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193部分

明末风暴-第193部分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他又笑了笑:“因为要略做准备,故此来得晚了几日,还请史公恕罪。”
史可法听到“略做准备”,心里一动,他也顾不得寒喧,将郑芝凤迎入了衙中,直接问道:“日渐,你这次来,可是来将罪民带走的?”
“正是,下官先行了一步,运人的船还在后头。”
“那么……那个银钱……”
说到这的时候,史可法老脸微红,觉得自己象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小商人。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莫看他方才说得慷慨激烈,实际上安‘庐灾民的情形,已经恶劣到了极点,各州县不仅拼命找他哭穷,还将灾民向庐‘州府送来,仅庐‘州城内外,聚集的灾民已经超过二十万。这么多人要吃饭,可庐‘州又残破不堪,根本没有什么存粮,完全就靠外地运粮进来!
因此,给饥民的赈济,也从最初能立起筷子的一日二粥,变成了现在清汤寡水的一日二粥,就是这样,最多也只能再撑几天了。
饥民无食,最后的结果定是造反吃大户,史可法已经可以感觉到,一场新的民变正在酝酿了。
“唉呀,银钱嘛,下官没有带来。”郑鸿逵笑嘻嘻地道。
他们郑家依附的是熊文灿,来时他也得了兄长的嘱咐,对这史可法,礼节是要讲的,至于恭敬……他安‘庐巡抚可管不到郑家头上。
“这,这!”史可法闻言,仿佛是一头冷水浇了下来,整个人都抖了抖,他全部希望,甚至可以说东林的全部希望,可都在郑鸿逵带来的银钱上()!
他几乎可以想到,这些饥民为乱之后,朝中温体仁余党必定对他大举攻讦,他即使压下民变,也会因为处置不利而被罢官,更重要的是,与他同属东林的文震孟,才刚刚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没几天就要因此而被免……
“史公为何如此失态?”郑鸿逵见他全身都抖了起来,讶然问道。
“唉……”既然对方没有带银钱来,史可法便没有什么兴趣了,他还抱着一线希望问道:“那银钱何时能来?”
“下官来拜访史公,正为此事,银钱不会来了。”郑鸿逵笑道。
“不……不会来了?”史可法勃然大怒:“分明说好了的,你如何出尔反尔!”
“咦,这话说得……下官才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啊,那种答应了别人,最后却不认账的事情,下官做不出来。”郑鸿逵笑眯眯地道。
史可法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旁边的章篪顿时想到俞国振,这话……分明是在打史可法的脸啊。
“你既然如此说,可又为何不带银钱来?”史可法面色顿时沉了下去:“你胆敢戏耍本官?”
这人果然就是海寇,无信无义,就算是穿上官服,也是沐猴而冠!
史可法有了这个想法,他心中便生出一计,或许可以以此为借口,将郑鸿逵拿下,逼使郑家出钱。据说郑家把持海商贸易,家财千万,想必能弄出几十万两银子来。
可就在这时,郑鸿逵笑道:“史公却是弄差了,下官虽没带银钱来,却带了粮食来了。”
“什么?”史可法神情又变了。
“下官琢磨着,史公这边最缺的,只怕不是银钱,而是粮食()。据下官所知,如今南‘京米价都是二两五分银一石,这庐‘州只怕更贵吧?”
史可法看了手下一眼,他虽然不谙庶务,但米价的数据,章篪还是报给他了的。他咳了一声,颤声道:“庐‘州米价确实比南‘京贵些,三两二钱一石。”
章篪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史可法报的价,比实际上的米价可便宜多了,如今在庐‘州,五两银子一石,还是有价无市!
这点小聪明可解决不了问题,人家郑鸿逵来,岂有不打听清楚庐‘州米价的?
“唉呀,史公,您手下的人胆子可真大,在米价这关乎大局问题上,竟然也敢给您说假的,我方才入城时在市场里转了转,米价如今可是五两一石,而且就是这样,仍然没有卖米的!”
正如章篪想的那样,郑鸿逵接下来的话,让史可法和他的一众幕僚们都是满脸红肿,只觉得有只巴掌在自己脸上反复抽来抽去。史可法咳了一声,既然郑鸿逵说带来了粮食,那么这厮又变得可爱起来,他堆着笑道:“日渐,你带了多少米来?”
“下官自然不会让史公难做,因此下官不可能按着庐‘州的米价和史公结算,下官共要从史公这带走八万人,四万青壮,两万健妇,两万老弱,总共是十八万两银子。下官按着南‘京的价钱折算成米,而且是按每石米二两银子的时候来折算,一共是九万石米。”郑鸿逵笑眯眯地道:“史公,这可是九万石米,下官还没算人工、运费、仓储!”
史可法听到“九万石米”时,血顿时冲上了脑门,眼前就只剩余白花花的米粒在晃了。九万石米!一石米足够一人百日之粮,这九万石就是九万人百日,煮成粥的话,甚至可以支撑更多时间!
这可是解决了大麻烦!
史可法颤声道:“这米……这米何时能到?”
有了充足的米,他就可以维持住局面,所谓维稳,可是关乎到他们东林党在朝廷内大局的重要事情,这九万石米,简直是救了文震孟的首辅职位,是救了东林的政治前景()!
不过郑鸿逵却笑而不答,史可法顿时明白,他忙不迭地道:“那些人,我已经令各州县将之解送至庐州,一个月之内便可以陆续启程。现在庐‘州城里还有两万余,他们现在就可以动身!”
“下官也希望在五月之前便能弄好,五月之前还有北风可借,过了五月,可就只有南风,海运殊为不便。”郑鸿逵听到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还请史公行文各地,请他们予以配合。另外,大员岛地广人稀,下官还要招募一批匠人,请史公行个方便。”
“好说,好说!”史可法咽了口口水,爽快地答应道。
“明日就有一千石左右的粮食到,然后粮船将人运走,每运一人走,便有一石米来。”郑鸿逵笑眯眯地道:“史公不必着急,此事下官安排得早就妥当了。”
听得这样说,史可法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如今庐‘州府里的粮食只剩余两百余石,这一千石若是能如期抵达,实在是帮了大忙。
他心中也暗暗得意,自己当真有如神助,献贼大举南下时,出了个俞国振,帮他力挽狂澜,如今民变在即时,又出了个郑鸿逵,帮他中流砥柱。史可法觉得,这一定是自己人品高洁,故此四方英雄,哪怕是与他政见不合,也要来鼎力相助。
只有旁边的章篪,心中却隐约觉得不妥,这个郑鸿逵,来得真是太巧了,而且他言语中似乎另有含意啊。
“来了,设宴,今日我要宴请郑日渐。”既然郑鸿逵的粮食不是一次送齐,史可法的态度便又变了,这等人物,不能不结好。
放下章篪的隐约担忧不说,第二日果然如郑鸿逵所言,四艘平底沙船载着一千石粮食到了庐‘江府()。史可法一边安排了人下粮,一边便将那些被定为罪民的百姓驱上船,那些百姓如今已经半饥半饱地过了一个月,便是有反抗意图,也在饥饿下消失殆尽,因此上船时并没有多少拒意。第三天时,又是八艘平底沙船来,这次载了两千百姓离去。
直到这个时候,史可法才想到该问一下,郑家会如何将这些百姓送往大员岛。郑鸿逵听得他开口问,也不隐瞒,径直回应道:“先将人送至上海县,然后从那边转海船,择日借风南下,大约二十日,便可到大员了。”
“本官也曾听闻,大员岛如今有红毛番占据,这数万人上岛,是否会引发争端?”
郑鸿逵傲然一笑:“若是红毛番想开仗,我们郑家也不怕他。实不相瞒,如今红毛番便是要出海与日本行商,也得挂上我们郑家的旗帜。”
此时正是郑芝龙实力最盛之时,年前击败刘香老,更让他达到了顶峰,整个大明东海之上,没有任何人敢于捋其虎须。虽然被称为红毛蕃的荷兰人盘踞于台南,被称为大吕宋的西班牙人则在台北,而郑家则事实上控制着魍港(今布袋镇附近)。在料罗湾大战之后,特别是与其勾结的刘香老覆灭之后,荷兰人虽然对郑家还有所不愤,可一时之间,也不敢来招惹。
听得郑鸿逵这般解释,史可法放下心来,他笑着问道:“既是如此,不知下一批粮食何时能来?”
“此地水浅河窄,粮船往来不易,若是史公能将罪民送至无为,下官大船便可以直接在无为下粮载人。”郑鸿逵笑眯眯地道:“如若不然,误了北风,就只有等下半年了。”
等下半年?别人可以等,史可法却不能等!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道:“既是如此,我在一月之内,便将这些人尽数送到无为!”
@#
【二四零、云帆向南飞(五)】
二四零、云帆向南飞(五)
(努力码字,求月票,争取明天加更()!)
虽然已经是三月底了,可是天气仍未转暖,北风依旧呼啸。
史可法紧了紧身上的皮袱,站在山坡上俯视江面,大江上波涛汹涌,江面上云层翻滚,看上去甚为壮阔。
“老爷,不到一个月,便将十万饥民聚至无为,这等本领,除了老爷之外,别人都做不到吧?”
一个幕客在身边称赞道,史可法捻须微笑:“全赖诸位出力,全赖诸位出力。”
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史可法成功地将十万出头的“罪民”赶到了无‘为刘渡,其中竟然没有出任何大事故。至于翻船之类导致伤亡的事情,还有罪民们自己的老病而死,那都是小意外。
“应该的,应该的。”
一片应和之声中,唯有章篪却在苦笑。
“怎么,修之,此次你居功至伟,为何反而不乐?”史可法发现他神情有异,半是玩笑地道:“莫非是觉得本官此举不对?”
原本只有八万“罪民”,但结果被赶来十万出头,这件事情,众人都知道其中有猫腻()。不过郑鸿逵说了,多一个人上船,就多给一石粮,因此谁都没有揭穿此事。史可法自己内心深处,其实隐隐也有些不安,但事情关系到东林一脉能否在朝堂最高层站稳脚跟,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说到底,他还是将自己个人的声望与东林的利益,放在了大明利益之上。不仅是他,此时几乎所有东林党人,都是如此想的。
“并非为此……”章篪展颜笑了笑,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什么都不说为好。
他并不是一个很有才具的人,此次能拿出一个极为细致的操办方案来,原因很简单,包文达受他所托,又去了一趟襄安。这套方案,实际上是俞国振提出的,他又根据官场规矩稍做修正罢了。
可笑的是,史可法还将这个当成了自己的功绩。
但既然史巡抚正高兴,自然还是不要说出来扫兴为好。
就在谈笑之间,一连串的大船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这些大船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其中三艘三桅巨舰。
“听闻郑芝龙按着西夷样式制造了数艘大舰,想来这三艘就是了,啧啧,也不知当年郑成功的宝船,与这大船相比孰大孰小。”史可法看着这些大船,有些惊叹地说道。
“这一船只怕就能装载千人!”有幕客也惊叹。
“挤一挤,两千人只怕都装得下,反正又不是远洋航行,沿途都有补给,用不着带太多粮食和水。”这一位算是懂一点航海的。
从二十天前开始,无为刘家渡这边就不断有船队过来载人离开,那些长江上的平底沙船,虽然不能入海,但载量却不小,一船装个几百人根本不成问题。因此,今日船来装的,其实是最后一批约是一万六千人。刘渡这边水道较深,主是三桅巨舰也可以靠岸,加之事先就已经编排好了,因此装载、卸货的过程都是很快,一万六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