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302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302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好吧”黎元洪心中郁闷得不行,怎么也想不通段祺瑞为什么会同意解散北洋政府。
  若真是如此,那解散北洋政府可就是板上钉钉了,毕竟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若是反悔的话,以后名声可就臭了,黎元洪可没打算能一辈子坐着这个总统宝座。
  梁启超走后,黎元洪的幕僚丁槐对黎元洪说道:“解散北洋确实是当前必要之举,大总统若能解散了北洋政府,定然能够留美名于青史。”
  名留青史……
  连幕僚都这样说了,黎元洪还能说什么。
  ……
  梁启超出了总统府直接到了报社,再六家大型报社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论民主共和之展望》的文章。
  文章开始便提及段祺瑞与黎元洪已同意解散北洋,由华东政府登台执政。接着梁启超论述了民主共和的展望,希望华东政府顺应民意,进行彻底的民主化改革。
  此文章一出,整个中国为之哗然。
  之所以哗然,是因为北洋政府将要解散的消息,北洋政府登上历史舞台已近六年了,真的要解散了吗?
  多数人对于北洋政府解散,****统一是支持的,因为此时北洋政府准确的说只是一个空壳中央。
  名义上是地方政府的华东联合自治政府却是实质上的中央政府。
  华东政府的资格并不比北洋政府差,华东政府已是一个成立了近八年的政体,八年的励精图治,成就了如今的中国。
  华东政府的功绩,北洋政府拍马也赶不上。
  从华东政府盘踞福建之时,便与日本摩擦不断,当华东政府盘踞于华东三省时,于日本的交锋中已不落下风。
  当日本欲侵占中国胶州湾时,华东政府以一地方政府之力出兵卫国,而北洋政府则是在一边观望。
  最后华东政府赢得了胜利,并且在休战一年多之后再次在对日战争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华东政府在军事上的崛起,同样见证着华东政府在经济、体制、政治上的多方面崛起,已不是北洋政府能够压制得了的了。
  北洋政府早就输了,只是华东政府不去取代北洋而已。
  华东政府一贯的蚕食扩张政策在一九一六年也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这时的北洋政府,在军事上无所作为,政治上更是完全没有了基础支撑,这样的政府要解散也说得过去。
  不过这个消息一出,那些北洋老少却是悲上心头,但也知道事已不可为,就等着华东政府的安置了。
  而梁启超的文章迅速得到了各省师生的支持,民主自由之呼声一片高涨。
  相比那些师生来说,普通百姓则希望中国能够有一个皇帝,而他们心目中的人选便是委员长夏钧。
  夏钧在杭州看到梁启超的这篇文章不由郁闷,现在很被动啊
  搞明主自由,目前来说是绝对不行的。很快夏钧就召开了紧急会议,针对北洋政府出现的情况进行讨论。
  针对北洋政府出现的波动,章太炎建议夏钧以不变应万变,先看看情况发展再说。
  夏钧接受了章太炎的建议,对北洋政府出现的波动不发表任何意见与言论,以静观时局之变。
  ……
  时局的变化很快就超出了夏钧的预料,从种种迹象看来,北洋政府是真心想要解体了,黎元洪已经让人签署解散内阁国会的命令了。
  按照规定,解散国会必须有人签署,而签署的人正是段祺瑞。
  十月一日,北洋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北洋政府正式解体,而政权将交由华东政府,华东政府将成为中国的中央政府。
  至于北洋政府解散后如何安置,北洋内部还在商议之中。
  不过黎元洪和段祺瑞却是陆续辞职了,整个北洋政府可谓是一夜解体,而且解体得十分干脆,没有丝毫的拖拉。
  而梁启超一手策划的对夏钧的逼宫行动也开始了。
  首先是黎元洪、段祺瑞公开通电要求夏钧北上就职大总统。
  接着梁启超还鼓动各省知识分子,意把夏钧推上总统之位。各省的知识分子对夏钧是支持的,而且很多都是大力支持的。
  听闻要让夏钧当总统,一个个都高兴得不行,纷纷加入了造势范围,于是变成了好心办坏事。
  ……
  “委员长,有紧急情况。”游正斌慌张跑进了夏钧的办公室。
  “什么情况?坐下说。”夏钧连忙神色一正,心想难道是哪里受灾了?
  游正斌也顾不得坐,对夏钧报告道:“今天各省主要城市都有师生走上街头,打出横幅要让您当总统。”
  “什么”夏钧听了直接站了起来,瞪起了眼睛,“有这样的事?”
  “是啊”游正斌说道:“是一家名为《强民报》的报社鼓动的。”
  “他祖母的。”夏钧暗骂一声,对游正斌说道:“马上给我把那家报社停刊一个月。”
  “那游行怎么办?”游正斌问道,“虽然游行人群不带恶意,但扩散开来总归是不好的。”
  “不错,马上让各地政府勒令师生回校上课。”夏钧点头道,他知道此时不能再无所作为了,“现在我们要主动出击,严厉打击那些鼓动份子。”
  “是。”游正斌应了一声。
  很快游正斌便跑去落实夏钧的命令了,整个华东政府这一天都进入了高度紧张状态。
  首先是行政部下达了舆论管制令,禁止报社发表煽动民众产生具体行为的观点,喊民主可以,但不能鼓动民众上街游行。
  同时各省地区政府也开始就师生游行做出了快速的反应,防暴警察大规模出动,在游行刚开始不久,便将游行师生赶回了学校。
  地方政府的行为让那些师生很不解,但还是回到了学校。
  华东政府则是立即召开了外交发布会,外交部发言人林溪俞在发布会上指责北洋政府突然宣布解体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
  夏钧随后在无线电广播当中发表了一次讲话,再次重申自己的资历太浅,不足以担任民国大总统。
  大总统,白送夏钧都不当。
  在华东政府的快速反应之下,各地游行被制止,煽动民众进行游行等产生具体行为的言论也被禁止。
  但新的中央却一直没有定论。
  北洋政府宣布解体,却是单方面的行为,与华东政府是没有充分沟通的,因此新的中央如何产生,华东政府又不发话,一时便僵持不下。
  夏钧在发表讲话之后,人们还以为夏钧只是走过场的推让一番,结果舆论上呼吁夏钧出任民国第三任大总统的声音更高了。
  梁启超不由心中得意,此时舆论已经被他成功的引导了,全国上下都在呼吁那个年轻的委员长就任大总统。
  不久,梁启超又书一封名为《民意不可违》之文章,文章中论述了当前中国百姓皆希望建威将军就任大总统,以带领四万万国民走向富强,建威将军当顺应民意,就任大总统以续民主共和。
  只是华东政府迟迟不给出回应,仿佛无视了当前的时局,再也没有给出官方答复。
  夏钧也在冷笑,梁启超有他的张良计,我也有我的过墙梯。
  阎锡山又给他出了计,那就是沉默,不做官方回应。阎锡山说道:“当前我们华东已经在行政上大致完全掌控整个中国,那么北洋政府解体,反而对我们极为有利。我们此时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接收北洋政府,但我们可以保持沉默,不组建新的中央,不管他们怎么闹,最终都只能是无可奈何,同时,我们可以开始操纵对我们有利的舆论。”
  “好,就这么办。”夏钧马上同意了阎锡山的计策。
  此时中国的民主呼声太高了,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相信的就是民主,而普通民众很容易被蛊惑。
  不管是民主还是专政,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每个人有尊严的活着,幸福的活着。而最适合夏钧的道路,就是专政。
  搞不搞帝制那是后面的事,此时如是搞帝制,是有可能产生分裂的,因此夏钧还是打算徐徐图之。
  当做出了功绩,帝制还会不好搞?
  不过在舆论上,夏钧却是开始发力了。
  尽管就连华东报界也有一些报社不支持帝制,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支持的, 准确的说是大部分支持。
  上次鼓吹帝制时,就有华东报界参与其中,不过他们却是为夏钧造势,结果袁世凯称帝让华东政府治下的百姓着实郁闷的一把,也对袁世凯产生了极大的怨念。
  华东政府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很快便高速运转起来,宣传部和舆论监管部门开始多方面打压要求全面民主的呼声。
  首先讲的就是国情,阎锡山开始以私人身份在报纸上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中国的四亿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没有文化的普通老百姓,如果民主了,真正是他们的民主吗?
  《少数人的民主还是多数人的民主》,这一标题显目的出现在了《复兴报》和《华东日报》的头版头条上。
  总而言之,当前中国就算要搞民主,也缺乏民主的生存土壤。
  ——————
  今天第一更到,昨天本来打算使劲码字的,结果超级郁闷的被忽悠去参加集体活动了… …
  第一卷 第两百四十二章 阎长官化身‘圣斗士’
  第两百四十二章 阎长官化身‘圣斗士’
  阎长官很快化身圣斗士,开始在报纸上和那些激进的民主斗士们激烈辩战。
  不得不说,阎长官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人都是有表现欲望的。历史上阎长官在民国初年最喜欢干的就是这档子事,结果他的思想和观念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民主的呼声当中,被抨击得一塌糊涂。
  最后阎长官学乖了,从此不理这些东西,埋头在山西搞建设。
  此时阎长官不再是势单力孤,而是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背后支持着他,他背后就是国家机器。
  这是暴力机构啊
  说不过你,总打得过你的。
  在说得过你的前提下,可以不动用暴力能量。
  阎锡山先谈国情,很快就遭到了抨击,但国情本身就是如此,当前中国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虽然扫盲风暴已经展开,但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状况。
  就算是普遍都脱盲了,但毕竟大部分国民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因此显得参差不齐, 并不具备施行民主的条件。
  而且民主的本质其实也只是一个工具,是根据资本家们量身定做的工具,一个国家虽然重在养商,但中国完全没必要采取如此极端的道路。
  阎锡山也不谈完全摒弃民主,他也认为民主一定程度上是必要存在的,但需要一个度来限制。
  很快在阎锡山以及配合团队的渲染下,全面的民主其实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而大部分国民并不能享受到民主所带来的好处,国家反而会因为缺少权威而出现种种乱象。
  那些支持全面民主的激进派,其实只是看到了表象的东西,认为西方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有民主。
  他们很快就被阎锡山这种正规军在舆论上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阎锡山的观点很快被教育部纳入各地学校时事课重点学习的材料,这样的手段立即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各省师生原本被鼓动起来的火焰就被浇了下去,开始理智的思考民主问题。
  “效果很好,局势已经得到控制了。”游正斌在对夏钧汇报时说道,夏钧这两天看报纸也发现舆论风向有了些改变。
  阎锡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