载人的乌篷船上,一个个伸着头观看,观众也不喧闹,此时感觉比刚才行船的时候还要安静许多,可能是这里经常有戏班演出的原因,这些行船的船家已经见惯了这样的场景,都已经形成了默契。
    “王会长,我今早看报纸上说,常州成立了一家大型纺纱厂,购纱织机一百多台,不知你知不知道。”郭宇问道。
    “自然知道,蒋盘发和刘国钧、刘宝森筹集资金9万元,组建了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购置木机一百六十台、英国曼彻斯特织布机八十台。引进了一台蒸汽引擎,实现了动力牵引和铁机织布。”王兆祥说道。
    “那苏州这边的丝绸纺纱厂开办的规模如何?”郭宇问道。
    “民国初年在苏州创立江苏省立第二工场,产品有江绸、提花丝光布等。民国三年年谢守祥等人在齐门路创办苏经纺织厂,将木机改进为手拉铁机工厂,我于去年年底建成工厂‘义丰丝织工坊’,其他主要还是老的作坊式生产,但我们苏州素来丝织业极为繁盛,所以单单我们苏州商会内,就有丝绸企业57家,当然这里面有大有小。”
    “看来还真是不少,现在丝绸业是否好做呢?”郭宇问道。
    “大人,丝绸业的税负苛捐本就重,如今又增加了缎花税,原丝上又加收了‘运丝税’和‘用丝税’,原丝到阜要比别地贵两成,成本大大增加,现在市面上还有洋丝绸‘泰西绸’,再加上日、俄、英、法不断在丝绸上加收重税,使得出口到日本、欧洲、朝鲜和南洋的丝绸利润非常薄,现在苏州的丝绸业也是举步维艰呀。
    而且现在机器纺纱织布,速度快,质量好花色新,对原来的木质缎纱机生产的丝绸冲击非常大,人家生产一天,我们的工人要用半个月,成本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们才不惜花费,购进铁织机。”
    如今日本拽上英国人的大腿,大力发展工业建设,丝绵生产数量以倍数增加,抢占原本国内在外的市场,国家主权虚弱,日本就用关税等方式限制民国丝织业的出口,加大自己商品的销售,如今日本的丝织业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而这些钱就是他们购买战舰武器的资金来源。
    而英法等列强主要是为了收取高额的关税,以增加本国吸取民国利益的速度,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榨取这个国家的每一分钱,挤干最后一滴血。
    郭宇突然想到自己空间内还装有大量的机械设备,其中就有一整套的纺织企业工厂生产机器,这些设备在现代虽然属于淘汰型,但拿到民国绝对是超越时代科技的技术设备,“王会长,我手中有一批丝织机器,绝对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比如今英国的铁织机纺织速度要快几十倍,我想我们可以联合现在的这些丝织商人,组成一个联合企业,加大生产数量,以数量和质量冲击市场,把原本属于我们的市场抢回来。”
    王兆祥对郭宇的话有些将信将疑,如今英国的铁织机已经是最先进的设备了,比他们要快几十倍,这不是天方夜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