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00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200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他们完成这种劳动生产。
  因为夏钧手上有兑换平台,里面的农业系统是很强悍的。提高经济作物的个人产值问题,主要以提高产量为主,或者以减少管理为主。
  就如同发展生丝业的时候所选用的桑蚕,这种改良的桑蚕可以放养,粗放生产能力强,人力投入大大减少,个人产值也就上去了。
  今年农业部的目标是彻底垄断棉花、蔗糖、生丝,同时向麻类进军,扩大中国传统苎麻的种植面积,引进剑麻等叶类麻进行种植。另外确保大豆油的垄断地位,增加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的垄断。
  另外加大茶叶的发展,并向南洋地区种植咖啡树和可可,力求垄断世界三大饮料作物生产。
  农业部今年确定下的目标,多是工业上的所需,在消费上的还有所欠缺一些。
  夏钧也不急着搞农业,不过农业也不能拉下,农业部证实的这些有种植价值的作物,夏钧开始选择建设培育基地。
  苎麻是中国的传统麻类,其质地有丝一样的光泽,比较透气、散热,纺织品用来制造夏装很不错。苎麻叶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加上苎麻的保水效果很好,同样可以保护环境。
  苎麻一年可以收割三次,属于茎型麻类,南到海南,北到陕西都有种植的历史,在古代没有棉花的年代,人们一般都是穿麻衣和丝绸。
  像农作物的培育基地,分四级,但又有诸多品种,例如苎麻则有两种。
  一级高产苎麻,产量比土种高出一倍,质量一般。
  一级优质苎麻,产量比土种高出一半,质量较好。
  一种是走产量路线,一种是走质量路线,如果是二级品种,则可两者皆兼顾一些,夏钧现在手上有积分,可以选择二级作物了。
  例如二级高产苎麻,产量比途中高出一半,质量良良好。
  二级的作物属性就能够满足夏钧的要求,像苎麻这样消费量可能不是太高的作物,夏钧主要选择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再考虑产量。质量提高上去,市场自然也就大了,价格同样也就上去了,个人产值不就高了。
  而对于茶叶,夏钧主要考虑的也是品质问题。
  茶叶这种东西产量比较高,要垄断只能靠质量,同时靠文化宣传,所以还得发展茶文化,再配合国家扩张机器,这样才能推广出去。
  需要提高的作物品种实在太多了,夏钧觉得必须得有个总体的规划,不能临时抱佛脚, 因此夏钧决定每个月向农业投入一亿点积分,以求在五年内对主要作物进行基本的垄断。
  当欧洲人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的农业格局将彻底颠覆他们的认知。
  ——————
  大章
  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五章 无奈的协约国
  第一百四十五章 无奈的协约国
  华东自治政府一连窜动作中,也仅有自主建造军舰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当日本知道华东自治政府要自主建造战列舰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大声哂笑,然后谈论间竭尽讽刺之能事。
  这难道不可笑吗?
  还有比这个更可笑的事情吗?
  一个创建海军不过三年的政体,竟然幻想着自己制造战列舰,不可否认,他们的造船能力使用了各种极端的手段将规模扩大到了惊人的地步,但战列舰和制造商船是完全不一样的。
  世界各国海军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也许中国人将造处出一堆靶舰。”
  除了德国政府没有怀疑之外,没有谁相信中国能自主建造战列舰。德国政府虽然不怀疑华东自治政府制造出战列舰的决心和经济实力,更不质疑技术上的问题,不过他们也觉得,华东自治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战列舰。
  不过各国不知道的是,华东自治政府在确定下设计图纸和制造计划后,很快就对第一批战列舰进行了制造,而且是快速的制造。
  华东自治政府将传统的造船模式改变为将零件放在内陆工厂制造,然后再运到船坞里进行组装。
  这种方式让造船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东沿海各省的造船业因此能够以最快速度将船只制造出来。
  像这样专门为船舶制造提供零件制造的工厂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因为当前船舶零件供不应求,利润丰厚。
  造船厂会向这些工厂下许多订单,只要你有工厂和工人,刚建起来就能开工生产,绝对不愁利润问题。
  军舰的许多零件同样放到了内陆工厂生产,这些零件制造好之后,将运往造船厂进行组装。
  海军计划书里的舰只分三批建造,第一批建造的就是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很快进入了一九一五年一月,夏钧一月的积分收入依旧保持在十亿到十一亿之间,刚拿到积分,夏钧就将积分投入到了军舰制造技术以及农业作物培育方面,这方面每个月要支出六个亿。
  不过夏钧手上还有四亿多的积分,可以兑换大量的设备,不过夏钧目前不再怎么兑换设备了。
  因为工业已经开始向重工业转型,重工业设备很贵,而且就算是规模弄得再大,没有技术工人也是一样的不可能开工。
  技校可谓是开了一所又一所,大量的小学生毕业后直接进了技校,这些小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五六岁,属于非常晚才接受教育的群体,那些年纪小的,则将升入初中。
  技工培养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不是有设备就能开工的,夏钧则开始把积分投入到制造技术方面。
  生产上使用最多的就是设备、车辆,机械制造的规模此时已经比较大了,但因为缺乏历史积累,所以规模虽然大,但市场需求太多,接下的订单依旧排得满满的。
  另外夏钧还得留下一些积分用于对德贸易。
  1915年,德国把主力抽调到了东线,西线则进入防守状态,而协约国则将在西线展开进攻,以求将战争迅速明朗化。
  夏钧再次加大了对德国的原材料输送,大量的军火和原材料用潜艇向德国疯狂的运输着。
  一月初,开往德国的运输潜艇数量就增加到了五十艘,并且这只是上半月的,下半月还有五十艘。
  而从中国开往协约国的商船,月初则派遣了八十艘,八十艘商船在六艘驱逐舰的保护下开往英国和法国。
  这些驱逐舰上面装了声纳,可以探测水下的潜艇,并且还拥有无线电警告能力,航行中将向德国潜艇发出警告,警告内容是“任何水下舰只请不要靠近到三公里以内,否则将视为有攻击倾向……”
  此时华东自治政府不再将商船单独开往协约国,而是成群结队,用军舰保护着开往协约国。
  船队上悬挂着华东自治政府的五色复兴旗,军舰上挂着海军的日月旗,而且大规模的集中出动,德国潜艇在远远的就能看明白这是中国的船队。
  德国海军对这些潜艇的命令是,严禁攻击中国商船。
  德国目前显然不愿意得罪中国,在他们看来,美国参战可能是一个极大的风险,但风险绝对没有中国参战来得危险。
  目前唯有中国能向德国提供大规模的原材料,并且是源源不断的原材料,而且中国在很多方面愿意向德国出售比较廉价的东西,同时还有先进的武器。
  华东自治政府一般向外界出售先进武器,都是先考虑德国。如果把华东自治政府得罪了,德国不仅断了这些原材料供应,协约国反而能得到更多的供应。
  美国则不同,美国只向协约国出售物资,就算他们参战,也只是在兵力上的大规模进入欧洲。
  不过德国也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华东自治政府利用战争来大发战争财,但德国目前没有什么太好的选择。
  这场世界大战,并非是华东自治政府鼓动的,鼓动这场战争的不仅有德皇威廉二世的冲动好战,同样也有犹太人为主的共济会在操纵。
  犹太人借着战争大发战争财,不管是美国的犹太人还是德国的犹太人。
  历史上二战的爆发同样有犹太人鼓动的影子,他们向德国输送大量新技术,让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只可惜的是,犹太人在一战中的表现,让德国军方视他们是叛徒,刀刺在背的传说广泛流传。目前正在指挥东线战争的德国将军兴登堡,向希特勒灌输了一战失败的原因,矛头直指犹太人。
  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到德国屠杀,是有可追溯历史恩怨存在的。
  此时犹太人就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在德国,犹太人控制着许多财富和工厂,在美国、英国、法国同样如此。
  战争的到来,就意味着犹太人的盛宴即将开始。这些犹太人成立的共济会,暗中操纵的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
  游说、贿赂、刺杀、威胁、煽动罢工、秘密结社……
  犹太人就像是毒蛇一般阴冷的躲藏在暗处,没有什么西方国家能够免于他们的渗透,他们无法控制的国家,大概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这是共济会所无法控制的。
  共济会在日本、香港有所发展,此时日本政府还未禁止共济会的活动,不过按照历史的发展,这也快了。
  而在中国,共济会发展最良好的地区就是香港,此时正试图向华东自治政府渗透,只可惜引起了夏钧的警惕。
  夏钧在年初直接颁布了禁令,严禁共济会在中国的活动,参与共济会将视为叛国,这对共济会在中国的活动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华东自治政府在知识分子心中的重要性远远要超过共济会,因此那些知识分子大多在禁令颁布后不再接触共济会,很多共济会成员也退出了共济会。
  日本政府在华东自治政府禁止共济会活动后,也跟着颁布了禁令,日本政府此时同样察觉到了共济会的渗透。
  这种渗透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好在文化的差异,筑起了一道防御共济会的防线,但任由他们发展下去的话,必然会造成大问题。
  夏钧对共济会可谓是谈虎色变,这个组织的折腾直接主导着近代历史的走向,英国没他们折腾得失去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名头,德国被他们折腾得两次战备,而他们控制的美国则成了世界第一强国。
  此时的德国很多财富就掌控在犹太人手上,而德国采取的管制措施,在目前来说还算好,毕竟德国的财力还算是充盈,但只要时间一长,必然会是损害犹太人的利益,犹太人将在德国煽动大规模的罢工。
  华东自治政府则是不断的向德国运输原材料和军火,虽然也是在大发战争财,但相比犹太人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说德国军方是容克贵族的代言人,但他们绝对不是犹太人的代言人,这也注定了犹太人的行为将让他们成为德国战败的替罪羊。
  而夏钧则尽可能避免成为德国人归结于战败原因的原罪方,因此严守中立。
  ……
  华东自治政府的中立政策,很快就遭到了协约国的谴责。协约国在近期终于侦查到了华东自治政府正在以潜艇往德国大规模运输物资、原材料的情报,这把协约国弄得很不高兴。
  英法两国联合发来照会,让华东自治政府停止这种行为。
  华东自治政府则发表声明称:“中国是中立国,我们保持绝对中立,请不要将任何战争问题归结于我们华东自治政府,否则我们将采取必要措施。”
  华东自治政府的强硬态度,让协约国只能吃瘪。此时他们也不好紧逼,若是把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