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458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458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中华帝国此时并未增收太多铸币税,而是向银行借钱来建设工程,银行的钱是从国民储蓄中的钱抽出来的。
  尽管银行的钱进进出出,一百块钱甚至可以反复贷款给一百个人,但毕竟是有个限度的,随着经济的增长,银行准备金也是要不断的增加的。而且银行不是只把钱贷给政府,还有投资商及国民贷款等等。
  因此到了1924年底,中华帝国中央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这样的透支建设政策了,就算是1924年,帝国中央政府已经不得不增发50亚元的铸币税来维持这样的透支建设政策,总的来说,已经很勉强了。
  这时候,接力棒要递给国民消费了,否则经济将会崩溃。如果要维持不崩溃,只能大量增发铸币税,或者让国民消费继续带动经济。
  中华帝国的计划,就是将接力棒交给国民消费。
  两者都要发行大量的钞票,但这是有所区别的。
  国家发行铸币税,等于是印票子给政府花,那么这些钱等于是直接从国民口袋里掏,这等于是‘无差别攻击’。
  而贷款给国民消费,等于是印票子给国民花,国民口袋里的票子虽然会同样贬值,但他们手上有银行贷款给他们的票子,而这些票子造成了大量的商业活动,使得市场变得非常繁荣,这样企业也就要扩大员工数量,也就拉动了就业岗位,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有工作,而这时就算是票子贬值了,但他们的工作酬劳同样会上涨。
  ————————
  第一更到
  下一章下午6点。
  第一卷 第388章 帝国经济转型,钢铁巨兽
  第388章 帝国经济转型,钢铁巨兽
  夏钧于中京召开了一次经济转型会议,会议上夏钧就接下来的经济发展路线做出了阐述。
  “经济想要快速发展,透支消费是必须要走的路线,这是一条已经被证实的真理。如今帝国中央已经无力维持这样的透支消费。按照原定计划,明年帝国政府将缩减官方工程建设数量。转而让民间资本来进行建设活动,但如何使接替过程不出现波动,也就是我们这次会议重点讨论的目标。”夏钧做了开场发言,明确了会议的商议内容。
  “如果官方骤然停止新工程的投入,那么民间资本一时又反应不过来,就会造成很严重的经济波动,或者说是出现资金链断层。如今帝国的建设资金链主要靠官方供应……”游正斌在会议上补充说道,“因此,我们这次会议,重点在于拿出一个靠谱的交替方案。”
  内阁次辅吴彦章这时说道:“我觉得,根本性问题实际上是在建筑产业,之前帝国官方通过不断的工程建设,疯狂带动了建筑产业的发展,加上民间资本同样也在大规模的进行建设,因此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也就会使钢铁、水泥卖不出去,从而影响建筑产业带来的就业岗位。”
  说着,吴彦章顿了顿,继续说道:“那么,帝国官方在减少工程投入的同时,主要的应该增加民间资本的建设规模,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资金,从而刺激房地产行业发展,先以房地产行业做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带动主力。同时加大车贷的放款,通过降低利率来实现,但考虑到汽车产能增长速度限制,因此不能一降到底。通过房地产和汽车制造业,来弥补帝国中央政府缩减的工程建设数量。”
  “总的来说,初期将房贷利率一降到底,以做应急之用。而车贷则略微降低,达到能够疯狂刺激汽车产能的程度便可。中期则开始提高房贷利率,以缩减房地产规模,同时降低车贷利率,以增大汽车制造产业带动的经济量,同时大规模发行信用卡,以增加消费。等于是在玩杠杆,通过房贷与车贷规模的增减,来完成产业转型。到后期,等住房建设得差不多了,则开始大幅度提高房贷利率,以彻底将房地产这一块限制住,将经济增长完全放到汽车制造、电器制造等产业上……”
  “加大房贷,必然使房地产行业出现一定的泡沫,但房地产行业不转化为战争潜力的效率极低。”陶成章提出了问题,他对经济发展方面研究不是很深入,但也有一定的认识,按照一般的推理,这确实是没错的。
  “转化为战争潜力的效率极低这没有错,但当前以我们中华帝国的国情来说,国民住房问题还没有解决。在住房问题还未解决的前提下,国民不可能会去贷款买车的,因此这也导致车贷没有生存土壤。”吴彦章回答道。
  对于普通国民来说,家是首要的。如果在房子和汽车上来选择,那么肯定是选择房子,而不是选择汽车。
  因此,中华帝国在未能彻底解决国民住房问题之前,让国民去买贷款买车子是完全不现实的。
  中华帝国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基本国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透支消费,必然会让这一部分不能转化为战争潜力的建设拖后腿,但中华帝国是一个五亿人口的国家,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长,加上生产力不比美国低,甚至在很多领域生产力都比美国来得高,拖点后腿算什么。
  后世的中国,在生产力比西方人低,产业利润被西方人赚走大部分的情况下尚且能够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那样的成绩,而且在过程中还因为经验不足,以及官僚主义作风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中华帝国在这个年代,在一些领域的生产力都比后世的中国来得高。
  同时在产业上完全是用自己的技术建设起来的,不是靠西方人的技术,因此利润没有被西方人剥夺。加上中华帝国政府向来是走精细化管理路线,而且中央高度集权,更是减少了内部的资源损耗。
  这也是为什么中华帝国在十三年就铺设了十五万公里铁路的主要原因。
  就那些落后国家来说,资本发展有两次机遇。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华帝国抓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遇。
  后世的中国,两次机遇都没有抓住,而日本却抓住了两次机遇。
  但在这个时代,日本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受打击,受到了中华帝国给与的战争创伤,因此一定程度上错过了这次资本发展机遇。
  后世的中国,在发展目的性上不够明确,而此时中华帝国在发展目的性上非常明确,那就是为了战争而发展经济。
  中华帝国初期的发展模式,是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建设来实现经济的带动,是一种人围着建设转的模式。
  而接下来,就要转变为建设围绕着人转,也就是刺激国民消费,来带动经济。当透支消费达到了一定程度时,也就到了物极必反的程度,又从建设围绕着人转演变为人围着建设转。
  当人围着建设转到一定程度时,又到了物极必反的时期,又开始施行建设围绕着人转的模式。
  如此不断循环。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模式。
  这也是为什么资本能够称霸世界的主要核心竞争力,正是资本在这这一时期拥有最强的竞争力,所以才获得了主流地位。
  美国最大的原罪不是采用了这种模式,而是以私人来操纵这种模式。从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成为那一小部分私人的奴隶。
  中华帝国未来将走上另外一条迥然不同的路线,那就将华东集团进行国有化,以国家来操纵这种模式的运转,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将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这是一种随着生产力提高而导致的必然趋势。正如人类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社会的规律一样,这些转变都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若是以美国那种模式来进行发展,那么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的时期,必然会受到那一小部分人的镇压。
  而中华帝国如果将华东集团国有化,也就铺平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当生产力提升到一定程度时,进入共产主义模式将会是自然而然的。
  1924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盟,已经进行透支消费五年了,按照原定历史,也就是走过了一半的路程。
  经过五年的疯狂建设,美国的经济异常繁荣。
  中华帝国也不差,美国在进行透支消费的时候,中华帝国官方也在透支建设,因此双方的发展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而中华帝国毕竟有人口上的优势,虽然在人均增长速度上不如美国,但经济增长总量却始终压着美国一头。
  到了1924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500亿美元的高度,而中华帝国在192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则达到了3600亿亚元的高度,比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出了300亿美元。
  而在官方数据上,中华帝国依旧把数据压低,官方公布的数据中,192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600亿亚元,比美国少200亿美元的总产值,等于是在字面上抹去了500亿美元的产值。
  等于是忽略了27的经济总量,但美国却无法获知具体的数据,因此没有任何的察觉。
  中华帝国在产钢量方面,在这个时期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国民生活质量,实际上已经比美国更高了。
  中华帝国唯一缺少的,就是让中华帝国的国民全部用先进的生产力进行生产。
  不过美国的透支消费模式已经进行了五年,因此整个社会异常繁荣,国民个人收入是中华帝国的近三倍。
  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
  因为美联储印了大量的票子,而因为美国有黄金,所以汇率上还是与亚元保持1:2的程度。
  但实际上,美元在美国内部的购买力,远远不如亚元在中华帝国内部的购买力。
  ……
  1924年,两大联盟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中华帝国造出了全部空壳舰,并且曾统一的出现在一些海军官兵面前,这使得英美日间谍获知了消息。
  英美日联盟也不甘落后,加快了建造速度,终于在1924年将全部十四艘战列舰下水。
  在1924年底,中华帝国正式启动了猛将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经过长时间的设计,第一艘建造的戚继光号先进得让人蛋疼。
  戚继光号被设计成了最高航速32节,安装九门450mm口径,最大射程达到了35公里的主炮,同时还安装了12门165mm口径副炮,60门口径不等的防空炮,以及20门机关炮。装甲更是厚到了350mm,个别部位的装甲达到了400mm。
  至于吨位,达到了6万吨的级别。
  以现有的科技技术,根本没有办法造出如此变态的战列舰。
  但夏钧却能够通过兑换平台购买超越这个时代的设备,这艘戚继光号很多部件都将从兑换平台上购买。
  航速达到32节的动力系统,射程达到35公里,倍径达到80倍的超级舰炮,和12门射速极高的165mm副炮。
  重点,还是那些高射炮。
  未来的海战,是以航母为主的,战列舰只能退位次要位置,战列舰若是没有足够强大的防空系统,那么将寸步难行。
  那些高射炮,都是相当于后世70年代的军事产物。
  而那些副炮,主要是为了对付靠近的小型船只和潜艇,机关炮是为了对付俯冲轰鱼雷机。
  机关炮也就是加特林机关枪一样的远离,只是加特林机枪是用手摇的,而机关炮是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