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375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375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中国则赚了,不仅借到了钱发展,而且还不用还利息,连本金都能少还一些。
  当初华东政府疯狂举债,这对于很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高兴的举动,因为大量贷款给华东政府,未来华东政府只能割肉还款。
  华东政府当初的举债行为,被抨击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却能够轻松还掉贷款,而且还不用支付利息,实在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英国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即将不保,夏钧计划发行的亚元,则是一个在亚洲经济体成员国都可以购买到商品的货币,因此也具备很强的通行能力。
  未来的世界货币格局,初期将会是三足鼎立。
  新崛起的美元与亚元,以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英镑,三者在国际上都将拥有自己的地位。
  随后英镑见退出舞台,演变成美元与亚元的竞争。
  多少钱换多少黄金只是一个概念,在一个出口发达的国家,不可能有多少人来换钱。
  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国家,民族资本牢牢的把门关紧,国际资本进不来中国内部,而对外出口又牢牢锁定外部市场,可以不断的制造贸易逆差。
  而中国没有被美国捏住软肋,可以不用购买谁谁谁的国债,贸易逆差就是贸易逆差,对外出口的贸易逆差,可以用来购买贵金属和原材料。
  其他国家储备亚元,则可以使中国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除了征收铸币税之外,中国还可以以亚元为基础进行国际信贷、保险业务,这也能让中国对世界进行盘剥。
  更重要的是,亚元可以为中国筑起一道强力的防御,把美国美联储制造的经济泡沫阻挡在外。
  例如美联储增发美元,然后给各银行进行低息放款。
  但中国因为有强大的对外出口,亚元经济体成员国不需要从美国进口什么东西,而自己的货币又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一些商品,自然也不就不需要美元这个东西,美国的银行再怎么进行低息贷款,也贷不到中国来。因为亚元经济体成员国对美元没有任何需求,美元弄太多来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根本买不了什么东西。
  美国的贷款不可能伸到亚元经济体成员国内,亚元经济体成员国不管如何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财富都不会被美国银行掠夺,那些在经济危机下无法支撑的企业的不动产,也是被中国银行接收。
  而且贸易逆差的加剧,中国甚至可以从美国那里获得黄金。
  不过中国的对外出口有个弱点,那就是轻工业对外出口发达,而重工业则产能不足,只能满足内需,加上亚元经济体成员国的需求,只能少量出口。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因此军火上的生产少了很多,这部分的产能则可转换成其他的出口,因此还好了一些。
  今年中国的普通钢铁生产总量已经从2100万吨突破到了3000万吨,已经只差1300万吨就赶超美国了,而在特种钢的产量上,中国突破了80万吨,远远超越美国。
  在钢铁出口方面,依旧是美国占据优势。
  美国钢铁有定价权,不过中国钢铁的生产成本更低,因为出口数量不多,因此没有与美国钢铁进行价格竞争,但也让中国钢铁的出口存在很高的利润。
  随着中国的重工业的发展,中美之间在重工业的竞争上也将越来越强。
  在钢铁出口方面夏钧并不太在意,毕竟钢铁也算是一种原材料,加工成机床 、汽车、飞机、船舶、机械卖出去才有更高的利润。
  不过在建材等方面的钢铁,中国却极有优势,因为生产成本相比美国钢铁公司低出了30,这就是巨大的竞争优势。
  1918年,中国的恩格尔消费指数从32下降到了27,沿海省份已经进入了十分富裕的生活状态。
  内陆省份和北方省份也开始进入相对富裕的阶段。
  而且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质量得到飞跃性的提高,从十年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国家,成为一个生活质量赶超西方世界的国家。
  对于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国民对帝国元首也更加爱戴。
  加上中国境内那些主张民主自由的商人被打压了下去,那些民主自由人士了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因此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很多国民都要求夏钧马上登基,各省人民时常抱怨道:“元首到底什么时候登基啊等得头发都白了。”
  还有些老人也天天盼着夏钧登基,怕自己死了看不到那一天。
  此时中国的老人每个月都可以拿到一笔养老金,可以让他们衣食无忧的颐养天年,正所谓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帝国已经实现了这一社会进程。
  对于即将到来的1919年,帝国的军费开支急剧增加。
  去年陆军的军费已经透支了一亿元,今年即将在西线与苏维埃国家开战,加上还要扩军,因此陆军的军费增加到了18亿元。
  这是一个作为陆权国家来说必须投入的一笔钱,若是像英国那样的海权国家,他们平时根本不需要在陆军的建设上投入这么多的钱。
  海军的军费则是10亿,军舰制造的款项都到位了,现在只是训练和维护,已经水兵的军饷等问题。
  由于海军的训练十分疯狂,因此花费也很高。
  空军的经费则为5亿元,现在没怎么造飞机,主要是研发上,以及军用机场的修建。
  扣除了军费之后,预算方面还有107亿元,则交给其他部门去预算了,往后军费都将提前预算。
  军费支出将是中国的最高机密,除了军政高层之外无人知晓,这涉及到一个军备问题。
  战后的世界局势看似和平,实际上各国都在努力的想要削弱其他国家的军备,而增加自己的军备。
  今年的预算非常充足,各部门都拿到了不少钱,特别是在建设上的,那些重点铁路却是要政府出钱修,因为一些施工难度很高的铁路,民资不会去修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回报率,去修等于是做了亏本生意。
  政府去修不一样,政府是以战略角度去看问题。
  钱只是一堆纸,如果有需要,政府也可以加印一大堆钞票下去,当然也可以用提高普通税收的方式来筹款。
  此时的中国政府在税收上是很轻的,这一点不可否认,特别是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基本上等于是没有税收,还有福利。
  帝国的税收主要就是商业上的税收,以及一些暴利税、奢侈税,以及中上阶级的个人所得税。
  这让帝国的社会非常稳定,由于贫富差距不明显,因为社会矛盾很轻微,几乎等于没有。
  加上华夏会对商人的行为做出了约束,因此对那些社会紧缺资源,商人也不能无限制的占有,这也使社会矛盾没有发生。
  没有社会矛盾的结果就是统治牢固,反对帝国政府的国民越来越少,就连那些旧社会中遗留下来的一些利益受损群体,他们如今也很少在到处抨击帝国政府了。
  ……
  随着年末的到来,杭州举办了第一届华东电影节,第一届华东电影节举办过程十分严格,点到名的演员、导演、编剧等等人员都必须到场,除非是实在来不了的理由。
  华东电影节,是一个中国向国际宣传中国的一个平台,演员、导演、编剧这些人是向世界传播中国社会情况的一个窗口。
  因此帝国对这些艺人有严格要求,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能做出任何有损于国家名誉的行为。
  同样也不能做出任何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
  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
  成为公众人物的代价就是这样。
  华东电影节有严格的举办制度,参加的人员提前一个月试穿礼服,并且定下的出场顺序是如何就是如何,至于能不能拿奖,是不是去坐冷板凳,任何艺人都无权过问。想耍大牌的话,那就在演艺圈除名吧
  夏钧要打造的是一个世界最繁荣的电影基地,一个向世界不断狂轰滥炸的一个电影大工厂。
  因此艺人不能太有自己的个人意志,艺人不能太过自由。
  同时拍摄的任何影片,都必须通过审核才能放映,任何在国际上放映有可能损害中国形象的影片都得砍掉。
  中国的电影要拍得大气、梦幻一些,不仅场面要大一些,而且剧情最好是有点娱乐性,同时加入一些正义的元素,并且不断展现中国先进和文明的一面。
  此时的好莱坞奥斯卡还未成立,中国先了一步。
  ——————
  第三更到
  第一卷 第323章 大场景,大制作
  第323章 大场景,大制作
  华东电影节,每年举办一次,将评选金像奖等奖项,奖项由华东电影艺术学院主持颁发,奖项颁发要求公正,公平。
  来自后世的夏钧,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才艺比赛,很多时候那些苦练才艺的人往往得不到名次,而是那些长得可爱的小女孩,能骗点眼泪的故事更能让选手获得好名次,每当看到这样的结果,都会感觉很不公。
  类似会怎样的不公正现象不能出现在华东电影节上,华东电影节所评选出的奖项,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一个从国际角度上来看,若有影片让中国成功的在国际上塑造了更好的形象,那么给奖项自然是需要的。
  一个是从国内的角度来看,若有影片给国民带去了很深刻美好的回忆,那么给奖项也是应该的。
  中国影视圈,必须是一个高效率的,同时也必须是一个高纪律性的,艺人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因为这关乎到包装整个国家形象的问题。
  世界上各国的人民对于其他国家的认识,往往都是通过影视来还获取印象,中国的影视圈就是要塑造一个强大、正义、公正的中国,还要塑造一个文明、仁爱、潮流的中国。
  后世的美国那么黑暗,却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民主正义的国家,其背后就影藏着一个强大的包装策划团体。
  就如奥斯卡电影奖,就是一个有强制性的奖项,美国的艺人到名了必须到场,这是一种有组织的对外包装。
  中国同样需要一个这样的包装策划团体,这个团体由华夏会内部秘密成立,华东电影节的奖项主要是这个团体来确定主要的奖项颁发给谁。
  有声电影是1927年出现,而这个时期的电影,还是没声音的,而且不是彩色的。
  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夏钧从兑换平台中购买了彩色胶片技术,同时还购买了有声电影技术。
  在发声技术方面,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
  而原定的历史,有声电影正是1927年出现的,而中国在1911年,造出了技术成熟的发声技术。
  有声电影的诞生,是在中国辛亥**时期。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的出现,使世界产生轰动。
  如果说以前的电影只是戏剧的一种初步上升,还未完全摆脱戏剧,而相比有声电影来说,无声黑白电影就是另外一种戏剧,并不算是成熟的电影。
  随着中国出现了有声电影,华人在海外有了一种新的谋生渠道,那就是开设电影院。
  如今华人在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