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18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218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略取代那种粗糙的兵力优势。
  第二个就是从华东自治政府那里购买汽车等动力化装备,以汽车来为前线运输物资。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两个德国将领,自拿到了华东自治政府馈赠的先进武器后,就指挥着德军在东线战场大杀四方,不过虽然把俄军歼灭了一百七十多万,但并未将俄军主力歼灭,一百七十万人对于俄军来说并不算太多。
  沙俄的铁路之所以负担不了运输任务,实在是因为前线太多人了。
  交通堵塞,导致俄国士兵拿到吃的,受伤的俄国士兵没有药品,不得不在痛苦之中死去,反战情绪也开始升温。
  沙俄的计划很好,但实施力度上却不得不让人汗颜。
  但订单却是实实在在的,华东自治政府又从沙俄那里捞到了一批数额巨大的订单。
  而在土耳其,加里波利战役已经演变成了陆地战争,协约国本来是想以海战结束战争,但他们的计划失败了。
  加里波利战役的主力是澳新军团,同时还有英法联军,这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第一次打出旗帜作战。
  不过这注定成了一场大败仗。
  之前协约国绝对有胜利的希望的,但因为英国在最初制定计划前,派遣了海军攻击了土耳其的要塞,结果被土耳其察觉了意图。
  之后土耳其在达达尼尔海峡已经快用尽力气的时候,协约国却撤退了。
  而当协约国重新组织进攻时,却是两个多月后了,这给了土耳其人足够的准备时间,土耳其人将部队布置在了协约国可能登陆的海滩上。
  战争很快开始了,土耳其人一开始抵挡不住,后退了一些,源源不断的兵力让他们抵挡住了协约国的进攻。
  双方很快陷入了僵持的堑壕战,这场堑壕战显然又是一场无战果的消耗战。
  这一切的战争的持续,都让华东自治政府与美国政府在其中谋取了巨额暴利。
  ————
  求下月票呵呵。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陆演习
  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陆演习
  一九一五年,华东工业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华东自治政府的军事发展同样有如此速度。
  新编二十八个师,外加之前十三个师,组成了一个规模达到四十一个师的小型作战集团军群。
  集团军群中三个装甲师加五个步兵师组成了A集团军,B、C、D三个集团军分别各有九个步兵师,并且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坦克,仅为掩护步兵用。另外还有E集团军,是五个炮兵师组成,其中三个榴弹炮师,两个速射炮师。
  为了不泄漏编制,因此这些集团军全用字母来命名,日本就算获知这个编制,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华东军的编制初步分为五个集团军,但严格的说并不算是集团军,但成为军又不显得太小了一些,称之为集团军又太大了一些。
  空军则分成了战术轰炸机编队、战略轰炸机编队、强击机编队、战斗机编队、侦察机编队、鱼类机编队六个编队。
  战术轰炸机目前又研制出两款新型飞机,分别是15式无畏轰炸机,属于单翼全金属单发动机俯冲轰炸机,前面装了一个呼啸装置,俯冲时会发冲恐怖的声音,载弹量为一千公斤,是一款极为优秀的战术轰炸机,可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航程为六百公里。
  另外一种战术轰炸机为全金属三发动机单翼战术轰炸机,载弹量为恐怖的四千六百公斤,但航程只有四百公里,投入上限制较大,首先要有前线机场,而且是比较完善的机场才能起降,无法进行远程轰炸任务。
  这种三发动机的全金属战术轰炸机被命名为重锤Ⅳ,重锤四在设计上将载弹量考虑到了极致。
  战略红战机编队则开始装备蚊式轰炸机,随时准备轰炸日本本土,或者轰炸海上目标。
  鱼类机编队同样是装备蚊式轰炸机,只是有所改装,航弹换成了鱼雷,可装载533mm口径鱼雷两枚。
  强击机编队则开始装备华东飞机制造厂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全金属强击机,被命名为飞蝗Ⅰ,飞机机身采取了重点防护,在机身前方装有两挺机枪,在两侧各装有三挺机枪,一共八挺。
  飞蝗Ⅰ不仅是强击机,也是战斗机,只是速度稍显慢一些,但低空飞行能力强,对机枪防护效果好。
  在低空扫射的情况下,对方的防空炮基本上是没用的,只有对方的防空机枪可以发挥作用,而飞蝗Ⅰ便是针对机枪的威胁而选择了重点防护。
  战斗机编队则新增两种战斗机,一种是蚊式轰炸机改装而成,速度奇快,但由于是木制的,所以在空战中很容易受损。另外一种是全金属战斗机,被命名为利剑Ⅰ型,利剑Ⅰ的体形比较小,操作灵活,最高时速为430公里,也属于非常快速的战斗机了,航程为一千公里,无法飞到日本本土上空作战,但以蚊式轰炸机的速度,完全不需要有战斗机掩护,因此暂时还无装备远程战斗机的需要。
  但未来肯定是要有远程战斗机的,因为华东空军的远程轰炸机基本上不装备什么空战武器。
  蚊式轰炸机目前已经是最快的了,十年内估计没有飞机能够超越。但华东空军必然要装备载弹量更多,航程更远的战略轰炸机,蚊式轰炸机的1800公斤载弹量还不是太够用。
  侦察机编队,目前装备的飞机已经更新到了雄鹰Ⅳ,这款飞机同样采取全金属单翼设计,拥有良好的视界,最高时速为450公里,拥有一挺前装机枪,战斗能力比雄鹰Ⅲ高出不少,而且从木制变成全金属设计,防护能力同样大大增强。
  飞机制造厂目前正加紧生产空军订单,空军为应对山东战场,需要最少三千架蚊式轰炸机,其中两百架改装为陆地鱼类机。
  重锤Ⅳ战术轰炸机也有两百架的订单,这种大飞机造起来比较烧钱了,不似以前的木质飞机那样便宜了。
  利剑Ⅰ战斗机起码也得有个上百架才能应付山东战场,不过空军订购了两百架,因为日本也在山东装备了飞机,其中很大可能有战斗机。
  飞蝗Ⅰ强击机方面,空军也订购了两百架。15式无畏轰炸机也订购了三百架,这是配合陆军行动的利器。
  空军方面有足够的军费订购这些飞机,而且飞机制造厂是以成本价卖给空军的,这些飞机虽然是全金属的飞机,但依旧算是比较初期的飞机,成本也不是那么吓人。
  空军的新装备是奠定胜利的基础,夏钧自然不能吝啬,华东飞机制造厂连月来都在扩大产能,此时产能已经扩大到一个十分可观的程度。
  华东飞机制造厂俨然成了世界飞机制造中心,这里制造着世界上将近一半以上的参战飞机。
  协约国的参战飞机百分之八十都是华东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德国同样有百分之三十的飞机是华东飞机制造厂制造的。
  华东飞机制造厂是承接订单的重要部分,是重要的军事武器,参战双方都陷于飞机空战、轰炸中难以自拔,制空权实在太重要了,拥有制空权就等于拥有了旺盛的士气,只要士兵坚信能赢得战争,那么也就能赢得战争。
  便如美国的步兵手册中所说的:“当你和敌人都感觉要输的时候,也许双方都是对的。”
  信心在战争中的决定因素,很多时候甚至超越了装备的差距。
  相比飞机制造厂的忙碌,战车制造厂同样也很忙碌,他们正在努力制造更多的战车。
  材料不缺,财力不缺,人员不缺,还有什么理由不尽一切可能制造更多的战车呢?在德国的战车制造厂则在生产粉碎者Ⅰ,这是为了卖给德国陆军而做准备,只是德国陆军暂时对这种武器没有什么兴趣。
  至于协约国,则完全不知道有这种装备的存在。
  华东战车制造厂在经过几个月的研制之后,很快将喷火战车研制了出来,这种战车重五吨,可将火焰**至150米外。
  当这种战车**火焰时,就好似丢出一串岩浆。
  这种火焰战车被命名为‘窒息Ⅰ型火焰战车’,
  同时华东战车制造厂研制出了第一种自走炮,这种自走炮装备的是120mm迫击炮,射程达到6000米,每分钟可发射6发炮弹。
  自走炮由于是装在车上的,所以可以边移动边射击,生存能力超高,敌人的火炮基本上无法锁定这种自走炮的位置。
  这两种武器都属于华东战车制造厂自主研制的,夏钧没有提供什么技术,在军工的研制方面,华东自治政府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其中冯如出力不小,因精通机械,所以很多环节的问题都是他负责解决掉的。
  冯如在军工业上的作用已经不局限于飞机设计方面了,就是军舰设计上也能有一些作为,只是不太专业罢了,但他在机械方面的功底却是实打实的。
  有了第一种自走炮,战车制造厂开始设计更多的自走炮,自走炮支援能力强,生存能力好,比牵引式火炮好得多。
  华东军的新式武器增在不断的增加,此时华东军正处于一种信心培育阶段,要想让一支军队产生战无不胜的信念,那么就得靠不断的胜利来铸就。
  正如古代战争中人们所相信的一个规律,一支新的军队,如果首战失利,那么这支军队的未来将充满灰暗。
  在士兵素质上,华东军虽然在施行地狱式的训练,但相比日军来说,在素质上可能还有一些差距。
  不过上次对日战争的胜利,让华东军上下士气高涨。
  自信,并努力的为赢得战争而准备,这就是当前的华东军,新式武器是重要的一环。
  ……
  蔡锷的第一军在七月下旬攻入四川,接连占据了几座县城,不过北洋政府调派的军队也已经进入了四川。
  曹锟、张敬侥、冯玉祥等北洋将领都在征讨蔡锷的行列之中。
  双方大炮对轰,曹锟虽有意放水,但却是建立在不把自己的军队被打掉的前提之上的,所以还算是打得有模有样。
  冯玉祥做的就十分露骨了,战前就和蔡锷通了信件,双方的堑壕挖得只有一尺深,枪都是朝天放的,冯玉祥率领的北洋军更是把炮弹整箱整箱的往阴沟里倒。
  唯一对作战比较上心的就是张敬侥,只可惜是个草包,一上战场就被蔡锷杀得大败亏输,在这场护国战争中,张敬侥的信心被打没了,也许这就是历史上他带着十万北洋军却打不过三千湘军的原因。
  北洋军兵力众多,达到了近六万人,与护国军形成十比一的态势,而且曹锟下令固守,让护国军没办法打下战地。
  蔡锷见此情形,命令部队在前线诈败,张敬侥一见护国军支撑不住,兴致冲冲的率军发起冲锋。
  结果被蔡锷杀了个回马枪,北洋军顿时溃败,被云南护国军撵得满山跑,张敬侥灰头土脸的溃败下去,却是被吓得亡魂皆冒。
  就在两军对战的时候,华东政府派出的混成旅就在远处观战。
  自华东军的混成旅到达之后,两军都严厉约束士兵行为,以免被联合宪兵队惩处,特别是吴佩孚,谁违反军纪就地枪决。
  吴佩孚治军的法宝就是杀,上了战场敢后退的当场格杀,同时另外一个法宝就是组织人马偷袭对方的指挥部。第一次直奉战争就是这么被吴佩孚打赢的,不过当前吴佩孚却没有用出这种手段,因为他和曹锟都无心与护国军死战。
  很快在四川战场上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双方开始进入对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