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父母 >

第4部分

天下父母-第4部分

小说: 天下父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甚至还学习了被捕后,如何去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当然,也懂得了与组织失去联系后,怎样在沉默中去等待。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冒险而又刺激。经过紧张的学习,将这些铁的纪律和规定烂熟于心的时候,七天的时间也就到了。接下来,这一批地下工作者们就要奔赴自己的岗位了。在这短暂的七天时间里,这些被集中起来的同志也都熟悉了彼此,但他们却不清楚对方的真实姓名。自从他们迈进集训队的那一刻,他们的名字就失去了意义,而拥有了自己的代号。杨铁汉的代号是白果树。杨铁汉很喜欢自己的代号,在他的家乡,白果树是一种很常见的树。秋天叶子黄了的时候,树上的白果也成熟了,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杨铁汉还清楚地记得老虎草和白杨树等好几个同志,被人用代号呼来唤去,这令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就在他们进一步快熟悉起来的时候,集训的任务就完成了。
  整装待发的时刻到了,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去向,更不用说了解别人了。
  李科长分头找到每个人,低声细语地交待完工作,那个人就被人带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一切是悄悄地来,悄悄地离开。
  杨铁汉差不多是最后被李科长找去谈话的。他在等待的过程中想了很多,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彩凤和抗生了,这次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母子。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和魏大河一起许下的诺言,如果自己真的见不到彩凤娘儿俩,就只能等待革命胜利了,再去兑现自己的承诺。当然,他也想到了爹娘和小菊,也许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想到这些,心里就有些空,但一想到面临着的这份新的抗日工作,他又振作起来。
  李科长找到杨铁汉谈话时已近傍晚,他和来时一样,背着简单的行李,出现在李科长面前。
  李科长伸出手,用力地把杨铁汉的手握了握。看似斯文的李科长,手上的力气很大,让杨铁汉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他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李科长盯着杨铁汉的眼睛说:白果树同志,你准备好了吗?
  杨铁汉就挺胸抬头地答:报告首长,一切听从组织的指挥。
  他的回答,也正是特工工作者纪律守则中的一项。现在,杨铁汉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条律了。
  好!李科长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李科长从衣袋里摸出一张纸条,递给了杨铁汉。
  李科长语气平静地交待着:白果树同志,这就是你的工作地址,还有联系人和接头暗号。
  杨铁汉握着那张小纸条,上面清楚地写着几行字。工作的地址可以说是熟悉的,那就是县城。跟他联系的是一个叫老葛的人,接头暗号也是极为简单的一问一答——
  你这里有白果卖吗?
  白果没了,缺货,等着东家送货呢。
  暗号一旦对上,那就是自己人了。
  李科长扶了一下眼镜,看着杨铁汉继续说:和老葛接上头以后,他会交待你的具体工作。
  杨铁汉把那张看似不起眼的纸条一连看了几遍,准确无误地将它印在了脑海里,然后,当着科长的面,把那张纸条吞到了肚子里。这也是一项铁的纪律,身为特工人员,决不能给敌人留下一个字。
  李科长满意地冲杨铁汉点点头,又伸出手,和他握了一次:白果树同志,省委等候你的好消息。你出发吧,不要回头看。明天,特工科就搬到一个叫刘白的地方办公去了。白果树,你记着,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身边还有许多同志与你一起并肩战斗着。
  杨铁汉向李科长敬了个礼,认真地看了眼李科长,转身走了出去。
  天已经暗了,他一走出门,就有特工科的人领着他走出了村庄。
  在村口,特工科的人一脸肃穆地同他作了告别。
  此时的杨铁汉是兴奋的,他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回到县城工作,这是他梦寐以求的。这就意味着,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对兄弟魏大河的承诺了。想到这儿,他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最初,在不知自己的工作去向之前,他的内心是忐忑的,想也许再没有机会回到县城了。现在,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又回到了县城,尽管他清楚工作也是有纪律的,即便是和自己的亲人也不能随意接触。但不管怎么说,能回到县城,就意味着自己和彩凤母子会很近地在一起了。想到这儿,心里顿感前所未有的踏实。
  又是一夜的跋涉,他回到了县城。此时,杨铁汉已经是一副百姓装扮。在城门口,他用自己的行李换了一筐萝卜。混在一群进城的小买卖人中间,进了城。
  他很快就找到了城中的老药房。老药房的门脸并不大,门板已经卸下来,开始营业了。
  他把那筐萝卜放在门口,拍了拍身上的土,走了进去。
  柜台后面坐着位穿长衫的人,年龄看上去有四十多岁。他进门时,对方抬头看了他一眼,也就是一眼,便低下头忙着整理手上的一叠药方。
  他走近柜台,四下里望了一下,问道:先生,你这里有白果卖吗?
  先生抬起头,认真地看了他一眼,又向他身后瞧了瞧。药房刚开门,还不见客人,杨铁汉的身后空荡荡的,只有一束晨光斜着射了进来。
  先生眨眨眼道:白果没了,缺货,等着东家来送货呢。
  他心里顿喜,暗号算是对上了,自从离开县大队,又离开了特工科,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个小时,他却觉得自己很孤单。他从参加县大队后,还从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过队伍,就是外出执行任务,也会有别的战友在自己的左右。现在,他终于又看到了自己的同志,他有几分激动,上前一步,刚要开口,又警觉地站住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确实再无他人,这才疾步上前说:你是老葛吧?
  老葛这时也站了起来,伸出手,很快地和他握了一下:你是白果树?
  他点点头,眼睛莫名地潮湿了,声音哽咽地说:我是白果树,娘家人让我来找你。
  这也是他们的特定用语。自此,杨铁汉就进入了角色。
  老葛从柜台后走出来,冲他说:你跟我来。
  他尾随在老葛身后,从旁门口上了楼梯。
  这里是老葛的卧室。老葛一进来,就把门关上了。老葛又一次把他的手握住了,这一次,两只手再没有马上放开。
  两个人长久地握着手,老葛的样子也有几分激动,他说:白果树同志,可把你盼来了。前一阵子,咱们县城里的地下组织遭到了敌人的破坏,有三个同志被捕了,组织正在积极想办法营救。你来了就好了,我们又可以开展地下工作了。
  杨铁汉急促地喘息起来,好一会儿才说:老葛同志,组织交待过,你以后就是我的领导,有什么工作你就吩咐。
  老葛从柜子里拿出一把钥匙递给他:这是布衣巷十八号的钥匙,以后你就住在那里。你现在的工作是磨刀匠,这样可以方便地走街串巷,为组织搜集情报。
  杨铁汉郑重地接过钥匙,目光炯炯地望着老葛。
  老葛又说:你以后的任务,我会随时交待给你。
  杨铁汉点点头:我明白。
  老葛当下就差了一个伙计把他领到了布衣巷十八号。从此,杨铁汉就有了磨刀匠的身份,人们经常会看到他背着一副磨刀的家什,走街串巷,嘴里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
  杨铁汉的声音悠远洪亮,不时有人从胡同的某个门后喊一声:磨刀的,我这儿有一把刀要磨。
  杨铁汉走过去,拉开架式,帮人磨刀。
  5。重逢
  杨铁汉从此开始了地下工作。他的上线老葛无疑是他的直接领导,这期间,他还有了自己的下线小邓。
  小邓是在一天的清早敲开了布衣巷十八号的大门。在这之前,老葛曾有过交待,说有人会来找他,并告诉了接头暗号。
  你找谁?杨铁汉看着来人。
  老家有人病了,要买点白果做药引子。
  我这儿有,要多少?
  二两三钱就够了。
  暗号接上了,杨铁汉就拉着小邓的手走进了屋里。眼前站着的就是自己的同志,他努力要看清对方是否熟悉,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的同志一定是熟悉的。他努力地看了又看,想了又想。
  小邓就笑一笑说:白果树同志,咱们没有见过面。
  说完,递给他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小邓的联系地址。
  小邓很快就站起身说:白果树同志,以后我就是你的下线,有事你随时联系我。
  说完,又冲杨铁汉笑了笑,转身就走了。他甚至没有说一句告别的话。
  地下工作者的纪律是,杨铁汉只对自己的上线和下线负责,上线和下线决不会直接接头,也互不认识对方。地下网络就像一只链条,中间这一环只对挂着上一环和下一环。老葛认识他,小邓也认识他,至于老葛的上线和小邓的下线,那就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了。地下工作的纪律,使他不可能多问,即便是问了,也不会有人告诉他。这是铁的纪律,既是为自己的同志负责,也是为地下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就连老葛和小邓的称呼,也肯定不是他们的真实姓名,而只是个代号。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老葛交待给他的第二项任务就是查清城内鬼子和伪军的布防情况,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他背上磨刀的家伙,在鬼子的兵营和伪军兵营的门外,一遍遍地吆喝着:磨剪子嘞,戗菜刀——
  鬼子兵营的门口,有三两个卫兵电线杆子似的戳在那里,还不停地有鬼子的游动哨,在营区走来走去。还有满载着鬼子兵的卡车,一趟又一趟,很是热闹地在兵营进进出出。
  杨铁汉扯着嗓子冲鬼子兵吆喝着:磨剪子嘞,戗菜刀——
  他的喊声引来了两个鬼子兵的注意,两个人嘀咕了几句,就有一个鬼子兵走了过去。
  八格——
  鬼子兵的刺刀就顶在了杨铁汉的胸前。杨铁汉看见鬼子兵的刺刀和面前的鬼子,心里就有了几分激动。在县大队的时候,他们差不多三天两头地就会和鬼子打上一阵,鬼子兵的神态和刺刀,已经让他见怪不怪了。
  杨铁汉抬起头,望着鬼子,笑了笑,心想:要是在战场上,只一个虎步,再一个背跨,老子就能把你个小鬼子撂倒。想起和鬼子拼刺刀,他就有些兴奋。
  鬼子又嘶喊了一声:八格——
  这一声喊让他清醒过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县大队的杨铁汉了,而是地下联络员白果树。他眼前的工作就是摸清敌人的情况,然后通过下线小邓传递出去。他清醒过后,就冲鬼子咧嘴笑笑:老总,磨刀吗?
  鬼子的刺刀顶在他的胸前,明晃晃的有些刺眼。
  鬼子听不懂他说的什么,只是把刺刀又往前抵了抵,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叫着:八格——
  他从容不迫地背起磨刀的家伙什儿,打着手里的铁钗儿,吆喝着:磨剪子嘞,戗菜刀——
  他一边喊着,一边离开了兵营。
  很快,他又转悠到了伪军兵营的大门外。伪军这里就显得松散许多,三两个伪军立在门口,其中的两个在对火吸烟,另一个正冲着太阳打喷嚏,酝酿了半天,却也没有打出来。最后,终于捉着自己的耳朵,才把喷嚏响亮地打了出来,一副很受用的样子。
  杨铁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