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0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20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培育基地建起来,稻种不足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第一卷 第三十章 基础工业
  培育基地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建好了,培育基地全封闭式,里面有平台的自带人员,连夏钧都不能进去。
  稻种培育方式很简单,就是将高产水稻的稻谷拿去加工一下就能继续种植了,不过夏钧显然手上没有。
  所以还是从系统中兑换,不过兑换价格却非常低,1点积分可以兑换100公斤的未培育稻谷。
  夏钧当即兑换了100万公斤稻谷,送入培育基地进行培育,第一批稻种很快培育了出来。
  “老林,以后不愁没稻种了,有这个培育基地在,以后想要多少都有。”夏钧对林德宝说道。
  林德宝欣喜道:“这下不用为分稻种的事闹了。”
  最近林德宝可是被闹得头大,看着眼前这一袋袋的稻种,岂能不欣喜万分,他这个农业部长哪是那么容易当的。
  夏钧最近还给他下达了任务,就是把西乡的农林业资源统计清楚,那些自生林要砍掉50%。
  砍掉的自生林木材用于造纸,砍掉之后,山上种上楠竹和杉树,福建40%左右的农田集中在沿海的海滨平原上,而闽西北则拥有60%多的林地资源,闽西北的经济还是以发展林地为主,那些木材加工一下都是钱。
  夏钧目前还缺少很多基础工业,例如钢铁厂、水泥厂、采沙场、采石场,为了搞清楚资源分布,夏钧只好在平台上兑换闽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图,这个分布图非常贵,仅仅是闽北地区,就需要5万点积分。
  刚投资100万点积分建设了一个4级高产水稻培育基地的夏钧此时所拥有的积分很少,虽然这一周的剿匪效率不错,不过夏钧手上也就只剩下12万点积分了。
  不过夏钧又没有什么地质学专家,哪里能勘探得出来。
  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于是夏钧花了5万点积分,购买了‘4级闽北资源分布图’,资源探测分4个等级,4级是最低的等级,探测不会太全面,那些比较掩蔽的矿产不会被探测出来。
  拿到分布图,夏钧惊喜的发现,图上有三处小铁矿,两处小煤矿,一处小磷矿,另外还一个储量巨大的石灰石矿脉。
  还有金、银、铜等矿,不过分布比较零散,储量也比较小。
  有铁矿,可以开设个钢铁厂生产钢筋,石灰石可以用来生产水泥,煤炭可以用来制造尿素(氮肥),磷矿可以用来制造磷肥,可惜没有钾矿,中国的钾矿储量不多,后世需要进口。
  工业上有水泥,有钢筋,有沙石,就能修许多基础设施,最急需的就是道路,福建的道路情况需要改善一下,否则哪里能发展。
  农业上有氮肥、磷肥,就可以让农作物增产。、
  同时夏钧还需要一个兵工厂,最少能把子弹、手榴弹等东西自给自足,一旦军队扩充到一定程度,子弹也是很耗费积分的。
  夏钧穿越也有近半年多的时间了,对兑换平台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兑换的王道不是直接兑换鸡蛋,而是直接兑换母鸡。
  就算是某个东西再便宜,也不如自己生产了划算,而积分则是用来兑换那些关键的科技和设备的。
  甚至还需要留下一些积分,应对战争中所可能出现的变故。
  夏钧所需要的无非就是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财政,这有造纸厂以及预计建设的卷烟厂为他赚取利润,再加上现在高产水稻的稻种培育基地也已经建成,财政上暂时应该不是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基础工业,福建的交通这么差,基础设施得大修一下,起码的道路得改善。这就需要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沙石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需要能源,这就必须发电。
  第三个方面就是军事工业,起码得解决子弹、手榴弹等没有什么技术性,有需求巨大的东西能够靠生产来满足。
  采石场和采沙场不需要什么技术性,夏钧直接兑换了采石场的设备以及采砂船,很快就选定了采石和采砂的地点。
  采石场就在西乡,西乡可以采石的地方较多。采砂船则在建溪(闽江三大支流)作业,也就是东峰、东游一段的建溪河道。
  采砂船和采石设备只花了夏钧五千多点积分,就兑换了二十艘采砂船,以及足够五个采石场的设备。
  夏钧兑换的不是领先的设备,只是普通的设备和采砂船。
  就当前来说,中国不缺乏劳动力,领先设备的好处就是节约劳动力,不过既然当前的中国有人口红利,并非所有工厂都需要采用领先的设备。
  另外,开办工厂也不局限于西乡一地,整个闽北到处都可以开,谁敢来找茬?
  紧接着,夏钧又陆续建设了钢铁厂、水泥厂、化肥厂,除了钢铁厂和水泥厂的部分设备采用了领先级别的,其他都是普通的设备。
  但这些普通的设备,也是这个年代最好的那种。
  这些小工厂花不了多少积分,一共只用去夏钧15万的积分。
  水泥厂一年可以生产10万吨水泥,水泥质量更高。钢铁厂用的是转炉炼钢,而不是平炉。
  转炉相比平炉的产能要高,更重要的是转炉是用电的,不是烧煤的。
  这一个小型的转炉炼钢厂就花掉了夏钧5万点积分,可以年生产钢材1万吨。
  不过设备兑换来了,但除了采石场、采砂船以及水泥厂、磷肥厂投入了运作外,氮肥厂、钢铁厂迟迟没有进入运转。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缺人。
  氮肥厂设计到化工问题,夏钧把钢铁厂的设备换来后发现,这种先进的设备需要较高的文化才能操作。
  兵工厂则没有条件,因为没有原料。
  由于那些工厂的开办,夏钧感觉到了财政上的压力,水泥厂、磷肥厂、采石、采砂都是不外销的,这些东西都是供给自己建设用的。
  东西生产出来,自然是要用到建设上,但建设要钱!不建设,工厂又放在那里玩,自然是十分不划算。
  这些工厂的工人,以及采矿的工人,需要两千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三块银元,一个月就得支出6000块银元。
  外加刘锦山那边下次来的时候,说不定会拉一大票人来。
  夏钧还得办学,还得支付补贴、高额薪金,财政上又显得不足了。积分方面,由于各二线部队扩散得已经越来越远,后勤补给在交通不太通畅的情况下也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步需要修路,而且通过剿匪的积分收入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土匪是越打越少的。
  因此夏钧再次将行政区域扩张提上了计划。
  将越多的地区纳入行政范围,民心方面得到的积分也越多,同时推广高产水稻,每亩抽100公斤的水稻,也可以解决财政上的问题。
  此时农村包围城市的所需条件已经具备,现在夏钧即有高产水稻的种子,又培养出了第一批的行政人员。
  这些行政人员倒是不怎么缺乏,那些普通文化人并非没什么稀罕的,夏钧开了这么高的待遇,每月给10块银元,自然是蜂拥而来。
  张四狗在建安县就招募到了三十多人到西乡,这些人全被送进了行政培训班,克隆西乡的自治已经不是问题。
  于是,夏钧任命了第一批自治区主任,一共八个人,将整个闽北分为八个区域,这八个区域采用与西乡一样的制度,一样的策略。
  每个区域内分布一个排的兵力,这一个排的不再到其他地方剿匪,而是全力负责本区域内的剿匪,务必将土匪清理干净。
  宣传部和情报部也要扩建,行政扩张需要宣传部加强宣传,同时还要有情报部监视当地官府的动向。
  这8个自治区主任4月底派遣了出去,每个人带着5个行政人员去的,另外还有1个排的兵力配合工作。
  同时夏钧扩大了行政培训班,继续招募文人进入培训班,他的行政体系并不复杂,主要就是民政部、司法部、农业部三个部门。
  民政部负责登记户籍,并且帮助困难户。
  司法部负责伸张正义,说白了,主要目的就是打土豪,地方上确实存在一些为富不仁的土豪,这些土豪是要坚决打掉的。
  农业部则是负责指导农业生产,不过倒也没什么好指导的地方,最多是教农民怎么用化肥。
  同时农业部还负责下发高产稻种,并且负责抽取高产稻种的报酬,每公斤稻种,等收获后需要上缴100公斤的稻子。
  在推广稻种的时候,农业部会与领取稻种的农户签订协议,水稻若是不达到预期产量,则不需要上缴,也包括受灾等自然因素在内。
  除了种植高产水稻要交100公斤稻子外,其他就没有任何税收了。
  ——————
  第二更到!
  兄弟们看完记得投票啊!
  虽然兄弟们的票票和收藏都比较给力,不过还是被人用点击爆了菊花,咱们只能用票票来弥补!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下乡资农
  小松镇自治宣言、东峰镇自治宣言、东游镇自治宣言……
  仅仅短短半个月时间,三份自治宣言就送到了建安县,建安县县令看得心惊肉跳,紧接着自治宣言又如同雪花似得飘来。
  徐墩镇、南雅镇、小桥镇、玉山镇……
  每一个乡镇宣布自治,都会将自治宣言送到县里,公然向官府昭示。
  西乡自治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建安县周边乡镇,免税,发给高产稻种,这都是很诱人的政策。
  各乡镇的乡绅纷纷在自治宣扬上签字,一车车稻种不断从西乡运往各乡镇,虽然第一季水稻已经播下了,但可以赶上第二季。
  闽北地区水稻种两季是没问题的,三季就有些困难。
  宣传部在这场自治浪潮中作用巨大,宣传队天天下乡宣传,他们的宣传手段很强大,每次去都带着放映机去放电影。
  电影里一张张照片闪过,配合激昂的解说,建州保安团的士兵们的英姿传遍整个闽北,同时高产水稻的神奇也传遍了闽北。
  免税,自治!
  多么煽动人心的口号!
  许多乡镇纷纷在自治宣扬上签字,不过也有一些乡镇还在观望,还需要进一步对这些乡镇进行宣传加强工作。
  夏钧很快派遣人员在那些自治的乡镇建立了乡镇法院,一场打土豪的行动浩浩荡荡的展开。
  宣传部天天下乡拿着扬声器在那里喊什么有冤伸冤,还到处刷标语。
  那些被土豪欺压的百姓看到,纷纷跑到法院告状,司法部一一进行审理,对那些桥横的土豪进行惩处。
  那些没进入自治的地区,百姓听闻了此事,也跑到法院告状。法院同样进行审理,调查之后一样对土豪进行惩处。法院执法有武力协助,不在管辖区域内也在管辖区域内。
  夏钧的领地范围不断扩大,此时已经扩大到900平方公里了,民心系统内,也有了七万人口。
  不过平均值降低到了3,每个月可以得到21万点积分。
  而将西乡独立出来看,西乡的民心指数只有5,无论夏钧怎么搞就是不涨,真他娘的奇怪了,上限不是10的吗?
  平台助理程序的解释是,需要一定触发条件才能上涨,而10也不是上限。
  怎么触发?
  不知道!
  好吧!
  夏钧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既然不知道要如何触发,那就认真做民生,努力收买人心。
  此时夏钧手头的积分比较宽裕,因此直接从系统中兑换了1万吨复合肥,也才花去1万点积分。
  接着让人将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